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讀書感受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小學生的讀書心得怎麼寫

“書”,我們再也熟悉不過,課桌上的“餐具”,天上的“太陽”,生活中的“水”,我們的“心臟”。書是我們精神中的“鈣鐵鋅錫維生素”,幫助我們的精神“茁壯成長”。它比金子還寶貴,讓我們慢慢的品味,細細的品嚐······

每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偉大的文學作家茨威格曾經說過:“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讓我們仔細認真的每一本書,為我們的學習打好堅固的基礎。

書是困難時的一雙手,是乾渴時的一股甘泉,是機器上的一臺發動機。或是說,只有他才能使我們的血液流動,促進心臟的呼吸,只有他才能使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讀好書、好讀書、讀好書”把冰心的言論銘記在心。

小學生閱讀感悟怎麼寫

沒有專用的讀書筆記的本子麼?

先寫文章的作者名字

寫中心內容

寫自己喜歡的句段、詞語

最後寫觀後感覺

最後要表明讀書的時間

小學生讀書摘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係,就會輕鬆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矣。我覺得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你學而不用。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 你猜:一定要說到頭懸樑錐刺骨和螢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說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的話?總不至於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吧?你很聰明,並且對書敬畏而疏遠。電視、卡通書和流行歌已經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還想為書開墾出一畝三分地兒。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讀書筆記

2、評註式讀書筆記

3、心得式讀書筆記

小學生閱讀書籍的家長反饋意見怎麼寫啊

毛昕彤家長:孩子很愛看書,有時甚至達到痴迷狀態。我想這一點對於她的寫作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

許書樂家長:建議讀書時手上拿一支筆,或在書上勾畫提示,或在本子上做一些筆記。

施奕昕家長:孩子是一個不太愛看書的學生,作為家長很是煩惱,學校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促進了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 。現在她已經能耐心地去讀一本較厚的書了。

夏宇簫家長:孩子讀書是好事,希望能堅持。現在有時會做一些小事,甚至洗自己的衣服,雖然沒有洗乾淨,但我們看到孩子越來越懂事了。

黃贇家長:孩子非常喜歡讀鄭淵潔的“皮皮魯系列圖書”,讀了以上幾本書後感觸很深,每天在家和我們談論書中的內容與想法,更加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鄭淵潔的書我小時候也愛讀,希望孩子讀得更多些。

王易家長:這些書帶有科幻的色彩,想象力豐富,故事情節變幻莫測,能引導孩子展開更多的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對開發智力有幫助。

吳政諭家長 :讀一般好書,並且能夠從中得到啟示,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希望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王欣培家長:希望好的故事給你帶來愉快的心情,使你更加懂事。

曾常霄家長:孩子從書中慢慢地學會與人相處的道理,讓我們家長很放心,孩子確實是在一天天地進步。

楊時超家長:孩子愛讀書的習慣使他受益很多,希望繼續保持。

陳仟諾家長:孩子非常愛看皮皮魯的故事,但她僅僅停留在看的基礎上,還不能學習其中的句子寫法。作為家長對她看書非常贊同,就是不知道如何檢驗。(建議:每天和孩子口頭交流讀書心得。)

陳瑞淇家長:這次感受寫得不錯,希望陳瑞淇向舒克貝塔學習,不斷戰勝困難,取得進步。

杜沈晨家長:能夠讀課外書並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一點很好。希望以後繼續堅持,不要放棄,只有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陳勝莊家長:比較喜歡讀皮皮魯的故事,閱讀是孩子成長的好老師。

王欣怡家長:很好!能懂得書上所講的道理。希望你不要成為《皮皮魯遙控老師》裡的皮皮魯。

柏雲龍家長:讀一本好書,就是與優秀的人對話。能有幾點收穫難能可貴,但貴在堅持。

袁琳家長:《皮皮魯和夢中人》這本書我沒看過,孩子的讀書感受完全是自己的理解 ,從而也說明孩子確實讀懂了這本書。

蔣允文家長: 希望你一直保持愛看書的好習慣,繼續讀一些好書,有益的書。

小學生一百字的讀書感悟怎麼寫

生命因享受讀書而精彩。對我來說,讀書就和吃飯一樣,已經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餐不吃感覺餓,一天不讀感覺慌。

十歲前所讀之書,幾乎都是一些革命樣板戲的劇本,偶爾看到過幾本前蘇聯作家的小說,如獲至寶。第一次拿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興奮得睡不著覺,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是靠打著手電筒,偷偷躲在被子裡連續十幾個晚上看完的。其實那是一本繁體版的小說,對於當時我這個才讀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讀起來自然是十分費力的,靠著連蒙帶猜,竟也將那本厚厚的小說“啃”完了。所得多少自然可以不去計較,可至少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刻進了保爾·柯察金這個響亮的名字。

十歲後所讀之書,內容自然要豐富了許多,單就當代文學作品,從傷痕文學到反思文學,再到改革文學,最後到如今的各種文學潮流作品;從長篇鉅著到微型小說,我逮到一本就讀一本。於是,一路聞著書香味,跟著時代的步伐,就這麼長大了,變老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因工作繁忙,無暇涉及太多作品,只三樣雜誌及時收藏於心中,那就是《讀者》、《小小說選刊》(或《微型小說選刊》)、《故事會》,看似平俗了些,但社會百態、人間冷暖、奇聞軼事盡收眼底。最主要的是文章簡短,不必為故事情節的曲折去費時費力。可惜每月只發行一期,於是每次看過之後,只恨時間過得太慢,好不容易捱過幾天,去報亭詢問,結果一般只會有兩種:要麼來了新的,要麼以為買了新的,拿回來仔細一讀——看過了的。不知從啥時開始,這些雜誌一月出兩期了,稍有緩解,可重複購買的現象依然還是發生過。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禮義不交,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不敢與古人同語,但允許我有同感。每當捧著一本心怡的書本,每當讀到得意之處,常會激動不已,有時甚至會興奮得徹夜未眠。總之,愛讀書是好事,不是壞事,也就罷了,無法改了,就隨著去唄!

小學生讀後感怎麼寫步驟

一、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儘量像一篇文章,儘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裡說過了,這裡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四、寫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

小學二年級讀書心得怎麼寫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趴在沙發上一字不落地讀著這本經典的書——《列那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非常狡猾而皮毛又美麗的狐狸——列那狐。它生性狡猾,詭計多端。它雖然做了許多壞事,但是我仍然喜愛這隻狐狸,因為它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這裡面最讓我百讀不厭的故事是“‘氣死肉’還是‘氣死狼’”。從這個故事當中,我明白了不能隨便信服陌生人的話,需要我們細細觀察陌生人的面貌與神情,用心思考,像孫悟空一樣,做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才能戰勝不計其數的陷阱與詭計。

小學四年級讀後感怎麼寫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 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 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 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 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

相關問題答案
小學讀書感受怎麼寫?
小學圖書標籤怎麼寫?
一年級讀書感悟怎麼寫?
小學活動感想怎麼寫?
親子讀書感想怎麼寫?
大學讀書報告怎麼寫?
小學生活動感受怎麼寫?
小學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計劃怎麼寫小學?
小學二年級讀書心得怎麼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