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什麼過春節?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韓國人過春節嗎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在越南,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國家法定休息時間最長的一個節日。越南的過節習俗與中國大同小異,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拜年、趕廟會。韓國人也一直保留著正月初一過春節的習俗,韓國稱春節為“舍爾”,意思是新年之首。春節期間全國放假,人們紛紛從城市返回故鄉,春運的繁忙跟中國有點兒相似。春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在家靜心祝福,祈求好運。新加坡春節一般放假兩天。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貴重禮品,只帶兩個桔子,進門送給主人,桔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也跟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在歐美一些國家,也經常有慶祝春節的活動,但多隻侷限在華人範圍內,春節很少成為全國性的法定假日。不過,隨著華人影響力的增強,春節在歐美國家也日益得到重視。美國紐約曾在2003年將春節定為市民的公共假日,專門為華人安排了燃放鞭炮的時間和地點。春節大遊行已成為紐約重要的觀光項目。在加拿大,春節也日益成為地方重大節日,從多倫多到溫哥華,春節期間華人都要舉行大型的遊行聯歡活動

韓國人與中國人過春節區分

親身在韓國過過春節,自己的體會,僅供參考。

首先,中國是過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韓國是過大年初一。三十的晚上不像中國那樣,家家張燈結綵,樂和得很。

其次,韓國人大年初一要祭祖。上午祭祖,挺隆重,很有意思,和中國古代一樣的那種,會做很多和吃的帶過去,還亥水果之類的,酒水等等。不像中國現在這樣,不放鞭炮,不燒紙。

然後,大年初一,也就是祭祖之後的晚上,家族的人匯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飯和中國也不太一樣。當時的時候,男女是分開吃的,先男後女的(可能這是個例,我太不太清楚,沒好意思問)。還有就是吃飯很乾脆,不會像中國喝酒一定要喝多才算給面子。喝點酒意思一下就行了,然後吃晚飯家族的人要聚在一起吃一些水果和零食之類的東西。然後就是家族裡的晚輩們(所有的晚輩們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沒工作的)給家族裡的長輩(最長的那位)磕頭拜年(注意啦,是真磕頭)。長輩給點壓歲錢(一般不會很多,只是意思到)。

最後,過年的氣氛跟咱中國真是沒法比,還有假期只到年初二,所以初三一般全就上班了。

中國人和韓國人過春節的方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人的春節,是同一天。但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與中國有區別。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 春節在韓國叫“舊正”,也就是農曆新年。“舊正”在韓國是僅次於中秋節的全民族節日。每逢春節,全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悅和祥和的氣氛之中。 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慄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範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春節的第一道風景是“歸省”———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幅數千萬人大流動的回家探親壯觀場面。昔日車水馬龍的首爾,突然清靜起來,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馬路上成串的汽車,變得稀少了許多。然而,在全國各條高速公路上,在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裡,卻是人山人海。人們利用各種交通工具,趕在大年初一之前回到故鄉。韓國是一個汽車發達的國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汽車,每逢春節,300多萬輛私家車,擁擠在各條高速公路上,形成數百公里長的車流。此時,韓國交通臺是最忙碌的,不斷報道路況,引導車流,以便讓歸心似箭的人們早一點歸省全家團聚。 大年初一,最鄭重而莊嚴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這是春節的核心內容,也是最具特點的第二道風景。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著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著各式供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棗慄梨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著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 祭禮完畢後,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而這一餐必須是“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食品統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韓國米糕用大米粉製成,經壓制成圓柱形後再切割成圓形片狀,類似中國的水磨年糕,只是形狀不同。韓國朋友對記者說,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和清潔的白色,白色的小圓狀米糕片既代表太陽,同時也象徵著辭舊迎新,一切從新開始。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寓意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米糕片湯”的湯,韓國人也很講究,古時是用山雞湯,如今則用牛肉湯或雞湯。“米糕片湯”裡,各地區根據生活習慣不同,有的加點蘑菇、蔬菜,也有放入韓式“饅頭”的。所謂“饅頭”是帶餡的“餃子”,因為在韓國把“餃子”稱為“饅頭”。 吃罷“米糕片湯”,隨後要舉行“歲拜”,家中晚輩向父母長輩拜年磕頭,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祝願父母健康長壽。此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壓歲錢”多少根據家庭經濟狀況而定。韓國朋友介紹說,這種祭禮和歲拜之所以延續千年,關鍵是韓國崇尚儒教,視“忠、孝、禮”為家族之“魂”,世代相傳。“歲拜”之後,全家出動,要到祖先的墓前掃墓,以緬懷祖先的恩德。 韓國春節的第三道風景,是洋溢著傳統風情的全家樂:春節期間要進行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見面拜年的......

韓國過年的習俗是什麼

韓國春節叫“舊正”。中國除夕吃餃子,放鞭炮。在韓國,除夕晚上不吃餃子,也不放鞭炮。初一早晨很隆重,全家老少在尊長或者長兄帶領下,先祭拜過世的祖先,然後拜活著的尊長,都要認真地磕頭。尊長都要給磕頭的晚輩磕頭錢,然後,再一起吃年飯,喝片兒湯,歡慶新的一年開始。

“正月”的叫法和中國一樣。正月也走親戚,不像中國初幾拜什麼親戚這樣規範,哪天到哪兒去,各家自己定。正月十五也過元宵節,只是不掛燈籠、不吃湯圓。但在農村,這一天一定要到田裡“燒荒”,燒死病蟲,以求好收成。

韓國和日本過春節嗎?

日本過聖誕節,不過春節。明治維新後就取消了傳統春節,韓國人和咱們一樣,年輕的過聖誕,全家人過春節。 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慄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範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政府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徵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裡過年,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

韓國的春節是什麼時候

韓國的春節和中國農曆新年時同一天。韓國稱春節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曆年的意思。國家規定春節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

附錄:

韓國春節(:춘절)又稱舊正(朝鮮語:구정),是韓國的傳統佳節。傳統上又稱“元旦”(朝鮮語:원단)、“元日”(朝鮮語:원일)、“歲首”(朝鮮語:세수)。由於韓國是漢字文化圈國家,過春節習俗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少韓國人特別是年長者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天干地支在韓國也很流行,比如2005年“雞”年,韓國人稱之為“乙酉年”,2006年“狗”年,韓國人稱之為“丙戌年”,2013年稱農曆癸巳年。

韓國人過春節要幹什麼?

大哥、、春節是中國的節日 只有中國人才過的 韓國有他們的本土節日 幹嘛還要過別的國家的節日呢

韓國春節與中國春節有什麼不同

主要中國人大年三十團圓。韓國人初一團聚。一家人吃飯。沒有鞭炮。年味不如中國。不過規矩多很多。傳統保持得比中國多。其他差不多

請問在韓國過新年是怎麼過的?

農曆1月1日,是在韓國節日當中最隆重的一個。在韓國,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貢獻飲食行大禮)祖先。 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祭祀結束後孩子們向大人拜年,大人還禮祝願。春節那一天吃年糕。這有過了年長一歲的意思。 家屬和親戚們聚在一起玩擲轂遊戲(用4個木塊兒玩的韓國傳統遊戲),跳跳板(姑娘站在長木板兩端輪流地跳的遊戲)等遊戲。 並把有"裝福"意思的福笊籬(過濾用的湯勺摸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掛在家裡。 農曆1月15日。新年伊始,迎接第一次圓月,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 正月15日早上祈求無病吃"鈈飪"(祈求避瘡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硬的飲食)和 "耳明酒"(為了一年裡兩耳能很好地聽東西而喝的酒)。 早餐吃五穀飯(用大米,江米, 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飯)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樹葉做的菜). 並且叫對方的名字,對方答覆就說"你買我的熱呀。"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 正月15日的遊戲有兩種;一是放風箏,有消滅一年的災難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的意思. 據說,正月15日晚上,向圓月許3個願都會實現。韓國過新年的習俗除夕那一天要吃蓋澆飯。有一種習俗,陰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圍坐在一起,把剩菜剩飯都吃完,不能讓剩菜剩飯過了年。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全家要喝乳白色的年糕湯,以表示新的一年的開始。祭祀也要喝年糕湯,喝年糕湯也表示年齡又長了一歲。祭祀活動通常在長子家裡舉行。婆婆和兒媳婦們主要是全力以赴去準備祭祀用的食品。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有一夜不睡的“守歲”的習俗,全家人一邊樂融融地拉著家常,一邊忙乎著過年的各種準備。除夕午夜一過,就賣“福笊籬”,先買福多,要趕早買,裡面放上糖、火柴、錢等,掛在牆上,以祈福驅鬼,迎接新年的到來。笊籬是用來淘米的,不過現在的米里沒有沙子,幾乎不用淘,所以自然就很少用笊籬。正月初一一大早,“福笊籬”掛在屋外,當賣“福笊籬”的小販來收錢時,出於祈福的意願,大家都很高興給。過去,除夕夜家裡全要燈光通明,以驅趕厄運,祈福多多降臨。現在,管它迷信不迷信的,還是照著習俗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習俗。為了驅趕鬼怪,除夕夜要放一整夜的鞭炮等,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還有這樣一種十分有趣的習俗。小時候聽人家說,除夕晚上如果睡覺,眉毛會變白的。所以小孩兒們再困也硬撐著不睡。如果誰實在撐不住睡著了,就在他的眉毛上灑上一些麵粉,大年初一早晨一覺醒來會嚇他一大跳。這也許是祖先的睿智的體現。意思是讓大家要清醒不要糊塗,好好總結過去的一年,作好迎接新的一年的準備,自我反省定出新的目標。大年初一的早晨,大家都要精神飽滿,喜氣洋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上華麗的韓服去給長輩們拜年。拜年時,長輩們都會給壓歲錢,大家都會說一些“祝新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吉利的話。這一天,孩子們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給家裡的長輩拜完年之後,就該舉行晨祭了。與往常不同,節日的祭祀是要在早晨舉行。由於要舉行所有祖先神位的祭禮,所以祭品十分豐富。朝鮮時代,根據朱子家禮,是要祭祀四代祖先的,不過近來是祭祀三代祖先。隨著時代和宗教的變化,雖然祭祀的形式與程序有所簡化,但至今仍有70%以上的韓國家庭嚴格遵守儒教祭禮習俗。這就是說,借祭拜祖先之禮祈求家門和睦與子孫幸福的意識依然植根於韓國人的內心世界之中。祭祀供桌上通常擺放水果(大棗、梨、栗子、柿子)、肉脯(乾肉脯、乾魚肉脯)、生拌菜餚(烤肉串、鮮肉片、生魚片、蔬菜)、山菜(三色即蕨菜、桔梗、菠菜)、年糕(秋夕是鬆糕)、酒和飯(大年初......

為什麼韓國人說中秋,春節是他們的節日? 這兩個節日不是中國的嗎。

韓國本來就是中國的,韓國就是當初的6國最後被秦始皇給滅了,但到了項羽劉邦那會兒,全反秦,韓國也就在那時再次起國,但隨著年代不斷的變化,韓國也就漸漸的遠去,所以他們許多節日都是跟咱們一樣的,但他們的老祖宗是咱們這邊的,就像日本鬼子一樣。

相關問題答案
韓國為什麼過春節?
韓國人怎麼過春節?
為什麼過春節一定要晚輩給長輩拜年? ?
韓國為什麼那麼發達?
朝鮮韓國為什麼不統一?
韓國為什麼沒有核武?
韓國為什麼買手錶便宜?
韓國為什麼要入伍?
韓國為什麼部署薩德?
韓國為什麼有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