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篡位還是繼位?

General 更新 2024-05-19

雍正到底是繼位還是篡位啊?

當然不是,

我前一段時間看中央臺有一個報道,

說是考古學家找到了康熙的遺詔,也為雍正“平反”了

上面是這麼寫的“傳位於皇四子”,而且遺詔還有一份滿文的,

所以野史說什麼把“於”字改了是不正確的。

雍正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

清朝遺詔使用滿漢2中文字書寫的,沒那麼容易改。

雍正對兄弟和大臣比較狠,得罪的人太多,所以後世的謠言和汙衊比較多。

雍正或許不是一個好人,但是一個好皇帝,這就足夠了。

雍正是篡位嗎?還是康熙傳位的?

我覺得還是傳位說更靠譜。

康熙一生英明果斷,在年老病重的時候,是不會讓皇位繼承人遠離權力中心去遙遠的邊疆的。從京城到西寧,萬水千山,以當時的交通工具,一旦有事,就算無人從中作梗,沒有十天半個月也根本無法召回皇十四子。讓皇四子留在權力中樞代他祭天,而將最有可能與雍正爭奪皇位的十四子支往遙遠的邊疆,這個安排本身就是為雍正繼位掃除障礙,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發生新的骨肉相殘的玄武門之變。

步步驚心:四爺究竟是篡位還是繼位

這種言情小說不可信,簡直就是在摧毀歷史,歷史上的雍正絕對是剛毅,果決,同時有智慧,繼承帝位也是正當

雍正繼位是名正言順還是篡位?

應該是名正言順。

首先傳位詔書,民間所傳的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是不通的,古代的於是“於”,輕易改不了。此外,在清朝,阿哥和皇阿哥是不通的,親王的兒子、郡王的兒子都可成為“阿哥”,唯有皇帝的兒子叫“皇阿哥”,在一些詔書中,都要寫皇阿哥以示區別,設想在傳位詔書中豈能只寫“十四子”,而不寫“皇十四子”?這不是不夠慎重,也貶低了繼承人的身份麼?若是皇十四子,那麼要改,就更不容易。而且傳位詔書,滿蒙漢三文並重,改得了漢文,滿文蒙文又不同,這則野史純屬造謠。

其次,從康熙末年的情勢來看,繼位者應為四阿哥胤禛。九龍奪嫡所謂九龍,分別為大、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大阿哥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後圈禁,終身未釋。二阿哥康熙五十一年二廢后,也是終身圈禁。九阿哥、十阿哥為八阿哥黨羽,不多說。十三阿哥自太子二廢后鮮少露面,有人說圈禁,有人說沒有,反正和早年隨康熙南巡北狩的恩寵有出入,而且他為四阿哥一黨,不是皇位重要競爭力量。

後期康熙考慮的人,應該只有三、四、八、十四。

八阿哥看百度百科就知道,康熙五十三年死鷹事件後父子一度鬧到決裂的地步,重病期間康熙嫌他忌諱甚至要將他從暢春園附近別院驅逐回京城王府,要不是九阿哥求情,性命垂危,而且他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后就深得康熙忌諱,革除貝勒爵位,康熙立他的可能性不大(況且,能力上,四阿哥是很有競爭力的候選人)。

十四阿哥很微妙,很多人認為十四阿哥是雍正的對手,主要他在康熙五十七年被封為“大將軍王”,出征準噶爾,手握重兵。但這個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為什麼只給他封“大將軍王”這個稱號,有待遇,卻不給和碩親王的實銜?有人說,以示和其他親王區別,表明對他的重視,但這樣的說法顯得康熙太張揚,他明確表示過不會立太子,用這種方式把胤禵擡出來,太高調,怪怪的。不管這是什麼,都把胤禵特殊出來了,混淆了大家的思維,也讓八爺黨把希望寄託在了十四身上。第二,康熙六十年底,大將軍王胤禵回到了京城,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卻命令他離開京城,回到西寧前線,而根據胤禵在西邊的表現,實質性的勝利發生在這之前的康熙五十八年還是五十九年,記不太清了,此時前線也沒什麼大的戰事,康熙卻讓他離開京城。九阿哥胤禟就說:皇父明是不要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後難於安頓他。如若真是繼承人,沒必要安排到那麼遠的地方,而且回來後故意趕走,難道康熙不怕自己萬一之後繼承人不能迅速趕回,朝廷被別人篡奪?因此,我覺得立胤禵當太子的可能性不大,康熙在太子事件上吃了兩回虧,這回動真格要立繼承人了,應該會想一個萬全之策,不容許任何失敗的可能性。假若立胤禵,叫他在後方戶部磨練就是,何必放那麼遠,給他兵權,不是為了讓他靠大兵奪天下,那比兒子們朝廷鬥可怕多了,所以我想,他放的是煙霧彈,一方面給實力雄厚的八爺十四爺黨希望,防止他們朝中過分生事,另一方面,給真正的繼承人鋪路,把最大的威脅放到十萬八千里外面去,即使要生事,新皇帝只要控制住隆科多的九門,就有時間調兵遣將對付鬧事的十四爺。

接下來是三阿哥和四阿哥。這兩位在後期是穩定發揮的主兒,但有區別,三阿哥雖然受康熙褒獎,但那是他修《古今圖書集成》,我對這個人瞭解不多,只覺得這個人比較優秀,讀過很多書,早期三十六年康熙出征準噶爾時隨駕親征過,康熙四十七年告胤褆鎮魘胤礽的也是他,兒子弘升被康熙親封過“誠親王世子”,犯過兩次錯,一次是康熙三十八年敏妃死喪期剃髮,被削郡王爵,還有一次是雍正八年怡親王死不夠悲傷被雍正處置。如果鬥得很厲害,勢力很強,三阿哥應該早就被雍正整了,那麼他在後期應該威脅不大,或者關係也沒那麼僵,可能主要修書去了......

雍正繼承的帝位是篡位還是正常繼位?

雍正繼位之謎是深受學術界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主要觀點有兩種:   一是奪位說。早在民國時期,孟森曾作《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王鍾翰後來又有多篇文章論證雍正帝位系纂奪而來。許增重在《清世宗胤禛繼承皇位新探》一文中,通過對允禵所處的地位、玄燁建嗣的變化、《聖祖實錄》纂修等方面的分析,認為康熙帝是將允禵作為皇位繼承人,而雍正帝的上臺則系矯詔奪殺192。楊珍在考察大量滿文檔案的基礎上,基本上理清了康熙後期儲位鬥爭的大致情形,她認為,康熙帝在第二次廢除太子以後,即開始實行祕密建儲計劃,在康熙五十七年出兵西藏前,已祕密確立允禵為儲君。皇四子胤禛之最後繼位,是與隆科多勾結,由隆科多假造遺詔而來193。在《雍正殺子辨疑》一文中,她否定了雍正帝殺子的說法,但同時指出:雍正帝之子弘時之被懲處,實因其站在雍正帝的對立面、八叔允祀一邊,雍正在清除政敵的鬥爭中,“株連甚眾,打擊面過寬,以致遭到眾多皇室、貴族成員以及朝臣們的抵觸與暗中指責。這一不滿情緒與輿論勢頭之大,甚至衝擊到雍正本人家庭,連其親生兒子也加入反對營壘,站到了他的對立面”194。   二是合法繼位說。這一說法的重要代表是馮爾康。1982年,馮爾康在考察了現存檔案以後,認定康熙帝十四子原名允禵,更名胤禎,後經雍正複名允禵。而雍正帝本名就叫胤禛,沒有偽造名諱,所傳篡改“皇位傳十四子胤禎”遺詔,書寫方法不合清朝制度,極不可信,從而否定了雍正帝奪嫡說的一個重要證據,即篡改遺詔,盜名竊位195。對康熙帝系胤禛用人蔘湯毒死的說法,馮爾康認為,很難令人信服,因為康熙生前認為人蔘有害而北人尤不適宜。對雍正帝如何繼位,馮爾康指出:“康熙原本要在允禵和胤禛兩人中選擇一個繼承人,而最終確定了胤禛。如果這種說法證據不足,也可以說康熙臨終時所指定的皇儲,胤禛比乃弟的可能性要大。”196史鬆在《康熙朝皇位繼承鬥爭和雍正繼位》中提出,康熙晚年派允禵西征,並非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有意傳位於他,相反,是要把允祀同夥分開,轉移其注意力,緩和其咄咄逼人之勢,暫時消除“興兵逼位”的危險,以爭得從容安排後事的時間。史鬆指出,康熙最後兩年,曾多次予胤禛以重任,他的最後決定,也可以從他對胤稹之子弘曆的,態度上看出端倪,他說弘曆“福將過予”是要把帝位傳至弘曆並相信弘曆能光大祖業的明白表示。因此,康熙傳位胤禛是順理成章的事197。   現在看來,關於雍正帝繼位的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在發現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以前,誰也無法駁倒對方,斧聲燭影,歷來是千古難斷之疑案。不過,對雍正繼位之謎的考察,有助於人們更深入、細緻地瞭解康雍乾時期清朝政治內幕,更加準確地把握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之演變。

雍正是篡位奪權、還是…

雍正..相比其他幾個皇子而鼎..是有能力當帝王的...先皇也是有心讓他當..因此不能算是篡位 而是提前了而已

雍正帝真的是篡位嗎?

篡位無疑!於和於在說文解字裡都能查到!於字出現的要比於字早好多!不存在什麼繁體簡化!遺詔必是假的,康熙死前從未流露過讓四子即位,

雍正皇帝是篡位還是奪位

正常繼位,現在故宮裡面還有當時康熙傳位於四子胤禛的聖旨。

雍正到底是篡位還是繼位?

當然不是, 我前一段時間看中央臺有一個報道, 說是考古學家找到了康熙的遺詔,也為雍正“平反”了 上面是這麼寫的“傳位於皇四子”,而且遺詔還有一份滿文的, 所以野史說什麼把“於”字改了是不正確的。 雍正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 清朝遺詔使用滿漢2中文字書寫的,沒那麼容易改。 雍正對兄弟和大臣比較狠,得罪的人太多,所以後世的謠言和汙衊比較多。 雍正或許不是一個好人,但是一個好皇帝,這就足夠了。

雍正是篡位嗎

不成立,雍正沒有篡位 第一,遺詔繼位說。就是遵照康熙遺詔雍正繼位,這就是合法繼位。主張這一說法的有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就是雍正表現比較好,深得康熙的信賴,怎麼證明呢?就是康熙61年病重的時候,派雍正代他到天壇祭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祀。康熙把這麼大的事情派雍正親自代他去祭天,意思將來可能讓他繼位。第二個理由,就是康熙臨死這一天,康熙61年,11月13日,早上寅時,大約四點鐘左右,康熙把他七個兒子和尚書隆科多,召到暢春園御榻前面,康熙向他們宣佈了諭旨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康熙口諭,很明確。第三個理由就是康熙遺詔,康熙死了留了一個遺詔,遺詔很長,最後關鍵的話和剛才說得一樣。根據這三點理由,所以一些學者認為,雍正是根據康熙的遺詔繼位是合法的,那就不存在疑案了。另外一些學者不同意。 第二,改詔篡位說。就是說,雍正篡改康熙遺詔,篡奪皇位。那就不合法了,這種意見也有理由,第一個理由康熙讓雍親王代他天壇祭天,不能證明把皇位讓他繼承啊,那你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就是軍事了,那他派他皇十四子做撫遠大將軍,按照這個邏輯那也是讓繼承皇位,所以這個理由不成立。第二,剛才說康熙臨終前那個口諭,宣讀口諭的時候,雍正沒在場,因為雍正在天壇齋戒所要祭天,所以雍正沒在場,但是就在這一天,雍親王三次奉召到暢春園去見他父親,上午八點鐘左右,第一次見到他父親。《清聖祖實錄》有記載,康熙對雍親王說,“朕病勢日臻”,就是說我的病的情況逐漸見好,那這說明康熙這時候還不糊塗,還能說話,但是為什麼沒有告訴雍正說,你將來繼我的位呀?有人說康熙保密,他跟七個兒子和尚書隆科多說了,怎麼會跟繼承人保密?不可能的。所以這些學者就說,康熙的這個諭旨是偽造的。 第三,就是剛才說那個康熙遺詔,在康熙54年的時候,康熙頒佈一個詔書,很長。最後康熙說“此諭已備十年,若有遺詔,無非此言”。現在看到的這個康熙的遺詔,基本上是這個諭旨的文字。也有不同的意見。就是最後加了一句話,就是我們剛才說那句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這些學者就提出來,你這個康熙遺詔應該是康熙死之前就做了,他要同意,可是康熙死的時候沒有宣佈。康熙13號故去了,16號才拿出來,那這中間你雍正做了手腳。所以這些學者認為康熙的這個遺詔,漏洞百出。懷疑前頭那些文字是康熙的,後頭關鍵這句話是雍正加上去的。 第四,雍正知道他繼承皇位,不是因為他看到詔書,不是因為他看到遺詔,也不是因為他親耳聽到他父親的口諭,他自己說,是舅舅隆科多口傳給他的。在帝制時代,誰繼承皇位是第一等大事,這麼大的事情,隆科多沒有當著諸大臣的面,也沒有當著諸皇子的面,宣佈康熙的遺詔,單獨跟雍正一個人說,沒有旁證。 第五,康熙死了之後。北京城九門戒嚴,親王和皇子沒有雍正的諭旨,任何人不許進入皇宮。就是康熙的兒子,到皇宮裡弔唁他父親的資格都受到了限制。所以這些學者說雍正這樣做,說明他有鬼。 第六,皇十四子撫遠大將軍在西北,得到他父親故去之後,急忙到北京奔喪,快到北京的時候,就向胤禛奏報,說我先賀新君登極,還是先弔唁皇父?在理呀,雍正怎麼答覆的呢?讓他不能進城,讓他到河北遵化景陵去守著,後來就把他的胞弟皇十四子從東陵弄到景山的壽皇殿囚禁起來。你要正大光明的繼承皇位,用不著這樣子,他父親正式有遺詔,哪個兄弟可抗拒?不可能。 第七,雍正死了之後,他不埋在東陵,他埋在西陵。有人說,為什麼雍正他不敢埋在清東陵呢?就是怕死了之後,他的靈魂不敢見他的祖父順治和他的父......

相關問題答案
雍正篡位還是繼位?
串口先發低位還是高位?
招聘看學歷還是學位?
農業局是事業單位還是行政單位 ?
國土局屬於行政單位還是事業單位? ?
是創業還是繼續打工?
雍正是如何繼位的?
康熙為啥傳位給雍正?
太歲方位是好還是壞?
胎位低是男孩還是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