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中大鵬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上李邕 詩意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全部註釋

1.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後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餘。《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於李白,故詩題雲"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有"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句,亦見白對邕之敬賞。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於蜀中》(載《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證:李邕於開元七、八、九年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李白此時曾拜謁李邕並作此詩。李邕擅長詩文,當時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門下。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代李白的豪情壯志。

2.大鵬:傳說中的大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quot;滄溟:大海。

3.簸卻:搖盪.簸,指上下顫動.

4.恆:經常。殊調:發表不同常人的論調。大言:豪言壯語。

5.宣父:《新唐書·禮樂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6.丈夫: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這裡是稱李邕。年少:李白自稱。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開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此篇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自己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本詩題解。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55418.htm

李白《上李邕》: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

《上李邕》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輕的李白敢於向大人物挑戰,充滿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

望採納!

上李邕這首古詩裡的滄瞑什麼意思

上 李 邕 》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年輕人也不是不可以做大丈夫.

上李邕中的假令和恆是什麼意思

??李白25歲那年,懷著“四方之志”,仗劍去國、離開蜀地,辭親遠遊。他先是順江而下,東遊金陵和揚州;接著在湖北安陸娶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並在此安家。這其間,李白廣事交遊,同時也從事幹謁活動,希望通過引薦找到政治出路。

??

??此期間,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受到冷遇,憤激之餘寫下《上李邕》,詩人正當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他在詩裡,把自己比喻為憑藉風力可“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鳥,即使風停下落之時也能遮蔽江河之水,所以不要以他的“殊調”、“大言”而冷笑,勸告盛名之下的李邕要以“宣父”即孔子為榜樣,不要輕視年輕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上李邕

內容: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鵬鳥一日隨風飛起,乘旋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詩人以大鵬自比,自視很高,誇張抒寫,構成波瀾壯闊的氣勢,烘托出詩人宏偉的豪情壯志。現在用來比喻抱負遠大,待時機到來,將不斷進取,施展才能。大鵬:傳說中的大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

上李邕詩中的大鵬鳥與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上李邕①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②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③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④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註釋】 ①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舊唐書·李邕傳》說其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②簸卻:激揚。③恆:常常。④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

李白以大鵬自喻,但並非莊子式的逍遙以自適的大鵬鳥,而是奮飛以引起震動驚怪的大鵬鳥,表現了他傲世凌俗、充滿自信的宏大抱負。

上李邕是什麼意思

大鵬(2)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3)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4)。

宣父猶能畏後生(5),丈夫未可輕年少(6)。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全部註釋

1.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後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餘。《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於李白,故詩題雲"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有"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句,亦見白對邕之敬賞。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於蜀中》(載《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證:李邕於開元七、八、九年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李白此時曾拜謁李邕並作此詩。李邕擅長詩文,當時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門下。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代李白的豪情壯志。

2.大鵬:傳說中的大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quot;滄溟:大海。

3.簸卻:搖盪.簸,指上下顫動.

4.恆:經常。殊調:發表不同常人的論調。大言:豪言壯語。

5.宣父:《新唐書·禮樂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6.丈夫: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這裡是稱李邕。年少:李白自稱。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開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此篇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自己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本詩題解。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相關問題答案
上李邕中大鵬的意思?
初中大葉的意思是什麼?
使至塞上中長河的意思?
無中生有的意思和造句?
鑿壁偷光中邑人的意思?
七律長征中七律的意思?
蜂糖大笑的意思?
韓國女孩叫大叔的意思?
鬨然大笑的意思?
小心翼翼中翼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