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孩子自己吃飯?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如何才能讓孩子自己吃飯?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的抱怨:我家孩子吃飯真費勁,每天追著喂,不喂的話他就不吃,真讓人頭疼。  我家兩歲的小侄兒也是如此。每次餵飯,嫂子追在他的後面,苦口婆心喂他。一個是小心翼翼地央求,而另一個則堅決不吃。嫂子每喂進一口,就彷彿是天大的勝利。一餐飯,有時候可以喂上一兩個小時。這樣的場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喂到最後,大人往往是筋疲力盡,小人兒也對這種填鴨式的吃飯方法非常反感,甚至導致厭食。  英國媽咪育兒法  2000年,我懷孕8個月的時候回英國待產,在先生的姐姐佳里安家小住。她的女兒凱麥倫還不到兩歲,我們吃飯的時候,她也自己坐在高椅子上,煞有介事地捧了一個碗,拿了一把叉。我當時還以為那只是娛樂她的一套把戲呢,誰知她可是真和我們一塊吃飯。碗是一個大塑料碗,想必是為了儘量減少飯食掉在地上的可能性;叉是一把頂端平滑的塑料叉,可以避免刺傷小嘴;飯是和我們一樣的內容肉醬意粉,只是切成了小節。她的樣子十分笨拙,每送一叉肉醬意粉到嘴邊,你都會忍不住把自己的嘴也張得大大的,擔心她會喂錯了地方,想伸手幫她一把。當然,你很快會發現,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她是那樣的享受自己吃飯的樂趣。她會間或停下來,自己說說話,愜意地喝一小口杯裡的果汁,或者不滿地敲敲碗沿,提醒我們她的存在。那樣一個小小人兒,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吃完了一餐飯。高椅子和地上滿是意大利麵條的殘骸,她的小臉也花得一塌糊塗,但是她卻一臉的開心和滿足。  我對佳里安表示了我的驚訝,她卻並不以為然,還告訴我,從凱麥倫七八個月開始,她就有意識地讓她自己餵食小塊的固體食物,比如煮得軟軟的胡蘿蔔、西蘭花,再到麵包片、小餅乾。在這一階段,給孩子食物最主要的目的並不在於讓她吃飽,而是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滿足她的好奇心。慢慢的,可以在她吃得半飽的時候把勺子給她,讓她自己在餵食的過程中體會吃飯的樂趣。如此這般,到凱麥倫1歲多的時候,她就差不多能獨立吃完一餐飯了。  佳里安說,很多父母都愛講,我家孩子就不愛吃飯,其實,孩子愛不愛吃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很多父母最大的擔心是孩子吃不飽,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儘量喂孩子多吃,哪怕孩子已經表示出反感,家長們也總是鍥而不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多喂點算點。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孩子也許不會說話,但那並不意味著他們不瞭解自己的需要。忽視他們的想法,一味地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他們,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當時的感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再回頭看看凱麥倫,不到兩歲的孩子,一切都是那麼獨立。自己笨手笨腳地穿襪穿鞋,自己玩過的玩具收拾還原,晚上自己獨立入睡,從不要大人陪伴。所有這一切都給我一種新鮮的感覺,原來孩子還可以這樣帶。  培養女兒自己吃飯  女兒在英國平安地降生了,她2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回到了中國。按照佳里安的經驗,我很注重培養女兒的獨立性,特別是在飲食方面。為了女兒更方便地獨立進食,我給她買了一個帶安全帶的高椅子,從她6個月開始,每到吃零食的時間,我就把她安置在高椅子上,給她一些用手吃的小零食。她並不見得都吃,有時候她會把食物用手揉碎來玩,甚至弄得到處都是,這種時候,我一點都不會跟她急。因為所有的一切在她的小心眼裡都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接觸到,那該是一種多麼新鮮的感覺呀!所以又何必介意她玩一下呢?在玩的過程中,她其實也是在學習,學習分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味道。她在判斷什麼是喜歡的,什麼是不喜歡的。我一般不會強迫她吃不喜歡的食物,哪怕那種食物很有營養。營養可以從別的食物中補充,失去了對食物的興趣卻是怎麼都沒法再彌補的。到她快1歲時,已能獨立進食麵......

如何正確的養成小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

1、家長不要挑食

如今的小孩子家庭生活條件過於優越,什麼好吃的孩子都能吃到,所以引不起吃飯的興趣。有的家長對孩子活動處處加以限制,運動量太少,能量也消耗得少,缺

乏飢餓感造成食慾減退。還有一些家長不恰當地使用一些“營養品”“保健品”或者“祛火藥”,其中可能含有激素,厚膩滋補藥、苦寒藥物也會使孩子的胃腸受到

傷害,增加肝、腎的負擔,影響孩子的食慾。

要知道,家長不正確的餵養行為也帶來副作用:哄騙威逼或在吃飯時訓斥孩子,造成孩子情緒不

佳,對吃飯產生了強烈的對抗情緒,因此厭惡吃飯。有的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與別人議論自家孩子吃飯存在的問題,反覆強化了孩子不愛吃飯的意識。有的家長自身存

在著偏食、挑食的問題,孩子耳濡目染來效仿。往往家長不愛吃的食物,孩子也不喜歡吃。

2、零食不斷,缺少飢餓感

孩子不愛吃飯,有時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寶寶在1週歲後開始出現自我意識,1歲半以後開始進入第一反抗期。拒絕吃飯和挑食揀飯是孩子向大人強調自己的存在,不希望大人干預他自由的一種表現。

而偏食、挑食會造成某種營養素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如“鐵”缺乏時易患缺鐵性貧血、消化道黏膜萎縮,消化功能減弱,造成食慾不振。“鋅”缺乏會影響味覺素的形成,降低味蕾功能,出現味覺下降,出現厭食或異食癖。

3、鼓勵孩子參與餐前準備

如果孩子食慾較差,家長們首先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並且合理用藥,孩子的食慾才會逐漸恢復。注意提供固定的、具有保護性、舒適的、安靜的餵哺或進餐場

所,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家長們要根據孩子凡事都願意參與的特點,鼓勵孩子幫助大人作餐前的準備工作。進餐過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語言讚美孩子不願意吃

的食物,並帶頭品嚐,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樣子,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孩子喜歡吃各種食品,但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強求孩子去吃。

如果和孩子一起準備晚餐的話,孩子當然會很有興趣嚐嚐自己的勞動果實,甚至會把自己做的全部都吃掉。如果家長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那麼孩子會喜歡上吃飯

這個活動,他們會覺得吃飯是一種享受,會開始珍惜自己做的飯,慢慢的也會珍惜你為他們辛辛苦苦做的晚餐。其實家長不一定要哄孩子,只要讓孩子親身經歷他們

就會明白了。

孩子吃飯的不良習慣往往都是父母的疏忽造成的,要改變孩子吃飯的壞習慣,家長可以參考以上三方面的做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同時在吃飯過程中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怎樣讓3歲的孩子自己吃飯

問題一、邊吃邊玩

原因分析: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餵養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飯;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麼樣就怎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對症下藥:

孩子到三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

家庭成員都共同遵守餐桌規矩,例如大家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 進餐時儘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並儘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挑食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如果孩子因身體原因(不適或胃口不好),偶爾對某種食物有過反感或不良的體驗,有可能會造成對某種食物的拒絕。成人如果在孩子飲食上過度遷就也會養成孩子的挑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所以當孩子挑食的時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與大人一樣,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如何讓孩子選擇呢?在此提供幾個小絕招:

營造溫馨用餐氣氛,共同佈置餐桌,讓孩子選擇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有輕鬆的交流。

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採用一些建議的口吻或說話技巧(例: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吃三口或兩口,可以和某種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許選擇決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問他想吃什麼好菜,這無疑是教他學會挑食。允許選擇一般是在孩子自己提出不願吃的時候。

2.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慾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擔心和著急,細心觀察,調整飲食,過一階段自然會好的。

3.時常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以用小故事啟發孩子,例:某某就是吃了什麼,才長得高,成了冠軍;某某動畫明星,很喜歡吃雞蛋才有本事。或者父母用讚賞的表情誘發孩子食慾。

4.細心的母親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巧上要儘可能有變化。當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時要分析烹飪中是否有問題,例如,不要一連幾天重複同一種食物,食物一定要有變化,可以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5.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及時鼓勵。在孩子食慾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吃飯少

原因分析:

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飢餓感。

零食和飲料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

確實是胃口小,同時,孩子在生長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調整,例如三歲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食慾較小,屬生理性的調整。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規定的標準定量。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定飯量。

2.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3.限制零食,一是數量上,二是時間上(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4.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

5.對於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母親要細心觀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地解決。

吃飯慢

對症下藥:

1.孩子生來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進餐細嚼慢嚥是好事,有助於孩子健康。

3.孩子沒有食慾,吃吃停停,......

請問要從幾歲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呢?

良好的飲食習慣直接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所以不僅要保持寶寶進餐環境的清潔、整齊、安靜、愉快,還有必須從剛學習吃飯那天起就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1歲左右,寶寶會喜歡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飯,不能因為怕他“搗亂”而剝奪了他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子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他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其實,寶寶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慢慢就學會了吃飯技巧。當然,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寶寶。如果寶寶總喜歡搶勺子的話,媽媽可以準備兩把勺子,一把給寶寶,另一把自己拿著,讓他既可以練習用勺子,也不耽誤把他餵飽。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拿東西。給寶寶做一些能夠用手拿著吃的東西或一些切成條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夠感受到自己吃飯的怎麼回事。如:土豆、紅薯、胡蘿蔔、豆角等,還可以準備香蕉、梨、蘋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飯、軟的烤麵包等。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可能會嗆著他的東西,最好也別讓他接觸到這些東西,如:圓形、光滑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如爆米花、花生粒、糖塊、葡萄或葡萄乾等。給寶寶選擇一個自己就餐的座位,最好讓他坐在安靜不受干擾的固定地方,不玩、不看電視以免吃飯時分散注意力。餐桌上,成人談話的內容最好與寶寶吃飯有關,以吸引他的興趣。吃飯時最忌責罵寶寶,嘮叨不停,經他進行一天行為的“總結”,說他這不好那不好,這樣做會引起寶寶反感而不肯吃飯。允許寶寶吃完飯後先離開飯桌,但不能拿著食物離開,邊玩邊吃,這樣他才會明白,吃和玩是兩回事,要分開來做,否則不安全,也不快樂。寶寶比大人容易餓,但因為能力有限吃得比較慢,所以可以讓他先上飯桌吃注意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和好感,儘量能引起他旺盛的食慾。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某種食物不好吃,某種食物好吃,以免造成寶寶對食物的偏見,這可是挑食的前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為爸爸媽媽認為不好吃的東西一定不好吃。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安靜不說話,不大笑,以免食物嗆入氣管內等。要適時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寶寶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進餐,熟悉每件餐具的用途,儘早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寶寶進餐時間不宜過長,即使是吃零食,也不能養成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習慣。飯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響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己吃飯的習慣?

那就停止奶奶的餵養,這一點最關鍵也最難,建議要奶奶認識到目前問題的嚴重性,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過分的溺愛是毒藥,而不是愛。——母親大學網上學院。

怎樣訓練孩子自己吃飯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一部分食物。比如,在碗裡飯菜所剩不多時,讓寶寶自己吃掉剩餘的食物,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

鼓勵,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對於一些小饅頭、小包子之類食物,完全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吃。這樣有的寶寶在1歲半以後,慢慢地

就可以逐漸過渡到自己吃飯了,甚至有的寶寶兩歲左右就可以使用筷子夾菜了。等寶寶會自己吃飯以後,有時也會不肯自己吃,這時不要過分遷就他,告訴他吃飯是

他自己的事,讓別人餵飯沒羞。使他樹立自立光榮的意識和觀念。這樣到3歲時寶寶上幼兒園後,就不用擔心寶寶自己吃飯的問題了。

如何培養孩子自己吃飯

不少家長因為怕小孩自己吃飯吃得慢,飯菜會變涼,而且有時吃得滿桌狼藉。所以,雖然小孩已長到五六歲,但還在餵飯,實際上從成人餵給小孩吃飯到小孩自己吃飯是一個飛躍,作為家長應該培養小孩學會自己吃飯。 小孩學會自己吃飯,可以提高小孩對吃飯的興趣。2-3歲小孩常會說“自己吃”,這是獨立願望的表現,在心理基礎上已具備了學習自己吃飯的願望,雖然他吃不好,匙對不準嘴,甚至用手抓著吃,但當他終於吃到飯菜時,會表現出很高興。所以,一般7-10個月起就可讓小孩自己試拿杯子、小匙,到2歲時可以讓他自己拿匙吃飯,4歲左右可訓練用筷子吃飯。 此外,小孩學習自己吃飯可以訓練其手的精細動作,使用筷子也是一種複雜的協調動作,通過手指肌肉的協調動作,能夠用筷子夾住食物,並準確地把食物送入口中,這樣就能訓練小孩手指的精細動作。 在培養小孩自己吃飯時,家長可以先教小孩左手端飯碗,吃飯時身體保持姿勢端正,不能扒著吃。要把飯撥到嘴內,然後把碗穩放在桌上。萬事開頭難,必須耐心教,不能簡單從事,包辦代替,只有通過小孩自己反覆實踐來掌握吃飯的技能。

如何培養四歲的孩子自己吃飯

好,3-4歲年齡段孩子飲食指南:

飲食同樣能反映出孩子的差異。食量大的孩子每頓飯都能吃上1碗半到2碗米飯;而食量小的孩子,每頓只能吃下半碗米飯。3、4歲孩子的體重1年只能增加1.5至2公斤,因此孩子不怎麼吃東西是正常的,還會逐漸出現偏食。

這個年齡的孩子,每年體重約增加1.5~2公斤。與此相反,身長卻增高6釐米。在媽媽眼裡,孩子似乎一點也不胖。一般的母親,總是關心孩子吃不多。然而,如果按照當媽媽所希望的那樣去吃,就會過量。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身體迅速生長階段,熱能需要量相對比成人高,一天仍要保證奶量40D毫升,但如果喝到800毫升,身體就會過胖。牛奶的用量,可以根據其他食品的用量,按季節適當增減。

許多孩子滿3歲後,就會自己用筷子和碗了。性急的媽媽常常嫌孩子吃飯慢,就喂他吃。這樣孩子就永遠不會使用筷子了。吃飯時間長,出去玩的時間也就減少了。當他半個小時吃不完時,就要結束這一餐。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儘早品嚐各種味道,預防寶寶挑食、偏食。如果從小隻吃單一的食品,從來沒有吃過或不常吃的食物寶寶就不習慣吃了,會造成偏食。

2、要保護寶寶的食慾,有時寶寶愛吃的東西一次吃得太多,容易吃傷,以後就再也不想吃了,結果會造成偏食。

3、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不當著寶寶的面說自己不喜歡吃某種食物。

飲食安排原則

飲食豐富多樣。營養均衡就要發揮各種食物的營養效能和提高各種營養素的生理價值和吸收利用率,應該給寶寶吃各種食物,注意食物的花色品種要多樣化,且粗細糧交替、葷素菜搭配,保證平衡飲食。

注意科學飲食。應避免給寶寶吃過於油膩和酸辣等刺激的食物;食物應軟硬適中;少放鹽,長期食鹽過多對腎臟和心血管都會有不良影響;也不要過多食用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因為過多的糖會影響食慾,多餘的糖則會變成脂肪,引起肥胖,容易引起齲齒。

每日三頓正餐一次加餐。除早、中、晚三餐外,下午或晚上應增加點心一次,既能補充寶寶的營養需要,又不至於吃得太飽影響食慾。

寶寶一日飲食安排

早餐 配方奶、饅頭、醬牛肉、拌胡蘿蔔絲

午餐 蛋炒飯 冬瓜湯

加餐 配方奶或酸奶點心

晚餐 米粉、黃瓜炒豬肝、豆腐蛋花湯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培養孩子自己吃飯?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信?
怎麼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怎麼培養孩子的興趣?
怎麼培養孩子好奇心?
怎麼培養孩子責任心?
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怎麼培養孩子規則意識?
怎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