古代南京別稱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南京在古代有哪些別稱? 10分

南京之名始於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等名。明成祖時國都北遷,應天府廠稱南京。

南京古稱句吳,屬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公元229年,孫吳從武昌遷都南京(時稱建業),南京建都自此開始,都城周長十多公里。此後,西晉、東晉、南朝的宋、齊、樑、陳及南唐均以南京為都(時稱建鄴、建康)。1368年,朱元璋稱帝時才改稱南京,南京第一次成為全國統一的政治中心。明初,在此建立了南京城和規模宏偉的宮城,稱應天府。清初改應天府為江寧府。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南京,在此建都,稱天京。辛亥革命後,1912年1月在此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稱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蹟有:夫子廟、明故宮、中山陵、中華門城堡、靈谷塔、棲霞寺舍利塔等

南京的別稱是什麼啊?

寧南京作為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之一,是個很有歷史文化的城市,南京的別稱很多,有“金陵”、“秣陵”、“建業”、“建康”,白下等。戰國時楚威王在此設金陵邑;秦時改為秣陵縣;三國時孫權遷都於此,改名建業;西晉時改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而白下則由白下城而來,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門外。唐武德九年(626)移金陵縣治於此,改名白下縣,所以舊時以白下為南京的別稱。南京現在簡稱為“寧”,因古時這裡是江寧府的治所。

南京別稱是什麼?為什麼?

歷史名城南京,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其中最響亮的名字莫過於“金陵”了。時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緻的別稱。

“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古代地方誌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那時的鐘山叫做金陵山,它的餘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餘脈的一部分,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為“金陵邑”。唐代《建康實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南京的別稱是什麼?

南京的簡稱是寧,古代成為應天,金陵,現在有稱為石頭城的。

南京的別稱。

冶城 越城 范蠡城 金陵邑 金陵 石頭城 長幹裡 秣陵 建業 建鄴 建康 揚州 丹陽 蔣州 白下 上元 江寧 升州 歸化 異州建康路 集慶路 應天府 京師 江寧府 天京 江寧縣 金陵道

史前

南京猿人頭蓋骨和相關遺蹟表明,距今約60~10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發掘的北陰陽營遺址年代約為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為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北陰陽營文化,南京地區早期文化遺存還有200多處,著名的有點將臺文化和湖熟文化。

先秦

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六朝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北方大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此後宋、齊、樑、陳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京城,稱江寧府。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明清

明太祖建國時建都於此,為南京、應天府。直至明成祖於永樂十九年時遷都北京為止。清朝時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兩江總督署總督府駐地。太平天國定都於此,號“天京”。

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於南京建立中華民國。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佈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臺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南京為什麼別稱為六朝古都?

三國的吳和之後的東晉、宋、齊、樑、陳合稱六朝,這六朝均將現在的南京定為首都,因此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這六朝分別是:

1、公元211年,孫權從京口(鎮江)遷秣陵,改秣陵名為建業。孫權稱吳大帝后,將首都自武昌遷到建業。

2、西晉滅吳後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3、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宋立國,將建康確定首都。

4、公元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齊立國,建都建康。

5、公元502年,蕭衍代齊稱帝,建樑,建都建康。

6、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樑稱帝,陳立國,建都建康。

南京有哪些古稱與別稱?急急急!!!

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先後有過幾十個名稱,金陵(春秋戰國)、秣陵(秦、漢)、建業(三國)、建鄴(西晉)、建康(東晉南朝)、丹陽(西晉、東晉)、歸化、白下(唐代)、升州(唐、宋)、上元、江寧(宋、元、明、清)、集慶(元)、南京(明代)、天京(太平天國)……這在中外歷史上是很少見的文化現象。” “南京地名的頻繁更迭,決不是一種稱謂的簡單變化,它見證了南京歷史的沿革和社會變遷,是一部榮辱興衰的編年史,”原建鄴區地方誌辦公室胡老先生也打來電話,“南京遺留下來的地名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她歷經的滄桑歷史,今天仍然沿用的不少地名至少有千年的歷史,體現了石城的歷史面貌和古都特色。南京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在今中華門外建越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40多次更改,建制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今天南京市內的建鄴、白下兩區的區名,以及建鄴路、秣陵路、白下路、金陵路、江寧路、集慶路、建康路、升州路的得名,都是源於南京的古稱。從豐富多彩的稱謂中,人們可以領略南京發展演進的歷史軌跡。” 歷史上南京不止一個 市地名辦老專家徐興釗向記者作了精闢的介紹,據考證,早在六朝時期,就有了“南京”(今南京)之名。樑代史學家蕭子顯在《奉合昭明太子鐘山講解》中寫有“嵩嶽基舊宇,盤嶺跨南京”,即將石頭城稱為南京了。唐高宗李治應明僧紹第五代孫明崇儼的請求為明僧紹立御碑,親自撰寫碑文:“凌江迥憩,遂屆南京。”這是官方稱石頭城為南京的最早記載。朱元璋推翻元朝後,於洪武元年(1368年)在應天府稱帝,並改應天府為南京。從那時起,“南京”這一稱謂專指今天的南京,並一直沿用至今。 隨後他又指出,其實,歷史上中國稱“南京”的地方不止一個,位置各異。唐代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舉兵叛唐,唐玄宗李隆基為了逃避“安史之亂”,便從長安(今西安)匆匆逃到成都,並改“成都”為南京,不到一年,李隆基之子李亨(唐肅宗)奪取了皇位,恢復了成都的原稱。五代時,後唐天成三年(928年),遼國將其屬地遼陽一度命名為南京。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稱幽州(今北京)為南京。北宋太祖趙匡胤因在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駐紮過,所以在登基即位不久,便將宋州改稱為南京。金天輔年間(1117~1123年)金太祖完顏亮賜平州(秦皇島一帶)名為南京,天會元年(1123年)金太宗完顏晟改開封為南京。

記得采納啊

南京在古代有哪些名稱?各是在什麼朝代?

朝代 建置名稱 建置時間 治所 級別 下轄 隸屬

西周 冶城,越城 前472年 不詳 城 無 吳國

東周 金陵邑 前333年 不詳 邑 無 吳國,越國,楚國

秦 秣陵縣/丹陽縣/江乘縣 前210年 秣陵關/小丹陽/棲霞山 縣 無 會稽郡

西漢 秣陵縣/丹陽縣/江乘縣/湖熟縣 前202年 秣陵關/小丹陽/棲霞山/湖熟鎮 縣 無 揚州丹陽郡

東漢 秣陵縣/丹陽縣/江乘縣/湖熟縣 25年 秣陵關/小丹陽/棲霞山/湖熟鎮 縣 無 揚州丹陽郡

吳 揚州 211年 丹陽郡建業縣 首都 丹陽郡、吳郡、會稽郡、豫章郡、廬江郡、廬陵郡、鄱陽郡、新都郡、臨川郡、臨海郡、建安郡、吳興郡、東陽郡、毗陵典農校尉、廬陵南部校尉及各郡、校尉轄縣 中央

西晉 揚州 282年,313年 丹陽郡建鄴縣,丹陽郡建康縣 州 建鄴縣(即建康縣)、秣陵縣、臨江縣(即江寧縣)、丹陽縣、湖熟縣、江乘縣、堂邑縣及揚州所轄各郡縣 中央

東晉 揚州 316年 丹陽郡建康縣 州 建康縣、秣陵縣、江寧縣、丹陽縣、湖熟縣、江乘縣、堂邑縣及揚州所轄各郡縣 中央

宋 揚州 420年 丹陽郡建康縣 首都 丹陽郡(轄建康縣、秣陵縣、丹陽縣、江寧縣、湖熟縣)、南琅琊郡(轄陽都縣、費縣、即丘縣、臨沂縣、江乘縣) 中央

齊 揚州 479年 丹陽郡建康縣 首都 丹陽郡(轄建康縣、秣陵縣、丹陽縣、江寧縣、湖熟縣)、南琅琊郡(轄臨沂縣、江乘縣) 中央

樑 揚州 502年 丹陽郡建康縣 首都 丹陽郡(轄建康縣、秣陵縣、同夏縣)、琅琊郡(轄費縣、臨沂縣、江乘縣)、南丹陽郡(轄江寧縣、丹陽縣) 中央

陳 揚州 557年 丹陽郡建康縣 首都 建興郡(轄江乘縣、臨沂縣、同夏縣、湖熟縣、建安縣、烏山縣)、丹陽郡(轄建康縣、秣陵縣、江寧縣、丹陽縣、費縣) 中央

隋 蔣州,丹陽郡 589年,607年 石頭城 州,郡 江寧縣、溧水縣 中央

唐 升州 624年 上元縣 州 上元縣(即江寧縣)、溧水縣、溧陽縣、句容縣 江南道,江南東道

吳 升州府,金陵府(西都) 902年 上元縣 府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句容縣 中央

南唐 金陵府,江寧府 937年 上元縣 首都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 中央

北宋 升州,江寧府 975年 上元縣 州,府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溧陽縣、句容縣 江南路,江南東路

南宋 建康府 1127年 上元縣 府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溧陽縣、句容縣 江南東路

元 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 1277年,1329年,1356年 上元縣 府/路 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州、溧陽州 江淮行省,江浙行省

明 南京,京師,南京 1368年,1378年,1421年 上元縣 首都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句容縣、溧陽縣、江浦縣、六合縣、高淳縣及南直隸布政使司所有州、府、縣 中央

南明 南京 1644年 上元縣 首都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句容縣、溧陽縣、江浦縣、六合縣、高淳縣 中央

清 江寧府 1645年 上元縣 府 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句容縣、溧陽縣、江浦縣、六合縣、高淳縣 江南省,江蘇省

太平天國 天京 1853年 江寧郡江寧縣 首都 江寧郡(轄江寧縣、句容縣、溧水縣、高淳縣、六合縣、尚元縣)、鎮江郡(轄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溧陽縣)、揚州郡(轄江都縣、儀徵縣、甘泉天縣) 天京省(即江南省)

中華民國 南京府,金陵道,南京市,南京......

南京有哪些別名?

南京為六朝古都之一,自古以來有很多的別名,之前有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等名。明成祖時國都北遷,應天府改稱南京。

南京別稱其得名原因

歷史名城南京,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其中最響亮的名字莫過於“金陵”了。時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緻的別稱。 “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古代地方誌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那時的鐘山叫做金陵山,它的餘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餘脈的一部分,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為“金陵邑”。唐代《建康實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戰國時楚威王在此設金陵邑;秦時改為秣陵縣;三國時孫權遷都於此,改名建業;西晉時改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而白下則由白下城而來,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門外。唐武德九年(626)移金陵縣治於此,改名白下縣,所以舊時以白下為南京的別稱。南京現在簡稱為“寧”,因古時這裡是江寧府的治所。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南京別稱是什麼?
北京的別稱是什麼城?
古代說的銅油是什麼?
邵東的別稱是什麼?
南京雨季是什麼時候?
古代的避孕套是什麼?
農曆五月的別稱是什麼?
對聯的別稱是什麼?
緬甸別稱是什麼?
昆明別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