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著眼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請談談什麼是新課改?

我是一名高中教師。新課改我最大的體會是:

(1)教學方式的轉變,變灌輸式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式,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

(2)師生關係的轉變,變教師權威為師生平等;

請簡要論述我國新課改的創新之處

一、教師與學生關係上的創新

過去,教師與學生是一種授予與被授予的關係.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味的把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只是忙於把教師傳授的東西記到腦子裡面或者寫到筆記本里,師生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只是被動的把知識死記硬背,並沒有把它真正的消化,進而變成自己的東西,為自己所用.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當然這是早就反對的,但是如果不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那麼這種教育方式的實質仍然存在.

在這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它首先強調了教師是知識的研究者,而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你我”關係.其次強調教室不能作為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舞臺,不能作為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應該是師生之間交往和互動的舞臺,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也就是說教學應該充滿著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最後強調在教與學的關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應該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而應該是平等的“你我”關係,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誠交往、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體驗.所以,新課改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師生關係,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取得心靈上的溝通;作為學生不只是簡單的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要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索,在不斷的探索中激發自己的潛力和創造裡,從而使自己不斷的發展.

二、評價對象、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創新

過去,對學生的評價一般是重結果輕過程,也就是用學生的一次考試成績來作為對學生一段時間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這樣評價的內容、方式和主體都是比較單一的,另外就是過分的強調了評價的選拔功能,也就是普遍存在的排名、升學的目的等等,而少了評價的導向、激勵功能,是為了學生的階段學習總結和進一步的學習.

現在,新課程改革強調了評價對象、主體和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這裡所說的評價對象和主體不僅是指學生,還包括我們的教師,也就是說我們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還要對教師進行評價.

1、對學生評價的創新.我們不能只針對學生的成績,把它作為唯一的評價目標,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動機的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關注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另外對學生評價的方法也應該綜合化, 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適時適當的糾正.最後就是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進行評價,及時的肯定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快樂,從而建立一種激勵學習機制,幫助學生進入到良性的學習氣氛循環中來.

2、對教師評價的創新.現代教育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對教師的評價應該包括對教學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技能和教學準備情況的評價.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反思.同時,學校、同行、家長以及學生都應該參與到對教師的評價當中來,多角度、多立場地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建議,從而促進我們教師自身不斷的發展.充分的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3、評價方式上的創新.新課程中的評價方式也體現了多樣化,它克服了傳統比較單一的評價方式——考試.隨著教育的發展,人們建立了多種評價模式,並且每一種評價模式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考慮到我們的課程評價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因為評價的對象和評價的條件各不相同,並且它還具有持續的發展性,在不停的變化之中,尤其這種變化還沒有固定規律可循.這些特性都導致了我們無論採用任何一種單一的評價模式都是不正確的,都是片面的.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並且具有動態性的.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的總成績分成幾個......

如何建構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1 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

評價一節課的好壞,主要是看這節課是否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是否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在渾然一體的教學中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有機整合。具體概括為六點:淤目標恰當落實了;於活動組織精思考;盂合作學習興趣高;榆師生互動學法好;虞過程體現探究性;愚學有餘地有實效。

2 建構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的評價的原則

2.1 發展性原則。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達到目標而不是檢查和評比,發展性評價將著眼點放在學生的未來,所以,發展性評價瞭解學生現在的狀態不是為了給學生下一個結論或是給學生排隊,而是用於分析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

2.2 主體性原則。提倡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學生更多地參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在評價資料的收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通過“協商”達成評價結論,使得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

2.3 差異性原則。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2.4 激勵性原則。評價的目的是調動被評價者的積極性,起到激勵進步的作用,所以建立小學數學評價體系,其價值判斷一定要全面、客觀、公正,需要量化成分數的,儘量定得權重恰如其分,科學合理,使被評價者感到衡量自己的這把“尺子”是科學的、較準確的,而不是隨意的、模糊不清的。其結果得到被評價者的認可,激起評價對象的認同感和競爭意識,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評價活動。

2.5 可行性原則。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必須處理好科學性與可行性的關係,要在可行性基礎上,注意科學性。儘量使評價指標簡單、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儘量避免評價失真現象。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3 建構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的評價的思考

3.1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從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由此可見,考試評價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為此,小學數學發展性考試評價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考查學生數學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思考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滿足學生的需求,發掘學生的潛能,建立自信培養情感,推動師生共同發展。

3.2 促進“兩個發展”。一是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不僅要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要關注學習發展性(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再次體現在教學的效果上,要真正體現“以學論教”的思想。二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要堅決摒棄那些形式主義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鑑定教師課堂教學結果,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判斷教師是否已具備獎勵或處罰的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制定教師發......

新課程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三、普通高中新課程與教學改革20.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學應如何適應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 要落實高中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新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與主動發展 高中新課程方案,在保證所有學生都達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過課程的設計而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提供儘可能大的空間.它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並把個性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智力資源,不求所有學生在形式發展上的同一,而求學生內在品質的提高和豐富,為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人生追求,提供儘可能多的可能途徑.因而,這也就意味著,在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格式學習,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培養進行人生規劃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2)要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 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也就意味著,要改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增強“提高生命生活質量”的意識,使學生學會生活,並能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3)要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格境界 當前教學論思維侷限性的最突出表現就是把課堂教學目標侷限於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我們需要課堂教學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決不能以單一的知識、技能甚至所謂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訓,來遮蔽對學生進行人格培育的光芒.(4)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過去,我們的課堂常常被教師所主宰,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因而無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 總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要致力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與全面落實,而不能僅僅是關注於“知識”或“能力”等單維目標的實現. 21.新課程理念下,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麼?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3)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學應該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6)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22.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1)良好的班級氣氛:營造積極正向、溫暖和諧的班級學習團體;(2)豐富的學習機會:有效運用教學時間,教學管理井然有序;(3)妥善的課程安排:班級各項教學活動依據課程綱要與教學目標設立;(4)明確的學習重點:提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讓學生有充分準備;(5)紮實的學習內容:內容充實完整、說明條理清晰,讓學生易懂易記;(6)智慧的教學對話:教師提問精要、創意,學生舉一反三,師生同成長;(7)充分的練習應用:足夠練習機會,即時改正反饋,讓學生多方應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師適時提供引導多樣協助,讓學生積極學習;(9)學習策略的教導:教師以身作則,教示學習策略,讓學生主動自發學習;(10)協同合作的學習:學生成對成組,學習相互協助;(11)目標為本的評量:正式非正式評量考查學生朝向目標,進步的情況;(12)教師的適度期望:教師依教學目標設定學生適切的學習進步的期望. 23.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應注......

寫一篇對於中學生對厲史知識瞭解少的議論文

【內容摘要】:新課改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但是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即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制約了其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就歷史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以及解決對策等三個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導致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傳統教育目標的限制、教師知識權威的扼殺、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師生知識觀念落後、學生提問技巧欠缺、教材的編寫落後等。改變當前這種狀況,需要倡導民主的、合作的、開放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進行問題思維訓練,教材能有新的改進等。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意識,缺失,原因,解決對策

一、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終極目標。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這是對學生創新精神的肯定,只要長期堅持就可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態度和價值觀,為學生的下一步歷史學習打下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雨蒙認為,當一個人接受一項任務,但又不知道如何完成時,他所面臨的就是一個問題。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的構建過程,學習者在這一過程中,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輔助條件,去構建新的思想和概念,而當學生已有知識不足以生成和構建新的知識和概念時,新舊知識之間將有一段距離,這個距離就表現為問題。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科學之門的鑰匙,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的火花,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生學習探究的動力。

心理學研究成果也表明,教育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一,雙方的有機結合最終形成了學生全程參與、內心體驗、形成態度、構建價值觀的教育全過程。而注意問題意識的培養,可較好地形成學生的全程參與、內心體驗、形成態度和構建價值觀,這與是否形成學生的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密切關係。所以,問題的生成和解決,是新課程學習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要環節,是學生知識積累、能力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髮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在傳統歷史教學中,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由教師操縱,學生的求異思維長期得不到發展。因此,在新課程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培養。

二、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

1、傳統教育目標限制。我國傳統的教育是把知識的傳授與掌握作為主要目標,所以長期以來我們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學生教得沒問題了,即我們的著眼點在教“是什麼”上,在解決問題上,以致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意識越薄弱。另外當今的高考、中考制度,使許多學校把追求高升學率作為奮鬥目標,偏重於應試教育,偏重於通過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加重負擔來贏得成功和聲譽,從而忽視對問題意識的培養.

2、教師知識權威扼殺。在發揚教學民主的今天,“師道尊嚴”仍蟄伏於很多人的思想深處,課堂上大多數教師仍是知識和身份上的絕對權威,教師是知識和資源的壟斷者,提問是教師的專利。他們滴水不漏地對問題進行的分析和概括,所謂的“標準”答案,對學生的提問心理構成了威脅。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為了有力地控制課堂,學生的一切言行都得聽他們的指令,必須以他們的標準來衡量判斷學生言行的對與錯。做學生的失去了思維的自由,失去了言論的自由,只剩下對權威的盲從,輕而易舉地扼殺了學生本來已經很弱的問題意識。

3、傳統教學方式束縛。傳統的接受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獨佔講臺,唱“獨角戲”......

試析新課改下怎樣有效應對新高考

一、學習教改理論,轉變教學觀念在課程目標上,強調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的發展;在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改善自己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研究與新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迅速更新教學理念,全面落實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努力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如過去講社會保障制度時,我們只是引導學生系統歸納出相關的知識要點,使學生被動接受。新課改後,同樣講這個問題,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某國企在市場經濟中,由於各種原因陷入困境,為了生存,實行轉制,把富餘人員分離出去,部分下崗職工怨聲載道。要求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會產生上述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應如何正確面對?這樣的情境創設增強了學生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了,很自然地達成了對相關知識建構。二、夯實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新的高考改革雖注重考查能力,但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儘管背景千變萬化,設問的角度層次多樣,但通過答案的分析不難看出,這些題目大多是命題專家對相關基礎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因而這種能力考查仍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更高要求基礎之上的,要想取得理想成績,必須注重基礎,強化基本技能。1、夯實基礎,構建知識框架夯實基礎,應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因而,在複習過程中,構建知識框架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宏觀在胸,構建網絡要胸懷全局,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其次要中觀成線,在複習中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理論,以充實對學科基本思路的理解;再次要微機在握,學生做到準確、清楚、透徹地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做到運用自如。新課程實施中,要求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考綱能力要求上也明確要求學生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針對文綜試題設置的情景取材廣泛,設問的角度靈活多變,因而一定要培養學生對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對於習題處理,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設問的角度、層次、要素、抓住問題的關鍵詞,然後根據對設問的分析結果把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其次要求學生能迅速準確地確定材料與知識的結合點,整理思路深入分析解決問題。三、倡導研究性學習,構建和諧探究課堂德國教育家洪堡曾說過: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培養人去適應傳統世界,不是首先要去傳播知識和技能,而是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作出有意義的選擇。因而,這次新課程理念提出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在教學設計中善於從學生實際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發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新課改要求大力倡導有利於掌握科學方法,孕育創新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學會選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富有個性地發展自己見解,以利於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教學中,我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大致有創設問題,處理信息,得出結論三環節,它讓學生的思維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三種狀態。例如:講樹立正確消費觀時,我結合學生實際認識水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當前黨和政府提出的要建立節約型社會,與如今努力擴大消費要求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不是矛盾?提倡艱苦奮鬥是不是就認定學生穿用名牌屬於奢侈的消費?然後引導學生......

相關問題答案
新課改著眼點是什麼?
東華紡織著重點是什麼?
掐著點是什麼意思?
四大名著的特點是什麼?
身體悠著點是什麼意思?
課文掌聲的特點是什麼?
新聞的概念特點是什麼?
踩著點是什麼意思?
年畫的四大特點是什麼?我國著名的年畫有哪些? ?
城中村改造專案的優點是什麼?缺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