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閱讀效果?

General 更新 2024-06-15

如何提高課外閱讀效果

一、放鬆孩子的課外閱讀負擔課外閱讀應該是孩子的一件樂於去做的事,而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如果孩子帶著完成任務的想法去讀書,不會有多大的效果,最多也只是應付應付老師家長,完成學習任務。我們教者首先在閱讀的量上應以寬容的標準來對待。儘管《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閱讀總量規定是不少於145萬字,其中小學第一學段是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是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是不少於100萬字。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允許孩子的閱讀量有增有減;根據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段的閱讀總量也可作前後的調整。閱讀量,還應該包括對於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閱讀的次數。特別好的作品,一定要教導孩子改變一次性閱讀的習慣,多讀幾遍,鑽深一點,悟透一點,才會有更深的領悟。許多老師常常要求孩子結合課外閱讀,做相應的摘抄、寫讀後感,還專門為學生配了摘抄本,如《採蜜本》等,把這些作為對孩子課外閱讀的基本要求,並以做讀書筆記的篇數來檢測孩子課外閱讀的完成情況,其實這是鼠目寸光,是對孩子閱讀的一種干涉行為。  我認為,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我們要讓孩子在一身輕鬆的狀態下,主動積極的閱讀中,啟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想;而不能讓寫讀後感或讀書筆記成為無形的重壓而使課外閱讀陷入乾涸的沙漠。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以適當作些摘抄,寫讀後感,但不能強求。我們可以舉辦朗誦會、故事會、討論會,甚至可以組織表演活動等一些生動活潑的形式來激發孩子的閱讀的熱情。我在指導三年級學生閱讀《西遊記》時,購置了一套唐僧師徒四人的服飾,在班級中表演《西遊記》中的故事。這就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教育寬闊的空間,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滿足孩子的興趣,在學學、玩玩、練練中培育了孩子的語文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二、珍視孩子課外閱讀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準》首次提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閱讀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獨特就是與眾不同,就是個性化的解讀。獨特體驗充分反映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維繫的獨立的讀書活動。課外閱讀更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孩子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的不同以及孩子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的不同,對文本的解讀就會有不同。只要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成果,其中包含孩子真的思考、真的體驗、真的感悟,我們都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有個性的,課外閱讀才可能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例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讀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讀到的是友情,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正義我們要堅決抵制將別人特別是成人的體驗強加給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智慧,應該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智慧。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張天翼爺爺寫完了《寶葫蘆的祕密》,然後告訴孩子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但孩子們讀完後卻寫信告訴張爺爺:我愛寶葫蘆!  三、營造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創造愉快、歡樂、和諧、融洽的讀書氛圍,能激發學生投身讀書活動的熱情,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同時,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對讀書樂此不彼。一個喜歡閱讀家庭更容易培養......

如何指導學生提高閱讀效果

如果這樣的話,學生閱讀就成了虛有其表,毫無意義與價值的行為。長此以往,不但閱讀沒有收穫,反而影響學生閱讀興趣,導致做事不追求實效、應付過關等不良習慣的養成。

在進行“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質量”的研究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培養興趣,帶著興趣去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行動的內驅力,興趣是創造發明的引發點。我們希望學生多閱讀,期望學生閱讀好,企望學生有效閱讀,首先得學生喜歡閱讀,渴望閱讀,這是學生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

(一)明確閱讀的益處,感受閱讀的快樂

小學生,對閱讀的益處不甚明白,也感觸不深,他們不會想到閱讀能讓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中,以致今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千古遺訓,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通過講道理、析發展、舉事例等方式,盡力把閱讀的益處理念植入學生腦海,減少“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這也許是枯燥的說教,但也不得不要。如果說這種死板的形式與內容讓學生接受印象不深,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以身示讀、開展活動等,努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來彌補其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同一篇文章,每讀一遍都興奮地告訴學生,我收穫了什麼而高興:我知道了某個字詞的意思,我高興;我積累了關於描寫春天的優美句子,我快樂;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我有成就感……以身示讀,感染學生,“引誘”學生體味閱讀的快樂。然後通過讀書彙報、讀書交流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把讀書的收穫展示出來,因成就而激發自豪感,因表現欲而激發鬥志,都更加熱愛讀書。

(二)持之以恆,苦讀成就樂讀

興趣可以培養,苦讀若能持之以恆,深入下去,也會變成樂讀。所以,教師要長期要求、引導學生堅持閱讀,比如:要求五年級學生每天讀一兩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要求至少進行粗讀、細讀、品讀等三遍不同程度的閱讀,並隨機抽查其讀的效果與收穫;要求學生每週必須有兩三篇質量高,分析全面深刻的讀書筆記……“迫使”部分不愛閱讀的學生在老師的“政策性”要求下必須進行閱讀,且是實效性地閱讀。當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素材,拓展了視野,培養了能力;當學生因閱讀知識增長了,學習進步了,思想豐富了,有了收穫,有了成就感,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意識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自然而然會喜歡上閱讀。興趣的解決就水到渠成了。

(一)字、詞、句的把握與記憶

字、詞、句是文章的細胞,是情感的載體,是最基本的語言單位,因此,從小處著手,夯實基礎,有利於閱讀理解。引導學生在第一遍閱讀時就要注意解決字、詞的讀音、意思等;第二遍閱讀時結合整體、結合內容、結合主題對重點詞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品讀、揣摩、理解、感悟;第三遍閱讀時根據理解、意思進行記憶、積累。教師不但要講授這樣的閱讀方法、技能,還要引領、示範,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把功夫學到“佳”。

(二)內容、主題、情感的明確與思考

內容是文章的形,主題是文章的繩,情感是文章的魂,這三者都關注,才有利於學生閱讀,才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學習。第一遍閱讀,明確內容,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過程是怎樣的?重點寫了什麼……可在閱讀前帶著這樣的一些問題讀,也可在讀後回答這些問題。內容的感知是理解主題的需要,而且有益於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留意生活中類似的素材,達到提煉素材的作用。第二遍閱讀,可聯繫內容,體味重點詞句,感悟主題與中心,思考:這些內容的描寫集中表現了一個什麼主題、什麼中心?從哪些詞句能充分體會到?為什麼?從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由表及裡,深入閱讀,明確一篇文章的形散神聚。第三遍閱讀,與文本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走進三者的情感世界。思考:這篇文章表現了人物什麼感情?表達了作者......

怎麼提高閱讀速度而又達到閱讀效果

我通過練習快速閱讀來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的高效閱讀方法,不僅僅是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閱讀理解”的高效。

高效的閱讀方法需要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重要的一部分。普通人的閱讀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鐘,用軟件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記憶、理解方面也能得到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另外,閱讀的時候還要看讀書的目的:①如果閱讀是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獲得某些重要知識,那就需要選擇慢節奏的精讀、研讀。對應於這一目標,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關的思維過程。簡單的反覆閱讀是不能達到目的的。②如果閱讀是為了獲得一般性的信息,則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並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閱讀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③當閱讀的目的變為查閱某一特定的資料或信息時,閱讀速度還可以大大加快。此時的閱讀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於將要出現的特定信息,而對其他信息只需保持一個較低的辨識水平。總之,開始閱讀之前,一定要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怎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讀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常見的十種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訊,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蒐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苦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苦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裡“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瞭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音標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的疑問處,反覆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瞭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健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瞭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要看標題、導讀或結尾,就可大致瞭解,達到閱讀目的.

(7)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時提高寫作水股,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技能和技巧.

(8)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複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一彷彿老友重逢”.重複是學習之母.重複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瞭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一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的讀書,一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原來的讀書方法是---一覽而過(泛讀),你要不斷改變方法----認真閱讀領會,反覆琢磨並在重要字段下面劃線或在書邊做註釋(精讀),這樣,漸漸地你就會提高你自己的閱讀能力了.

如何提高課外閱讀指導的效果

一、多讀書,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提高理解能力。二、要先把文章讀懂再看題目,不能盲目的先看題,然後片面地在文中尋找答案;三、不管是哪個問題都要貫穿全文內容來理解,不能侷限於問題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四、如果是記敘文一定要多站在主人公或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問如果你是作者會怎麼樣?五、熟悉回答各種體裁的文章時的一些技巧。

怎麼擁有更好的閱讀效果 學習能力如何加強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些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件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件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蹟、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蹟、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提高閱讀效果?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閱讀理解速度?
如何提高上課效率?
淺談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政府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如何提高配送效率?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