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審問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博學審問的出處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句話出自《禮記·中庸》 二十章。用比較簡單的解釋來說就是:做事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探究,謹慎地思考,明確地辨別,最後要切實地去施行。因為自己沒有總夠的語言去表述,可又總不甘心,於是在轉了很久之後,最後覺得下面著段說明比較立體而且全面,故摘記於此: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辨”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的意思是?

博學雖未能審問慎思明辯篤行期與諸君共勉 ,格物於何極正心修身齊家治國推之天下可平.這句話出自《論語》,可以說是中國淵源流長五千年儒學文化中可論精髓的東西。如果說“中庸”是一種立身之標準,那這句話應該算是一種為人和治學的態度吧,博學嘛自然是要多多學習啊。這個社會拿著博士本本還一天到晚嚷著充電的人不在少數啊,社會現在如此。商品社會想要把自己賣個好價錢還非如此不可。當然,充電到底有多大用我們以後再討論,但論這個態度來說是值得鼓勵的,中國人有句俗語叫“技多不壓身”。可見,學多了自然是沒有壞處的。

審問很簡單,不懂就要問,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有為之人永遠都對生活充滿新鮮感;充滿求知的慾望。觀節而通理;知文而達意才是治學之最高境界。有些父母小孩老問心情好就答心情不好就給黑臉,反正能考高分就完了。對這種家長先給予強烈鄙視!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小時了了,大未必然啊。扼殺我們下一代的將來這是....

慎思很重要;人家跟你說啥就是啥那不行,你要自己好好想想對還是不對。找尋真理滴道路是曲折滴...漫長滴...遙遠滴....不容易滴....。什麼都聽別人說看書上來,成功可就不會那麼輕易就靠近你給你機會咯。有些人一肚子知識;可這知識不一定能寫成了書,寫成書的;不一定是好知識。慎思幾乎是區分天才和庸才的最大衡量標準。其實在我看來天分不夠但是願意多思考最終能成功的人士才是真正的天才,所謂天分是與生俱來的,後來改變全靠腦子不停運做啊。不容易...

明辯,事能辨別區分黑白。當然我們看到辯字中間是個言,當然還有這另外一層意思;在現在可以稱作叫“忽悠”吧。但是是有道理的“忽悠”,沒道理的“忽悠”那叫騙人。許多人以為做室內設計是一個低門檻的行業,半路出家也能做,只要能把客戶“忽悠”住就行了。我要說:同志!你太天真了,中國嫦娥都上了月了;你還把國人老百姓都當大頭啊。做任何事靠“忽悠”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自己肚子都擠不出二兩墨水,黑白不分,沒有理念,做設計小做小抄、大做大抄。如此也稱設計師的在市場上多如牛毛。也難怪現在國內的設計裝飾市場普遍低彌,老百姓都開始警覺開始學習,不久忽悠時代即將離我們遠去啊。新的時代即將開始,哎!國家又要增大失業投入了。

說了半天有點離開題了。綜上四點有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辯之後,得出來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學問;就是精華。有此就可以篤行了,認準了就去幹。不能後悔不能回頭,命運自然會給你相對滴回報~

博學,審問皆以喚起醒覺為歸是啥意思

博學:知識淵博。審問:仔細的詢問。皆:都。以:將。喚起:從睡覺中叫醒;激起回憶。醒覺:清楚明白。為:作為。歸:返回;回到本處。“博學,審問皆以喚起醒覺為歸”意思是:淵博的知識,仔細研究的學問都是讓人們從混沌無知中醒來得到清楚明白作為出發點的。

博學審問的註釋

〔1〕 “獨學”“則孤陋”兩句:語出《禮記·學記》:“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陋(lòu漏):見聞狹窄。〔2〕 資:費用。〔3〕 古人與稽:語出《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稽(ji雞),考證。〔4〕 庶幾:差不多。〔5〕 面牆:比喻人不學習,就像面向牆壁而一無所見。語出《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而面牆術學,不識臧否,斯故禍敗所從來也。”〔6〕 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論語·先進》雲:“柴也愚。”朱熹《集註》:“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又云:“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朱熹《集註》:“言子羔質美而未學,遽使治民,適以害之。”原憲: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的弟子。《論語·雍也》:“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7〕 “十室”等三句:語出《論語·公冶長》。〔8〕為學:求學問。〔9〕窮僻之域:窮困偏僻的地方。〔10〕審問:詳〔11〕 篤:切實地;堅定〔12〕思:思考〔13〕辯:同“辨”,辨別〔14〕行:行動,做;實行〔15〕弗:不,表示否定〔16〕措:擱置,終止〔17〕問:這裡指求教

博學是什麼意思

詞目:博學

拼音:bó xué

詞義:學識淵博,知道的多,瞭解的廣,知識豐富。

1. 廣泛地學習。

《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 學識淵博。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劉景文夢代晉文公》:“東坡先生稱劉景文博學能詩,凜凜有英氣。”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自是孔子博學之名,傳播天下,人皆呼為‘聖人’矣。”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語·閻王》:“我主人聞君博學,請往課其子耳。”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參考資料:百度詞典

博學審問的原文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1〕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2〕,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3〕,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4〕。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5〕,雖子羔、原憲之賢〔6〕,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7〕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什麼意思

博學之,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選自《中庸》,講的是治學求進的道理。意思是: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

相關問題答案
博學審問是什麼意思?
學問學問中的學問是什麼意思?多學多問中的學問是什麼意思? ?
醫學倫理是什麼意思?
產學研醫是什麼意思?
心理學悅納是什麼意思?
數學合併是什麼意思?
微博的首頁是什麼意思?
大學走讀是什麼意思?
手機學生黨是什麼意思?
微博下不起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