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什麼是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其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療是什麼

用互聯網的思想去改變醫療的現狀!

互聯網醫療屬於什麼階段的互聯網應用

目前,互聯網醫療還只是處於解決醫療信息不對稱階段。

主要原因是:

醫療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中國的醫療問題存在已久,短期內靠融合互聯網難以徹底解決;

醫療資質問題是互聯網醫療的重要門檻,國家對資質問題一直是嚴控狀態;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遠程服務還不成熟。

前景:

第一階段: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為目的的醫療信息網絡化,如網上預約;

第二階段:以醫療為目的互聯網實時醫療指導服務,如遠程醫療視頻對接;

第三階段: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操作的出現,如遠程手術操作。

“互聯網+醫療”主要說的是什麼意思?

用互聯網的思想去改變醫療的現狀!

互聯網+醫療有哪些? 10分

伊問醫答是首個互聯網+醫療+共享經濟的平臺,解決了一次勞動一次收穫的傳統方式,是一次勞動,N次報酬。現在正在招募移動院長!

我也在做,非常好。

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為什麼互聯網醫療會現在興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因為它解決了兩大問題:

1、單一醫院水平目前不足以保證用戶能得到全面的治療方案,如果將全國醫院中優質的核心資源進行歸類,對一些極端的疑難病症進行全方位尋求診斷和治療,這將是一個極大的變革。當然,醫學上的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不同醫院之間各方面的問題也是不同的,所以未來如何整合好醫療資源提供全球化的醫療資源服務,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巨大動力和方向。

2、新型醫療資源的推廣,移動化醫療帶來的醫療資源的便捷能夠多方位多角度的幫助醫療服務方面的推廣。從這個故事可以發現,用戶在對醫療方法上還是有很多信息不對稱因素在裡面的。

所以,醫療未來連接的包括醫院、病人這兩部分,通過病人和醫院這兩頭進行全力發展。

互聯網+醫療會產生什麼樣的積極影響

“互聯網+”熱風勁吹,傳統醫療行業也站到了風口上。藉助互聯網連接、智能的特性,移動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軟件層出不窮,並因其隨時隨地可使用,能夠解決掛號、諮詢等就醫難題,受到人們的歡迎。

《人民日報》的系列報道,展示了當下“互聯網+醫療”興起發展的生動場景。作為移動互聯時代的新生事物,“互聯網+醫療”引起了醫療界、管理部門和輿論的高度關切。前不久,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表示,互聯網上涉及醫學診斷治療是不允許開展的,醫生通過網絡只能做健康方面的諮詢,不能開展醫療診治工作。這被外界解讀為國家衛計委對“互聯網醫療”的明確禁止,並引來一些網友和媒體的吐槽,被認為是在阻擋新生事物,扼殺互聯網時代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進行的探索。

“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提升實體經濟和公共服務的創新力和覆蓋力。現在,人們相信“互聯網+”可以搭配很多東西,這些東西只要與互聯網有機相“加”,就能夠產生新的變化,開拓出嶄新的巨大空間,比如教育和互聯網相“加”發展起了遠程教育,金融和互聯網相“加”結出了互聯網金融之果,等等。然而,這一模式不能簡單運用於醫療診治,至少在目前國情條件下,“互聯網+醫療”不能理解為醫療診治和互聯網的簡單相“加”,不能直接等同於“互聯網醫療”。

嚴格說來,衛計委對“互聯網醫療”沒有全盤否定,而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去年8月,衛計委出臺《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包括醫生和醫生之間)進行的遠程醫療服務作出了具體的規範。可見,衛計委只是禁止醫療機構(醫生)通過互聯網對患者進行的醫療診治,其他如醫療機構(醫生)通過互聯網對醫療機構(醫生)進行醫療指導、學習交流,以及醫療機構(醫生)通過互聯網回答患者的詢問,就健康問題給出諮詢性意見(而不是就疾病問題進行診療並給患者開出藥方),都不在禁止之列。

要求“互聯網+醫療”恪守“不能開展網上醫療診治”的邊界,嚴禁醫療機構(醫生)通過互聯網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有著很現實、理性的原因。醫療診治針對人的疾病,直接觸及人的身體,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和貼近性,醫生需要和患者面對面近距離接觸,通過“望聞問切”並藉助醫學檢查檢測結果,才能對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學的判斷。互聯網為人們遠程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醫生和患者進行遠程交流,終究不能完全代替面對面近距離的交流,醫生通過遠程交流獲得的關於患者的信息,無論如何也不如當面接觸患者所瞭解的那樣直接、切近和深入。醫療診治活動的技術安全性與醫患交流的“距離”密切相關,“距離”越小,技術安全性越高。醫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到今天,“距離”和安全性之間的關係仍未有根本改變,出於最大限度降低醫療技術風險、保證醫療安全性的考慮,禁止醫生向患者提供“聯網醫療診治”,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領域暴露出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互信互諒受到較大影響,由此引發了一些嚴重的醫患衝突和惡性傷醫事件。在傳統醫療診治機制下,醫生和患者無障礙、近距離直接交流,尚且未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可以想見,現在如果貿然放開“互聯網醫療診治”,客觀上將使江湖遊醫、庸醫惡醫及各種醫療欺詐行為有更大平臺,醫患之間的不信任感和敵意情緒勢必變本加厲,醫療診治的風險將空前放大,安全性將大幅降低。從這個角度看,禁止醫生向患者提供“互聯網醫療診治”,正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醫療“信任風險”,保證醫療行為......

未來的互聯網醫療是個什麼樣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不斷髮展,通過遠程醫療、可穿戴便攜式設備等方式進行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產業正逐漸壯大,接連獲得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及其他產業資本的投資青睞。而在醫療體制改革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有望通過提高醫療機構效率、讓患者掌握主動權、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方式突破傳統醫療服務短板,並對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成為撬動醫改頑石的重要槓桿。

醫療保健板塊大漲,截至發稿,莎普愛思(行情,問診)漲停,華潤萬東(行情,問診)、凱利泰(行情,問診)漲超9%。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昨日的常務會議上,曾多次研討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獲得通過,旨在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服務升級。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全國範圍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帷幕的拉開,國務院明確表示,將梯度設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大力發展社會辦醫,增添醫療服務 發展活力,加大資源調整力度,合理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設備配置。

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藉助手機等移動設備提高醫療效率。這些變化讓患者從掛號、門診、檢查、手術以及住院等各環節,都能更加便捷。

據記者採訪瞭解到,截至2013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約為22億多元,預計2017年達到125億元左右規模。未來我國移動醫療行業將加速發展。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年均增幅是18%以上。中國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方佩表示,2013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經增長到45億美元,預計未來3到5年年均增長達到50%,當前,我國移動醫療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具有更大空間。

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美好“錢景”吸引了資本大量湧入。2014年以來,互聯網企業掀起了投資移動醫療的熱潮。5月阿里巴巴推出“未來醫院”計劃;8月中旬“春雨移動健康”宣佈完成5000萬美元融資;9月“丁香園”獲得騰訊投資7000萬美元;10月,掛號網獲1億美元融資。這一領域頻繁的融資行為引起廣泛關注。另據瞭解,目前市場上面向醫院開發出來的APP產品已經達2000多種。

緩解“看病難”頑疾

“在我們網上服務的許多醫生,在醫院裡的職稱並不高,月工資待遇只有幾千元。”張銳說:“但是網上他能提供優質的諮詢服務,每週每個簽約用戶收費200元,有的醫生有20多個簽約用戶。”

“春雨醫生”的“野心”還不僅僅是“買下”醫生們的零碎時間開展互聯網健康諮詢,其早已計劃打通民營醫院導醫服務。“政府做的事是配置醫療資源,而互聯網公司可以配置患者資源,讓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張銳說,他們設計的導醫模式,是將民營醫院的診療內容、收費情況、就醫環境等要素全部列表出來,讓醫院的收費和診療更加透明公開。

多位專家學者和基層醫務工作者認為,互聯網醫療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政策壁壘。由於公立醫院處於賣方市場,因此對於給體制內的醫生“鬆綁”、接受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方面缺乏動力。

鼓勵社會資本改制重組公立醫院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

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署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更好保障農村居民身體健康,討論通過《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促進優化資源配置和服務升級。

在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於1名的標準在全國配備鄉村醫生。採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方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和設備購置。對鄉村醫生開展免費培訓和脫產進修,建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制度;探索實施鄉村醫......

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其實是偽概念,不存在!醫療的中文解釋是治病、疾病治療,互聯網能做到直接治病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說是醫療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醫療相關的手續,比如治病要先掛號、繳費、排隊,這三項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但是治病才是醫療,能把掛號、繳費、排隊叫做醫療嗎?所以醫療互聯網是不存在的,被大家偷換概念!如果說當今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便捷性就是看病手續的辦理更便捷!這是對患者而言,如果是醫院,那麼就是院內系統的升級改造,提升運轉效率,和數據計劃共享!

互聯網醫療的前景怎麼樣?

前景是好的,但要看怎麼利用,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醫療是未來醫療健康服務業的必然趨勢。

主要驅動力來自於三個層面:

首先,互聯網滲透進入醫療行業,是互聯網發展自然演進的必然階段——互聯網自90年代末期先後衝擊紙媒(門戶、搜索)、通訊(IM工具)、零售(電子商務)、旅遊(在線旅遊)、金融(互聯網金融)、教育(在線教育)等等,其發展的核心脈絡即從易到難依次滲透到具備低效率、多痛點、大空間、長尾特徵的行業中去,而醫療行業完全符合了這樣的特徵,由於其涉及線下醫療資源的問題,因此滲透難度大,從而屬於互聯網滲透傳統行業中後期的產物。

其次,中國醫療資源配置極度不合理,讓本來就稀缺的醫療資源更加匱乏。在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等候三小時看病三分鐘”成為常態,受制於頂層設計、醫保聯網欠缺以及分級診療制度不合理,分級診療制度始終難以落地。優質醫療資源被“小病”佔據,而基層醫療資源卻被閒置(患者只信任三甲醫院)。這些低效率運行的問題也為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最後,無需贅言,移動互聯網發展、智能終端普及、傳感器技術進步、互聯網基礎設施改善為互聯網醫療提供爆發式增長的土壤。

相關問題答案
互聯網醫療是什麼?
互聯網廣告是什麼?
移動互聯網開發是什麼?
互聯網創業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主管是什麼級別?
互聯網運維是什麼?
互聯網電商是什麼?
互聯網賬號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之家是什麼?
互聯網項目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