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多少公里?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紅軍長征走了多少公里

大約2萬5千里,即12500Km。不過, 1984年,哈里森·索爾茲伯裡驅車兩個半月、行程七千四百英里(約兩萬四千裡),沿長征路考察後,撰寫了《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還有,從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兩個英國年輕人李愛德和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長征路。並且出了一本書——《兩個人的長征》。他們有一個觀點引起了爭論:他們說長征沒有過去說的25000裡那麼長。他們走的時候用GPS做了精確測量。他們認為紅軍長征走了不到6000公里(即6000Km).所以說是個約數。

紅軍長征總長是多少公里

各路紅軍長征時間、經過的省份及里程

紅軍長征時間:從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至1936年10月22日紅二、紅一方面軍會師結束。紅軍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

按長征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征經過的省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按現在行政區劃為15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肅、寧夏、陝西。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六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裡。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餘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餘里。

紅軍長征走了多少公里?是如何得出的數據?

走了兩年,官方給出的數據。長征大體過程如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路程有多遠?

二萬五千裡 補充: 紅一方面軍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1935年10月到達陝西的吳起鎮,完成了 兩萬五千里長徵

紅軍長征一共走了多少路啊???以公里計

紅軍長征了2年 長征簡介 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然而博古、李德等領導人一味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於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於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於連續苦戰,紅軍銳減。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1935年1月7日,紅軍佔領遵義。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紅軍爾後的戰略方針, 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遵義會議後,鑑於川敵佈防嚴密,中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後,在川黔滇邊和貴州省內迂迴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隨後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5月初,搶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6月中旬,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陝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餘人開始長征,中旬佔領了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餘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後,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紮根在陝北奠定了基礎。 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於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陝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

紅軍長征到底走了有多遠

紅一方面軍長征行程二萬五千裡

紅一方面軍長征的行程裡數的統計和提法有一個發展過程。

1935年5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以朱德名義頒佈的《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中指出:“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中革軍委第一次提出了“紅軍萬里長征”。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窩會議通過的《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說:“一方面軍一萬八千里的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的偉大的事業。”時任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l師政治部巡視團主任的肖鋒在《長征日記》中7月31日記道:“一方面軍從中央蘇區出征快i0個月,算算行程,約18000裡。”

上述說明,紅一方面軍從中央蘇區出發長征到毛兒蓋附近的沙窩行程裡數約為一萬八千里。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肅省迭部縣俄界(高吉)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做出的《中央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中,批評張國燾“對於中央紅軍在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鬥爭中及突圍後的二萬餘里的長征中所取得勝利估計不足”。這裡所說的“二萬餘里的長征”,是一方面軍長征出發到俄界的里程數,比到毛兒蓋多了二千多裡。毛澤東後來在《清平樂·六盤山》中“屈指行程二萬”的詩句,顯然是根據這個數字而來的。

中共中央率紅軍陝甘支隊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10月22日,毛澤東在吳起鎮政治局會議上所作的報告中說:陝甘支隊自俄界出發已走二千里。根據俄界會議決定中提到的“二萬餘里”,再加上俄界到吳起鎮二千里,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陝北的行程應是二萬二千里左右。

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中央號召參加長征的同志寫回憶錄,並組織一部分同志對長征的里程進行了統計。統計的結果是“走的最遠的部隊,走了約二萬五千裡”。11月5日,毛澤東對隨行部隊的講話中說:“根據一軍團的統計,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裡,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長征!” 11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首次對外公佈說,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一年多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地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

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發佈的《抗日救國宣言》中,又進一步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與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曾經不斷喚醒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對日作戰,曾經派遣了自己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裡的長征,歷盡艱難困苦北上抗日。” 此後,中共中央在對外宣言和黨的領導人講話中,在講到紅一方面軍長征時都稱是“二萬五千里長徵”。雖然紅一方面軍各部隊長征裡數不盡相同,但人們都習慣按“走的最遠的部隊”二萬五千裡,來稱紅一方面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紅軍長征多少千米

一、紅軍長征是二萬五千裡,相當於12500公里。一公里等於二里,一公里等於一千米。12500公里=12500000千米,所以紅軍長征走12500000千米。

二、紅軍長征介紹:

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裡,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國民黨稱此為“流竄”。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長汀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衝破四道封火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長征勝利的標誌: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是紅軍戰士悲壯的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

三、長征背景:

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

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蘇聯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紅軍2萬五千里長徵,平均每天要行多少公里?

平均每天要行:17公里,

長征時間是兩年,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五千裡,按這個算的。

二萬五千里長徵,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裡。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紅軍長征多少公里

兩萬五千裡

相關問題答案
紅軍長征多少公里?
紅軍長征多少人?
昆明到長春多少公里?
商丘到長葛多少公里?
益陽離長沙多少公里?
長春到長嶺多少公里?
鳳城到長春多少公里?
睢寧縣到長沙多少公里?
三門峽到長沙多少公里?
福州市到長春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