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是幼兒園的核心單位,是幼兒學習、遊戲的主要場所,幼兒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日活動的組織都是依託班級這塊基地進行的。班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進行。

一、班級管理的含義

班級管理是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等環節,把幼兒園的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便達到預定的目的。

二、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職責和地位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真正的體會是“愛應充滿教室”,並且“以情動人”。只要和幼兒打交道,最能打開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級的管理中,“情”更應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對幼兒要做到:關愛、友愛和慈愛。

1、多給幼兒一點關愛、理解和體貼

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正確地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如: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幼兒與幼兒的關係、家長與家長的關係等。只有相互的瞭解、彼此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幼兒只有在情感上接納教師,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經常和幼兒進行思想交流,多創設一些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幼兒傾吐心聲,及時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對於不同個性的孩子給予不同的幫助,讓幼兒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愛。

2、做幼兒的好朋友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就教育工作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要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本人認為在當今教育中,這種重要的師生關係應是一種平等、和諧的朋友關係。”在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成為幼兒的表率,在幼兒和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中,老師也是其中的一員,是他們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師作為幼兒的朋友,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這樣良好的班級氛圍就會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師對待幼兒要保持一種平等的心態,與幼兒談心聊天,成為幼兒最忠實的聽眾。

3、給幼兒慈母般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把幼小的心靈比作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而又特別需要小心呵護,稍不小心,就會讓他“滾落破碎。”幼兒就像一顆顆露珠,需要教師用一顆愛心,真誠的去呵護,儘量為幼兒營造一個“愛”的環境,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把幼兒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溫暖送到每個幼兒心頭,從點滴的小事中逐漸讓幼兒接受集體生活,讓幼兒感到老師也有一顆慈母心,時刻在關心、幫助著他們,讓愛充滿整個班級,充滿幼兒的心房,使幼兒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三、班級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1、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

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瞭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

2、常規教育要日常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裡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育活動。

3、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覆地抓

幼兒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弱,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進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比較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就......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不知不覺中,在幼教這片熱土上,已辛勤耕耘了十五個年頭,回首這十五年,從剛參加工作初次帶班時的慌亂不堪,到現在能夠從從容容的組織幼兒、開展教學、作好家長工作。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今天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談幼兒園班主任管理工作,下面我從以下六方面談談自己對班主任工作的認識和看法。 一、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注重幼兒習慣及常規的培養。 一個班的常規不好,直接關係到班級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常規建立不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新學期開始,我選擇和孩子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 討論是孩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釋、相互協調、相互交流從而確定一種最佳方案的過程。在和孩子討論規則前,我首先讓幼兒理解,班級的常規是為了讓大家在幼兒園過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後和孩子共同討論制定區域活動的規則、學習活動的規則、戶外活動的規則、進餐、盥洗、午睡等活動的規則。共同討論出來的規則,可以讓幼兒更加明確遵守活動常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討論幼兒盥洗的規則時,小朋友通過討論後認為:洗手的時間不能太長;不能玩水,要節約用水;洗手時不可以吵鬧;要認真洗手,搓肥皂等。通過討論後,很多幼兒都能自覺地遵守,而對於調皮的幼兒,也有了一定的約束能力。由於是討論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兒不遵守,那麼就有其他的幼兒進行提醒、監督,及時讓該幼兒進行改正。第二,重視家長工作,使良好的常規、習慣在家庭中能得以強化。家庭是幼兒的另一個學習園地,家長是另一位老師。很多幼兒能在幼兒園老師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習慣,但在家中卻成了另一副樣子。因此我們要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在家中也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為了強化幼兒的意識,我和夏老師還在班級中設置了“我最棒”的評比欄,只要是小朋友在家裡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讓爸爸媽媽寫下來,並拿到幼兒園,老師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進行朗讀,並在“我最棒”的評比欄中貼上一朵大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效果還是不錯的。另外,每天放學前,我都安排“十分鐘談話活動”,你覺得你今天的表現好不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都會做哪些事?“你能幫爸爸媽媽做哪些事?”等,我還通過談話,講培養幼兒好習慣故事、兒歌、遊戲等形式,強化幼兒的活動常規,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準時入園、按時入睡、安靜就餐、關心別人、節約用水、講衛生等,大班幼兒即將走進小學學習,幼小銜接工作也很重要,做為班主任,還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抓好幼兒課堂紀律,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 二、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做為班主任,我每天要進行室內外排查工作,確保無安全隱患,做好晨午檢及晚檢,孩子服藥情況的記錄,檢查孩子書包、口袋有無危險品,檢查每一位孩子的身體狀況,每天進行室內外玩具、杯子等消毒,關注孩子上下樓梯、午餐、午睡、入廁等情況,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一切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三、班主任對孩子要有愛心、耐心、要寬容。 愛心是教育的陽光,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愛孩子。如果你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明白孩子需要的只是你的一顆真愛、寬容、無私的心。 “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就像高爾基所說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你的愛心付出了,你才能觀察出孩子的一舉一動是否與昨天不一樣。你才不會因孩子太小,覺得她啥都不懂而掉以輕心,從而導致這種輕視心裡體現在你的管理行動中,而失去......

怎樣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

一、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職責和地位做了多年的教師工作,我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真正的體會是“愛應充滿教室”,並且“以情動人”。只要和幼兒打交道,最能打開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級的管理中,“情”更應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對幼兒要做到:關愛、友愛和慈愛。1、多給幼兒一點關愛、理解和體貼。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正確地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如: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幼兒與幼兒的關係、家長與家長的關係等。只有相互的瞭解、彼此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幼兒只有在情感上接納教師,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2、做幼兒的好朋友。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幼兒的表率,在幼兒和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中,老師也是其中的一員,是他們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師作為幼兒的朋友,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這樣良好的班級氛圍就會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師對待幼兒要保持一種平等的心態,與幼兒談心聊天,成為幼兒最忠實的聽眾。3、給幼兒慈母般的愛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把幼兒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溫暖送到每個幼兒心頭,從點滴的小事中逐漸讓幼兒接受集體生活,讓幼兒感到老師也有一顆慈母心,時刻在關心、幫助著他們,讓愛充滿整個班級,充滿幼兒的心房,使幼兒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小精靈兒童網站]三、班級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方面1、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瞭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2、常規教育要日常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裡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育活動。3、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覆地抓。幼兒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弱,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進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比較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將常規教育曉之以理,要講究培養的形式,要不怕反覆的練習,並不斷的改變形式,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四、班級常規建立的方法  1、利用餐前小故事促進幼兒進餐常規,我們班的孩子在以前進餐前這幾個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現在通過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後幼兒的明顯的得到了改善。每次進餐前我們都會根據昨天的進餐情況或者是當天的食譜,自編一個相關的小故事,當然還少不了不要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促進幼兒的進餐質量。2、利用榜樣促進常規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不同的閃光點,並以為為榜樣激勵幼兒互相學習。五、溝通,是家園同步教育的關鍵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與家長在一些問題上的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關鍵。只有在家園雙方的溝通中才能互相瞭解、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本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1、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現在,絕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老是怕孩子在幼兒園不習慣,會吃虧,對老師也缺少一定的信任。這時,教師就應該“以心換心”真心與家長交朋友。如在平時的工作中,孩......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幼兒園日常工作繁瑣而具體,而幼兒園班級是幼兒園進行保教活動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有序,不僅便於教師組織教學,而且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以及學習習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快樂、健康的班集體始終是我們的願望。我們應該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來合理、科學地做好幼兒班級的管理工作,使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一、瞭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提前做好計劃

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只有充分了解其特點,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因材施教。幼兒教師應該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不同特點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班級管理計劃,這樣才能行之有效地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第一,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在保證全體幼兒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髮展和生活習慣、提高各方面能力、加強常規訓練,因材施教,讓每位幼兒都能有所進步,不斷提高,保證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第二,安排好班級日常活動。與小學生不同,幼兒教育活動要遵循動靜交替、室內室外交替、集體活動和自由活動交替等原則。對於剛入園的3-4歲幼兒,體力和精力有限,比較活潑好動,沒有學習生活常規,所以我們要平時的上課、用餐、就寢等生活環節中設定一定的音樂(強勁的或舒緩的),通過音樂,孩子們一聽就知道該做什麼了,這樣環節與環節之間就可以自然過渡,同時採用兒歌、童話故事、室內遊戲等等活動形式引導孩子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形成常規。而對於大班的孩子,他們的身心發展與剛入園的孩子相比有了明顯不同,精力旺盛,對遊戲、體育活動充滿興趣,所以我們要更多開展一些戶外體育、遊戲活動,如不同形式、規則的走、跑、跳、鑽、爬、投擲等活動,可以提高遊戲的難度,或者讓幼兒參與制定遊戲的規則。他們即將升入小學,學習能力增強,好學好問,因此我們要從知識儲備、心理準備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他們的個性已經開始發展,各種心理活動已經有了互相的聯繫,先前的心理活動和先前形成的態度會影響後來的心理活動和態度。所以我們開展的活動要適應幼兒的個性特點,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允許幼兒的個性得到體現。

第三,大班幼兒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逐漸加強,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應該制定一些班級集體規則和團隊活動,採用設立輪流“小小監督員”、同伴的榜樣作用、小紅花的效應和團隊歌唱比賽、集體遊戲等等多樣的活動形式,增強幼兒的集體規則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知道個人的言行會對集體產生影響。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要做到熱愛每個孩子。首先要主動親近幼兒。教育活動中,多采用音樂、故事、遊戲等形式與幼兒溝通,讓孩子在歡笑和快樂中學習知識,得到快樂。戶外活動時,要參與到孩子們的討論和遊戲中,主動貼近孩子們的心靈。其次,要真心體貼幼兒,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教育,還要注重孩子的生活健康。從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關注,事事細心,隨時觀察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不僅有利於促進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建立,而且能夠讓孩子在幼兒園感受到教師母愛般的師愛。

此外,教師應該給幼兒們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活動環境,佈置活動室的時候考慮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的合理有效分配,做到整體佈局合理規整。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設計環境,如農村教師和幼兒共同採摘野花,製成各種物品來裝飾環境;或剪粘稻杆,做成喜歡的卡通形象掛在牆壁上,並隨著季節的變化改變環境......

幼兒教師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各種活動的保證在幼兒園裡,孩子們經過一段日子的相處,對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以及與同伴的交流逐漸適應並熟悉起來了。他們知道什麼時候是遊戲時間,什麼時候是午飯時間、什麼時候是午睡時間。漸漸的,他們對一些是非標準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情做了會得到老師與同伴的讚許等等。隨著規條在孩子們心中漸漸成型,這一時期,也正是我們教師進行習慣培養的良好鍥機。作為班級教師管理好班級的最大體現,我認為應該是怎樣善於引導和教育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而良好的班級管理,也是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強大屏障。試想,在一個亂糟糟的環境裡,(這裡指的環境不是純粹的物質環境。)孩子的心情會怎樣?老師的心情又會是怎樣?如果老師與孩子心中都有不安全感,又談何去引導或接受新鮮事物,培養良好的習慣呢?如剛入園不久的孩子,我們急切地想讓他們知道這,明白那,並想讓孩子們聽話些。殊不知這段時間的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期,緊張、哭鬧、任性、不懂規則是他們明顯的特徵。在這一時期,如果老師有意地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真有些對牛彈琴。然而,在良好的班級管理下,必然會產生良好的環境,我們說的是適宜孩子學習生活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才能保證孩子們的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又如小班下學期正是孩子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習慣的培養,可以說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有了良好的班級管理,才能保證各種活動的順利進行。試想,如果在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沒有禮貌意識、守紀律意識、講規則意識,那麼活動能順利進行嗎?因此,我們常把班級管理比喻成電腦中的軟件系統,如果軟件系統比較到位,各種顯性的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二、優化師幼、幼幼關係,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以下這些詞語或許會對你有幫助:主動關注、親力親為、潛移默化、注重差異。只有做好了這些,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才會漸漸地向我們打開。在一次戶外自由遊戲時,我發現宇宇很無聊地一個人在操場上這裡站站,那裡看看,象自由活動與他無關似的。(平時宇宇的活動能力較弱,膽子較小,很少有孩子願意和他玩,而且他也從不主動與同伴交朋友。)看到同伴玩得那麼開心自在,他索性獨自回教室了。在教室裡,我發現他很乖地在座位上休息。那神情有些無助又有些緊張。我平靜的問他:宇宇,怎麼不去玩?他們不和我玩?你可以去找他們玩呀?他們說我不能幹!不想跟我玩。誰說的。那老師和你一起玩球去,怎麼樣?宇宇的眼睛一亮,說恩!當我倆在操場上玩拋接球時,許多小朋友都從四面八方擁了過來,有許多幼兒都投入到了我們的遊戲中來。我對宇宇說:你瞧,他們都和你一起玩了吧。宇宇點點頭笑了。平時,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努力地創造老師與孩子之間交流的通道。這個通道的著眼點就在於主動關注。只有通道通了,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才會親近起來。2、當我們瞭解了孩子的需求後,要盡力為他們解決好問題。幼兒園教師與其他的教師不同,我們面對的是3-6歲的孩子,許多事情都是他們能力所不能及的,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幫助,因此,我們要少一些指手畫腳,多一些親力親為,使孩子能更容易接近我們,喜歡我們。同樣,孩子們喜歡的是能與他們一起同幹共苦的老師,當老師能與他們一起思考同一問題、一起處理碰到的難題,一起分享獲得成功的快樂時,我們的老師可以說已融入了孩子們的心田。這樣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通道會變得比較暢通。3、幼兒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孩子得以依賴和信服的出處。試想,一位面目和善、常掛笑容的人,他的朋友肯定會比常常緊繃著臉的人要多。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請你不要吝嗇你的笑容,請把你心中的快......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幼兒園教師?
如何做個幼兒園好老師?
如何做好幼兒家長?
如何辦好幼兒園?
如何做好幼兒安全工作?
如何當好幼兒園老師?
如何開好幼兒園家長會?
如何做好裝修公司的營銷工作 ?
如何做好餐廳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