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荔枝來自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05-29

楊貴妃的荔枝到底產自哪裡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家喻戶曉。但由於正史沒有明確記載,致使楊貴妃所吃的荔枝產自何處竟然成為一段歷史公案。

從唐朝末年至今,楊貴妃所吃荔枝來自哪裡一直莫衷一是,總的來講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嶺南(兩廣)、福建、蜀(川渝)三個產地。關於這三種觀點,許多學者都進行了激烈的論證。但是他們都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氣候變化曾經致使荔枝分佈地域發生了很大變化。

荔枝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常綠果樹。荔枝冬季不耐低溫霜凍,生存的溫度要求是年平均氣溫在18℃以上;冬季低於2℃就可能遭受凍害;低於0℃,嫩枝就會凍死;低於-2℃,整株荔枝樹都會凍死。因為荔枝的這個特性,很多學者在研究古氣候變化時經常以荔枝分佈變化作為依據。如我國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在他的《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就把史籍中記載的荔枝分佈變化作為分析歷史氣候變化的重要依據。

古氣候學家已明確考證出唐朝前期,我國氣候普遍比現在溫暖。竺可楨指出,隋唐時代,氣候比近代溫暖。在公元650年、669年、678年的冬季,長安都沒有冰雪,梅花樹長於皇宮(現在的梅花樹不能在冬季的西安生長),這充分說明當時氣溫較現在更高。就四川盆地來說,唐朝時的溫度比現在高出2℃左右,加上週圍高山阻擋了冬季冷空氣的入侵,使四川盆地大部地區的氣候條件都適宜荔枝的生長。這一點文獻上也有明確記載,例如四川的巴中市平昌縣地方誌記載,在唐朝時有荔枝種植。到了北宋,四川的氣候與唐朝時期相比變化不大,從北宋文獻記載來看,當時四川一帶種植荔枝十分普遍,成都、眉山、樂山、宜賓等地都種植有大量荔枝。

唐朝給楊貴妃進貢的荔枝產地是那

下面一說有點靠譜。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年久居北方深宮的楊貴妃如何得知南方荔枝的美味呢?隨著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完成,這個問題終於真相大白。

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的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的陪葬墓。考古結果發現,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潘州(今廣東茂名一帶)人,幼年被送入宮中,賜姓高。專家在研讀詳述高力士生平的墓誌銘時,意外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供楊貴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家鄉的名為“白玉罌”的優質早熟荔枝。這就說明,可能是由於高力士的力薦,楊貴妃才會對嶺南荔枝如此垂青。於是有結論稱:“貴妃喜荔枝,緣起高力士”。

既然是高力士推薦家鄉的荔枝,荔枝應該就是從潘州(今廣東茂名一帶)騎馬傳送到西安.那荔枝是無疑是最好的“白玉罌也是後來的“妃子笑”了。

楊貴妃吃的荔枝到底是那個地方?

楊貴妃所食荔枝應為嶺南所產,唐朝的嶺南,主要指現在的廣東包括現在的海南。

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哪產的

據傳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聽說海南的荔枝要比四川產的荔枝好吃,便向唐玄宗撒嬌,想吃海南的荔枝。可是,當時交通不便,海南離長安有數千裡之遙,運得慢了,荔枝就會腐爛。於是,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一笑,傳令快馬日夜兼程將海南的荔枝送往長安,路途中累死了多少匹戰馬,士兵們流了多少汗水,為的卻是令妃子一笑,此舉可與“烽火戲諸侯”一拼。本句辛辣尖刻地描繪出唐玄宗荒淫的生活,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楊貴妃所吃荔枝來自哪裡

來自嶺南的

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哪裡

玉林容縣,哪裡好像是楊貴妃的故鄉,還有個遺址在那裡真武閣

唐朝楊貴妃吃的荔枝是怎樣運送到長安城內的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留下的名句將荔枝美名傳遍古今。但很少有人知道極易變質的荔枝是如何從南國運到長安的。荔枝鮮果極易變質。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講“若離本枝,—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矣”。

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古代北方達官貴人吃到的都是鮮果。杜牧在其《新唐書·楊貴妃傳》中說“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不變,已至京師”。其實,不僅楊貴妃愛吃荔枝,唐朝許多皇帝都喜食。據說,當年政府開闢了從南到北專運荔枝的“荔枝道”。

世人傳統對“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解釋是,當年沒有飛機空運,為讓楊貴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鮮荔枝,只得派人將剛摘下的荔枝,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換快馬於當日送到京城。因此,楊貴妃看到快馬蕩起的塵埃,知道是有人送她愛吃的荔枝來了,故喜形於色。

但從常理看,嶺南距長安千里之遙,再快的馬也不可能一日抵達。後人考證認為,楊貴妃所食的鮮荔是採取將帶果大樹移植的辦法送到長安的。史載:“以連根之荔,栽於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陽丹河,運至商州、秦嶺不通舟揖之處,而果正熟,乃摘取過嶺,飛騎至華清官,則一日可達也”。此外還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荔枝是我國最早採用低溫和氣調貯藏的果品。《廣東新語》記載了一種辦法:“藏荔枝法,就樹摘完好者,留蒂寸許,蠟封之,乃剪去蒂,復以蠟封剪口,蜜水滿浸,經數月,味色不變”。

楊貴妃的荔枝從哪來

嶺南

嶺南,原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

楊貴妃當時在那兒,她吃的荔枝是從那兒來的

在唐朝,荔枝在四川盆地的分佈較為廣泛,成都及其周邊很多地區都盛產荔枝;北宋末、南宋初,我國氣候突然變冷,四川盆地大部地區平均溫度降低了2℃左右,尤其是冬天會出現低於0℃的天氣,這使原來在四川大面積分佈的荔枝因溫度過低而消失,目前分佈區域僅在四川省合江縣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四川可以種植荔枝的歷史就慢慢為人們所淡忘了。

雖然沒有文獻明確記載,僅從氣候變化導致荔枝分佈變化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大膽推論,楊貴妃所吃的荔枝來自巴蜀的可能性遠大於來自嶺南。因為當時四川盆地荔枝分佈非常廣泛,品質很好,而距長安較近,以當時每天最高達500裡的運輸速度,驛站運輸兩天就可以到達,完全能夠在荔枝的保鮮期運抵長安,因此人們沒有理由捨近求遠,將荔枝從遙遠的嶺南運抵長安。

寫出古代楊貴妃想吃嶺南特產荔枝的故事,並寫出大意。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相關問題答案
楊貴妃荔枝來自哪裡?
英語你來自哪裡怎麼說?
黃燜雞米飯來自哪裡?
美國的黑人來自哪裡?
唐僧來自哪裡?
我來自哪裡的英文翻譯?
我的生命來自哪裡?
美國難民來自哪裡?
司空仲平來自哪裡?
回族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