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一生意思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糊塗一時vs一輩子是什麼意思

糊塗一時,聰明一世

聰明一時糊塗一世是什麼意思

答:這句話的原話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話的意思就是說人世間是沒有人一輩子頭腦透頂聰明的,再是具有天才的機智和聰明一世的人,也絕對會迷迷糊糊的因為辦錯一樁大事而追悔莫及,遺恨終身!!!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是什麼意思?打個比方。舉個例子。 20分

聰明一輩子,臨時卻糊塗起來

.指一向聰明的人,偶爾在某件事上犯糊塗.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

“如今且說一個人,古來第一聰明的,

他聰明瞭一世,懞懂在一時.

留下花錦緞般一段話文,傳與後生小子.”

一輩子就這樣糊塗的過下去,一個少婦說的,是什麼意思啊,讀不懂 5分

就是一些事,不要太較真,不要太聰明,裝裝傻也就過去了

“難的糊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的鄭燮(號板橋),金農等,被人稱為“揚州八怪”。“揚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會於詩文書畫之中,他們用詩畫反映民間疾苦,發洩內心的積憤和苦悶,絕不去趨炎附勢,粉飾太平。鄭板橋在濰縣署中的那首畫 竹題詩,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做官者的座右銘,詩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板橋誕生的時候,清朝的武力征伐業已結束,他所生活的“康乾盛世”實則是一幅在繁榮背後由各色人等組成的眾生圖,即奴才走狗、市儈、狂生、考據迷、理學家等混跡一堂。之前,鄭板橋曾於揚州鬻畫;待到罷官後,再來揚州,其畫受歡迎的程度雖遠非從前可比,但賣畫養家餬口卻是相同的。因此,他用一方“二十年前舊板橋”來表達人世瞬忽而我依然如故的感慨。既傲於自己不曾因當官而稍改自己為人的風骨,亦悲嘆於自己賣畫餬口終老的實際境況。

其實,板橋起於青萍之末,是很想用自己進仕機會為民眾做點有益的事。科舉應試是彼時士子騰達的惟一途徑,故爾板橋於此用心尤多,用力甚勤,一句“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就是他苦學歷程的一個縮影。本來這樣的苦苦追求,對於長於寒素之家,生於草莽之間的板橋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但這樣猛烈的追求,所寄希望越大,其失望就是命中註定的,因此當他想以寒微之軀為勞苦大眾做點事,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時,現實對他的教育卻是無情的。要達到在官場遊刃有餘的境界,除非你與大批的貪官庸官同流合汙,打成一片,否則生活在官場上就於心不安。而要想救民於水火,又談何容易?想以德澤加於民,而又不善於趨迎阿諛,溜鬚拍馬,在官場哪有不失敗的呢?板橋為官後,正是做不到糊塗圓融,常常得罪上峰,儘管他耿介地自稱為“橄欖軒主人”,以放言高論、臧否人物自許,但最終就在他書寫“難得糊塗”一年後而去官。魯迅先生說,他只不過“叉手叉腳”地“表現了一點名士的牢騷氣”而已(魯迅《淮風月談·難得糊塗》)。但是板橋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那些神出鬼沒的藝術創造,竟然不如這句牢騷話能得到更廣泛的響應,而被今人所青睞。

說起“難得糊塗”,還有一段神奇的來歷。鄭板橋在山東任上,一次遊覽萊州的去峰山,本想觀賞其山中鄭文公碑,但因盤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稱“糊塗老人”。主人家中陳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大開眼界,讚歎不已。次日晨,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於刻於硯背。鄭板橋即興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字,後面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方印。因硯臺大,尚有餘地,板橋就請老人寫上一段跋語。老人提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他也用一塊方印,字為“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見之大驚,方知老人是一位隱居於此的高官。由於感慨於“糊塗老人”的命名,板橋又提筆補寫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兩人如遇知音,相見恨晚,遂談文說詞,暢談人生,結為摯友。

縱觀鄭板橋的一生,從“一官歸去來”,到“三絕詩書畫”,人們可以看出,政治抱負與藝術創造,雖然所需要的素質和評價標準不同,而要將其集於一身,其難度可想可知。當官,有的時候甚至需要不惜手段地洞明人事,而且還須具備運籌於股掌之間的本領,而對藝術創作則需要一副與世無爭的“在野”心態,能不時以民間的活力,作為一塊澆灌自己心靈的聖地。鄭板橋正因為有“一官歸去來”的經歷,最後才有“三絕詩書畫”的收穫。雖然我們不能就板橋絕大的藝術成就而感謝官場對他的“修理......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病榻上的毛澤東在一次召見元帥葉劍英時,口述了一句詩相贈:“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一來評價葉劍英在大事大非面前的果斷,二來道出自己百年之後對國事的隱憂,希望葉帥能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不想此言一出,卻讓一位宋朝人名揚天下。這個人,便是北宋太宗雍熙年間的宰相、曾任蔡州知州的呂端。

呂端,字易直(公元935~1000年),幽州安次(今北京西)人,祖父呂兗,曾為晉朝滄州判官,父親呂琦,後晉時官至兵部侍郎。呂端20多歲以父蔭補官,歷任國子主薄、太僕寺丞祕書郎、直弘文館等職。公元960年一月,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後,呂端歷任成都知府、蔡州知州、樞密直學士,後官至宰相。毛澤東評價呂端大事不糊塗,緣於公元995年即太宗至道元年的一件事。當時,太宗趙光義欲立呂端為相,此時當朝宰相為呂蒙正。宋太宗和呂商量,呂蒙正說,呂端為人糊塗,不能為相。宋太宗回答:“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讓呂端為相,並在一次皇宮宴會上作《釣魚詩》雲:“欲餌金鉤深未達,石番溪須問釣魚人。”以表明自己決意讓呂端為相的想法。幾天之後,呂蒙正便不得不交出相位,讓位於呂端。呂端在任上果然為官持重,識大體,並屢屢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自己的主張,常常讓宋太宗“猶恨任用之晚”。

不過,呂蒙正說呂端為人糊塗、宋太宗說呂端小事糊塗也的確事出有因。而呂端能夠任蔡州知州,多多少少還得益於他的“小事糊塗”。

雍熙元年,宋太宗的二兒子魏王趙廷美有位府親找到當時在魏王手下為官的呂端,希望他能利用關係幫助他們私販些竹木以獲取利益。呂端原本就與魏王不錯,又是魏王的屬下,礙於面子就答應了,給這些私自販賣竹木的人開了一次綠燈。按當時的大宋律,私販竹木為嚴重違法行為。此事不久東窗事發,遂牽扯到了呂端。呂端被貶到商州司馬參軍,繼又移至汝州,復為太常丞、判寺事,不久,又讓他出任蔡州知州。這樣一來,便與駐馬店結下不解之緣。 呂端任蔡州知州的時間大約是公元985年至987年之間,雖然任期不長,但屢有善政。呂端離任時,蔡州百姓列長隊泣淚相留。呂知州上任之初,由於蔡州多年來歷經戰亂,加上旱災、水災和蝗禍,早已是人煙稀少,百業凋敝,成片成片的田園荒蕪無主。看到這種情況,呂端奏請皇上,經批准,他從今山西的晉、雲、朔(今山西臨汾、大同、朔縣)招募農耕之人,向蔡州移民,給他們建園舍,分土地,同時又積極妥善地解決移民和當地百姓發生的矛盾,使之和睦相處,一同發展生產。短短兩年,便使當地恢復了生機,百姓安居樂業,凋敝的蔡州又成了遠近聞名的糧倉。

胸懷大志的呂端,雖然被貶蔡州,卻能痛定思痛,處處嚴以律己,勤政不輟。據稱,他在此地一年四季穿粗布衣服,日日粗茶淡飯。無論官紳豪吏、販夫走卒,一律同等相看,還常常解民糾紛於鄉里,勸農耕種于田圃,甚至還以和農人在田邊村頭酌酒相談為樂。至今,在上蔡一帶還流傳著一種說法:“福源酒”(狀元紅的前身)就是呂端任知州時將一個不大的作坊擴大成名播州外的大酒坊釀造的。還有傳說講呂蒙正之所以說呂端做事糊塗,是因為呂端在蔡州經常飲用“狀元紅”,因不勝酒力,常常伏案酣睡,鼾聲不絕。當然,這只是傳說,不必當真。

宋太宗和毛澤東評價呂端“大事不糊塗”,說起來一點也不算過譽。他能夠一生為官40年,很大程度上仰靠自己的機敏幹練、寬厚多恕。公元995年,呂端官升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呂端並不以此而居高臨下。當時和他有同樣聲望的還有一位宋朝名臣寇準,也有為相的資格。呂端入相後,擔心寇準心中不平,就請太宗頒令下詔,讓身居參知政事的寇準與他同到政事堂議事,得到了太宗的批准。後來,......

衝動一時糊塗一世什麼意思

快意一時,愧疚一世;糊塗一時,聰明一世;投機一時,上當一世;貪念一時,悔愧一世;衝動一時,後悔一世……。

大事不糊塗的意思是什麼

dà shì bù hú tú

[釋義]

指在有關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持原則,態度鮮明。

[出處]

《宋史·呂端傳》:“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例句]

人誰無過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是亦足矣,我非愛財來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相關問題答案
糊塗一生意思是什麼?
受用一生意思是什麼?
一敗塗地的意思是什麼?
滄海一粟意思是什麼?
獨樹一幟意思是什麼?
傳頌的一頌意思是什麼?
百裡挑一的意思是什麼?
千釣一發意思是什麼?
春秋一夢意思是什麼?
言行不一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