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哪裡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19

項羽是哪人?哪縣的?

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臺。

項梁起義後,徵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裨將(副將)。為了便於號召,採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鉅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後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隻,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鉅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鬥結束後,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鉅鹿之戰後,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漢高祖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鉅鹿,關中空虛,佔領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漢高祖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漢高祖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漢高祖,項羽卻優柔寡斯,被漢高祖藉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漢高祖。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樑、楚之地九郡(佔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漢高祖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漢高祖勢力的發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後捲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漢高祖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漢......

項羽是哪國人

項羽是楚國人。基本介紹: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錠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項羽是個什麼樣的人?

項羽是秦末反秦義軍的重要領袖、名將和楚軍統帥。

他生活在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間,名籍,字羽。項氏世代為楚將。項羽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曾在叔父項梁的輔導下讀書、習武,略知兵法,後隨叔父避難於吳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會,項羽與父同去觀看,發出“彼可取而代也“的驚人之語。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起義,此後爆發鉅鹿之戰,項羽軍勇猛無敵,與秦軍屢戰屢勝,大破秦軍。項羽從此取得了統帥諸侯的地位。

公元前205年,項羽強迫義帝遷往郴縣,而後又將其殺於江中,諸侯自此漸生背反之心。田榮首先在齊地發難,項羽親自率部平叛。在項羽征討之時,劉邦出師,還定三秦,盡佔關中之地。之後,劉邦率領5個諸侯伐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出兵,漢軍大敗。大敗後的劉邦重整旗鼓,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與項羽相持。楚軍在軍事上漸處劣勢,劉邦乘機派人遊說項羽,達成了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的盟約。同時,項羽釋放了戰爭中俘獲的劉太公和呂雉等人。

公元前202年,劉邦背信棄義,帶兵追擊東歸的項羽。項羽回擊,大敗漢軍。其後諸侯軍隊皆至,項羽孤軍陷於重圍,敗至垓下,兵少食盡。韓信彭越諸軍,合圍愈急。為動搖楚軍心,張良和韓信讓漢軍夜唱楚歌,項羽聞楚歌,驚惶之中感到大勢己去,夜間與愛妾虞姬在軍帳中飲酒,面對美人和名騅,項羽慷慨悲歌:“力撥山兮力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唱道:“漢兵己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兩人反覆詠唱,其場面之悽切悲壯,令左右潸然泣下,不能仰視。

入夜,項羽飛身上馬,率護從騎兵800多人衝破重圍,向南疾馳,然後渡過淮河,到達陰陵,迷失道路。逃至烏江,烏江亭長艤船而待,勸項羽急渡,然後稱王於江東,待時再起。項羽此時己無鬥志,把失敗歸於天意,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將戰馬送給烏江亭長,手持短兵,獨自搏殺漢兵數百人,最後自刎而死。項羽死後,劉邦得楊喜、呂馬等所獻項羽五體,以魯公禮合葬於谷城。

秦二世的殘暴腐朽,給人民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大澤鄉陳勝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國。項羽,就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中湧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但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加之燒殺破壞,終於喪失民心,軍敗身亡。

《項羽本紀》就是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鉅製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項羽本紀》以描繪項羽這一人物的形象、刻劃這一人物的性格為主,同時也生動地敘寫了戰爭。披卷讀之,既可以聞見戰場上的血腥,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勇士們的猛吼,又可以看見項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馳下,潰圍,斬將,刈旗的神態與身影。《項羽本紀》正是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寫人,在寫人的過程中寫戰爭,二者相得益彰。戰爭因人物而生動、壯觀,人物因戰爭而更顯生動、奇偉。

《項羽本紀》在刻劃人物性格方面,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項羽少時的粗疏學淺,長大以後的勇力過人,只是略略幾筆帶過,直到消滅秦軍主力、扭轉戰局的鉅鹿大戰,破釜沉舟,威震諸侯,也還只是從側面......

項羽的是哪裡人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劉邦是哪裡人,項羽是哪裡人?今天是哪個省?求大神幫助

劉邦,豐(今江蘇豐縣)人,出生於秦泗水郡沛縣豐邑中陽裡。 項羽,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宿城區)人。 兩人的家鄉相距不遠。

項羽身邊都有什麼人在輔佐

虞姬 baike.baidu.com/view/13651.htm

鍾離昧 baike.baidu.com/view/488030.htm

范增 baike.baidu.com/view/36577.htm

項梁 baike.baidu.com/view/42550.htm

章邯 baike.baidu.com/view/109879.htm

張耳 baike.baidu.com/view/121248.htm

龍且 baike.baidu.com/view/707015.htm?func=retitle

季布 baike.baidu.com/view/26624.htm

英布 baike.baidu.com/view/42559.htm

虞子期 ...

項羽是什麼時期的人

項羽是秦末重要的反秦領袖之一,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項燕為戰國末年楚名將,為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領導反秦起義後,項羽從弧開始舉兵反秦,成就其傳奇的一生。

項羽的老家在哪?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樑、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項羽的武勇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武將,“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秦末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鉅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秦亡,仗勢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項羽不僅武勇出眾,還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司馬遷評價道:“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國家:西楚 項羽(史書) 爵位:魯公、西楚霸王、西楚伯王 (漢書所載,伯,古通“霸”,伯仲叔季之“伯”,意為王中之首,眾王之王)”   身份:將門之後、義軍首領(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家世: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楚國的貴族, 因被封於項地,所以以地為氏。   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西)   祖父:項燕   父名:項超   亞父:范增   叔父:項梁、項伯(後被賜姓劉氏,封侯)   堂弟:項莊 愛姬:虞姬   坐騎:踏雪烏騅(青白色帶黑毛的駿馬)   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一或天龍破城戟)   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虎皮紅戰袍   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只有八個人:倉頡、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高洋、重耳。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 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魚俱羅是隋朝猛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高洋是北齊顯祖文宣皇帝;重耳是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項羽的故鄉在哪裡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西南部。司馬遷在《項羽本紀》開篇就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為秦朝設置的縣,治所在今宿遷市宿城區西南部。公元前232年,項羽就出生在今宿遷市區內的梧桐巷。項羽於烏江鎮兵敗自殺後,劉邦把他的遺體安葬在河南省河陽縣谷城西面。家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勇武而豪爽的英雄,便在他的出生地梧桐巷立碑、豎坊、建廟。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宿遷知縣胡三俊在項氏古井旁立碑一塊,鐫刻“項王故里”四字,從此,這裡遊人不絕。民國時期,國民黨西北軍張華裳師長與宿遷縣縣長張乃藩相繼集資擴建,在院內建起了英風閣,雕項羽石像一尊,按劍而立,英氣逼人。門兩側有聯曰:“威震江東,歷一代興亡,自有光輝標史冊;歌傳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將成敗論英雄。”

相關問題答案
項羽哪裡人?
項羽是宿遷哪裡人?
項羽是哪裡人?
羽泉是哪裡人?
張飛,關羽,趙雲,劉備分別都是哪裡人? ?
奧巴馬是哪裡人?
狄仁傑是哪裡人?
筷子兄弟哪裡人?
舜是哪裡人?
王源重慶哪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