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的實質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態度是外觀,什麼才是本質的東西

內在才是本質的東西

態度和品德的內化的實質,是什麼形象到抽象多遠

一、態度的實質及結構

(一)態度的含義

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

(二)對態度含義的理解

第一,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第二,態度不同於能力。雖然二者都是內部傾向。能力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某些任務,而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願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第三,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三)態度的結構

1.態度的認知成分

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對於某一對象而言,不同個體的態度中所含的認知成分是不同的。

2.態度的情感成分

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3.態度的行為成分

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一般情況下。態度的上述三種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時也可能不一致。

二、品德的實質與結構

(一)品德的含義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二)對品德定義的理解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是將外在於個體的社會規範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複雜過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最後。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也就是說,是認識與行為的統一。

(三)品德與道德的區別和聯繫

1.聯繫:首先,品德的內容來自道德,個人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t的具體表現,兩者都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其次,品德的形成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薰陶和學校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家庭成員潛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下,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最後,社會道德本身是由許許多多的品德集合構成的。

2.區別:首先,道德是依賴於整個社會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但不以某一個體的存亡為轉移。品德則依賴於某一個體存在而存在的一種個體現象。

其次,道德的內容反映整個社會生活的要求,品德的內容往往只是道德規範的部分體現.是社會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

再次,道德是一定社會生活的產物,它的發展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它的發展不僅要受社會發展規律的支配.還要服從於個體的生理、心理活動的規律。

最後。道德是哲學、倫理學與社會學研究的對象,品德則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四)品德的心理結構

1.道德認識

是對道德規範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它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矛盾衝突的情境能自覺地意識到是非善惡,進而能就行動作出縝密的道德抉擇。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認識的結果是獲得有關的道德觀念、形成道德信念。當個體對某一道德準則有了較系統的認識,感到確實是這樣時,就形成有關的道德觀念。當認識繼續深入,達到堅信不移的程度,並能指導自己的行動時。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對行為具有穩定的調節與支配作用。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滲透在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中。道德情感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其中,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

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即由於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其特點是產生迅速.對行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它以社會道德標準的化身而存在的,又具有極大的鮮明性,是道德行為的強大動力。......

問:材料中的兩句話分別指的是什麼事,結果如何,產生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作者對此所持態度如何。

分別指的是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與漢朝初期與匈奴的和親政策。

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西漢國力的強盛。

作者的態度:贊同和親,反對戰爭。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填空題,科學態度從根本上說就是什麼精神

科學態度從根本上說就是(實事求是、唯物主義)精神。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本質,性質,特質,素質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本質,多指人品。說的是人的得優秀品質、特長、才能,尤其是指人的道德水平、素養、為人處世的風格、助人為樂的態度等綜合品德。如小王本質好,可是長期以來受狐朋狗友的影響,這次以外幹了這件壞事。

性質,指的是事物的屬性,尤其指材料或設備的屬性。對材料通常強調其化學性質、物理力學性質等。對事物,如土改是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十年動亂。這就是對事物屬性的判斷,即性質判斷。

特質,指的是人的特殊的優秀品德。如小王的特質是永遠挑戰第一,堅決不做第二!

素質,指的是人的基本素養。如文化基礎,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基本的學習、生活、勞動、創造能力等等。如消災中小學強調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適應新時期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愛國主義的實質是什麼?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愛國主義確實包含著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但是,把列寧的這句話作為愛國主義的定義,就不一定準確。因為,愛國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感情,而且還是一種思想或精神。僅僅把愛國主義解釋為一種對自己祖國的感情,遠遠不能揭示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愛國主義應當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獨立而獻身的精神。

愛國主義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最基本的內容有四個方面:

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就是為自己偉大的民族而光榮和自豪的精神。民族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勝的精神。中華民族一定能夠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第二,奮起抵抗外敵的侵略,維護祖國的獨立和主權完整。外敵入侵必然使山河破碎、人民遭難。在外地入侵的時候,奮起抗敵,保衛祖國,寧死不讓寸土的精神,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赴湯蹈火,前赴後繼,打擊侵略者,創造了英勇豪邁的偉大史詩般的悲壯事蹟,寫下了愛國主義的光榮詩篇。

第三,反對分裂和割據,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是祖國的力量所在,是祖國興旺的標誌,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國的歷史上,雖然出現過春秋戰國時期的諸雄相爭,三國鼎立,南北朝對峙,五代十國並存,宋金對立和近代的軍閥混戰。但是,中國的統一是長期的,民族的團結是悠久的。這些事實標明,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

第四,勇敢勤勞,推動祖國的進步和富強。一切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腐朽的社會制度都是祖國進步發展的阻礙力量,危害著祖國和民族的利益。同它們進行鬥爭,推動祖國的前進,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貧窮就要捱打。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不畏艱險,世代相承,開發自然資源,改造山山水水,發展科學文化,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種勤勞創造、推動祖國富強的精神,也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

英法在對待埃及問題上為什麼持不同態度?其實質是什麼

英國極力控制埃及的擴張,因為埃及的擴張損害了英國的利益。法國支持埃及建立帝

國,因為它想利用埃及擴張自己的勢力,並阻斷英國同其海外殖民地的聯繫。

實質是在埃及擴張自己的勢力,控制埃及。

(2)英國同奧斯曼帝國簽訂條約,隨後挑動奧斯曼帝國發起對埃及的戰爭,並武力干涉,

迫使阿里屈服。埃及重新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帝國不復存在。

相關問題答案
態度的實質是什麼?
分封制的實質是什麼?
浙商精神的實質是什麼?
塑性變形的實質是什麼?
通貨膨脹的實質是什麼?
態度的意思是什麼?
長征精神的實質是什麼?
薪酬的實質是什麼?
概括心理的實質是什麼?
直銷的實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