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是個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10-24

俞伯牙是個什麼樣的人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正常關係   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高漸離、師曠、俞伯牙、姜夔、李叔同等等。孔子也是其中的一個,他不僅是音樂家,還是音樂理論家。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他就提出了素質教育的主張,認為貴族子弟應該學會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音樂排在第二位。我們現在說: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音樂作為“美”的一部分,排在倒數第二位。音樂課不過是語數英“有益的補充”罷了。孔夫子臨死前幾天,還給自己唱了一曲喪歌,他這一輩子,一聽到《韶》樂,就可以三個月不吃肉。孔子說,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該死的流行音樂搞亂了高雅音樂呀!)又說:放鄭聲,鄭聲淫。(要廢除流行音樂,流行音樂太過分了)從此,音樂就用二分法分成了高雅音樂和通俗音樂,文雅的說法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陽春》和《白雪》就是上面所說的音樂家師曠的作品。   《列子?湯問》裡,“高山流水”典故如下: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傳說俞伯牙真有名為《高山》和《流水》的樂曲傳世,但它們超出了人類的智慧,消失在茫茫歷史中了。世間本來只有一雙耳朵能聽懂高山流水,這雙耳朵一死,高山流水也就沒有必要再留下來。《呂氏春秋》把這個故事接下去說:“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也。”可惜的是伯牙的琴,要是留到現在,不知道可以拍賣出多少美金……俞伯牙破琴絕弦之前,恐怕在鍾子期的墳頭再彈奏了一次《高山》《流水》,鼓與明月清風,他又沒有記下曲譜,琴破弦絕,也就人散曲終。   《高山》和《流水》無疑是屬於雅樂的。“高山流水”這個詞語有兩個意思,第一是指樂曲的高妙或高妙的樂曲,正相當於陽春白雪。第二是指難得的知音。明?崔時佩《琴心寫恨》詩就說:“高山流水千年調,白雪陽春萬古情。” 宋玉在《對楚王問》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者彌寡......”《陽春》、《白雪》這樣的曲子,到了最後,郢中能“屬而和”的還有數十人,然而能知高山流水之音的,就只有鍾子期一個人。   在馮夢龍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裡,俞伯牙來到鍾子期的墳頭,鼓琴一操,引得旁觀者大笑。人們以為音樂就是用來取樂的,我們走在大街小巷裡,耳朵裡聽到的無非是些戀歌,不是暗戀,就是失戀。失戀的歌唱者興高采烈地唱著:我失戀了啊,我受傷了啊……經過了兩千多年,我們不見得有什麼長進。俞伯牙口誦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作為小說是失敗的,小說裡的俞伯牙不過是個狗眼看人低的官僚罷了,藝術家是不是都有些狗眼看人低?這首短歌更是失敗,直白得跟如今的流行歌曲不相上下,但是它並不影響我提出下面這個問題:   俞伯牙到底是為誰傷心?   俞伯牙是個琴師,別人對牛彈琴,牛照樣吃它的草,俞伯牙對馬彈琴,六匹馬都擡起頭來望著他。對牛彈琴和對馬彈琴,意義恰恰相反。《......

俞伯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伯牙,姓伯,名牙,春秋戰國時代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他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俞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於俞伯牙撫琴的民間故事。

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為“伯牙”。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時擅長相馬的伯樂等。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荀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而《列子•湯問》的記載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己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方子春,只看見洶湧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伯牙是一個怎樣的人?

春秋時,伯牙擅彈古琴,只是恨無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時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鍾子期。伯牙每彈一曲,子期都能講出樂曲的內容和演奏時的感情。兩人在船上互訴衷腸,結拜為兄弟。並約定一年以後在此相會。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前來彈奏,岸上卻不見鍾子期的影子。後知鍾子期已離開人世。死前他讓人把他葬在岸邊,好讓他的靈魂依約到此相會。伯牙來到墳前,邊哭邊彈,看熱鬧者卻拍手大笑,伯牙爺天長嘆:“子期不在,誰是知音?”遂將古琴摔碎。這個知音相求、同心相依的佳話流傳至今。知音

說說俞伯牙在你眼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俞伯牙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因為鍾子期死後,他以摔破琴斷絕弦來報答鍾子期這個知音

伯牙學琴成連先生和伯牙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成連先生:教導有方的老師。

伯牙:聰明,領悟力很高的人。

鍾子期和俞伯牙,知己知音的典型代表,無需言語就能知道各自所要表達的意思。

俞伯牙和鍾子期是個什麼樣的人?

娥...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會彈琴的人

伯牙是什麼人?

伯牙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春秋時著名的琴師,擅彈古琴(是琴不是箏),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中文名: 伯牙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春秋戰國時代楚國郢都

職業: 藝術

主要成就: 故被人尊為“琴仙”。

目錄

人物生平

相關事件

琴臺遺址

相關記載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伯牙鼓琴圖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為“伯牙”。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荀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而《列子·湯問》的記載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湧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伯牙撫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千古,“知音”一詞因此傳誦。俞伯牙遇見鍾子期

據載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絃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伯牙藉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

相關問題答案
伯牙是個什麼樣的人?
羅伯特是個什麼樣的人?
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
季羨林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悲鴻是個什麼樣的人?
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后稷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思聰是個什麼樣的人?
孟子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