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班級安全隱患?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班級學生的不安全行為有哪些?應該怎樣管控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範疇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範疇:學生的不安全行為;設施的不安全狀態;學生的不健康心態。

(二)學生安全工作的分類:可按學生活動的時間、學生髮生安全的事故類型、學生生活的環境等分類研究。

(三)班主任安全工作的主要職責: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安全負有教育與校內監督責任,並有及時與家長聯繫的義務。2、班主任對本班教室內的設備要經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排除或及時報告學校維修整治。3、班主任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事前要報告學校安全工作直接責任人(主管副校長)和學校校長,經批准後方能進行。4、當學生因意外造成傷害時,班主任應儘快趕到現場,積極參與有關工作。5、要爭取學生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二、班級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一)學校安全工作的嚴峻現實。

1、從學生的家庭情況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脾氣各異,獨生子女居多,父母離異家庭增多,給學校安全工作增加了難度。

2、從教育部公佈了2006年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分析報告看:農村是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地區。2006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27.68%發生在城市,72.32%發生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於城市,分別是城市的2.9倍、3.9倍和4.2倍。

農村中小學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備,另外,師生安全意識淡薄、學校安全管理存在明顯漏洞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2006年,25%的安全事故發生在學校內部,主要是校園傷害和學生鬥毆,其中校園傷害佔56%,主要包括綁架、爆炸、持刀傷害、放火、性侵犯等安全事故。2006年發生的幾個典型案例表明,校園傷害事故增多的重要原因是學校內部安全管理不健全,導致少數“害群之馬”混入教職工隊伍,以及個別校外非法人員進入校園,從而釀成了校園傷害慘案發生。

3、從家長的認識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家長或學生代理監護人認為孩子上學期間一切都該學校負責、老師負責,一旦學生出了事,不管事故的因果關係,不區分事故的責任主體,學生家長蠻纏硬逼高額索賠,且他們對孩子教育管理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安全常識較缺乏。

(二)班級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擺正安全工作位置。教學質量是第一目標,學生安全是第一責任。教學工作始終都是學校、班級工作的主體、中心任務,安全管理工作應是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2、克服麻痺僥倖心理。 在安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我們的環境狀況,不要忽視隱患而麻痺大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而跌倒在優勢之中。

3、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於對學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每一個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沉澱下來的。只有不斷更新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根植於我們的育人理念之中,才能使我們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勁頭,越抓越有實效。如:“100-1=0”、“嚴是愛,鬆是害,事故出現害幾代”等。

(三)、班級安全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

班級安全工作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需要認真研究探索班級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班級安全教育管理的內容、方式能在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管理過程中起到應有的育人效能作用。班級安全工作“八要”:

1、班級情況要全面準確掌握。作為班主任,要抓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須全面掌握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做到:班級整體情況清楚明白,學生個體情況瞭解掌握,學生家庭情況有所瞭解,科任教師能成為你真正的合作者。重點要注意以下幾項工......

如何抓好班級學生安全管理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

學生安全關係到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每一位學生家庭的幸福。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必須全面負責所帶班級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結合實際認真探討新時期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免傷害的能力。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職責

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安全負有教育與校內監督責任,並有及時與家長的義務。

2、班主任對本班教室內的設備要經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排除或及時報告學校維修整治。

3、班主任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事前要報告學校分管安全副校長和學校校長,經批准後方能進行。

4、當學生因意外造成傷害時,班主任應儘快趕到現場,積極參與有關工作。

5、要爭取學生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二、班級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一)學校安全工作的嚴峻現實。

1、從學生的家庭情況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脾氣各異,獨生子女和留守生居多,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家庭)增多,給學校安全工作增加了難度。

2、從公佈了年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報告看:農村是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地區。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27.68%發生在城,72.32%發生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於城,分別是城的2.9倍、3.9倍和4.2倍。對於今後如何做好中小學安全工作,報告認為,各地要抓住關鍵環節,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點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安全工作,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二是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活動,要重點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三是要努力做好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四是要加強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

安全培訓工作;五是要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同時,門要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農村中小學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備,另外,師生安全意識淡薄、學校安全管理存在明顯漏洞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年11月18日晚發生在我們江西土塘中學的踩踏事件,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在下晚自習時學校管理出現了空檔,學校的應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發生時的現場指揮和合理有序地疏散學生不及時,造成了嚴重的發生。

3、從家長的認識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家長或學生代理監護人他們對孩子教育管理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安全常識較缺乏。認為孩子上學期間一切都該學校負責、老師負責,一旦學生出了事,不管事故的因果關係,不區分事故的責任主體,學生家長蠻纏硬逼高額索賠。

(二)班級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擺正安全工作位置。教學質量是第一目標,學生安全是第一責任。教學工作始終都是學校、班級工作的主體、中心任務,安全管理工作應是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即安全第一、質量至上。

2、克服麻痺僥倖心理。 在安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我們的環境狀況,不要忽視隱患而麻痺大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而跌倒在優勢之中。

3、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於對學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每一個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沉澱下來的。只有不斷更新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根植於我們的育人理念之中,才能使我們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勁頭,越抓越有實效。如:“-1=0”、“嚴是愛,鬆是害,事故出現害幾代”等。

(三)、班級安全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

班級安全工作主要是加強學生的......

學生身邊的安全問題如何排除和預防

就是要常預測。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及各種事故隱患苗頭,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防患於未然,這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基本方法。告訴學生校園內存在著哪些不安全因素,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如何預防。班級安全員與宿舍舍長應經常檢查可能出現的隱患,發現情況,及時報告老師,讓安全警鐘長鳴。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防範措施

校園安全防範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

為確保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學校安全保衛制度,完善防範機制,學校成立以校長、書記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處室主任、工作人員、體育老師組成的校園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安全工作責任制度》,與分管處室政教主任、總務主任、門衛值班人員簽訂責任書,加強有關人員的安全工作責任心,真正使學校安全工作落到實處,杜絕責任事故的發生。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的原則,將校園安全工作與各處室、班級和教職工學期考核相掛鉤,實行安全責任事故一票否決制,確保各項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安全工作的重點是及時消除隱患,加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教育,防患於未然。多年來學校利用櫥窗板報、標語、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主題班會、宣傳畫、升旗儀式、放光盤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出“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濃厚氛圍。邀請交警講“交通安全常識”,邀請消防隊員講“消防安全知識”,同時根據學生特點舉行知識競賽、作文比賽、書畫比賽、組織學生觀看安全教育警示錄像、疏散演習等各種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師生的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採取切實措施,創建“平安校園”

開展創建安全班級、安全校園活動,認真落實“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體的防範措施,堅持“從細微處著眼,從最小處抓起”的原則,加大安全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一方面在班級內部宣傳安全知識,加強學生的自我安全防範意識,二是政教處做好平時學生教育和班級管理,在週一升旗多次強調學生安全並提出要求。針對課間操及升旗全校1100多學生聚集後的安全疏散有了明文規定,要求學生分幾路整隊回教室,杜絕了校園亂跑及上下樓的擁擠現象。學生在校內也不允許打鬧、瘋跑,以防發生碰撞事故。三是總務處對出現的設施安全隱患都能夠及時排除,一時不能解決的先圍起來不讓學生靠近,並加掛安全警示牌。各處的電源、電線、插座、體育器材做到經常檢查,隨時維護。除了平時的檢查外,每學期針對安全工作進行多次全校性的排查,排除安全隱患。四、為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學校對二號樓、四號樓樓道安裝了塑鋼推拉窗加固樓道走廊護欄,二號樓、四號樓教室後窗也封閉起來。四個樓頂通道門都上了鎖。五、從安全、防盜考慮學校已著手“紅外線安防監視攝像頭”安裝工程,加強硬件建設,覆蓋學校操場、校門口等處,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同時將增加警用器材、消防器材,加強安全防範。此外,在以技術防範為主要手段的同時,加強人防安全,嚴格值班制度和夜間值班巡邏制度,完善值班預案和節假日領導帶班制度,學生上下學管理制度的措施。

四、建立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報告制度。在全校各班級、各處室中設立安全檢查員,要求每天對各自範圍內的學生動態、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記錄,並向班主任和總務處責任人彙報;在校園各區域配備消防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使學校安全管理網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教育學生增強自我防範意識,開展必要的安全防範技能培訓,提高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嚴格值周值班制度。實行值周領導提前半小時到崗,值周教師上下學時間在崗,學生全部離校後才能下班。對學生入校、放學、在校安全,實行全方位、無間隙監控。嚴格校規校紀,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嚴肅處理。

五、突出學生安全重點,抓好學生安全管理

1.嚴格門衛制度,嚴格校規校紀,每天上午下午學......

班組安全預防措施

(1)落實安全責任、實施責任管理

建立、完善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領導組織,承擔組織、領導安全生產的責任;建立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抓責任落實、制度落實。

(2)安全教育與訓練

管理與操作人員應具備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與素質;經過安全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作業;特種作業(電工作業,起重機械作業,電、氣焊作業,登高架設作業等)人員,必須經專門培訓、考試合格並取得特種作業上崗證,方可獨立進行特種作業。

(3)安全檢查

安全檢查是發現危險源的重要途徑,是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傷害,改善勞動條件的重要方法。

(4)作業標準化

按科學的作業標準,規範各崗位、各工種作業人員的行為,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防範安全事故有效措施。

(5)生產技術與安全技術的統一

生產技術與安全技術在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實現效益這一共同基點上是統一的,體現出“管生產必須同時管安全”的管理原則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6)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

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是消除危險源,防範安全事故必不可少的內容,現場文明施工管理包括現場管理(包括現場保衛工作管理)、料具管理、環保管理、衛生管理等四項內容。

(7)正確對待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安全事故是違揹人們意願且又不希望發生的事件,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應採取嚴肅、認真、科學、積極的態度,不隱瞞、不虛報,保護現場、搶救傷員,進而分析原因、制定避免發生同類事故的措施。

中小學生應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安全防範問題?

校園安全目前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上至教育行政部門,下至校長、教師,最關心的就是校園安全問題。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不擔關係著千家萬戶的歡樂和幸福,也關係著國家的興旺和民族的振興,他們的身心安全備受社會關注。中小學安全問題已被提升到學校工作的首位,如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校園安全教育的實效性,讓安全工作落到實處,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一、引發校園安全問題的因素:教育部2007年公佈的《中小學安全報告》顯示,在全國各類校園安全事故中,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等事故災難佔59%,鬥毆、校園傷害、自殺、住宅火災佔31%,洪水、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點10%,從整體上看,校園安全事故中,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為主,兩類事故發生數量佔全年各類總數的50.8%。引發校園安全問題的因素都有哪些呢?1.主要是部分學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存在著很大的漏洞,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學生的自我防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3.學校安全管理不到位。對教學、生活設施檢查不及時,沒有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特別是對學校食品與衛生工作的監督力度不夠。沒有設立專門的保衛機構,校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4.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部分農村中小學學校食堂、飲用水,廁所,宿舍等生活與衛生設施條件簡陋,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5.學生法制觀念淡薄。自覺守法的自覺性沒有形成。6.學校安全教育沒有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中小學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性,艱鉅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二、安全教育的方法。其一,就是要常預測。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及各種事故隱患苗頭,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防患於未然,這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基本方法。告訴學生校園內存在著哪些不安全因素,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如何預防。班級安全員與宿舍舍長應經常檢查可能出現的隱患,發現情況,及時報告老師,讓安全警鐘長鳴。其二,常教育。要認真做好安全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是增強安全意識的基礎和前提。方法應當多樣化,充分利用宣傳掛圖、安全科教電影、電視以及幻燈片;也可以請公安、交通、司法等有關門診部的人員做專題講座;也可進行安全教育展覽;隨時隨地胡針對性的進行安全教育,進行實地參觀,現場教育,介紹事故案例,特別是警示教育。一塊別開生面的交通事故圖片展,一定會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開展安全周、安全月活動,定會促進學校的安全工作。其三,常提醒。每開展一項活動,都先說明安全注意的事項,每天利用晨會、午會時間,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找一些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教訓,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態度的教育最為重要。其四,常檢查。對發現的事故隱患要常抓不放,小題大做。經常檢查教學、生活設施,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檢查學生是否攜帶違禁物品,嚴禁刀具,易燃易爆及危險性物品進入校園。二教給學生琢自救自護的知識學校要教給學生自救自護的安全知識,讓學生牢固樹立自護自救的觀念,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掌握自救自護的佳能,鍛鍊自救自護的能力。在面對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時,能用學到的有關安全知識,地進行自救自護,機智勇敢地處置危險。其一,教給他們用電防火的知識。知道安全用電,不用手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試電源插座,不用溼布去擦拭電器,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判斷電源,不隨意拆缷安裝電源、線路、插座等。發現火災應立即拔打119報警,一旦身受火災威脅時,要冷靜......

作為班主任,怎樣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

學生安全關係到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每一位學生家庭的幸福。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必須全面負責所帶班級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結合實際認真探討新時期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免傷害的能力。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職責

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安全負有教育與校內監督責任,並有及時與家長聯繫的義務。

2、班主任對本班教室內的設備要經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排除或及時報告學校維修整治。

3、班主任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事前要報告學校分管安全副校長和學校校長,經批准後方能進行。

4、當學生因意外造成傷害時,班主任應儘快趕到現場,積極參與有關工作。

5、要爭取學生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二、班級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一)學校安全工作的嚴峻現實。

1、從學生的家庭情況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脾氣各異,獨生子女和留守生居多,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家庭)增多,給學校安全工作增加了難度。

2、從教育部公佈了2006年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分析報告看:農村是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地區。2006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27.68%發生在城市,72.32%發生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於城市,分別是城市的2.9倍、3.9倍和4.2倍。對於今後如何做好中小學安全工作,報告認為,各地要抓住關鍵環節,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點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安全工作,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二是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活動,要重點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三是要努力做好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四是要加強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

安全培訓工作;五是要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同時,教育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農村中小學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備,另外,師生安全意識淡薄、學校安全管理存在明顯漏洞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2006年11月18日晚發生在我們江西土塘中學的踩踏事件,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在下晚自習時學校管理出現了空檔,學校的應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發生時的現場指揮和合理有序地疏散學生不及時,造成了嚴重的踩踏事故發生。

3、從家長的認識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家長或學生代理監護人他們對孩子教育管理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安全常識較缺乏。認為孩子上學期間一切都該學校負責、老師負責,一旦學生出了事,不管事故的因果關係,不區分事故的責任主體,學生家長蠻纏硬逼高額索賠。

(二)班級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擺正安全工作位置。教學質量是第一目標,學生安全是第一責任。教學工作始終都是學校、班級工作的主體、中心任務,安全管理工作應是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即安全第一、質量至上。

2、克服麻痺僥倖心理。 在安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我們的環境狀況,不要忽視隱患而麻痺大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而跌倒在優勢之中。

3、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於對學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每一個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沉澱下來的。只有不斷更新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根植於我們的育人理念之中,才能使我們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勁頭,越抓越有實效。如:“100-1=0”、“嚴是愛,鬆是害,事故出現害幾代”等。

......

如何做好班組的安全事故預防工作

學習要有目的性,使受教育者在生產中正確地運用和掌握.有了正確的安全意識,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正確處理各種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安全生產才能有可靠的保證.安全技術教育:班組長或兼職安全員,要在每週一次的安全活動日,講解這方面的知識。如果連這方面的知識都不懂,如何使每個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哪些是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狀態呢?甚至把明明是不安全因素還誤認為是正確的,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加強這方面的知識教育,就能針對不安全因素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做好自我保護。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也是安全技術知識教育的內容,不能忽視,我們的防護用品與工具都是為了保證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因此,正確使用和妥善保管好防護用品及操作工具,關係到每個工人的切身利益。(2)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和處理本班組的不安全因素班組長文化水平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學習,不去調查研究,不去注意本班組在實際生產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尤其是搞礦業生產的,更要帶頭去調查研究本班組在生產進程中易發事故的正確處理。特別是在處理事故時,要自覺地幫助每個職工,不冒臉作業,對不安全因素採取妥善措施。加強勞動保護,這是每個礦工都要遵守和做到的。(3)預防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的出現都包括孕育、發展、發生三個階段。發生人身事故,有許多因素,基本因素是人、物、環境和安全管理。人是激發事故的主要因素,包括班組長和操作人員。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企業安全工作好壞的關鍵。班組長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是否貫徹落實.因為班組是搞生產的,搞生產就必然牽涉到安全生產及各種規章制度的執行,這些都要靠班組長具體抓。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生產程序,每分每秒都可能發生。作為班組長,在這種時候,能及時制止或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就不會有事故隱患存在,安全生產就有了保障,“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才能真正體現在班組。第二因素是物、動力、機械設備、工器具及生產安排等。因為物質本身就有不安全屬性和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作為班組長,在開工之前,首先要檢查本班組所用的一切運轉設備和工具是否完好正常,不能帶“病”進行生產。其次,除了人的因素以外,一些事故往往就是因為存在物的不安全因素所致.在操作中一些安全意識淡薄的人,認為有一點小問題、小毛病不要緊,拿起來就操作,在這節骨眼上,班組長就要永記“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句名言,這個苦就是事故之苦,是流血、傷亡之苦,難道我們在這方面付出的代價還小嗎!還不能從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嗎!第三因素是環境,尤其是生產環境,如巷道的溫度,通風效果,現場作業時的照明、噪聲、設備振動及有害氣體等,都有可能產生人身傷亡事故,這就要靠班組長在抓生產的同時管理好生產環境,使職工一進入作業面時,感到心情舒暢,精神良好,有安全感。班組安全管理不善是激發事故的第四因素,從直接原因看,發生事故是由人、物、環境所引起的,但實質上三種因素都有人的原因,是靠人去管理,靠人去掌握,靠人去改造或創造的,人是占主導地位的。班組預防事故,主要是要防患於未然。班組發生事故有三種原因:技術原因、教育原因、管理原因。這是全面治理好班組預防事故的基本要素。建立健全班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安全意識,貫徹落實安全作業四項制度,做到班前安全檢查“確認制”,工作中堅持“巡迴檢查制”,多人作業相互“互保制”,現場隱患整改“指令制”。安全工作班前有部署,班中有檢查,班後有總結的管理程序,是搞好班組預防事故的基本要點;每週一次的安全活動日;要做好安全記錄,有安全活動內容,記事故隱患,記其他班組的......

作為班主任,怎樣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

學生安全關係到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每一位學生家庭的幸福。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必須全面負責所帶班級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結合實際認真探討新時期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免傷害的能力。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範疇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範疇:學生的不安全行為;設施的不安全狀態;學生的不健康心態。

(二)學生安全工作的分類:可按學生活動的時間、學生髮生安全的事故類型、學生生活的環境等分類研究。

(三)班主任安全工作的主要職責:

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安全負有教育與校內監督責任,並有及時與家長聯繫的義務。

2.班主任對本班教室內的設備要經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排除或及時報告學校維修整治。

3.班主任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事前要報告學校安全工作直接責任人(主管副校長)和學校校長,經批准後方能進行。

4.當學生因意外造成傷害時,班主任應儘快趕到現場,積極參與有關工作。

5.要爭取學生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二、班級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擺正安全工作位置。教學質量是第一目標,學生安全是第一責任。教學工作始終都是學校、班級工作的主體、中心任務,安全管理工作應是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2.克服麻痺僥倖心理。 在安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我們的環境狀況,不要忽視隱患而麻痺大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而跌倒在優勢之中。

3.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於對學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每一個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沉澱下來的。只有不斷更新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根植於我們的育人理念之中,才能使我們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勁頭,越抓越有實效。如:“100-1=0”、“嚴是愛,鬆是害,事故出現害幾代”等。

三、班級安全工作的重點:

班主任全面負責本班學生的安全穩定工作,在任課教師的協助和配合下,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安全排查工作。結合學校要求,研究制定各項制度並抓好落實,經常排查本班各種安全事故隱患,對水、電、門、窗及其他教學設備要妥善保管,嚴禁學生毀壞學校、教室用電器材(如開關、插座、保險絲等),嚴防出現造成學生人身傷亡和學校財產損失的各種事故。

2.認真排查和調解學生之間的各種矛盾糾紛。要充分發揮班級小助手的作用,及時發現矛盾苗頭,認真化解和妥善處理學生中的矛盾糾紛,防止因工作不及時、不深入、不紮實和處置不當而激化矛盾,造成事態擴大或產生惡性後果。

3.強化養成教育。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利用班會、晨會、板報及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等,多渠道開展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一日常規、文明禮儀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強化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促進良好安全行為的養成,減少事故的發生,從根本上防止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及安全事故發生。

4.加強對班級中存在曠課、放學不及時回家、看有害書籍等現象的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對他們的思想、性格和家庭情況底數要清,幫教措施要有針對性。堅持定期彙報並以表揚為主的原則,促進他們儘快轉化。

5.加強家校聯繫。班主任要常與家長取得聯繫,溝通情況,共同關心和教育學生,共同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我們可通過上門家訪、電話聯繫、結合季節特點印發“給家長的一封信”、適時召開家長會等途徑和形式,向家長及監護人宣傳學生校外安全注意事項、家長如何管理好子女在家庭的各種安全行為及學生校外安全的防護措施,增強學生家長重視子女安全的自覺性和防範意識。

6......

如何採取措施,杜絕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

白廊二中 : 何楊志學校的安全與穩定是學校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學校安全教育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教育部門一貫重視學校的安全教育,始終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出臺了不少管理方案,採取了大量的措施。但近幾年來,學校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說明我們的措施還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完善,問題考慮欠周密,預見性不強,忽視了安全教育的很多關鍵問題。比如,學校安全教育措施存在的侷限性,忽視學生家長及社會的教育責任等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尋求有力的教育措施,亡羊補牢。筆者在小學從事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對安全教育工作的措施作過很多研究,本人認為,以下幾方面值得重視。一、加強安全知識的日常教育學校教育不僅是傳授文化知識,要強化學生的全面教育,安全知識教育必不可少。學校必須採取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安全知識,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比如,利用課間操、晨會夕會、放學集隊等機會講一些安全知識,適時強調有關安全事項,定期出安全教育專刊,讓學生時時處處受到教育。二、建立健全學校安全衛生保健制度學校必須強化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即要注重口頭教育,文字宣傳,更要注重用制度進行約束。學校、班級必須制定符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有操作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三、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學校周邊環境往往存在最大的安全隱患,如糞坑、儲水池、養殖場、電網、變壓器、小賣部、遊戲室、危房、公路等對學生有安全危害的設施,學校要負責瞭解情況並及時向主管部門反映,主管部門必須依法及時治理。四、合理佈局和改造學校的設施設備因學校設施設備佈局不當或設施設備破舊導至安全事故的事例不少。因此,學校應經常檢查,預見、排查設施中的安全隱患,及時上報主管部門,並積極配合作好佈局調整和改進。比如,危房、坑窪不平的活動場地、教室裡佈局不合理或老化的電路、電源插座、鬆動的門窗及玻璃、陳舊的體育設施設備等。五、明確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對學生的監督教育職責1、學生受監督教育在時間上存在一個斷點,那就是學生上學放學路上的這段時間。對這段時間內的安全監督與管理的職責應由誰來負,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以至全社會爭論而無結果的問題。長期以來,這個時間段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明確這個時間段的監督職責,是當務之急,政府應及時研究。無論從主觀上講,還是從客觀上說,學校應加強路隊建設,安排教師護送學生出校,家長應按時接送子弟,負責子弟上學放學途中的安全監督。2、安全教育不單是學校的事,家庭、社會、政府應負起相應的責任。無論學生是在校還是在校外,學校、家庭、社會、政府應共同配合進行教育,家庭教育更為重要。有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為,教育完全是學校事,子弟在校內外違法違紀出現意外,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從不考慮自己的教育責任。根本不明白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有少數家長對子弟離校回家後,放任自由,隨意讓子弟下河、湖、水庫游泳、撈魚捉蝦,上山捕蛇,到公路上騎車,學吸菸、酗酒、賭博,不但沒配合學校教育,反而增加了學校教育的難度。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還應及時向社會、學生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端正家長的教育思想,使家長認識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增強教育的責任感。3、學校安全教育的主體是教師,班主任是班級學生安全管理的直接責任人,科任教師是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員,也是班主任的助手。學校要在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具體分工,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學校必須與班主任、科任教師簽訂《安全教育管理責任......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預防班級安全隱患?
怎樣預防車間安全隱患?
如何做好班組安全工作?
我們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如何預防職業病?
網購如何確保網購安全?
如何預防瓦斯爆炸?
如何加強幼兒安全意識?
如何管理班級課堂紀律?
發現安全隱患如何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