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頻段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無線路由器設置中的“信號頻段”是什麼意思?

信道也稱作“頻段(Channel)”,其是以無線信號作為傳輸媒體的數據信號傳送通道。無線寬帶路由器可在許多信道上運行。位於鄰近範圍內的各種無線網絡設備須位於不同信道上,否則會產生信號干擾。如果你只有一個設備,那麼默認值的信道值為6可能是最合適。除非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信道 (例如:有干擾來自於本區域內的藍牙、微波爐、移動電話發射塔、或其它訪問點),否則請使用出廠默認值。如果您在網絡上擁有多個的無線路由器以及無線訪問點,建議將每個設備使用的信道要錯開,如而802.11g 、802.11b無線標準有11條信道,但只有3條是非重疊信道(信道1、信道6、信道11)。

無線路由器頻段是什麼意思,可以任意設置嗎?

不可以,目前無線LAN一般採用802.11g標準

只有6 和11 這2個數字可以修改(修改其他數字無意義,修改成那個都無效果),6和11設置功與在同一地區有2個無線網絡重疊時區分網絡使用。

ps:5以及其他數字無意義..並不代表其不可以使用,如果您有2臺路由器 一個設置為5 一個設置為6那麼將會出現混亂,必須將一臺設為6 另一臺設置為11才可以實現2臺路由器的區分

頻段的通信

無線通信中使用的頻段只是電磁波頻段中很小的一部分,定義了無線電波的頻率範圍。為了合理使用頻譜資源,保證各種行業和業務使用頻譜資源時彼此之間不會干擾,國際電信聯盟無線委員會(ITU-R)頒佈了國際無線電規則,對各種業務和通信系統所使用的無線頻段都進行了統一的頻率範圍規定。這些頻段的頻率範圍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實際應用時會略有不同,但都必須在國際上規定的這些範圍內。按照國際無線電規則規定,現有的無線電通信共分成航空通信、航海通信、陸地通信、衛星通信、廣播、電視、無線電導航,定位以及遙測、遙控、空間探索等50多種不同的業務,並對每種業務都規定了一定的頻段。 各種通信系統對使用信道的頻段還有一個選擇性與合理性分配問題,以便合理利用並儘量節省頻譜資源,滿足有效與可靠傳輸的要求。對於有線信道,重要的是選擇不同的傳輸媒體和寬帶媒體的信道頻率複用。一般根據信道業務要求,考慮它們各所要求的前述有線信道(恆參)的性能特徵,如損耗、延時與相移特性,以及最低與最高截頻等,來確定頻段。海底通信適於極低頻段,則有很好的傳輸性能;任何基帶信號傳輸採用基帶信號帶寬為截頻的全部低頻段,模擬話音的低頻傳輸只利用300~3400Hz或優質聲音(音樂)從50Hz至15kHz帶寬。比較複雜的問題是,各種無線通信要根據空間電磁波傳播特點,來選擇與適當分配工作頻段。ITU-R對頻譜分配進行了具體規則,各國各部門均科學而嚴格控制頻點使用。電磁波由發射到接收的途徑大體分為三種:一是靠地面傳播的稱為“地波”;二是靠空間兩點間直線傳播的稱為“空間波”;三是靠地球上空的電離層反射到地面的單跳或多跳方式傳播,稱為“天波”。沿地表傳播的地波,因沿地面電磁波跳躍性傳播產生感應電流,會受到地面這種非良導體衰減,且頻率越高集膚效應越大,損耗就越大。因此地波適於中長波和中波(即幾百千赫到數兆赫),如民用廣播從535kHz至1605kHz頻段(每10kHz一個節目)就是一例。數兆赫到數十兆赫的短波(高頻段)適於天波傳播,收發間距離遠大於地波,可達數百公里到上千公里,這決定於天線入射角大小。上面已經提到,電離層會對反射的電磁波進行吸收、衰減,電離濃度越大則損耗越大,而這種因電離層隨機變化導致的電磁波起伏衰減就是衰落現象。如果波長更短,即更高頻段,如數百兆赫到數個吉赫(109MHz)以上,則進入微波波段。這一頻段的電磁波,電離層的吸收很少,且不再被反射回地面。如衛星通信,電磁波可穿透電離層傳播到衛星。這種空間波傳播與光有類似性,不但直線傳播,而且電磁波也有繞射(衍射)作用,可以繞過一些局部障礙物。例如,微波接力屬地面點與點之間直線傳播,除了要受地面環境(沼澤、山、林等)一定影響外,天線不便架設過高,因此接力(中繼)段不過四、五十公里,通常稱為“視距”通信。無線通信均需收發天線長度與波長λ 匹配的天線尺寸為 1/4·λ,因此利用全向天線的民用廣播的電臺天線不可能穩定架設100多米。利用900MHz頻段的GSM手機天線,可以短至幾釐米長,為移動手機小型化便攜帶來很大方便。全部無線通信均通過自由空間傳播,為了合理使用頻段,各地區各種通信又不致互相干擾,ITU科學地分配了各種通信系統所適用的頻段,各頻段頻率與其波長對應值及其名稱,由國際電信聯盟無線委員會(ITU-R)頒佈,各國、各地區、城市均設有相應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負責本國、本地區無線頻點的合理協調。

無線路由工作頻段6是什麼意思?

隨便的 這是為了有多個路由同時工作時 防止干擾的功能

支持頻段的發展

2.5G是基於2G與3G之間的過渡類型。比2G在速度、帶寬上有所提高。可使現有GSM網絡輕易地實 現與高速數據分組的簡便接入。已經進行商業應用的2.5G(Generation)移動通信技術是從2G邁向3G的銜接性技術,突破 了2G電路交換技術對數據傳輸速率的制約,引入了分組交換技術,從而使數據傳輸速率有了質 的突破,是一種介於2G與3G之間的過度技術。2.5G的出現主要是由於3G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 所牽扯的層面較多且複雜,要從2G一下邁向3G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代表為:GPRS, HSCSD、WAP、EDGE、藍芽(Bluetooth)、EPOC等技術。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中國3G標準還沒有頒佈。相對 第一代模擬製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是指將無線通 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方便、快捷的處理圖像、 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手機融入多媒體元素提供強大的支持。但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絡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任何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字節/每秒)、384kbps(千 字節/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2G網絡提供的帶寬是9.6Kpbs。2.5G增加到56Kpbs。3G將具有更寬的帶寬,其傳輸速度將達到100-300Kbps,不僅能傳輸話音,還能傳輸數據, 從而提供快捷、方便的無線應用。  3G的三大標準,CDMA2000用的是800MHz的頻段,TD-SCDMA用的是1800MHz和2.1GHz的頻段,而WCDMA也是用2.1GHz的頻段。

信息的傳輸媒體稱為什麼?

傳輸媒體是通信網絡中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的物理通路。計算機網絡中採用的傳輸媒體可分為有線和無線兩大類.雙絞線、 同軸電纜和光纖是常用的三種傳輸媒體。衛星通信、無線通信、紅外通信、 激光通信以及微波通信的信息載體都屬於無線傳輸媒體。 傳輸媒體的特性對網絡數據通信質量有很大影響,這些特性是:同軸電纜

1)物理特性:說明傳輸媒體的特徵。

2)傳輸特性:包括是使用模擬信號發送還是數字信號發送,調製技術、傳輸量及傳輸的頻率範圍。

3)連通性:點到點或多點連接。

4)地理範圍:網上各點間的最大距離,能用在建築物內、建築物之間或擴展到整個城市。

5)抗干擾性:防止噪音、干擾對數據傳輸影響的能力。

6)相對價格:以元件、安裝和維護的價格為基礎。

2常用的傳輸媒體

編輯

雙絞線

收螺旋扭在一起的兩根絕緣導線組成。線對扭在一起可以減少相互間的輻射電磁干擾,雙絞線早就用在電話通信中模擬信號的傳輸,也可用於數據信號的傳輸,是最常用的傳輸媒體。雙絞線

(1)物理特性 雙絞線一般是銅質的,提供良好的傳導率。

(2)傳輸特性 雙絞線既可以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可以用於傳輸數字信號。對於模擬信號來說,大約每5~6km需要一個放大器。對於數字信號來說,每2~3km使用一箇中繼器。雙絞線最常用於聲音的模擬傳輸,雖然語音的頻譜在20Hz--20MHz之間,但是進行可理解的語音傳輸所需要的帶寬卻窄得多,一條全雙工音頻通道的標準寬是300Hz--4Hz,即只要4Hz的帶寬。因而,在雙絞線上使用頻分多路複用技術可以進行多個音頻通道的多路複用。雙絞線帶寬268Hz, 在通道之間留適當的隔離,那麼就可具有24 條間頻通道的容量。在使用調制解調器時,雙絞線作為模擬間頻通道也可傳輸數字數據。根據上前的調制解調器設計,使用移相鍵控法PSK,實用的速度達到9600kbps以上。在一條24通道的雙絞線上,總的數據傳輸率是230kbps。雙絞線上也可發送數字信號。使用T1線路的總數據傳輸率可達1.544Mbps。達到較高數據傳輸率是可能的,但與距離有關,新近制定標準的10BASE-T總線局域網提供了通過無屏蔽雙絞線數據傳輸率為10Mbps,採用特殊技術可達100Mbps。

(3)連通性 雙絞線既可以 用於點到點的連接,也可以用於多點的連接,作為一種多點媒體,雙絞線比同軸電纜的價格低,但性能差,而且只能把持很少幾個站,普遍用於點-點連接。

(4)地理範圍 雙絞線可以很容易地在15km或更大範圍內提供數據傳輸,例如遠距離的中繼線。局域網的雙絞線主要用於一個建築物內或幾個建築物內,在100kbps速率下傳輸距離可達1km。

(5)抗干擾性 在低頻傳輸時,雙絞線的抗干擾性相當於或高於同軸電纜,但在超過10~100kHz時,同軸電纜就比雙絞線明顯優越。

(6)價格 以每米2為計算,雙絞線比同軸電纜或光導纖維都要便宜得多。

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也象雙絞線那樣由一對導體組成,但它們的按"同軸"形式構成線對,最裡層是內芯,外包一層絕緣材料,外面再一層屏蔽層,最外面則是起保護作用的塑料外套。內芯和屏蔽層構成一對導體。同軸電纜又分為基帶同軸電纜(阻抗50歐姆)和寬帶同軸電纜(阻抗75歐姆)。基帶同軸電纜用來直接傳輸數字信號,寬帶同軸電纜用於頻分多路複用(FDM)的模擬信號發送, 還用於不使用頻分多路複用的高速數字信號發送和模擬信號發送。閉路電視所使用的CATV 電纜就是寬帶同軸電纜。

(1)物理特性 單根同軸電纜的直徑約為1.02--2.54cm,可在較......

支持頻段的3G

3G是3GPP的簡寫形式,3GPP在英文裡的全稱是: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 中文的全稱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通信”快要成為人們嘴上的口頭禪了,那麼您知道到底什麼是3G通信嗎?所謂3G,其實它的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數字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而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相對第一代模擬製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移 動電話2000)標準,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 動通信系統。該標準規定,移 動終端以車速移 動時,其傳轉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並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於建築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國際電信聯盟(ITU)確定3G通信的三大主流無線接口標準分別是W-CDMA(寬頻分碼多重存取)、CDMA2000(多載波分複用擴頻調製)和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其中W-CDMA標準主要起源於歐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無線研究活動,該系統在現有的GSM網絡上進行使用,對於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該標準的主要支持者有歐洲、日本、韓國。去年底,美國的AT&T移 動業務分公司也宣佈選取WCDMA為自己的第三代業務平臺。CDMA2000系統主要是由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的,它的建設成本相對比較低廉,主要支持者包括日本、韓國和北美等地區和國家。TD-SCDMA標準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並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準,成為CDMA 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 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 動通信發展的貢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全球3G標準之一,這標誌著中國在移 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

相關問題答案
媒體頻段是什麼意思?
全媒體時代是什麼意思?
自媒體推廣是什麼意思?
紀傳體的紀是什麼意思?
當前學段是什麼意思?
微信頻繁是什麼意思?
合體男裝是什麼意思?
抗體陰性是什麼意思?
海綿體受損是什麼意思?
砌體房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