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導彈之父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15

“中國導彈之父”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衝破種種阻力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一、生平簡介

錢學森(1911~)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二、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複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

被稱為中國導彈之父的人是誰?

wo

中國導彈之父是誰?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中國兩彈之父和中國導彈之父分別是誰

基本上沒有官方定的中國兩彈之父或者中國導彈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大家的觀點還比較統一,公認是錢學森,但兩彈一星之父就比較多說法,最早是推錢三強,後來是鄧稼先,還有說是聶榮臻,最新的觀點是這是一個群體的榮譽,不應該讓某一個人專美,同時,在1999年新中國成立50週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上述獲獎的23位中國科學家均被稱為兩彈一星元勳。

中國導彈之父

中國導彈之父 錢學森

因為錢學森向中國政府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錢學森,中國現代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1935年至193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留學,193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1938年獲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導師為近代力學奠基人卡門。錢學森是卡門領導的美國最早的火箭研究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主要成員。1947年至1955年間,他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授。

1955年,錢學森返回祖國,並立即投入開創和發展新中國的力學和航天事業。歷任中科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副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國科協主席等職。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的作者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作者:(美)張純如

英文原版版次:1996年第1版

譯版:《錢學森傳(蠶絲)》 ,魯伊 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譯版版次:2011年4月第1版

導彈之父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衝破種種阻力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請問: 中國《導彈》之父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衝破種種阻力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中國導彈之父》的主要內容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衝破種種阻力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一、生平簡介

錢學森(1911~)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二、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複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

中國的"導彈之父"是指誰?

錢學森

相關問題答案
我國導彈之父是誰?
中國氫彈之父是誰?
氫彈之父是誰?
中國地質之父是誰?
中國的幼兒園之父是誰?
中國科技發明之父是誰?
中國的衛星之父是誰?
英國的計算機之父是誰?
我國四大發明是誰?
近代力學之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