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伯爵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纂兒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古代女性的一種髮型,現在的女性也有梳的,腦後,發頂,很隨意的一盤。

侯爵 伯爵 公爵是什莫意思?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

先秦時代的封爵

夏商時期

案《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無子、男二等。究竟事實怎樣,並無實物資料佐證。

周朝

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參考:

《孟子.萬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實行郡縣制,出現了有別於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這些新設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襲。

秦朝

秦朝,繼續使用自商鞅變法後定下的自公士至徹侯二十等爵,專門用以賞功。徹侯食縣,其他諸爵得食俸祿如官吏。

漢朝

西漢,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時誅伐殆盡。此後,王爵僅皇族可得。早期的諸侯王國大者列郡數十,小的也有數郡,皆由諸侯王自治其國,漢廷僅為之置太傅而已,其餘丞相、內史、中尉、御史大夫之類皆王自置。經過七國之亂和漢武帝下推恩令、漢成帝綏和元年改制,諸王僅得食本國租稅,不得預國政。盡廢內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僕等與漢朝設置相同的官稱,改丞相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國與列郡無異。東漢王國制度與西漢後期一致,國與郡等,唯改太守為相、都尉為中尉,另置傅領王府事。

西漢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稱國。侯國大者數萬戶、小者五百戶。侯國置國相如縣令,受命於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門大夫、洗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師則主爵中尉領之,就國則郡太守時時巡察之。東漢侯制與西漢無別,唯侯國較小,大者不過四縣、小者有僅食一亭者,東漢末年,曹操在列侯、關內侯下置名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關外侯十六級,五大夫侯十五級,以當時蜀、吳兩國所轄邑名封之,受爵者無從收取租稅,開後世虛封先河。

漢武帝時,為籌措戰費,令賣二十等爵(關內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為人所輕。於是為將士立功者另設武功爵十一等(一級造士,二級閒輿衛,三級良士,四級元戎士,五級官首,六級秉鐸,七級千夫,八級樂卿,九級執戎,十級政戾庶長,十一級軍衛),後亦賣之。

魏晉南北朝

曹魏

曹操廢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謂賜爵。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國號、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九等爵之外,曹操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作為賜爵保留,仍無封、無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鄉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鄉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國大者郡、小者縣。

兩晉

西晉爵位非常繁複,設置了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共十八級。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縣公)、侯(郡侯、縣侯)、伯、子、男五等爵專封宗室;功臣封爵為“開國”諸爵及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自先秦以來沿用的賜爵制度正式廢止。

西晉諸侯王與西......

清朝有異姓王嗎?有的話是什麼等級的,比如和碩親王還是什麼的,有的話請列出來。

有的,但是康熙之後異姓親王沒有了,封過爵的這種是有的。。。看看下面的資料吧,

求分分哦

!!!!!!!!!!!

清朝的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清代的爵位制度

清代的爵位有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12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

1、和碩親王(年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Hu,舊量器,容量本為十鬥,後來改為五斗],以下爵位依次減半)

2、多羅郡王   3、多羅貝勒  4、固山貝子

(以上四種是高級爵位,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親王、郡王補服為前後胸加兩肩共四團龍,貝勒為前後兩團正蟒,貝子為兩團行蟒)

5、奉恩鎮國公  6、奉恩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公爵以上為超品,補服均為正蟒方補。所謂“入八分”是八種標幟,表示其顯赫的身份。如朱輪、紫繮、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其中“皮條”是指車上有皮鞭可驅散擋路的人,“背壺”是指車上可以帶暖壺,“雙眼”是指雙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當差,也不必在京居住)

9、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以上四等爵位每一種又細分為三等,如一等鎮國將軍、二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等,僅在年俸銀和祿米有差別)

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別是:

固倫公主:居京師俸銀400兩、祿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銀1000兩、俸緞30匹;

和碩公主:居京師俸銀300兩、祿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銀400兩、俸緞15匹;

郡主:居京師俸銀160兩、祿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銀160兩、俸緞12匹;

縣主:居京師俸銀110兩、祿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銀110兩、俸緞10匹;

郡君:居京師俸銀60兩、祿米60斛,下嫁外藩俸銀60兩、俸緞8匹;

縣君:居京師俸銀50兩、祿米50斛,下嫁外藩俸銀50兩、俸緞6匹;

鄉君:居京師俸銀40兩、祿米40斛,下嫁外藩俸銀40兩、俸緞5匹;

六品格格:居京師俸銀30兩、祿米30斛,下嫁外藩俸銀30兩、俸緞3匹。

固倫公主額駙:居住京師俸銀300兩、祿米300斛,外藩俸銀300兩、俸緞10匹;

和碩公主額駙:居住京師俸銀250兩、祿米250斛,外藩俸銀255兩、俸緞9匹;

郡主額駙:居住京師俸銀100兩、祿米100斛,外藩俸銀100兩、俸緞8匹;

縣主額駙:居住京師俸銀60兩、祿米60斛,外藩俸銀60兩、俸緞6匹;

郡君額駙:居住京師俸銀50兩、祿米50斛,外藩俸銀50兩、俸緞5匹;

縣君額駙:居住京師俸銀40兩、祿米40斛,外藩俸銀40兩、俸緞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傳一代就要自動降低一級,如親王死了,其子降爵位為郡王,其孫降爵位為貝勒等。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閒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但因開國軍功或特別受寵等原因授封的王爺可以世襲罔替,世代保有王爺爵位的稱作鐵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鐵帽子王,分別是禮、睿、豫、鄭、莊、肅、怡、恭、醇、慶10個親王和順承、克勤2個郡王。

(二)異姓功臣9等爵位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輕車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等級)

7、騎都尉(正四品)

8、雲騎尉(正五品)

9、恩騎尉(正七品)

世爵俸祿為:

一等......

什麼是中古表?

中古表的概念源自日本,它不是新表,也不是普通的二手錶,它是指生產於20世紀20-70年代之間的世界各地的名牌機械錶,包括手錶和懷錶。中古表的收藏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美國上層社會的一些名流手上忽然戴上了“二戰”以前的老表,並且這股風潮很快席捲全球。一些有眼光的收藏投資者開始關注並且迅速加入到中古表的收藏行列中來,中古表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從收藏到實用,中古表因檔次尚可、價格適中如今也成了國內各地古舊鐘錶市場最走紅的品種。世界經典古董名錶的收藏價值的確很高,但昂貴的價格常常令許多集表愛好者望而卻步。世界經典古董名錶曲高和寡,現在一般僅限於私人愛好者之間進行交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價格繼續上行的空間已不是十分廣闊。而中古表雖說不屬於世界頂級名錶範疇,但其可觀的升值潛力已越來越為廣大鐘表收藏愛好者青睞。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古表的價值將越來越高。

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中古表收藏熱開始風靡全球,併成為一種時尚,而現在的中古表的集藏圈子已擴大了許多,一些價廉物美的中古表頻頻出現於各地的拍賣會。中古表收藏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投資價值。目前,20世紀30~50年代之間出品的古舊世界名牌機械錶,如法國的卡地亞、瑞士的愛彼、美國的愛爾琴以及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積家、浪琴、勞力士等,已成為各國中古表收藏家所追逐的對象。還有一些特殊品牌的中古表也值得收藏,如梅花、歐米茄等。這些品牌大都是上個世紀30年代起在東亞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起家的,目前在我國民間還有一定的存世量,世界各地的中古表收藏家經常會來中國尋覓貨源。有滬上舊鐘錶市場標準鍾之稱的上海市陝西南路祥生古舊鐘錶店近期傳出信息:如今世界知名品牌的中古表十分走俏,不少品種是有多少銷多少,好多品種每每斷檔。

請問,日耳曼人、凱爾特人、雅利安人、拉丁人、錫伯人歷史、起源、分佈、特徵是怎樣的,謝

雅利安人

雅利安Aryan一詞源自梵文,意為“高貴”。史前時期居住在今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個民族。特徵是白皮膚高鼻樑薄嘴脣.他們的語言亦名雅利安語,南亞印歐諸語言就是源自雅利安語的。19世紀,雅利安語一名被用作印歐語的同義語,從狹義上說是指印度-伊朗諸語言(Indo-Iranian languages)。現在此名在語言學中,僅用於印度-雅利安諸語言(Indo-Aryan languages)一支。

日耳曼人

亦稱條頓諸民族(Teutonic Peoples),指使用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諸語言的任何一個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即波羅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日耳曼人屬於雅利安人種,語言屬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日耳曼人不稱自己為日耳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曆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同一個民族。民族大遷徙後從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納維亞民族、英格蘭人、弗里斯蘭人和德國人,後來這些人又演化出荷蘭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許多白人。在奧地利也有許多日耳曼人後裔。許多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與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凱爾特人(Celt,拉丁文稱Celtae或Galli,希臘文Keltoi)

凱爾特人為公元前2000年活動在中歐的一些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特質的有親緣關係的民族的統稱。主要分佈在當時的高盧、北意大利(山南高盧)、西班牙、不列顛與愛爾蘭,與日耳曼人並稱為蠻族。現代意義上的凱爾特人,或稱其後裔,仍堅持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譬如,愛爾蘭的蓋爾語),並以自己的凱爾特人血統而自豪。現在,這個古老的族群集中居住在被他們的祖先稱為“不列顛尼亞”的群島,他們就是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

在19世紀中,由於戈賓諾伯爵(Comte de Gobineau)及其門徒張伯倫(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的積極鼓吹,出現過一種“雅利安人種”的說法。所謂的“雅利安人種”成員是講印歐諸語言的人,有利於人類一切進步的人,並宣稱優越於閃米特人、黃種人以及黑種人。雅利安主義的信徒們將北歐和日耳曼諸民族視為是最純粹的“雅利安人種”成員。這種說法在1930年代—50年代已被人類學家們所拋棄,卻被希特勒和納粹分子所利用,並以之作為德國政府政策的依據,對猶太人、羅姆人(吉普賽人)以及其他一切非雅利安人採取滅絕措施。

在20世紀,納粹分子改變“雅利安”原來的意義,用這個字眼指“高尚的純種”,認為德國人是雅利安人的典範。希特勒在其著作《我的奮鬥》一書中曾提到,雅利安人,亦為現代的日耳曼人,是繼承神志之民族,地球上最優秀的人種。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權後,大肆鼓吹種族優越論,稱人類每700年進化一次,最終目的是將雅利安人(在納粹語言中,雅利安人有時指非猶太血統的白種人,更多是單指日耳曼人)這樣的“優秀”人種進化為具有超常能力的新人類。

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初,許多白人至上主義的團體採用雅利安作為他們的意識型態標籤。由於這種用法且與納粹主義有關,該詞含有貶意.

所以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說:嚴格說,雅利安是一個語言學名詞,但它已經被用於(而且廣泛誤用於)指一個民族或更不恰當地指一個人種。

排序男是什麼意思

繼續沿用。一般以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分封爵銜之高低,主要可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等。

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這個爵名的由來有三:一是歐洲氏族社會解體時期,日耳曼部落的軍事首長;二是古代羅馬部落的軍事首長;三是古羅馬時代的邊省將領,後指地方軍政長官,其拉丁文原意為"統帥"。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王權的日益強化,公爵成了統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在英國,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紀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分封的,被封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員。十五世紀後才打破這慣例,少數非王室人員也被封為公爵

侯爵:侯爵是貴族的第二等級。查理大帝在位時它是指具有特別全權的邊區長官,相當於藩侯,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獨立的大封建領主。封建王權加強後,侯爵成為公爵與伯爵之間的爵銜,其地位與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紀後,才確認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羅馬帝國時,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有時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強化後,伯爵可割據一方,成為世襲的大封建領主。後來,其地位漸次低落,介於侯爵與子爵之間,為貴族的第三等級。在英國,伯爵之銜歷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愛德華被封為公爵之前,它是英國最高的爵位。這一爵名,來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丹麥。

子爵:子爵原系法蘭克王國的國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國王查理曼於八世紀時封的,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大陸國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後來獨立存在,也可世襲。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紀才傳入英國,博蒙德·約翰於一四四○年第一個被封為英國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級。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它是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語中,男爵(Baron)一詞,是諾曼人在征服歐洲大陸時引進來的,本義為"只不過是普通的人",後來演變為"強有力的人"。當時,英國的那些直接從國王那兒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稱為男爵,但這並非由國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約翰·比徹姆為男爵後,男爵才成為英國貴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這五個貴族爵位中,又根據其能否傳給後代,分為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世襲貴族死後可由長子繼承,終身貴族僅限本人活著時擔任,死後其子不能承襲。英國的詩人拜倫的伯父是世襲貴族,他去世後,侄子拜倫獲得了世襲的爵位。

中國爵位制度爵,又稱封爵、世爵、爵位。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

先秦時代的封爵

夏商時期

案《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無子、男二等。究竟事實怎樣,並無實物資料佐證。

周朝

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參考:

《孟子.萬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實行郡縣制,出現了有別於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這些新設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襲。

秦朝

秦朝,繼續使用自商鞅變法後定下的自公士至徹侯二十等爵,專門用以賞功。徹侯食縣,其他諸爵得......

相關問題答案
民國伯爵是什麼意思?
國民好爸爸是什麼意思?
國民黨深藍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中國人叫華夏民族,華夏是什麼意思?? ?
在三國殺鴆是什麼意思?
民間逢會是什麼意思?
國別史是什麼意思?
中國智庫是什麼意思?
民非職務是什麼意思?
楚國不穀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