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性教育缺失?

General 更新 2024-05-29

為什麼中國的性教育這麼缺乏,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有什麼壞處嗎 我們國傢什麼時候能解決這個問題

性教育一直以來受到各種阻力,主要有兩點,一是公眾的觀念問題和對性教育的誤解,二是沒有合適的師資以及缺乏性教育的能力。如果這兩點沒有辦法率先得到落實,那麼性教育難以實施。很多人對性教育都存在誤解——認為性教育就是性行為的教育,也正是如此,才會不斷的爭論諸如“性教育會不會誘發青少年過早性行為”、“教會孩子使用安全套會不會導致性行為增多”,如果性教育就是社會上人們認識的那樣,那麼前面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完整的性教育應是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有人看了上面的大綱後可能會問,如何教育子女怎麼會是性教育的內容?看似不相關的問題,其實關係密切。想想自己是怎麼當上父母的,若沒有自己參與床上的“活塞運動”又怎麼會做父母呢?所以如何教育子女正是對自己性行為應當承擔的責任。戀愛以及日後的婚姻均是發生在男女之間,婚戀教育就是性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一個好男人或好女人以及怎樣實現男女平等始終貫穿於性教育中。

性教育的重點不在性行為和一些基本的生理常識,而在人際關係和個人技能上。如何看待未婚同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通過價值觀討論能夠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性觀念;自己向心儀的異性表白後遭到拒絕,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新時代需要有創造性思考;自己不小心意外懷孕了,是生下孩子還是人工流產,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決定是一項基本的技能;作為一個女孩男友提出性要求而我不想現在就發生性行為,該怎麼辦,溝通與協商方能解決又不傷害對方。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全社會的性健康水平、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文明。

中國為什麼沒有兩性教育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中國缺乏性教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雖然在教育大綱上有列出,但是大多數學校都只是把性教育作為其他課程(如生理課)的一個章節,性教育的內容變成了只有生理衛生教育,相較全面的性教育而言十分不足。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學校連生理衛生課都忽視了,讓青少年們“自學成才”。

其次是缺乏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正規教材。如,北京地區於2004年9月才推出首部涉及性、懷孕、性道德等話題的《性健康導向》。2002年起,黑龍江省編寫了第一部高中階段性教育教材《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但在兩年後才正式進入課堂成為首套正規的性教育教材。而在這部教材推出後,還一度引起教師和家長的爭議。

再次,上面所說的教師和家長的“反映強烈”其實折射出了中國缺乏性教育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家長和教師自己的意識問題。家長和教師作為成年人並未正確認識性教育,缺乏性教育的基本知識,對性教育存有誤解,這些都是阻礙中國開展全面性教育的原因。

最後,有人質疑性教育,認為開放全面的性教育容易引導青少年走上歪路,讓他們過早的嘗試性行為。這雖然是很錯誤和沒有依據的意淫(下面會提到),但是這卻成為一些人的共識,阻礙著性教育在中國的開展。

我國因為性教育缺失所出現的後果 100分

我個人覺得,現在社會躁動不安,喜歡做實業的少,追求短期利益者比比皆是,而性教育,屬於我國傳統教育的一個禁忌,不能談,不能說,談者受人以鄙,說者畏人閒言。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不能有一個完整的心理成長過程,存在一部分漏洞,如之後沒有一個人很好的引導,就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裡扭曲,以及性格上的缺陷。具體的實例我還真的不瞭解,這種事在國內總是避諱的!

如何看待我國性教育缺失

一是家長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覺得這類話題難以啟齒;

二是家長本身就把性當做是有傷風化之事,他們擔心過早讓孩子接受性教育,會把孩子帶壞;

三是有些家長可能總覺得孩子太小,以為孩子大些自然可以無師自通。

中國為什麼沒有兩性教育

作者:行簡

鏈接:www.zhihu.com/...0750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1.沒人能教——教師、家長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和態度建設

性教育缺乏的現狀並非剛剛開始,近幾十年來一直如此。現階段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中堅力量也是性教育缺乏的“受害者”。他們(咱們)中大多人的性知識儲備主要來源於沒人講的生理衛生課本、初二下冊生物書、各種含毒小網站、島國動作愛情片和親身實踐,全不全乎都難說,又怎麼談得上科學準確呢?加上只在講葷笑話的時候才能放得開的性態度,大聲念出“陰莖”這個詞都不敢,怎麼教孩子?

這種情況在老師、家長的群體中非常普遍。我們在進行以性教育為主題的教師培訓時,遇到的最大阻力並不是“不想講”,而是“不會講”、“不好意思講”。“怕講不好還不如不講”是很多教師給我們的反饋。而家長也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意識到性教育重要性的家長們更多選擇“買本書孩子自己看”的方式,而非直接與孩子溝通解答孩子的困惑。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這種情況仍將持續。相較於性教育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我國的高等教育對性教育發展仍然缺乏必要的支持。以北京師範大學為例,目前學校仍然沒有開設性教育的相關專業,學生了解性知識的渠道也是靠開設講座和自學為主。在我們組織的講座問答環節中,一位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女生甚至還不知道“陰莖”就是男性生殖器官的名稱。不過,2013年剛剛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了“人類性學”課程,目前該課程被納入北師大心理學院的專業選修課程,算是一點進步吧。

2.沒必要教——教育主體監護人的態度

與教師們持有的“這課對孩子們很有必要,但怕教不好”的態度不同,我們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特別是開展性教育的初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對性教育必要性的質疑。

“我們當初就沒學過,現在不也好好的嗎?”

“學這個有什麼用嗎?”

“本來就不想讓孩子知道,瞞還瞞不住,為什麼要教?”

這些是我們在推進小學生性教育時遇到最多的來自家長的問題。

一方面,他們認為學校最重要的責任是給孩子創造繼續學習的機會,走上通向“成功”的大道。而性教育的教育成果並不存在於主流評價體系之內,學好學壞對是否能夠升入重點學校沒有影響,因此沒有必要進行。另一方面,這些家長對於性教育的教育結果普遍存在誤解——他們認為性教育會使得孩子對於“那方面的事兒”更感興趣,從而引發“早戀”等令人頭疼的問題,而性教育相關內容在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就都知道了”,不用特意開一門課。

相較而言,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對性教育的態度相對比較積極。他們往往認為有必要回答孩子提出的與“性”有關的問題,甚至在特定年齡和情況下,有必要主動和孩子談談相關話題。但由於這些家庭往往擁有較為優越的物質環境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在和這些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種很有代表性的想法——“我的孩子不會遭受性侵害,不會經歷少女懷孕”,因而性教育在教育體系中更多的是錦上添花——有時間精力可以搞一搞,不用花大力氣。一位在某高校研究所任職的學生家長在分享時,說她曾經仔細研究過中國目前的性侵犯案件、少女懷孕、性病艾滋病傳播的相關報告,發現這些事件大都發生在縣城、山區等欠發達地區,父母監管的缺失和教育方法的失當往往是這類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咱們天天研究怎麼教育孩子,還開這......

你對國家性教育缺少這個問題怎麼看,有什麼建議和獨特的一番見解嗎?

由於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中國老一輩人的思想還是相對保守的,而他們依然是國家的掌權人,然而中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已經融入全球,八零九零後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所以他們思想較為開放,重視對孩子的性教育,然而力度是不夠的,零零後已經崛起,相信他們以後對自己子女性教育會更加重視!

中國的教育缺失什麼

我們的教育常常遠離了思辨的幸福和純理論的知識與興趣,遠離了思想。於是,我們的教育變得貧困、軟弱,它無法引導學生如何去了解人生、瞭解社會,保持人性的完整,擁有心靈的自由。 法國高考第一天考“哲學”,學者許紀霖在其微博中感嘆:“我現在才知道,為什麼法國有那麼多哲學家,而中國只能盛產應試者。”此言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稱讚法國高考題的“開放”,也有人提出“很難評分”的質疑;還有人認為這反映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國更注重知識的教學,西方更注重思想的教學。中國教育注重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學科體系,西方卻教給人思辨的精神。” 這樣的解讀自然有幾分道理,但他們都忽視了潛藏在背後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法國高考題的設置是以人為本的,它要培養的是有情感、有思想,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和專業的工具。 2012年法國哲學高考題是: 理科類:沒有國家我們能夠更自由麼?我們是否有義務尋求真理? 評論:盧梭《愛彌爾》 文科類:人們通過工作收穫了什麼?所有的信仰都違背理性嗎? 評論: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 社會經濟類:工作,僅僅是為了做個有用的人嗎?是否存在天生的慾望? 評論:喬治·貝克萊《消極服從論》。 這樣的考試題,讓習慣了應試教育、按標準、規範答案回答問題的中國考生感到迷茫與困惑,也感到驚奇,原來高考還可以這樣考——它將語文作文轉變為哲學的提問,以個人的獨立思考取代汗牛充棟的書籍與知識;它試圖告訴年輕人,從準備進入大學那一天起,就應該學會思考人生,有一份批判精神與人倫關懷,而不是某種職業與飯碗的需要。 法國高考題可以使人反觀到中國教育的缺失。缺失什麼?缺失的是人文關懷與思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在“文革”前就流行,今天依舊是許多家長、學生應對高考、選擇大學和專業的座右銘。中國的教育和大學設計優先考慮的是“職業”上的“有用”,所以它創造了種種“熱門專業”的神話。在中國,走進大學就意味著會掌握某種專業技能,會在某些知識領域比別人懂得更多,也意味著可能成為某領域的專業人才與管理者,有一個好飯碗。顯然,這樣的教育理念偏離了大學教育的根本,特別是偏離了大學應有的人文與思想的教育。 這種偏離,有人將它歸結為中國歷史上重學輕思的傳統,但前人曾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也。”可見中國的教育傳統並沒有完全放棄思想和思辨的權力。現代的中國人也曾試圖思想。但是,在國門緊閉、權力異化的時代,這樣的思想曾變得可怕與瘋狂。因為它是一個矗的思想,是領袖權威與意志的體現,並不會為自由的思想提供生存的土壤。而今天,國門敞開,自由的空氣早已瀰漫進來,我們的教育卻不培植思想的土壤,不讓人們去思想,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教育的悲哀,甚至是當代中國人的悲哀。 不讓人們去思想,自然也會輕視哲學的存在,所以中國的高考不考哲學。因為哲學的主題是人,是人在思想。而中國的現行教育中,卻找不到這樣的哲學因子。中國教育也有被告知為哲學的東西,但早已背離了哲學的本性。黑格爾說:“哲學要直到現實結束其形成過程並完成其自身之後才會出現”,就像“密納發的貓頭鷹”一樣,“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起飛”。即便是這樣一種一味強調尾隨於現實之後的哲學觀點,在中國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中也找不到,因為,哲學在這裡已被簡化為政治,幾乎已失去了任何思想與思辨的力量。 亞里斯多德說:“思辨是最大的幸福。”有思想、能夠進行哲學思維的人是幸福的。這幸福不是來自物質的豐裕,而是來自心靈的自由。伽達默爾說:“人類最高的幸福就在於‘純理論’”,出於最深刻的理由,“人......

科學表明戒色吧是一個邪教,誇大青年手淫危害,成員都是過度擼了,其實中國缺少性教育,過度才徹底戒除。

手淫惡習具有高度的成癮性,國外已經把色情定性為drug,也就是毒品。所謂適度手淫就是偽命題,根本難以做到適度,而且意淫是暗漏,很多人意淫上癮更嚴重。只要開始,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我們戒色一定要認清適度無害論。手淫是以消耗腎精為代價的,即使一次,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只是有的人身體底子厚,暫時感覺不到什麼,但是傷害已經造成了。當傷害日積月累,到最後就會導致症狀的爆發。千萬不要自欺欺人,拿適度作為放縱的藉口和幌子,最後只會害慘自己。切記!

為什麼說中國缺乏真正的教育

雲南,貴州.新疆,西藏,甘肅定西,,山東的沂蒙山區,蘇北地區,湘西地區,陝北地區,太行山老區、黔北地區等山區的地方比較貧窮,教育資源缺乏:雲南,甘肅定西,,

中國是否極度缺乏對孩子的性教育,才會有如此多兒童性侵案

麼,對孩子的性教育確實是比較缺失,到更多的,我覺得是學校、家庭對孩子的一味禁止,而不是加以引導,讓這個方面成了一個神祕領地,而孩子呢,好奇心是很嚴重的,而且沒有相關的知識,即使被性侵了,也不明白,甚至容易在一些誘惑下配合,不知道這樣做的嚴重性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為什麼性教育缺失?
中國為什麼不能多黨制?
中國為什麼只會譴責?
中國為什麼屏蔽谷歌?
中國為什麼給朝鮮糧食?
中國為什麼不發動戰爭?
中國為什麼不用柴油車?
中國為什麼要放開二胎?
中國為什麼要對外開放?
中國為什麼不收復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