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又怕熱是什麼體質?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又怕冷又怕熱是什麼原因?

有讀者問,她平時又怕冷又怕熱,冬天夏天都不好過,不知道是哪裡虛了? 中醫講,肺主皮毛,肺氣虛的時候皮膚就會出現不任寒熱的問題,溫度調節功能下降了,所以稍微遇冷、著風就要感冒,這再中醫就叫“虛不固表”,就是護衛體表的功能下降了,屏障出了問題,風寒很容易侵襲進來,至於夏天的怕熱,也是同樣道理,中醫所說的“表氣”是人體和外界環境中的一個“隔離帶",一個“緩衝區”,這些環節出了問題,在天熱的時候身體的消耗就要加大,而且消耗的主要時氣,所以氣虛的人夏天也很難過,甚至會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這種人可能始終處於血壓過低的狀況,低壓時常是50毫米汞柱上下,高壓也超不過100毫米汞柱,這樣的血壓到了夏天隨著血管的擴張還要下降,這就使他們在夏天經常處於渾渾噩噩的感覺中,因為大腦的供血不夠了,這都加重了中暑的可能。之所以中暑,就是天氣太熱,消耗太大,傷津耗氣的結果,氣虛的人本身功能就不足,儲備就不夠,自然比其他人更不經消耗。 因此,氣虛的人無論是入夏之前還是入秋之前都應該有所調理,都要補氣,也就是修補自身與環境間的“緩衝區”“隔離帶”,只是兩個季節前進補的藥物有所不同。 立秋之前,氣虛的人要儘快建立屏障。老話總說“春捂秋凍”,其中的秋凍,也是通過加減衣服促使身體自己儘快建立禦寒屏障,但是氣虛的人的屏障絕對不是能靠凍而凍出來的,他們不經凍,所以要人為地提前補氣來抵禦風寒的到來,用的藥還是補氣的經典方:“玉屏風散”,現在市面上賣的是“玉屏風顆粒”,“玉屏風口服液”,其中就三味藥,黃芪,白朮,防風,前兩味都是健脾補氣的,防風有祛風的作用。對於氣虛而且特容易出汗,稍微運動就自汗不斷的人這個藥更合適,可以在立秋開始就吃,吃到明顯感到精神頭大了,不再有氣無力的時候就可以酌減,立春之前就可以徹底停了。 進入夏天之前,氣虛的人也要補,他們在此時適合吃的是“生脈飲”,夏天天熱,是耗散心氣的季節,心氣耗散的表現就是血壓低,清陽不能向上供應導致的頭昏,乏力,生脈飲中也就三味藥,黃芪,麥冬,五味子,黃芪是補脾要藥,麥冬可以補陰,因為夏天也要耗散津液的,至於五味子,味道是酸的,中醫認為酸味的藥物都有收斂的作用,把它用在夏天,就是減少心氣的耗散,對此,藥王孫思邈早就提倡,在農曆的五月,也就是剛剛雞夏的時候就開始吃五味子,就是為了防止夏天時心氣的耗散。

什麼人不怕熱特別怕冷

.寒性體質的不怕熱特別怕冷。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體弱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衡。寒體性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導致陰陽失調。具體表現: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不常喝水不會覺得口渴,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臉色蒼白、脣色淡,怕冷、怕吹風、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常腹瀉、常小便且顏色淡,月經常遲來,血塊多,舌頭顏色為淡紅色。寒性體質的人適合喝溼熱屬性的茶材,如當歸、人蔘、黃芪、四物、栗子、山楂、核桃、紅豆、花生、杏仁、姜、茴香、九層塔、桂圓、桃子、桑椹、紅茶、烏龍茶等;不適合喝涼屬性的茶材耽如梨子、冬瓜、苦瓜、苦茶、仙草等。寒性體質的人冬天手腳易冰涼,冬天睡覺老半天也不會發熱。還易生凍瘡,這種情況大多是微循環不好。因此對腿和腳的保護尤為重要!要注意在每晚睡覺前將腳泡熱水,多泡一會,適量加點鹽泡;平時出門不要讓腿部受凍,要經常活動腰部和腿腳,運動可以讓血液循環好一點。在飲食方面,不能吃寒性的東西,吃點紅肉如牛羊肉補鐵,不要讓腸胃受涼。

怕冷又怕熱還瘦是什麼體質百度百科

你好,你這是體虛所致,建議去中醫那看看,讓中醫給開店重要調理一下身體。

即怕熱又怕冷是什麼體質,手腳冰涼,一直

陰陽兩虛的體質

歲數大了,又怕冷又怕熱是什麼原因

體溫調節功能下降了,正常現象,程度因人而異

相關問題答案
怕冷又怕熱是什麼體質?
愛冷手腳涼是什麼體質?
怕熱又怕冷是什麼體質?
特別怕冷是什麼體質?
最不怕冷的動物是什麼?
冬天怕冷是什麼體質?
美的空調製冷不制熱是什麼原因?? ?
身體熱的人是什麼體質?
不出汗是什麼體質?
喜歡吃辣的是什麼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