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什麼之父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17

計算機和計算機科學之父分別是誰

世界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佈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複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裡,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美國後擔任礦山電氣......

計算機之父是誰

世界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佈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複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裡,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美國後擔任礦山電氣......

計算機之父是誰??

現代計算機之父到底是誰?是莫科裡和埃克特接受軍方斥巨資支持發明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計算機,還是約翰·阿坦納索夫在美國愛荷華州發明的第一臺名為“ABC”的計算機。

今天,應中文IT專業社區CSDN和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的邀請,約翰·小阿坦納索夫來到中國,向媒體澄清一樁歷史懸案:他的父親約翰·阿坦納索夫(John Atanasoff),才是真正的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

據小阿坦納索夫介紹,1937年冬天,時任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的阿坦納索夫,為了解決日常工作中的複雜的方程計算問題,經過兩年的思索,設計出了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並於1939年,與克利福德·貝里合作,憑藉650美元的大學科研經費研製出一臺被人成為ABC的完整樣機。但是1941年,莫科 裡在阿坦納索夫家借住五天,藉此機會,莫科裡“竊取了”阿坦納索夫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之後與埃克特一起製造了ENIAC並申請了專利,被世人稱為“現代計 算機之父”。

阿坦納索夫當時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發明將影響到人類歷史,以及可能的巨大經濟利益,並沒有為自己申請專利保護,他於1942年應徵去海軍服務,也無暇顧及此事。愛荷華州立大學校方也並未重視該發明,還命系裡的研究生拆掉了ABC,以利用計算機上面哪300個在戰爭期間非常緊缺的真空電子管。如今擺在愛荷華州立大學ABC實驗室供人蔘觀的只是複製品。

據小阿坦納索夫介紹,1967年,霍尼韋爾公司作為原告,請阿坦納索夫作為證人,起訴蘭德公 司和莫科裡剽竊阿坦納索夫的思想並以此獲得暴利。經過六年的訴訟和135次開庭審理,1973年10月19日,美國明尼蘇達地區法院給出正式判決,推翻並 吊銷了莫科裡本應於1984年才到期的專利,判決說:“現代計算機的基本想法是來自約翰·文森特·阿坦納索夫。”

隨後雙方均未進行上訴。小阿坦納索夫認為,法院宣判的第二天,有關此事的新聞報道就被媒體對政治醜聞“水門事件”的炒作淹沒。

小阿坦納索夫告訴網易科技,之所以在三十年後重提歷史,是要恢復歷史的真相,“當年勝訴後,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媒體對於水門事件的報道沖淡了人們對此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同時有很多大型計算機公司出於利益的關係,聘請公關公司去花錢宣傳1945年才 是第一臺計算機,我的父親當時已經八十歲,他沒有精力和金錢去和那些媒體和公司繼續糾纏下去。”

愛荷華州立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張可昭教授和清華大學教授、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的院長袁傳寬一直在致力於澄清這一“歷史誤區”,袁傳寬表示,希望能夠去偽存真,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電腦之父是誰?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約翰·馮·諾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對 孩子的教育.馮·諾依曼從小聰穎過人,興趣廣泛,讀書過目不忘.據說他6歲時就能用古 希臘語同父親閒談,一生掌握了七種語言.最擅德語,可在他用德語思考種種設想時,又能以閱讀的速度譯成英語.他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將內容複述出來,而且若干年之後,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併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1921年一1923年在蘇黎世大學學習.很快又在192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此時馮·諾依曼年僅22歲.1927年一1929年馮·諾依曼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西渡美國.1931年成為該校終身教授.1933年轉到該校的高級研究所,成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並在那裡工作了一生. 馮·諾依曼是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伊斯坦堡大學、馬里蘭大 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祕魯國立自然科學院和意大利國立林且學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1年至1953年任美國數學會主席. 1954年夏,馮·諾依曼被使現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54歲. 馮·諾依曼在數學的諸多領域都進行了開創性工作,並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主要從事算子理論、鼻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關於集合論中超限序數的論文,顯示了馮·諾依曼處理集合論問題所特有的方式和風格.他把集會論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體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論的基礎.他從公理出發,用代數方法導出了集合論中許多重要概念、基本運算、重要定理等.特別在 1925年的一篇論文中,馮·諾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種公理化系統中都存在著無法判定的命題. 1933年,馮·諾依曼解決了希爾伯特第5問題,即證明了局部歐幾里得緊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緊群理論與波爾的殆周期函數理論統一起來.他還對一般拓撲群的結構有深刻的認識,弄清了它的代數結構和拓撲結構與實數是一致的. 他對其子代數進行了開創性工作,並莫定了它的理論基礎,從而建立了算子代數這門新的數學分支.這個分支在當代的有關數學文獻中均稱為馮·諾依曼代數.這是有限維空間中矩陣代數的自然推廣. 馮·諾依曼還創立了博奕論這一現代數學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發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論文《博奕論與經濟行為》.論文中包含博奕論的純粹數學形式的闡述以及對於實際博奕應用的詳細說明.文中還包含了諸如統計理論等教學思想.馮·諾依曼在格論、連續幾何、理論物理、動力學、連續介質力學、氣象計算、原子能和經濟學等領域都作過重要的工作. 馮·諾依曼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對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技術和數值分析的開拓性工作. 現在一般認為ENIAC機是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它是由美國科學家研製的,於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其實由湯米、費勞爾斯等英國科學家研製的"科洛薩斯"計算機比ENIAC機問世早兩年多,於1944年1月10日在布萊奇利園區開始運行.ENIAC機證明電子真空技術可以大大地提高計算技術,不過,ENIAC機本身存在兩大缺點:(1)沒有存儲器;(2)它用......

計算機理論之父是誰?

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最新提出程序存儲的思想,併成功將其運用在計算機的設計之中,根據這一原理製造的計算機被稱為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世界上第一臺馮·諾依曼式計算機是1949年研製的EDSAC,由於他對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突出貢獻,因此馮·諾依曼又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計算機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分別是誰?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但圖靈是計算機理論提出者,馮是將圖靈的理論變為現實

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是誰?

阿蘭·麥席森·圖靈,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提出了“圖靈機”和“圖靈測試”等重要概念。

計算機之父到底是誰

官方認為是 約翰·馮·諾依曼 詳細資料:baike.baidu.com/...ala0_1 以下摘要: 1903年12月28日,在布達佩斯誕生了一位神童,這不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喜悅,也值得整個計算機界去紀念。正是他,開創了現代計算機理論,其體系結構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40年代就已預見到計算機建模和仿真技術對當代計算機將產生的意義深遠的影響。他,就是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計算機和計算機科學之父分別是誰?

約翰·馮·諾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對 孩子的教育。馮·諾依曼從小聰穎過人,興趣廣泛,讀書過目不忘。據說他6歲時就能用古 希臘語同父親閒談,一生掌握了七種語言。最擅德語,可在他用德語思考種種設想時,又能以閱讀的速度譯成英語。他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將內容複述出來,而且若干年之後,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併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1921年一1923年在蘇黎世大學學習。很快又在192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此時馮·諾依曼年僅22歲。1927年一1929年馮·諾依曼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西渡美國。1931年成為該校終身教授。1933年轉到該校的高級研究所,成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並在那裡工作了一生。 馮·諾依曼是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伊斯坦堡大學、馬里蘭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祕魯國立自然科學院和意大利國立林且學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1年至1953年任美國數學會主席。

鑑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

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

計算機之父是誰?

回顧20世紀科學技術的輝煌發展時,不能不提及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鑑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而在經濟學方面,他也有突破性成就,被譽為“博弈論之父”。在物理領域,馮·諾依曼在30年代撰寫的《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已經被證明對原子物理學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在化學方面也有相當的造詣,曾獲蘇黎世高等技術學院化學系大學學位。與同為猶太人的哈耶克一樣,他無愧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全才之一。

相關問題答案
計算機什麼之父是誰?
什麼之父是誰?
計算機什麼專業好就業?
計算機什麼專業比較好?
計算機網絡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病毒特點是什麼?
計算機數據編碼是什麼?
計算機大腦指的是什麼?
計算機系統集成是什麼?
計算機有效數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