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崑崙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毛主席的《念奴嬌·崑崙》有什麼含義?

《念奴嬌崑崙》的主題是什麼?它的豐富性可能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嚴格地說這是一首十分複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宇。那麼我們在此再追問一句,它的主題到底是什麼?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為這首詩的批註中向我們揭開了謎底:“崑崙: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接著作者繼續批註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讀者在讀到“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時,一定要問毛主席為什麼要把崑崙一分為三贈予英、美、日呢?根據作者的解釋是反對帝國主義,我們循著這一思路向前,就會豁然開朗了。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從來都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不屑於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輸得起也贏得起。他胸懷世界的抱負是從青年時代就開始的,他讀過世界上眾多英雄的傳記並以此激勵自己的壯志。他在長沙還是一英俊書生時就指點祖國江山,創辦新民學會及稍後的《湘江評論》。青春時的抱負隨著歲月的流逝沒有絲毫減退,反而越來越高漲,一浪高過一浪,終於在1935年10月,借崑崙山為著眼點或壯志之出發點,一舉表達了他對於全世界的義務、責任及抱負,這一切都是很具體的,說到底就是要把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而且要鋪開到世界的每個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勢,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毛主席對於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體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從這一天開始,直到後來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學說,在最大範圍內團結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為此,“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即是把中國革命的經驗以及毛澤東思想傳送給他們,而不是真的把崑崙砍成三段送給他們。 前面談了此詩的思想境界之美,這裡轉談一下此詩的藝術之美。 因為我們知道如此複雜的主題本身要表達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藝術相結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崑崙)出來幫忙了,詩人“橫空出世”般的勝任了。 詩之上半闋寫崑崙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禍,功過是非,誰曾評說。詩人在此以崑崙象徵祖國,並站在一個高度評說祖 國幾千年歷史的功過是非。氣勢流暢,有一洩千里之感,從大象入物,又有細節描繪,“飛起玉龍三百萬”化用前人“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二句,正如作者所說藉此一句來形容雪山。此句用得靈妙自然、恰切精當。再有“人或為魚鱉”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現實主義詩歌中的奇異比喻,指夏日從此崑崙橫流下來的江河湖水已氾濫成災,加害於人,同時又暗指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雲。然後破空斗膽一句提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崑崙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這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接著是“安得倚天抽寶劍”一句,令人聯想到稼軒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中二句“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以及李白《臨江王節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甚至還令筆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倚天屠龍記》。而詩人毛澤東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劍斬玉龍嗎? 最後二行帶有預言性質,在未來的和平世界裡,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的氣候,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詩人堅信他所捍衛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於全人類。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

毛主席詩詞念奴驕崑崙,內容是什麼?

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這首詞毛澤東作於1935年。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

譯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崑崙山,你已看遍人世間的春秋風雲。你雪山般的身軀飛舞起千百萬冰稜,滿天被你攪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縱橫流淌,有些人或許葬於魚腹。你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今天我要來談一談崑崙: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這麼多的雪花。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把你斬為三片呢?一片送給歐洲,一片贈予美洲,一片留給中國。在這和平世界裡,整個地球將像這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毛主席的詩詞《念奴橋.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賞析】

《念奴嬌•崑崙》的主題是什麼?它的豐富性可能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嚴格地說這是一首十分複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宇。那麼我們在此再追問一句,它的主題到底是什麼?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為這首詩的批註中向我們揭開了謎底:“崑崙: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接著作者繼續批註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讀者在讀到“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時,一定要問毛主席為什麼要把崑崙一分為三贈予英、美、日呢?根據作者的解釋是反對帝國主義,我們循著這一思路向前,就會豁然開朗了。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從來都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不屑於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輸得起也贏得起。他胸懷世界的抱負是從青年時代就開始的,他讀過世界上眾多英雄的傳記並以此激勵自己的壯志。他在長沙還是一英俊書生時就指點祖國江山,創辦新民學會及稍後的《湘江評論》。青春時的抱負隨著歲月的流逝沒有絲毫減退,反而越來越高漲,一浪高過一浪,終於在1935年10月,借崑崙山為著眼點或壯志之出發點,一舉表達了他對於全世界的義務、責任及抱負,這一切都是很具體的,說到底就是要把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而且要鋪開到世界的每個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勢,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毛主席對於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體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從這一天開始,直到後來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學說,在最大範圍內團結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為此,“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即是把中國革命的經驗以及毛澤東思想傳送給他們,而不是真的把崑崙砍成三段送給他們。

前面談了此詩的思想境界之美,這裡轉談一下此詩的藝術之美。

因為我們知道如此複雜的主題本身要表達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藝術相結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崑崙)出來幫忙了,詩人“橫空出世”般的勝任了。

詩之上半闋寫崑崙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禍,功過是非,誰曾評說。詩人在此以崑崙象徵祖國,並站在一個高度評說祖 國幾千年歷史的功過是非。氣勢流暢,有一洩千里之感,從大象入物,又有細節描繪,“飛起玉龍三百萬”化用前人“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二句,正如作者所說藉此一句來形容雪山。此句用得靈妙自然、恰切精當。再有“人或為魚鱉”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現實主義詩歌中的奇異比喻,指夏日從此崑崙橫流下來的江河湖水已氾濫成災,加害於人,同時又暗指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雲。然後破空斗膽一句提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崑崙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這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接著是“安得倚天抽寶劍”一句,令人聯想到稼軒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中二句“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以及李白《臨江王節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甚......

蒐集毛主席的詩詞《念奴嬌•崑崙》。

七律·長征

百度知道為什麼打開這麼慢?

你用什麼上網的啊?

我一直用百度搜索信息速度很快啊(我用寬帶的)

你說的是搜索出結果的速度慢

還是打開百度的速度慢呢?

毛澤東念奴嬌崑崙大意

念奴嬌崑崙

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譯文】

破空而出了,

莽莽崑崙山,

你已看遍人世間的春秋風雲。

你雪山般的身軀飛舞起千百萬冰稜,

滿天被你攪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縱橫流淌,

有些人或許葬於魚腹。

你的千年功過是非,

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今天我要來談一談崑崙:

不要你如此高峻,

也不要你這麼多的雪花。

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

把你斬為三片呢?

一片送給歐洲,

一片贈予美洲,

一片留給中國。

在這和平世界裡,

整個地球將像這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毛澤東的《虞美人 贈楊開慧》和《念奴嬌 崑崙》的意思

《虞美人贈楊開慧》作於一九二一年。據資料介紹,毛澤東在一九二0年冬與楊開慧結婚, 這算是新婚不久的離別,“枕上”則是新婚不久的“枕上”。新婚不久的離別, 令毛澤東愁腸萬分,思緒萬千,如翻江倒海,徹夜未眠,無奈之中只有披衣坐起。上闕詩句明白流暢,感情自然流露,表達了毛澤東不忍離別愛妻楊開慧的心情。睡不著一直披衣坐到拂曉,也許又不忍心驚擾熟睡的楊開慧,獨自一人對西邊的一勾殘月,腦子裡覺得甚麼都沒有意思,天亮了就要與愛妻分別,怎麼不淚流滿面!下闕讀來讓人看見一個披衣獨坐殘月下的毛澤東,一個為親情拋灑熱淚的熱血男兒!

讀這首《虞美人贈楊開慧》,讓人看見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毛澤東,更讓人看見了毛澤東與楊開慧真摯的至愛的夫妻感情!楊開慧比毛澤東小八歲,對毛澤東是一往情深,為了這份真摯的夫妻感情,她不知經受了多少苦難,直至付出年輕生命。

毛主席的《念效嬌.崑崙》

上聯為 毛主席所出

下聯為 周總理所對

毛主席和周總理視察長沙,二人同乘一車。當車行至湘江邊,毛主席看到橘子洲和洲旁行船時,詩興勃發,隨吟一上聯,讓周總理對下聯。周總理默思良久,望著窗外,不知如何應對。當車行至天心閣時,忽見幾只鴿子從天心閣撲楞楞飛出,周總理馬上對出了下聯。

相關問題答案
毛主席崑崙是什麼意思?
毛主席屬相是什麼?
主關鍵詞是什麼意思?
主控項目是什麼意思?
主要事例是什麼意思?
主題酒店是什麼意思?
自主性太強是什麼意思?
席位權是什麼意思?
主觀色彩是什麼意思?
主叫鑑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