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幾何形狀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幾何圖形的分類

1.圓形:包括正圓,橢圓,多焦點圓——卵圓。 2.多邊形:三角形(分為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四邊形(分為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分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又分:矩形,菱形,正方形)、五邊形、六……注: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3.弓形(由直線和圓弧構成的圖形,包括優弧弓,劣弧弓,拋物線弓等)。4.多弧形(包括月牙形,穀粒形,太極形葫蘆形等)

世上最完美的圖形是什麼形狀?

我認為圓形是最完美的

世界上最神祕,最複雜,代表含義最多的平面幾何圖形是什麼啊.9

正方形

解析:

口,

面積=a²

周長=4a

世界十大抽象派畫家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出生於俄羅斯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光之間·第599號》。他的《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問題》、《點、線到面》、《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荷蘭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可算作抽象表現派運動的組織者,美國畫家。他以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以及有關現代藝術的論著而著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個系列畫,稱作《西班牙共和國輓歌》,以有機形狀和深色為特點。其它作品,如 《開放》系列,充滿了大塊的暖色調。

弗朗茲·克蘭(Franz Kline)代表作《米歇·C》是力量和強壯的象徵。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代表之作《薰衣草之霧》

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最為著名的作品是名為“西班牙共和國輓歌”的系列作品。

世界上有哪些奇特物質?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形態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從構成來說這類狀態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集合形式決定的。由於分子或原子在這三種物態中運動狀況不同,而使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特徵。

1.固態

嚴格地說,物理上的固態應當指“結晶態”,也就是各種各樣晶體所具有的狀態。最常見的晶體是食鹽(化學成份是氯化鈉,化學符號是NaCl)。你拿一粒食鹽觀察(最好是粗製鹽),可以看到它由許多立方形晶體構成。如果你到地質博物館還可以看到許多顏色、形狀各異的規則晶體,十分漂亮。物質在固態時的突出特徵是有一定的體積和幾何形狀,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質可以不同(稱為“各向異性”);有一定的熔點,就是熔化時溫度不變。

在固體中,分子或原子有規則地週期性排列著,就像我們全體做操時,人與人之間都等距離地排列一樣。每個人在一定位置上運動,就像每個分子或原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作振動一樣。我們將晶體的這種結構稱為“空間點陣”結構。

2.液態

液體有流動性,把它放在什麼形狀的容器中它就有什麼形狀。此外與固體不同,液體還有“各向同性”特點(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質相同),這是因為,物體由固態變成液態的時候,由浮溫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運動劇烈,而不可能再 保持原來的固定位置,於是就產生了流動。但這時分子或原子間的吸引力還比較大,使它們不會分散遠離,於是液體仍有一定的體積。實際上,在液體內部許多小的區域仍存在類似晶體的結構——“類晶區”。流動性是“類晶區”彼此間可以移動形成的。我們打個比喻,在柏油路上送行的“車流”,每輛汽車內的人是有固定位置的一個“類晶區”,而車與車之間可以相對運動,這就造成了車隊整體的流動。

3.氣態

液體加熱會變成氣態。這時分子或原子運動更劇烈,“類晶區”也不存在了。由於分子或原子間的距離增大,它們之間的引力可以忽略,因此氣態時主要表現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無規則運動,這導致了我們所知的氣體特性:有流動性,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能自動地充滿任何容器;容易壓縮;物理性質“各向同性”。

顯然,液態是處於固態和氣態之間的形態。

4.非晶態——特殊的固態

普通玻璃是固體嗎?你一定會說,當然是固體。其實,它不是處於固態(結晶態)。對這一點,你一定會奇怪。

這是因為玻璃與晶體有不同的性質和內部結構。

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將玻璃放在火中加熱,隨溫度逐漸升高,它先變軟,然後逐步地熔化。也就是說玻璃沒有一個固定的熔點。此外,它的物理性質也“各向同性”。這些都與晶體不同。

經過研究,玻璃內部結構沒有“空間點陣”特點,而與液態的結構類似。只不過“類晶區”彼此不能移動,造成玻璃沒有流動性。我們將這種狀態稱為“非晶態”。

嚴格地說,“非晶態固體”不屬於固體,因為固體專指晶體;它可以看作一種極粘稠的液體。因此,“非晶態”可以作為另一種物態提出來。

除普通玻璃外,“非晶態”固體還很多,常見的有橡膠、石蠟、天然樹脂、瀝青和高分子塑料等。

5.液晶態——結晶態和液態之間的一種形態

“液晶”現在對我們已不陌生,它在電子錶、計算器、手機、傳呼機、微型電腦和電視機等的文字和圖形顯示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液晶”這種材料屬於有機化合物,迄今人工合成的液晶已達5000多種。

這種材料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可以處於“液晶態”,就是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晶體在光學性質上的“各向異性”。它對外界因素(如熱、電、光、壓力等)的微小變化很敏感。我們正是利用這些特性,使它在許多方面得到應用。

上述幾種“物態”,在日常條......

相關問題答案
全世界幾何形狀有哪些?
幾何形狀有哪些?
世界百年企業有哪些?
世界自然奇觀有哪些?
數學幾何定理有哪些?
世界著名港口有哪些?
世界經濟組織有哪些?
世界未解之謎有哪些?
世界上的島嶼有哪些?
世界金磚國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