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免俗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未能免俗是什麼意思

未能免俗 [wèi néng miǎn sú]

釋義

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例 句

倘使揭穿了這謎底,便是所謂“殺風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帶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了。

典 故

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他們是嵇(jī)康、阮籍(ruǎn jí)、阮咸、山濤、向秀、王戎(róng)和劉劍。這七人常在嵇康家附近的一大片竹林裡遊玩飲酒,所以人稱”竹林七賢”。 這”七賢”在生活上都有一些怪脾氣:放任隨便,毫不注意儀容和身份。就拿其中的阮籍來說吧.他喝醉了酒就往地上一躺,也不管那地上乾淨不乾淨,往往好幾天不醒。他聽說步兵校尉衙門能夠釀造美酒,就請求到那裡去任職,以便痛痛快快地喝酒。所以人們根據他的官街,也稱他”阮步兵”。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侄也還都愛好音樂。際籍 既能彈琴又能唱歌,阮咸琵琶彈得很好,又精通音律。他特別喜愛一種形似月琴的拔絃樂器,這種樂器據說是他發明的,所以後來被稱 為”阮咸”,簡稱”阮”。 阮氏家族住在同一條街上。阮籍、阮咸叔侄倆在街的南面,阮氏其他兄弟住在街的北面。叔侄倆家境清貧,而街北面的阮氏兄弟卻大都是富貴人。但是,阮籍和阮咸並不因人窮而志短。 根據當地的習俗,每年七月六月,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筐,把所有的衣物都拿出來晒一晒,以防止發黴蟲蛀。街北的那些阮氏兄弟富有,穿的是綾羅綢緞,因此晒出來的衣服光彩奪目,看得人們眼花繚亂。阮咸看到對面庭院裡掛滿了衣服,便對叔叔說:”我們也拿些衣服去晒晒吧!” 可是,他倆找來找去找不到什麼衣服可晒,就把一條粗布的牛鼻褲子用竹竿串起來,高高地掛在庭院中。鄰居見了,對阮咸說:”你還是不晒算了,這樣的衣服晒出去太寒酸了!” 阮咸回答說:”這是一種習俗,我們也不能不這樣做呀!就讓它這樣晒吧!”

“未能免俗,聊復爾耳!”是什麼意思啊?

俗:習俗;聊:姑且;爾:如此;耳:而已,罷了。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指行動受習慣的影響而不得不隨俗。

未能免俗打一什麼動物

沒有能夠避免落入俗套 形容文章一般 內容陳舊

未能免俗,典故名,成語,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古時習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貧,無欺可晒之物,掛出犢鼻褲充數,自稱“未能免俗。”後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稱沒能擺脫社會慣例,仍按習俗行事。

世說新語中未能免俗給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詠雪》一文,蘊含了作者對才女由衷的讚歎之情。 2.《陳太丘與友期》一文,表達中心是友人知錯而改,元方善於言談,率直的性格特點。 3.《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的對話有推進情節發展的作用。

幽默什麼意思

幽默解釋

①寂靜無聲:孔靜幽默。

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充滿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則是讓你笑了以後想出許多道理來。

“幽默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發笑的文字,連鄙俗的笑話在內……在狹義上,幽默是與鬱剔、譏諷、揶揄區別的。這三四種風調,都含有笑的成分。不過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種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緩,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語解頤,有的是基於整個人生觀,有思想的寄託。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各種風調之中,幽默最富於感情。”(《林語堂——論讀書,論幽默》,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文翻譯:

humor

名詞 幽默感

幽默

心情,情緒

氣質,性情

[編輯本段]幽默的由來

幽默並不是自從漢字誕生,就有的詞彙。有些人以為中文博大精深,很多中文單詞,英文中沒有確切的翻譯,例如: 加油。其實英文中也有些單詞,中文沒有直接的翻譯。

大多數人認為該詞為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於1924年最先介紹入中國,對此,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委員、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張繼平認為並不確切,張繼平向記者介紹說,第一個將英語單詞“humor”譯成中文的應該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時間比林語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譯法早18年。

王國維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書,書中普議及“humor”一詞,並將其音譯成“歐穆亞”,認為“歐穆亞”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但並未展開論述,以後也未再議。1924年,林語堂在《晨報》副刊上連續撰文,定“幽默”為“humor”的漢譯名。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humor”一詞的中文翻譯第一人應該是王國維,“humor”進入中國已整整100年。

據瞭解,“幽默”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屈原的《九章·懷沙》:“煦兮杳杳,孔靜幽默。”此處的“幽默”意為“幽默無聲”。然而,“幽默”一詞作為音譯的外來詞,與古漢語詞語“幽默”並無關係。只是隨著“幽默”一詞新義的淬,“幽默”作為古漢語詞語的本義逐漸被新義所取代。林語堂解釋道:“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語堂把“humor” 譯為“幽默”,當時許多文化名人也持有異議。魯迅曾認為它容易被誤解為“靜默”或“幽靜”,而覺該譯法不妥。翻譯家李青崖主張譯為“語妙”、但“語妙天下 ”是句成語,有“光說不做”含義。語言學家陳望道擬將其譯成“油滑”,又覺不夠確切,且有輕浮之嫌。後來,語言學家唐栩侯又將其譯作“諧穆”,認為一“諧 ”一“穆”構成“humor”整體。最終,林語堂的翻譯方法被世人所認可,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紀20年代起,林語堂和中國新文學運動旗手魯迅一起,運用幽默手法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鬥爭,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論,並創造了基調高亢、語言詼諧、諷喻犀利的“語絲體”散文,而林語堂本人也被稱為“幽默大師”。

[編輯本段]幽默概述

“幽默”一詞,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已不陌生了.然而,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原來,它是外來詞,由英文Humour一詞音譯而來的.而英文中的這個詞,則來源於拉丁文的humorr,本義是"體液".古希臘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醫生認為,人的體液有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等等,其組成的比例不同,

便會形成人們的不同氣質和脾性.而幽默一詞的廣泛運用,則要歸功於英國人文......

解四字①肖:未能免俗。是比喻什麼生肖?

猴子孫悟空,孫悟空豬八戎是和尚卻喝酒吃肉,尤其是豬

世說新語中未能免俗主演講的是

任誕第二十三之十、未能免俗

(原文)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譯)阮仲容(阮咸)、步兵(阮籍)住在道南,阮氏其他人住在道北。道北的阮姓人家都很富裕,道南的阮姓人家都很窮。七月七日,道北的阮姓人家把衣服都拿出來晒著,全是綾羅綢緞的華麗衣服。仲容用竹竿挑起一個粗布大褲衩子晾在院子裡,有人覺得奇怪,他說:“我也不能免俗,把這個掛出來,暫且應景而已。”

幽默代表什麼?意味著什麼?

默解釋  ①寂靜無聲:孔靜幽默。

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充滿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則是讓你笑了以後想出許多道理來。

“幽默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發笑的文字,連鄙俗的笑話在內……在狹義上,幽默是與鬱剔、譏諷、揶揄區別的。這三四種風調,都含有笑的成分。不過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種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緩,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語解頤,有的是基於整個人生觀,有思想的寄託。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各種風調之中,幽默最富於感情。”(《林語堂——論讀書,論幽默》,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文翻譯:

humor

名詞 幽默感

幽默

心情,情緒

氣質,性情 [編輯本段]幽默的由來  幽默並不是自從漢字誕生,就有的詞彙。有些人以為中文博大精深,很多中文單詞,英文中沒有確切的翻譯,例如: 加油。其實英文中也有些單詞,中文沒有直接的翻譯。

大多數人認為該詞為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於1924年最先介紹入中國,對此,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委員、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張繼平認為並不確切,張繼平向記者介紹說,第一個將英語單詞“humor”譯成中文的應該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時間比林語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譯法早18年。

王國維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書,書中普議及“humor”一詞,並將其音譯成“歐穆亞”,認為“歐穆亞”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但並未展開論述,以後也未再議。1924年,林語堂在《晨報》副刊上連續撰文,定“幽默”為“humor”的漢譯名。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humor”一詞的中文翻譯第一人應該是王國維,“humor”進入中國已整整100年。

據瞭解,“幽默”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屈原的《九章·懷沙》:“煦兮杳杳,孔靜幽默。”此處的“幽默”意為“幽默無聲”。然而,“幽默”一詞作為音譯的外來詞,與古漢語詞語“幽默”並無關係。只是隨著“幽默”一詞新義的淬,“幽默”作為古漢語詞語的本義逐漸被新義所取代。林語堂解釋道:“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語堂把“humor” 譯為“幽默”,當時許多文化名人也持有異議。魯迅曾認為它容易被誤解為“靜默”或“幽靜”,而覺該譯法不妥。翻譯家李青崖主張譯為“語妙”、但“語妙天下 ”是句成語,有“光說不做”含義。語言學家陳望道擬將其譯成“油滑”,又覺不夠確切,且有輕浮之嫌。後來,語言學家唐栩侯又將其譯作“諧穆”,認為一“諧 ”一“穆”構成“humor”整體。最終,林語堂的翻譯方法被世人所認可,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紀20年代起,林語堂和中國新文學運動旗手魯迅一起,運用幽默手法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鬥爭,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論,並創造了基調高亢、語言詼諧、諷喻犀利的“語絲體”散文,而林語堂本人也被稱為“幽默大師”。

χυμ????詞源含義: 英語、法語中的humour一詞來自古希臘醫學,他們相信人類身體有四大類液體控制健康及情緒,稱之為“χυμ????”(chymos),大意是指汁液,它們包括血、黃膽汁、痰及黑膽汁,抑鬱是由於體內“黑膽汁”過盛所致,而解決方法正是開懷大笑。英國人以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1924年林語堂按照英文翻譯成幽默一詞。

英語中的humour也可寫作humor,但兩個詞又有所差別。而且,在西方世界中......

雞肋短信是什麼意思?

雞肋短信 - 概述 回到銳詞報雞肋短信,指的是每逢大的節假日發拜年和問候短信,無節制的複製群發,同質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創意,貧乏的祝福語言,拜年短信越來越雞肋化,春節發拜年短信,據說已成春節幾大俗之一,雖然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歡,但人人都在樂此不疲地互發著,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這種拇指運動所主宰。[1]雞肋短信 - 短信文化 1、不少原創的拜年短信是很不錯的,語言或幽默,或精粹,或溫情,或妙語如珠,或將時尚、時弊、世象與祝福以完美的形式結合起來,讓人閱後忍俊不禁會心一笑,兼備娛樂、文學審美功能。2、再精彩的段子,都經不住我們這樣無數次你來我往復制群發的糟蹋。看第一遍時會笑,第100遍時就恨了。無節制的複製群發,貧乏的祝福語言,拜年短信越來越雞肋化。3、很多人調侃說:誰給自己發了祝福短信不一定知道,反而是誰沒給自己發短信也許能記得。發,還是不發,讓許多人感到很矛盾。萬般糾結中,多數人最終還是未能免俗。4、這種在拜年短信上的隨大流,倒不是源於從眾或拜年文化的壓力,而源於這種短信滿足了他們內心一種隱祕的需求。春節拜年短信的新民俗背後,隱藏著一種我們未必感知到、卻客觀存在的社會學功能——過年發短信,祝福拜年遠在其次,這是一個借拜年盤點個人社會資本的機會和儀式。3、沒幾個人會認真地斟酌拜年短信的編寫,短信文學乏善可陳,複製群發也才會成為一種時尚。粗糙簡單和複製群發並不重要,誰也不會把內容太當回事,現代人在意的都只是形式。4、每個人在手機中選擇拜年短信的群發對象時,在潛意識中,都是一次對個人擁有的社會關係資源進行盤點的機會:借短信拜年這個特別的交往機會,對個人擁有的社會資本和關係網進行一次盤點和確證。雞肋短信 - 現象剖析 雞肋短信1、過年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座標,它是對一年進行盤點的時候,這個特別的時間點賦予了拜年短年在盤點社會資本上特別的社會學功能。拜年短信是一種很微妙的形式,它對人們之間的關係進行著微妙的確證,最親近的人往往不會互發短信,很疏遠的也不會,而只會發生在一些覺得日常有某種關係、或以後會有聯繫的人之間。2、短信傳遞著一種信號:我們之間保持著某種聯繫。我們常會用這樣的言語描述某種關係:平常很少聯繫,不過至少會在過年時發個短信問候一下——這意味著,拜年短信,差不多是所有日常關係最底線的聯繫方式,是有關係的人進行聯繫時的“最大公約數”。

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是什麼意思

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這首詞作於公元1197年(宋寧宗慶元三年)。元宵為我國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五賞燈。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記載,南宋時,“自去歲賞菊燈之後,迤邐試燈,謂之預賞。一入新正,燈火日盛。”此詞題作“正月十一日觀燈”,乃寫燈節前的預賞。但此詞的主旨不在於描繪燈節的繁華熱鬧景象和敘寫節日的愉悅心情,而在於抒寫飄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難覓的相思之情。以冷筆寫熱情,以樂景襯哀情,是此詞的基本特色。

起首二句先描述臨安元宵節前預賞花燈的盛況。這一天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士庶熙熙攘攘,縱情遊賞。“籠紗未出馬先嘶”一句,寫當時王孫公子賞燈情景,非常符合歷史真實。據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元宵”雲:“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即燈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遊賞。”籠紗即紗籠。詞人僅以七字概括了這些貴族公子外出觀燈的氣派,氣象華貴,雋永有味,意境高遠。正如況周頤所說:“七字寫出華貴氣象,卻淡雋不涉俗。”(《蕙風詞話》卷二)其所以達到如此藝術效果,主要是因為詞人從側面著筆,寫出一個典型的細節,故能先聲奪人,造成一種無形的美感。若從正面落墨,不知要費多少氣力,然終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白頭”二句,筆勢驟轉,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詞人一生未入仕途,布衣終生,長年以清客身份依居於名流公卿之家,過著寄人籬下、輾轉飄泊的生活。寫此詞時,詞人已四十三歲,當時詞人移家臨安,依附於張鑑門下。因慨嘆年老而功名未立,故自稱“白頭居士”。

所謂“呵殿”,即前呵後殿,指身邊隨從。這兩句正為“籠紗”句反襯:貴家子弟出遊,前呼後擁;詞人觀燈,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歡異趣,固有不同矣。“乘肩小女”,舊有二說。《武林舊事》卷二“元夕”雲:“都城自舊歲孟冬駕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隊,以供貴邸豪家幕次之玩。”係指歌舞藝人。黃庭堅《山谷內集》卷六《陳留市隱》詩序雲:陳留市上有刀鑷工,惟一女年七歲,日以刀鑷所得錢與女醉飽,則簪花吹長笛,肩女而歸。詩有“乘肩嬌小女”之句。白石此處當用後一事,藉以抒寫窮中覓歡。苦中作樂之意,而筆鋒也關顧到燈節舞隊中的“乘肩小女”。吳文英《玉樓春·京市舞女》有“乘肩爭看小腰身”之句,與《武林舊事》所記的“乘肩小女”舞隊,同敘南宋臨安燈節風光。此句中以“隨”字暗射“呵殿”,這與晉代阮咸,當七月七日循俗晒衣,同族富家皆紗羅錦綺,阮咸獨以竹竿掛大布犢鼻褌,雲“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同一機杼,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憤。

過片三句抒寫個人悲慨。“花滿市,月侵衣”,是上闋“巷陌風光”的具體化:“少年情事老來悲”,則是說見此滿市花燈,當空皓月,回憶少年時燈夕同遊之樂事,而此時風光依舊,而情事已非,翻成老來之悲。其中應有所寄寓。詞人三天之後又有同調作品雲:“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題作“元夕有所夢”。此雲“少年情事老來悲”,彼雲“人間別久不成悲”,所悲者何?合肥舊侶不可得見也。詞人已雙鬢如霜,而情人遠隔天涯,其間悲痛,固人訴難堪矣。以手法言之,“花滿市,月侵衣”,乃是樂景乃是熱情:“少年”句則是哀情乃是冷筆。以樂景寫哀,則倍增其哀,以冷筆處理熱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細細涵泳,這幾句確實是動人的。

結尾二句寫夜深燈散,春寒襲人,遊人逐漸歸去。沙河塘,在錢塘縣(今浙江杭州)南五里,蘇軾《虞美人》詞雲:“沙河塘裡燈初上,水調誰家唱?”王庭珪......

相關問題答案
未能免俗是什麼意思?
性能的棉是什麼意思?
性能測試是什麼意思?
性能卓越是什麼意思?
未曾擁有是什麼意思?
未檢測版是什麼意思?
卑俗是什麼意思?
未了的緣是什麼意思?
能荒唐是什麼意思?
非職能部門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