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是什麼菩薩?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九華山有哪些菩薩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主要供奉地藏王菩薩,寺廟眾多,一般佛家供養的菩薩都有。

四大菩薩各是保佑那些方面的。。特別是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是保佑什麼的?

觀音菩薩浙江普陀山(代表慈悲),文殊菩薩山西五臺山(智慧),普賢菩薩四川峨眉山(勇猛,精進),地藏王菩薩安徽九華山(願力)

九華山什麼菩薩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主要供奉地藏王菩薩,寺廟眾多,一般佛家供養的菩薩都有。

請問佛教聖地九華山供奉的是哪位菩薩啊?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仁者!

九華山是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的道場。

淨空老法師開示:“釋迦牟尼佛講《地藏經》時,十方諸佛統統都來,一個都沒有少;佛講《華嚴經》時,出席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薩),諸佛都不來;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時,只得十方諸佛讚歎而已,沒有來出席。唯獨此經,看到諸佛來集。所以,才知道這一部經超勝無比。”

“一般大乘經典全都是自性的流露,可是圓滿流露的經典不多。用月亮來作比喻,《無量壽經》是十五的月亮,是滿月,《地藏經》也是滿月。因為它所講的是佛法圓滿的開始,《無量壽經》是圓滿的終極,始終都是圓滿。好像蓋房子,《地藏經》是地基,《無量壽經》是蓋成的頂尖。所以,這一部《地藏經》是大乘中的大乘。”

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多次為救母難,而發處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眾生,方證菩提。”以此功德願力,令多生父母離苦得樂,轉凡入聖,《地藏經》是佛門孝經,而地藏菩薩更是“孝”的代名詞。在中國大乘表法裡是以四大菩薩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表的是孝敬。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文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表落實)。孝是學佛的基石,更是做人的根本。

末學恭錄 淨空老法師開示:地藏王菩薩是誰?是自己,不是別人 希望對仁者的疑問有所幫助。

摘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故立此體為迷悟根源。方顯大士恆沙界內,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隨機引導。】

這是說明青蓮法師為什麼要用不思議性識,做為本經的教體,而不是像其它一般法師多半用實相。他這個地方所講,實在講並不違背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真相,他講不思議性識,還是事實真相。說得很詳細,文字雖然不多,讓我們跟其它一般這些大乘經玄義,確實是容易懂得、容易明瞭、容易體會。這個地方明白了,再看看其它法師寫的玄義顯體,我們也就比較容易懂得,說法雖然不一樣,理是一樁事情,這是“迷悟根源”。理明白,理事都明白,然後你才知道,地藏菩薩在虛空法界度化眾生的事情。地藏菩薩是誰?是自己,不是別人。不但地藏菩薩是自己,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是自己,經上說得好,“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心就是自性。唯心所現,地藏菩薩是唯心所現,阿彌陀佛也是唯心所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哪一個不是唯心所現?一切眾生界唯識所變,佛菩薩又何嘗不是唯識所變?變成這個菩薩、那個菩薩。諸佛菩薩無量無邊,顯示出性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我們性德里頭哪一分變現出來的?孝親尊師。從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王菩薩,從大慈大悲變現出觀世音菩薩,從理性,我講理智變現出文殊菩薩,從大願篤行,現在來講落實,變現出普賢菩薩,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合諸佛菩薩、一切眾生整體,才是我們一個完美的全體,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完美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整體,不是部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認知。 ——恭錄完畢

末學愚鈍,所知所述全部來自於古聖先賢大德和其他仁者,在此願與仁者您共享共勉,末學自己措辭不妥之處恭請仁者原諒!恭祝仁者一切善願速成就!恭祝咱們盡虛空所有家人幸福美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九華山請觀音菩薩有什麼講究

1、喜歡哪位就請哪位。

2、要請清靜、莊嚴、慈悲的。

3、開不開光沒關係。開光是一種宗教儀式,本義是開啟智慧之光,現在弄得太假了,好像開光就靈,不開光就不靈,那麼,乾脆不要佛菩薩了,去恭敬那位開光的就行了?

所謂:心誠則靈,只要心誠,佛菩薩就自然為你開啟智慧之光了。凡夫俗子怎麼可能給佛菩薩開光呢!

4、經濟也是要考慮的。因為佛法僧三寶,佛就是智慧,我們學佛當然也得有智慧。

供參考,阿彌陀佛!

九華山菩薩為什麼這麼靈?

講到九華山菩薩靈就要講到九華山佛教,九華山佛教徒弘通世俗,導化、融合儒道的產物,九華山就是釋儒道互動下形成的佛化自然。作為一種文化化自然,九華山千百年來承載著民間對地藏精神的信仰,這種信仰及其活動又繁衍了特定的九華山的文化。誠然,九華山佛教及其文化的形成、發展並非單純的文化現象,有著極其複雜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原因。本文試圖從文化學角度綜析現有關於九華山佛教的可信資料和研究成果,將"蓮花佛國"(微觀的宗教宇宙)及其佛教(以佛經和佛事活動為主要表現)置於東晉以來江南社會文化的歷史變遷中,通過對金地藏佛教思想和九華山佛教演變與發展的梳理,通過對九華山佛教文化與世俗文化關係的考察,揭示出九華山佛教文化所體現出的精神特質,探究其歷1600年不衰的文化底蘊,進而發掘、提升出它的當代文化意蘊。

一、歷1600年不衰的文化底蘊

九華山佛教傳播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期間它雖呈階段性地時盛時衰,潮起潮落,但跨1600年至今而未衰。這種週期性興衰交替與長程的總體上不衰現象,究其原因除了統治階級對佛教的態度與政策、社會經濟發展與階級矛盾(如戰亂)狀況等直接相關聯外,還有作為文化現象的九華山佛教文化的內在底蘊。

(一)九華山佛教的傳入及其演變

限於篇幅,不可能對各個朝代的九華山佛教做一番詳細的考證,而只能對九華山佛教做粗線條梳理。大致分為五個重要階段:

1、早期傳入(東晉末至中唐之前)。雖然佛教從西漢末就傳入中國,但因九華山地處僻壤,遠離政治經濟中心,整個九華山只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1)。今天九華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認為葛洪等人修行的遺蹟。陵陽縣令竇子明,及其後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廣為流傳的神話,折射了早期九華山只是仙家修行地之一。據明代編《池州府志》,清代《九華山志》等文獻記載,"東晉隆安五年(即401年),天竺僧杯渡禪師來山傳經佈道,創立茅庵",《安徽通志》卷四十載,"晉隆安五年,杯渡禪師創寺於九華山"。百年後的503年,有僧人伏虎,居拾寶巖,建伏虎庵為道場。唐開元(713--741)末年,"有僧檀號,張姓,自郡館至,為鄉老胡彥請住,廣度男女;觸時豪所嫉,長吏不明,熒其居而廢之"。該時期,佛教憑"特異功能"(如杯渡)或憑"鄉老/舉薦(如檀號),雖播下了佛教的種子,但末能常住九華。

2、佛教立足九華(中、晚唐)。唐開元末,金地藏卓錫九華,"洞居澗飲"閉目苦修,感動諸葛節等人,買檀號舊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圓寂後,肉身不壞,後人建肉身塔供奉,九華山化城寺被闢為地藏菩薩靈蹟。地藏道場名聲漸播。此間,佛教靠苦行感化,靠名僧奠定根基,而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更增添了九華山的名氣。

3、南宋末禪宗的進入,明清"四大名山"之一。南宋末,臨濟宗、曹洞宗先後傳入九華山,為九華山佛教輸入了血液。其間有希坦等一大批詩僧組成的"九華詩社"及《九華詩集》;因反秦檜並遇迫害而名聲大振,圓寂後被尊為"定光佛"的宗杲傳經化城寺;北、南兩宋,王安石、范成大等名臣墨客遊覽九華山;清初四帝弘佛,尤其是明代無瑕和尚,百歲圓寂,肉身不壞,封為"應身菩薩",遂使九華山在明末清初為"江表諸山之冠",成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此間佛教主要靠自身主動吸收新養份,名僧行持而興。文人騷客的雅助、......

九華山有多少菩薩

九華山有眾多的得道高僧肉身像,華山的肉身菩薩,早已經成為九華山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肉身菩薩使九華山顯得神聖和神祕,也使九華山因肉身菩薩聞名於世。   九華山目前已經發現了14具肉身,其中13具為和尚,1具為尼姑。分別為:金地藏、慈明真身、無瑕真身、明淨真身、仁義真身、德風、聖傳、大興、定慧(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毀)、隆山(文化大革命中肉身被毀)、法龍(文化大革命中肉身被毀)、常恩(文化大革命中肉身被毀)、華德(文化大革命中肉身被毀)。   除“金地藏菩薩”不可隨意拜膜外,慈明和尚、明淨和尚、大興和尚 、仁義師太、無暇真身等眾多肉身,都可拜仰。

九華山,九華山似乎是一個佛教名山,供奉的是什麼菩薩

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

為什麼稱九華山為佛教名山

因為九華山是地藏菩薩道場。

地藏菩薩俗姓金,原為新羅國(今朝鮮中部)王族,唐時渡海來到中國,幽棲九華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為食,後置地構宇,形成一大伽藍(即化城寺)。後世相傳金地藏是地藏菩薩示現,九華山遂以地藏菩薩道場著稱。

九華山每年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日)為地藏菩薩誕辰日,相傳是九華山僧地藏圓寂、成道日。歷年九華山僧眾都要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稱“地藏法會”。節日期間,僧眾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金地藏肉身塔。法會一般歷時7天(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初六日),圓滿之日設齋供眾,廣結善緣。法會期間,民間有“百子會”等信眾集體朝山進香。

參考資料:百度

九華山拜什麼佛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按理說應該拜地藏菩薩。

相關問題答案
九華山是什麼菩薩?
九華山求什麼?
關羽是什麼菩薩?
安徽九華山求什麼最靈?
九華山求什麼最靈?
南嶽祝融峰是什麼菩薩?
普陀寺是什麼菩薩?
關羽在佛教裡邊是什麼菩薩 ?
恩重如山是什麼意思?
山是什麼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