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處理器有什麼組成?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微型處理器是由什麼組成的

中央處理器簡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個部件。

微型處理器是由什麼組成的

微處理器一般由下列部件組成: 算術邏輯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組;程序計數器(也叫指令指標器);時序和控制邏輯部件;數據與地址鎖存器/緩衝器;內部總線。 來自 baike.baidu.com/view/1125.htm

微型處理器是由什麼組成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

控制器,計算器,寄存器,有的還有包含緩衝存儲器,程序存儲器,數據存儲器,定時器,中斷控制器,等等.他們都是由晶體管組成,二極管,三極管或場效應管

微處理器有哪幾部分組成?

運算器ALU,控制器CU,內部存儲器RA三部分組成!

微處理器內部結構有哪幾部分組成

微處理器是微型計算機的核心部分,又稱為中央處理器(簡稱CPU)。微處理器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兩部分組成(還有一些支撐電路),用以完成指令的解釋與執行。

CPU包括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

邏輯部件:

英文Logic components;運算邏輯部件。可以執行定點或浮點算術運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邏輯操作,也可執行地址運算和轉換。

寄存器部件:

寄存器部件,包括寄存器、專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點數和浮點數兩類,用來保存指令執行過程中臨時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數和中間(或最終)的操作結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處理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控制部件:

英文Control unit;控制部件,主要是負責對指令譯碼,並且發出為完成每條指令所要執行的各個操作的控制信號。

其結構有兩種:一種是以微存儲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種是以邏輯硬佈線結構為主的控制方式。

微存儲中保持微碼,每一個微碼對應於一個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稱微指令;各條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碼組成,這種微碼序列構成微程序。中央處理器在對指令譯碼以後,即發出一定時序的控制信號,按給定序列的順序以微週期為節拍執行由這些微碼確定的若干個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條指令的執行。

簡單指令是由(3~5)個微操作組成,複雜指令則要由幾十個微操作甚至幾百個微操作組成。

微處理器的組成

微處理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組;程序計數器(也叫指令指標器);時序和控制邏輯部件;數據與地址鎖存器/緩衝器;內部總線組成。其中運算器和控制器是其主要組成部分。 算術邏輯單元ALU主要完成算術運算(+,-、×、÷、比較)和各種邏輯運算(與、或、非、異或、移位)等操作。ALU是組合電路,本身無寄存操作數的功能,因而必須有保存操作數的兩個寄存器:暫存器TMP和累加器AC,累加器既向ALU提供操作數,又接收ALU的運算結果。寄存器陣列實際上相當於微處理器內部的RAM,它包括通用寄存器組和專用寄存器組兩部分,通用寄存器(A,B,C,D)用來存放參加運算的數據、中間結果或地址。它們一般均可作為兩個8位的寄存器來使用。處理器內部有了這些寄存器之後,就可避免頻繁地訪問存儲器,可縮短指令長度和指令執行時間,提高機器的運行速度,也給編程帶來方便。專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計數器PC、堆棧指示器SP和標誌寄存器FR,它們的作用是固定的,用來存放地址或地址基值。其中:A)程序計數器PC用來存放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地址,因而它控制著程序的執行順序。在順序執行指令的條件下,每取出指令的一個字節,PC的內容自動加1。當程序發生轉移時,就必須把新的指令地址(目標地址)裝入PC,這通常由轉移指令來實現。B)堆棧指示器SP用來存放棧頂地址。堆棧是存儲器中的一個特定區域。它按“後進先出”方式工作,當新的數據壓入堆棧時,棧中原存信息不變,只改變棧頂位置,當數據從棧彈出時,彈出的是棧頂位置的數據,彈出後自動調正棧頂位置。也就是說,數據在進行壓棧、出棧操作時,總是在棧頂進行。堆棧一旦初始化(即確定了棧底在內存中的位置)後,SP的內容(即棧頂位置)使由CPU自動管理。C)標誌寄存器也稱程序狀態字(PSW)寄存器,用來存放算術、邏輯運算指令執行後的結果特徵,如結果為0時,產生進位或溢出標誌等。定時與控制邏輯是微處理器的核心控制部件,負責對整個計算機進行控制、包括從存儲器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即指令譯碼)確定指令操作和操作數地址,取操作數,執行指令規定的操作,送運算結果到存儲器或I/O端口等。它還向微機的其它各部件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使CPU內、外各部件間協調工作。內部總線用來連接微處理器的各功能部件並傳送微處理器內部的數據和控制信號。必須指出,微處理器本身並不能單獨構成一個獨立的工作系統,也不能獨立地執行程序,必須配上存 儲器、輸入輸出設備構成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後才能獨立工作。 總線是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是微型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件。它由若干條通信線和起驅動,隔離作用的各種三態門器件組成。微型計算機在結構形式上總是採用總線結構,即構成微機的各功能部件(微處理器、存儲器、I/O接口電路等)之間通過總線相連接,這是微型計算機系統結構上的獨特之處。採用總線結構之後,使系統中各功能部件間的相互關係轉變為各部件面向總線的單一關係,一個部件(功能板/卡)只要符合總線標準,就可以連接到採用這種總線標準的系統中,從而使系統功能擴充或更新容易、結構簡單、可靠性大大提高。在微型計算機中,根據他們所處位置和應用場合,總線可被分為以下四級,如圖1.4所示。(1)片內總線:它位於微處理器芯片內部,故稱為芯片內部總線。用於微處理器內部ALU和各種寄存器等部件間的互連及信息傳送(如圖1.3中的內部總線就是片內總線)。由於受芯片面積及對外引腳數的限制,片內總線大多采用單總線結構,這有利於芯片集成度和成品率的提......

微處理器主要由什麼組成

當然選C, 處理器肯定要處理, 而且它有不可能有存儲器(那是存儲器件的活兒,比如硬盤,就算有也最多不過是幾個寄存器), 微處理器還必須有控制器, 綜合以上觀點,選C.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50152.htm

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是由微處理器和什麼組成

微型計算機:

概述: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接口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組成:

微型計算機系統從全局到局部存在三個層次:微型計算機系統、微型計算機、微處理器(CPU)。單純的微處理器和單純的微型計算機都不能獨立工作,只有微型計算機系統才是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才具有實用意義。

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硬件系統和供件系統兩大部分。硬件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含內存、外存和緩存)、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組成,採用“ 指令驅動”方式工作。

軟件系統可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系統軟件是指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包括硬件和軟件)的軟件。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語言處理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各種工具軟件等。其中操作系統是系統軟件的核心,用戶只有通過操作系統才能完成對計算機的各種操作。應用軟件是為某種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計算機程序,如文字處理軟件、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網絡通信軟件、財務管理軟件、CAD軟件、各種程序包等。

微處理器的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微處理器是微型計算機的核心部分,又稱為中央處理器(簡稱CPU)。微處理器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兩部分組成(還有一些支撐電路),用以完成指令的解釋與執行。  CPU中的運算器部分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AC、數據緩衝寄存器DR和標誌寄存器F組成,它是計算機的數據加工處理部件。我們以一個簡單的A、B兩數相加操作為例來說明運算器各部分的操作步驟。

計算A+B   1)從主存儲器M取出第一個加數A,經雙向數據總線DB、數據緩衝寄存器DR、算術邏輯部件ALU,送到累加器AC暫存; 2)從主存M取出另一個加數B,經雙向數據總線DB送入數據緩衝寄存器DR暫存;   3)在控制信號作用下,將數A和數B分別從AC和DR中取出送ALU進行加法運算,相加到的結果寫回累加器AC,並將反映運算結果的諸如"零"、"負"、"進位"、"溢出"等標誌狀態寫入標誌寄存器F;

4)將AC中兩數相加之和經DR和數據總線DB送到主存儲器存放。   以上過程可用符號表示為:   (A) —> DR;  (DR)—> AC;  (B) —> DR;   (AC)+(DR)—> AC;   (AC)—> DR;  (DR)—> M。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運算器應該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 具有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運算能力,諸如進行加、減、乘、除等算術運算以及與、或、非等邏輯運算。這些工作由算術邏輯單元ALU來完成;

2) 具有傳送數據和暫時存放參與運算的數據及某些中間運算結果的能力,一般通過內部數據傳送總線和通用寄存器來完成;

3) 具有對參與運算的數據和執行的運算操作進行選擇的功能,並且能按指令要求將運算結果送至指定部件。這部分功能主要由運算器中大量的電子控制器件實現。

CPU中的控制部分由指令計數器IP、指令寄存器IR、指令譯碼器ID及相應的操作控制部件組成。它產生的各類控制信號使計算機各部件得以協調地工作,是計算機的指令執行部件。控制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如下:

1) 取指令:根據指令計數器IP的內容(指令地址),經地址寄存器AR從主存儲器中取出一條待執行指令,送入指令寄存器IR;同時,使IP的內容指向下一條待執行指令的地址(一般通過IP內容加1來實現);

2) 分析指令:也稱指令譯碼,由譯碼器ID對存於指令寄存器IR中的指令進行分析,並根據指令的要求產生相應的操作命令。若參與操作的數據在主存儲器中,則還需要形成相應的操作數地址;

3) 執行指令:根據分析指令過程中獲取的操作命令和操作數地址形成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通過運算器、主存儲器及I/O設備執行,以實現每條指令的功能,其中包括對運算結果的處理和下一條指令地址的形成;

4) 重複以上步驟,再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如此循環,直到遇到停機指令或受到外來干預為止。

在微機中,常常將取指令和分析指令合稱為取指令,因此也將計算機的完成一條指令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取指令和執行指令。執行完成一條指令的時間稱為機器週期。機器週期又可分為取指令週期和執行指令週期。取指令週期對任何一條指令都是一樣的,而執行指令則不然,由於指令性質不同,要完成的操作有很大差別,因此不同指令的執行週期不盡相同。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都各司其職,完成特定的功能。如何控制信息在特定的寄存器之間傳送,也即控制數據的流動方......

微型計算機的核心部件是什麼,它由什麼組成

中央處理器CPU。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衝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繫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總線(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

相關問題答案
微型處理器有什麼組成?
協處理器有什麼用?
處理器有什麼用?
資源管理器有什麼好處?
蘋果協處理器是什麼?
八核處理器是什麼意思?
手機處理器叫什麼?
奔騰處理器用什麼系統?
三星處理器是什麼?
處理器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