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員工法律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求:企業員工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識的途徑。

首先,要有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使社會主義法制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幹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係,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 、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我們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繫的自由觀,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如何加強企業的法律意識

一是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創造“安全生產,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氛圍,把安全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通過會議、學習班等各種形式學習法律法規、張貼安全宣傳畫、標語,使全體職工能夠認識到現在國家、黨和政府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使大家認識到,現在的安全生產,已經提升到法律的高度,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就是違法行為。

二是普及安全常識。當職工的安全法律意識得到加強以後,迫切需要一些安全知識。我們要讓職工從瞭解安全常識入手,通過張貼安全宣傳畫、開辦講座,把一些常用的貼近生活的安全知識傳授給他們,由於簡單而貼近生活,容易被接受,效果好,容易得到職工理解和支持,安全工作就有了良好基礎,職工的安全意識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三是結合“安全工作重點”進行宣傳教育。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工作重點,開展不同安全主題的安全生產宣傳活動,配合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通過編印發放有關宣傳材料,張貼各類安全宣傳畫、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輿-論氛圍,教育廣大職工認識到:安全生產每條規章制度都要牢記在心、遵從在工作中,任何逾越都可能付出血的代價。

四 要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著手。要從安全教育工作經常提到的“三不傷害”入手,這其中的內涵就是首先要保護好自己。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安全,歸根到底,就是每個員工不要受到傷害。要告訴全體員工,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護每個員工身心健康。因為事關自身利益,員工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就能夠達到提高安全意識的目的。

如何在工作中提高企業法律意識以及防範法律風險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識、切斷法律風險發生根源。 所謂企業法律風險,就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就像市場機遇無處不在一樣。“改制、併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產銷行為……”,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日趨複雜多變,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如果還只是停留在這種事後救火的法律救濟方式上來維護合法權益,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企業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識,但不可以沒有法律意識。筆者認為,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完全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故”還是頻繁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夠強,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還不夠深,在法律風險防範上的投入還不夠多(包括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據統計,美國企業平均支出的防範法律風險的費用佔企業收入的1%,但是中國呢?大多數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法律風險防禦能力很弱,因法律風險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就更高。

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經營存在法律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注意它,防範它,任其發展。因此,注重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進一步熟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知識並對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的安全檢查,把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法律風險及時發掘出來,事先採取防範或預防機制規避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切斷法律風險發生的根源。

二、防患於未然,定期進行法律風險評估。

企業要“長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風險防範規避機制,預先知道風險的所在並進而設法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隨著我國法治經濟的不斷髮展和法律的不斷完善,

我們的企業管理者也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法律意識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即從“救火”意識到“防火”意識;從法律救濟意識到法律防範意識;從依法維權意識到依法治企意識。總之,要使我們的法律意識完成一個從被動意識到主動意識的提升。

企業應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在內部確定一個運轉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財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牆”,將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資格風險、財務隱蔽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產權結構構成風險、訴訟仲裁風險、產權交易及投資風險、法律法規的動態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合同管理風險、商業信譽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地域及客戶關係風險等法律風險擋在企業發展之外,從依法治企上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防範規避機制,切實提升法律風險防禦能力。

企業“走出去”,法律須先行。“駕駛技術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強的企業也要防範法律風險。企業的各種行為都會存在法律風險,任何類型的法律風險都會造成商機的喪失;被廣泛宣傳的法律風險事項會對企業的商譽帶來極大的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會存在另一種風險,公司業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商譽的損害會使商業夥伴喪失信心,繼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資者喪失信心,最後導致股票價值下跌。

四、準確把握風險源,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 調查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都普遍積極地採取規範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其中準確把握風險源不失為一個亮點。對於我們運輸企業而言,企業存在一天,風險就伴隨一天。

企業應培養員工何種法律意識?

企業在經營中常常要求員工要有質量意識、節約意識、環境意識、成本意識等,但不常提及法律意識。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立不能完全依靠於企業的一個或幾個律師,只有企業全員都有了法律意識才能建立強有力的風險預防體系。企業應當讓法律意識深刻植入員工大腦並指導員工在企業中的行為。企業法律意識重在培養、貴在堅持,建議企業從以下方面指導員工樹立法律意識:(一)證據意識司法實踐中的表像反饋給人們一種誤解,認為打官司就是“打關係”,企業有了訴訟,說說情、走走後門,基本都能搞定,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大量事實證明,證據才是勝訴的法寶,只有重事實講證據才能最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企業全員應重視證據意識。司法實踐中證據形式主要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鑑定結論和勘驗筆錄。具體到企業法律風險防範中,常見的證據有:書證類有來電來訪登記表、信件傳真回執、會議紀要、檢查報告、談話記錄、諒解備忘錄等;物證類主要有資質證書、抽檢材料、樣本或樣品等;視聽資料類主要有會議錄像、電話錄音等。企業員工應當知道在企業中常見的證據形式,要學會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還要有保護證據的能力。企業可以聘請律師或司法人員開設專題,為企業員工講解證據的收集與保管,提高員工的證據意識。(二)程序意識“不管黑貓白貓,逮著老鼠就是好貓”是企業在經營中提到的常話,其實這反映出企業只注重結果而弱化程序的錯誤思維,這不利於企業法律風險的預防。程序是實體公正的重要保證。企業應當同等重視程序與實體。比如在企業中,按職責劃分文件簽收是辦公室職責之一,公司對外來文悉數由辦公室簽收,這其實存在簽收程序上的漏洞,如果是財務信函,應當由辦公室通知財務人員審查並簽收,如果是法律文書,就應當通知法制辦或律師審查簽收。張冠李戴或越俎代庖都帶來風險。企業的規章制度應嚴謹規範,既要關注實體,又要明確流程。對於企業各崗位,可以建立操作手冊,寫明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職責,避免因程序錯誤而出現法律風險。(三)時效意識時效意識,簡單地說就是要及時辦理,把不穩定的因素儘快固定下來。司法實踐中,許多企業在訴訟中既有理也有據但卻贏不了官司,就是因為缺乏時效意識,由於沒有及時主張權利而失去勝訴的機會。企業應當在經營過程中注重時效意識。比如在企業購買設備的合同中常常有驗收條款,約定貨到驗收或收貨後幾日內提出異議,如果企業員工在收貨後不及時驗收或者沒有在合同約定的異議期內提出異議,則超過合同約定的期限,對方交付貨物就被視為合格,等到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就會因時效過期而承擔不利後果。再比如存在付款遲延情形時,要及時向對方主張權利,避免因超過訴訟時效而承擔不利後果。

如何提高法律防範風險意識和員工法制意識

培訓。

方式有很多:自學行業和崗位相關法律法規,徵訂相關刊物供員工閱讀,請專業人士講課,網絡、電視等媒體教育等等。

員工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對企業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凡事都有雙面性

所以員工法律意識越強,對守法的企業來說肯定是好事

但是處於法律邊緣地帶的就很難說了。

如何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如果遇到單位侵權,可以向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反映,也可以提起勞動仲裁

怎樣培養創業者的法律意識

加強維權糾紛教育。

然後就是多講解些案例。

很多時候都是吃一塹長一智的。

如何加強普法教育,推動黨員幹部增強法制意識

如何增強領導幹部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法制觀念(法制徵文)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實現依法治國,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採取分層次、抓重點、利用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收到較好效果。在開展普法教育,加強領導幹部的法制教育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 學習是增強領導幹部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法制觀念進步的基礎。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現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所面臨是的一個知識含量極高的實際,新知識、新技術、新事物層出不窮,知識爆炸,信息爆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學習、善於學習,通過學習獲取新知識,開闊視野,優化知識結構,法律知識是工作、生活中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之一,是新時期每一位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1、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到法律是解決難題最理想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思想上重視法律,才能產生學法用法的濃厚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嚴格學習制度。利用週三、週五學習時間和黨組中心組學習時間,以黨組中心組普法學習帶動黨員幹部的普法學習,努力使各項普法學習任務落到實處;

2、要在方法上突出重點。

法律知識門類繁多,系統龐雜,博大精深。大家工作忙、事務多,時間有限,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全學全掌握,在掌握基本方法、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重點,抓住要害。把學習基礎法律知識和專業法律法規相結合,在本職崗位所必備的法律知識上下真功,在新出臺的法律法規上用苦功,不斷增強駕馭本職工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幹部職工必須認真宣傳好、學習好《環境保護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青少年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以及與禁賭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工作。把握其精髓,不僅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普法學習,而且要抽出一定時間進行自學,不僅做到學習有記錄,而且還撰寫學習心得,促進幹部職工普法學習向深層次發展;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宣傳,使廣大幹部群眾牢固樹立起權利義務對等的意識和責任意識,真正懂得學法用法不僅要講權利,維護合法權益,更要講義務,承擔法律責任。

3、要持之以恆、學以致用。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要學作決策、辦事情,必須熟練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否則就會出現決策失誤,感情用事,甚至造成瞎指揮現象,害人害己。只有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事務,才能推動依法治區進程,領導幹部一定要保持蓬勃朝氣和昂揚銳氣,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切實搞好法律知識的學習。採取多種形式。我們組織領導幹部觀看“今日說法”、“法律講堂”等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普法欄目,用發生在身邊的法律故事引領幹部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我們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在學習中不僅採取領導宣講、專題討論、集中閱讀、封閉測試等常用方式,而且要求每一名幹部職工在把握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在全局普法學習中選擇一個專題進行一次宣講,起到大力宣傳和鍛鍊幹部的雙重目的,充分發揮普法學習對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指導作用。

二、實踐是增強領導幹部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法制觀念的保障

我校現有師生1600人左右。學生主要文化社區大多數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為規範,能積極遵紀守法,但也有少數學生受社會的負面影響較大,法制意識淡薄,紀律觀念差,容易上當受騙。由於學校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為......

如何加強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法制教育

當前的改革開放,在我國曆史發展中,還處於摸索階段,在經濟發展中面臨著市場疲軟,國營企業中“三角債”嚴重,職工收入不平衡等新問題,也是容易引起不穩定的因素。要保持全社會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就必須在堅定不移地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的同時,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要建立健全的社會主義法制,那麼,進行法制教育,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就顯得十分迫切了。只有大力加強法制教育,把法律交給人民,使之成為廣大公民的行為規範和維護社會安定的有力武器。對公民進行法制教育必須與民主教育結合起來。我們要堅持與教育同行!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加強員工法律意識?
如何加強幼兒安全意識?
如何提高公民法律意識?
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識?
如何提升員工質量意識?
如何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如何加強保險專業知識?
如何提高廉潔自律意識?
如何加強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加強執行黨的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