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司馬光的《淝水之戰》中的“老”是什麼意思

老: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疲憊。

淝水之戰簡介50字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淝水之戰

名稱: 淝水之戰

地點: 東晉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時間: 公元383年11月

參戰方: 東晉,前秦

結果: 晉朝大獲全勝

參戰方兵力: 東晉北府兵8萬人

前秦嫡系兵30萬,其他兵力50萬

傷亡情況: 東晉五千人

前秦嫡系部隊全滅,其他兵力叛亡

主要指揮官: 東晉:謝安 前秦:苻堅

影響(前秦): 國家一蹶不振,苻堅被叛將所殺

影響(東晉): 收復了一些失地,40餘年的和平

將領(前秦): 苻堅、苻融

將領(東晉): 謝玄川謝石、謝琰、桓伊

淝水之戰主要簡介300字

東晉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堅在統一北方後,強徵各族人民,組成百萬大軍,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滅晉。面對前秦的強大攻勢,東晉內部矛盾暫時緩和,一致對敵。宰相謝安令謝石、謝玄等率8萬北府兵開赴淮水一線抗擊。十一月,謝玄遣部將劉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澗,大破秦軍前哨。晉以劣勢兵力首戰告捷,士氣大振,於是水陸兼程,直逼淝水東岸。苻堅登壽陽城,見晉軍嚴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以為皆是晉兵,始有懼色。謝玄鍼對苻堅恃眾輕敵又急於決戰的心理,遣使要求秦軍略向後撤,以便晉軍渡河決戰。苻堅則想待晉軍半渡時用騎兵衝殺,於是下令稍退。然而秦軍一退而不可復止,加以在襄陽被俘的晉將朱序趁機大喊秦兵敗了,致秦軍大亂。晉軍乘機搶渡淝水猛烈進攻,大敗秦軍。潰兵逃跑時聞風聲鶴唳,都以為是追兵,因而晝夜奔跑,飢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謝玄乘勝收復洛陽、彭城等地。苻堅身中流矢,單騎而逃。

淝水之戰簡介 淝水之戰的統帥是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名 稱

淝水之戰

地 點

東晉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時 間

公元383年11月

參戰方

東晉,前秦

結 果

晉朝大獲全勝

參戰方兵力

東晉北府兵8萬人

前秦嫡系兵30萬,其他兵力50萬

傷亡情況

東晉五千人

前秦嫡系部隊全滅,其他兵力叛亡

主要指揮官

東晉:謝安 前秦:苻堅

影響(前秦)

國家一蹶不振,苻堅被叛將所殺

影響(東晉)

收復了一些失地,40餘年的和平

將領(前秦)

苻堅、苻融

將領(東晉)

謝玄、謝石、謝琰、桓衝、桓伊

轉折關鍵人物

朱序

相關問題答案
淝水之戰是什麼意思?
福祉之戰是什麼意思?
瀲水之濱是什麼意思?
諸神之戰是什麼意思?
亥水之歲是什麼意思?
戰鬥之王是什麼意思?
水果大作戰是什麼意思?
破執之作是什麼意思?
不或之年是什麼意思?
流水帳單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