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是不是太監?

General 更新 2024-06-19

鄭和是個太監?

鄭和這人是挺冤的,他本人確實沒有小弟弟,但卻不是太監,太監是個官職,最低是少監,然後禮監,然後好像是什麼禮監監督啥的,最後才是太監,一般宦官也很難混到太監啊(人妖也不容易啊),鄭和肯能算是宦官的一種吧,但卻不是以上之列,他是朱棣的貼身侍衛,能進入宮廷,並不是他自願的(你知道明朝有很多自己了斷下半身的,不是想練葵花寶典,因為實在混不下去了,迫於生計,也有的是嚮往宦官這一職業,就自己割了,跑皇宮去應聘,太猛了,明朝甚至都有這麼一條法律,禁止私自閹割!這到不是為他們著想,是為了祖國下一代),他是被俘虜的,明朝有這麼個規矩,打完勝仗,女的挑幾個當宮女,男的挑幾個閹了進宮伺候人,當然必須都是長的好看的,鄭和不幸成了其中一個(長的帥也是一種錯啊,長的不行,太監都不讓你當),於是就跟小弟Say goodbye了,但是鄭和這人很猛啊,也可能是為了找回男人的尊嚴,作戰十分勇猛(也不知道他為啥也去打仗),就被朱棣看上了(不是斷背),他就成了朱棣的貼身侍衛。後來朱棣就派他去下西洋,也有一種說法是尋找建文帝朱允文,但不管怎麼說,鄭和7下西洋,這是中國航海的壯舉,他本人還是個伊斯蘭教徒,還趁著下西洋去麥加朝聖了一番。

鄭和下西洋的鄭和是不是太監?

是,鄭和原名馬三寶,人稱三寶太監,鄭和是明成祖賜他的名

鄭和是不是太監?

是的 鄭和的身世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鄭和約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明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受閹,做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鄭和的成長 鄭和在燕王府期間,因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選在身邊作為貼身侍衛。此時的鄭和本身所具有的優秀光榮傳統和領袖才能開始逐漸顯露,在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中,鄭和跟隨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參加了多次戰鬥,建立了許多戰功,成為朱棣奪取政權即位稱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對跟隨自己多年的武將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為宦官的鄭和,朱棣賜 "鄭"姓與鄭和,又將其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由於鄭和又名"三保",所以人們也叫"三保太監"。

鄭和為什麼叫三寶太監?

鄭和本姓馬,名和。1371年,他出生在雲南昆州寶山鄉知代村的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家庭裡。馬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故小名三保。但這並不是他被稱為“三寶”太監的原因。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著名的回族政治家賽典赤? 瞻思丁(1211—1279),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他本人信奉伊斯蘭教,但並不排斥其他宗教,甚至提倡儒學和佛教。他在雲南曾建孔廟,修佛寺,設州縣,立驛站,實行開明的文教政策,加強了雲南地區和中央政府的聯繫。馬和幼年在家鄉受到佛教影響。馬和的少年時期,正值元明易代,干戈動亂的歲月。1381年,明朝大將傅友德率兵進攻雲南,第二年基本平定雲南全境。馬和一家屬色目人,在元朝地位比較高,自然與明軍處於對立狀態,是擁元反明的。馬和14歲那一年,被掃蕩元朝殘餘勢力的明軍擒獲,遣送南京,經過閹割,進入宮中充當太監。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將馬和賜給四子燕王朱棣。馬和“從燕王起兵靖憨,出入戰陣,多建奇功。”朱棣稱帝后,提拔馬和為“內宮監太監”,“賜姓鄭”。1403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師和尚道衍引導鄭和受善薩戒,取法名福善。這樣,鄭和成為佛門弟子。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故人們也以“三寶”為佛教的尊稱。鄭和既然皈依了佛教,所以人們也就尊稱他“三寶太監”。意為“信奉佛教的太監”。

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 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鄭和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 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另一說為“燕京鄭村壩”,今日北京東壩村 )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收納長兄馬文銘之長子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衛千戶,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清朝太平天國時期,馬府毀於戰火,室家蕩然無存 。鄭和後裔至今已傳至第21代。

鄭和是不是太監?有沒有後代,他的後代是不是鄭成功!

鄭和是太監,鄭和自己沒有兒女,但歷史記載他有後人。鄭和的後代不是鄭成功。

1、鄭和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馬三寶。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寶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

2、鄭和的確沒有兒女。但鄭和晚年時,他的哥哥馬文銘將長子馬恩來過繼給了鄭和,由他來為鄭和傳遞香火,這在講究“不肖有三,無後為大”的當時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折衷做法,這便是鄭和後人的由來。

3、鄭和,本家姓馬,馬三保因戰功顯赫,獲成祖賜姓"鄭"的殊榮,從此改稱鄭和。鄭成功,本家姓鄭。因此兩人沒有一丁點關係!歷史上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鄭成功是鄭和的後代。

請採納

鄭和的故事 鄭和是太監嗎

是的。原名叫馬和。跟隨朱棣造反,在鄭壩村立有戰功,所以朱棣當皇帝后,封鄭姓,才叫鄭和。

鄭和是不是將軍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

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 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 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 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9] ,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鄭和是太監為什麼會有後人

鄭和雖然是太監,但是因為權高勢重,所以認了過繼兒子——螟蛉子,那些後人就是這些繼子的後代。繼子及其後代當然都隨鄭和姓。

鄭和下西洋,鄭和是個太監?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雲南一個回族家庭裡。他的祖父、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還到麥加(伊斯蘭教的主要聖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過聖。鄭和小時候就從父親那裡聽說過外國的一些情況。後來,他進燕王宮裡當了太監,因為他聰明能幹,得到明成祖的信任。這鄭和的名字還是明成祖給他起的。但是民間把他的小名叫慣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監”,後來,有的書上也寫成“三寶太監”。

相關問題答案
鄭和是不是太監?
藺相如是不是太監?
太極集團是不是國企?
和是不是多音字組詞?
太陽是不是恆星?
人和網是不是騙局?
和田玉是不是越白越好?
河南鄭州是不是很落後?
太陽花是不是向日葵?
竄和跳是不是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