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創新思維?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政府如何加強人們的創新意識

首先,組織實施重大專項,以關鍵領域的突破提升國家整體創新能力。重大專項是今後一段時期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要通過重大專項的實施,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業群,搶佔未來競爭的制高點,帶動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競爭力的躍升,實現生產力的跨越發展。重大專項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各部門、各地方密切配合,科技界、產業界、金融界等各方面通力合作,集成力量共同推動,以確保重大專項目標的實現。

第二,攻克重大關鍵技術,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把攻克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下決心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特別要抓好節能減排、氣候變化等重點科技工作,加強廢棄物綜合利用、主要汙染物控制與治理技術開發和集成示範。力爭在信息、生物、先進製造、新材料、現代交通、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

第三,加強農村科技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貢獻。積極推進農業重大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創新,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推廣新型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加快先進實用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和實用科技人才的培養。

第四,把科技惠民作為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支撐。加強醫藥衛生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大新葯創制力度,加強疾病防控技術體系建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產安全、交通安全、防災減災等公共安全技術支撐體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第五,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科技基礎能力建設,促進科技自身發展。統籌兼顧國家目標導向的研究和自由探索研究,進一步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力爭在信息、生命、納米等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以資源共享為核心,以機制創新為重點,加大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以及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堅實的條件保障。

三、努力營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

一是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完善相關利益分享、風險共擔、人員流動等政策措施,推動產學研結合;引導和支持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健全企業研發機構,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二是完善和落實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全面落實《科技進步法》。通過稅收優惠,激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實行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制度;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與產業化;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政策、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等。

三是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財政科技經費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研究和科技基礎能力建設等。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四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體制環境。重視發現和培養一流科學家和學科帶頭人,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倡導追求真理、寬容失敗的科學精神。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如何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

思維是開啟人們智慧大門的“金鑰匙”。記者思維的結晶是新聞作品,新聞佳作是記者創新思維的物化。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強化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是做好新聞工作的必要條件。因為新聞工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新聞工作的職業特點就是不斷探索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傳播鮮為人知的新鮮事實和解決問題的新鮮經驗,探尋體現事物發展規律的最新趨向。新聞工作者猶如在百花叢中採集花粉的蜜蜂一樣,通過精心採擷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素材,經過創造性勞動,“釀造”出精品奉獻給受眾,以精神產品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新聞工作的創新思維,實際上就是新聞工作者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對自身具有的能動性、創造性的確認。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記者的採訪寫作活動是報道主體與報道客體之間的矛盾運動。誠然,作為報道的客體的新聞事實是第一性的,報道主體無疑要尊重客觀事實,然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它對客體的認識並非是機械模寫或刻板復錄,而是包涵了對事實的認識、評價和它的發展趨勢,回答客觀事物是什麼、怎麼樣、今後怎麼樣等問題。新聞報道不僅要忠實地反映客觀實際,而且要力求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使受眾獲得綜觀全局和預知事物發展前景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記者發揚主體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一個創新思維能力強的記者,往往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能“沉”到事物矛盾的漩渦中解剖問題。當發現有價值的現象後能“跟蹤追擊”,把自己的思維向縱深推進:既“由表及裡”,透過現象探究其本質,又“由此及彼”,聯想到與這一現象相關、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深入採訪。這種創新思維,使記者在報道中既不重複別人,又不重複過去,因而能出奇制勝,先聲奪人。一些“敢為天下先”的獨家新聞,一些充滿新意、富有創見的新聞佳作,一些視角巧妙、內涵豐富、手法獨特的新聞精品,都是記者創新思維的結晶。

現代思維學把人類的思維分為再現性思維與創新思維。

再現性思維是用慣常的方法去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著名科學家卡·鮑爾把這種思維方式比作“水桶式思維”。因為用以思維的“水桶”是規定死的,水桶的容積決定了裝進來的都是等量的水,儘管客觀事物豐富多彩,但由於注入“水桶式”的思維模式,就陷入了模式化的“套子”。我們常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被諸葛亮的“空城計”所愚弄,都是由於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而造成判斷失誤。採訪寫作中的“先入為主”,帶著主觀色彩強烈的“眼鏡”去看待客觀事物,用既定的思維去取捨事實,就挖掘不到有價值的新聞。

美國有一個名記者,在他剛開始記者生涯時曾遇到一件事:一天晚上,他被派去採訪一個大牌明星的演出,到了劇場門口,廣告牌上寫著女明星因故停演。這位記者認為無新聞可發,就回家睡大覺了。可到了半夜,編輯部得知許多報紙的頭版都將刊登女演員自殺的消息時,夜班編輯火了,把這位記者叫醒訓斥了一頓。這位記者為何漏發了重要新聞?恐怕主要是思維定勢的影響——不演出就沒有新聞可採訪。而那些嗅覺靈敏的記者卻來了個逆向思維——不演出也有文章可做,從而在廣告牌後尋覓到了大新聞。

可見,只有突破思維定勢,激發創新思維活力,才能透過普通現象抓出有價值的新聞。再現性思維運用在報道工作中,常見的弊病是:趨同從眾,人云亦云,刻意模仿;兩眼向上,崇上唯書,脫離實際;拘守傳統,封閉循環,提不出新問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好壞被置於兩極;因果單一,只講一點,不及其餘,把事物發展歸結於單一的動因。

創新思維是一種敢於探索未知領域、敢於直面現實、敢於提出新見解、新問題的進取性的......

如何運用創新思維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摘 要:新時期黨建工作建設依然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如何做好黨建工作是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在面對國內複雜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黨建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主要表現在組織鬆懈等方面上。本文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提出用創新思維解決黨建中出現新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期望能夠對各地黨建工作提供一點啟示。 關鍵詞:黨建工作 創新地位 問題 新時期黨建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適應了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政治發展任務的要求,為和諧社會建設和行政體制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從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形勢來看,黨建工作做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在新形勢下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組織建設存在鬆懈的現象、制度建設仍然維持在老路子上等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在黨建工作中必須具有創新思維。   一、新時期黨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   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組織建設存在著鬆懈現象,在當前的黨建工作當中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存在著形式化現象,甚至出現了一些空白點和盲區,加上黨員流動和分散等原因的影響,一些黨員的組織觀念、紀律觀念非常單薄,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較低。在黨員生活當中,很多黨員存在不看書、不讀報、不過組織生活的問題,產生了對共產主義、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危機,在行動當中各行其是,極大的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第二,在黨組織制度建設上仍然採用傳統的方式,不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黨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導致理論以時間的脫節,黨建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第三,黨建工作方法與當前的工作要求不適應,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離退休黨員越來越多,基層工作隊伍當中黨員的比例雖然有所增加,如何管理兩方面隊伍的增加是黨建工作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一些地方處理不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在工作中顧此失彼,導致黨建工作方法無法適應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要求。   要想解決新時期黨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要求我們必須用創新思維審視這些問題,在此基礎上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具體來說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黨建組織創新   所謂的組織創新主要是指按照黨章、黨規的要求,在組織建設上採取與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相應的措施,以提高黨組織的活動,擴大黨組織在社會發展中的影響力,鞏固和增強黨組織的堡壘作用。黨的組織工作是我黨其它工作的基礎,也是我黨戰鬥力的基礎上,抓好黨的組織建設是新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在新時期黨建組織建設上要注意二點:第一,在黨支部、黨小組建設上要緊緊抓住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要求,不斷完善黨支部數書記和黨小組長遴選程序,使一些年富力強、具有一定凝聚力、領導力的年輕黨員能夠走上領導崗位。第二,在黨員發展上應該將基層一線幹部職工作為發展的重點,在黨員發展標準上,既要堅持思想政治忠誠度,又要強調黨員幹部的代表性,好要注重他們的學歷水平和在企事業單位中的作用,採取專人培養、專人教育的發展模式,確保新黨員在政府、企事業單位中的代表性。   (二)黨建制度創新   黨建制度創新是指在現有的黨員管理體制之下,結合新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採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制度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在這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三點:第一,緊抓黨建工作的核心,在黨建制度建設上要按照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單位新時期工作的特點,重點解決全局性、戰略性的問題。在制度建設上要突出黨委一把手的核心作用,以黨委班子分工製為基礎上,明確民主集中制的形式,構建支付約束機制,提高黨委組織“核心”戰鬥力。第二,重視人才制度建設,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人才建設是第一要務,只......

公務員創新能力提升的三個有效途徑和方法是

一、提高公務員的創新意識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它包括人腦在客觀事物的刺激下產生的思想、觀點、感覺、動機和慾望。創新意識就是人腦在不斷運動變化中自覺產生積極改造客觀事物現狀的創新意願和創新慾望。創新意識則是創新動力的推進器,對創新能力起著統御、支配和強化的作用。

創新意識是一種不安於現狀的求精意識,是一種好奇心。創新意識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石。它是創新者適應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科學和準確地把握規律,以正確的方式構建新的思維、新的思想以形成對變化了的世界新的正確的認識。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而要創新首要的問題是解放思想,實現意識創新。

創新意識是一種敢為人先、不斷進取、求新求異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意識。創新意識本身就是一種動力,整個創新就是在創新意識的支配下,實現新目標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有了創新意識,公務員才能主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創新;才能及時把握和抓住機遇,審時度勢推動創新;才能自覺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運用新思路去思考問題,不斷創新;才能自覺地把國家政策和上級指示與本地區本部門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結合”中創新。

創新意識是所有創新的前提。事實證明,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意識為先導,並且伴隨著創新意識推動創新實踐活動的。創新意識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意識;就是有膽有識、敢闖難關、敢冒風險的意識;就是以創新的觀念審時度勢,以創新的勇氣直面難題,以創新的精神策劃未來。

如果缺乏創新意識,公務員就不能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就不能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吸取新的實踐經驗。

如果缺乏創新意識,公務員就不會有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的勇氣和膽識,就不會在複雜的新領域中實現突破。

如果缺乏創新意識,公務員就不能根據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創造性地落實執行政府的工作部署,正確地解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中的複雜問題。因此,強烈的創新意識是公務員成就事業的重要前提。

創新意識對公務員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具有萌發性、強化性和支持性的作用,公務員必須瞭解並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從而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和源泉,也是衡量公務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關鍵。

二、公務員培養創新能力的其他途徑

(一)學會專注

(二)在學習求知中強化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公務員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各種知識。創新靈感是突發的,但它來自長期的思考積澱,是以經驗和知識積累為基礎的“水到渠成”。知識是產生創新的基礎和原料,任何領域的創新活動都要以該領域的已有知識為起點。公務員知識的儲備程度和框架結構直接決定了其創新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所以,公務員在平時就要有意識的積累多學科、交叉科學知識,使新鮮的養料得以不斷支持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公務員要在平時培養變通性

變通性源於創造的需要。這種素質比智力更重要。他們的思維十分活躍,善於舉一反三和提出一些怪異的念頭,通常別人想不通,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其中的高明之處。當今改革開放的環境對公務員處理問題的變通性的激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要求他們對約定俗成的既成事實的東西,要經過自己的再思索,加深理解,力圖重新發現或使其有所發展,培養自己有利於創造性思維進行的良好心態。

(四)公務員要勇於將創新付諸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也是檢驗和評判創新的標準。一旦公務員在工作中有了新思路,就要努力拿到實踐中去發展,去評判。鄧小平在南巡談話中指出: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

如何鍛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2005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50週年之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院士座談會上,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胡錦濤就提高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確立自主創新的戰略目標。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國家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三是要進一步造就自主創新的人才隊伍。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擺在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要求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著力點,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努力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在2006年1月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更明確提出了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

2006年2月9日,新華社又全文播放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和《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再次重申我們要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力爭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在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的大力提倡與推動下,自主創新無疑成了近來最令人重視的熱門話題之一。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也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基礎與邁向世界的橋樑。但是要如何進行自主創新呢?自主創新需要我們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更要具備創新能力,也就是要擁有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才算是創新型人才呢?

通常認為,“創新型人才”是指擁有創新素質、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是創新思維。江澤民同志說得好:“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同樣,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人,也必將遭到社會的淘汰。而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則必然是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是一個具有很強的獨立人格的人。

一般來說創新型人才都具有如下的一些的特點:

首先,有深厚而紮實的基礎知識。不僅精通本專業的最新科學成就和發展趨勢,並且還了解相鄰學科及必要的橫向學科知識。歷史、地理、軍事、經濟他們都有一定的瞭解,而且愛看書報,知識廣博,愛好廣泛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第二,創新型科技人才有極為敏銳的觀察力及聯想力,能夠從本源上發現重大問題,迅速地追根探源,準確把握髮展趨勢及變化,及時發現他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反應靈敏

第三,創新型人才要具有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對事物作出系統、綜合分析與準確判斷的能力。這是最困難的一點,也將是我們要重點講述的內容。

第四,創新型人才要具有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善於創新的能力,要敢於面對困難,走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同時又要符合自然與科學思維規律。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瞭解了關於創新型人才的一些特點,簡單地說:創新型人才就是有著創新思維頭腦的人。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擁有創新思維能力呢?諾貝爾獲得者李政道博士曾說過:“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創新思維是創新或創造的思想基礎,是一個比較系統的思維方法,一切是急不來的。它也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與實踐而掌握的。

如何通過學習以掌握系統的創新方法,以突破並解決經營管理及設計研發上的一些障礙及疑難,也是我們樂思創新思維研究中心的最重大的研究課題,令我們足以自豪的是——我們對於創新思維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而我們的創新思維方法對加快我們企業自主創......

如何抓好政府工作的落實

主要是人員方面要下功夫,讓每個人各司其職就能實現,還望採納,助人為樂不容易,謝謝。

從政府角度或企業角度說明如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企業要在市場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創新,更重要地是體現在管理的創新,即企業的戰略規劃、制度(管理)體系、業務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創新。

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說,對企業來講,要麼創新,要麼死亡。那麼,如何創新,企業如何提高創新能力?筆者認為:首先要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員工的創新能力是企業創新能力的基礎。其次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核心,管理創新是支撐。換言之,員工的創新能力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也就提高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提高了,企業才能實現創新。

一、如何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

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首先是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創新,首先要有創新意識,要有創新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人人都有的,但由於人們的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地位不同、文化不同、知識不同、學歷不同,創造性思維並非每個人都能隨時應用,因此,每個人的創造力也不同。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需要企業努力營造一個充分發揮員工創造力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企業要給員工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並保持適度的工作壓力,這樣,才能使員工能愉快、緊張地工作,把創造力發揮出來。企業要引導員工創造性地工作,不斷對員工進行創新方法培訓,因為人的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得以提高,例如學習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有了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創新能力。

企業員工要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要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精神,要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尋根問底的好奇心,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此外,企業員工還要有事業心,有責任感和高度使命感,只有這樣,員工才會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才能“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戰勝自我,不斷尋求新的突破,才能不斷髮揮創造力。

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都有創造力的靈感,但是人的創造力不是時時刻刻都會出現,創造力的靈感一旦產生,不管你在做什麼,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就產生了,這就是創新。創新還要溝通、要交流,例如在解決技術問題時,你有一個方法,我有一個方法,互相交換,在兩個方法的基礎上,會產生第三個或更多的方法,使創造力發揮出來。創新需要合作,創新固然要有個人行為,但是在當今高科技時代,需要發揮團隊優勢,集體優勢,使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在合作中昇華,提高創新能力。創新要有豐富的知識,豐富的知識和創新思維、創造力的發揮成正比;創新要學習,要不斷更新知識,通過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出來了,創造力發揮出來了,創新能力才會提高。學習豐富的知識,光靠企業培訓是不夠的,還要自學。要多與外界接觸,開闊視野,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總結前人經驗和教訓,才能以較短時間完成創新。

總之,創新就是創造力的提升,不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光靠口頭說創新而不努力實踐,創造力是得不到提升的。企業創新必須夯實員工創新這一基礎工作。只要企業充分發掘每個員工蘊含著的創造力天賦,並加以開發和利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進而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如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企業創新,主要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新並不是一件獨立的事物,它是一個過程,一個將科學技術成果推向商業化的過程。

技術創新是創新的核心內容,它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市場創新、原材料創新,這也是眾多企業關注的核心。技術創新是企業家的特殊工具,企業家可以利用這一工具來開發新的市場;技術......

什麼是創新思維?

創新與創新思維。什麼叫創新呢?創新是對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企業家、政府官員,我們大學教授,我們在座的同學,幾乎都念念有詞地創新,同時,創新它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

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是一種新穎而有價值的、非結論的,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且能清楚地勾 劃和解決問題的思 維活動。表現為打破慣常解決問題的程式,重新組合既定的感覺體驗,探 索規律,得出新思維成果的思維過程 。例如某學生一反史學界對方伯謙臨陣脫逃、最終伏法 的定論,認為“方案”純屬冤獄,並通過旁徵博引,自 圓其說,得出‘重新認識甲午戰爭中 的方伯謙”這一觀念。該過程實際就是由心智到實踐,最終演繹出創造思 維的過程。可見, 在創造思維過程中,學生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囿於成規,突破問題的固定反應方式,從 史 實的現象及本質中,剖析探索,尋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維結論。 從創造思維內容來看,它包括四種形式:(1)擴散思維, 即學生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 考,重組眼前的 新信息及貯存的知識,得出獨特的、多維的新結論的思維。如對中國近代史 “落後捱打”這一命題進行重組演 繹,就能得出6種結論:a.落後可以不捱打, 如隋唐對 待日本的政策;b.落後打先進,如法蘭克王國入侵西歐 、我國古代遼夏金元入侵中原;c.落 後與先進平等共存、互通有無,如唐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d.落後 受先進援助,如三 國時,蜀國幫助西南少數民族開發南中;e.落後反擊先進,先進受到重創,如非洲埃塞俄比 亞 抗意鬥爭的勝利;f.落後必捱打,理由是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必然會發生弱肉強食。這 些富於創造火花 的觀點,就是擴散思維組合分解的產物。(2 )聚合思維,即學生根據一定 的規則,解決問題或利用已知的信 息,產生某一邏輯結論。它是一種有方向、有範圍、有條 理的思維形式。如中國近現代史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 時期謀求的治國之道,通過聚合,形成 系列:以夷制夷、平均方案、洋務自強、君主立憲、共和政體、實業救 國、軍閥獨裁、馬列 救國等。由此又可總結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3)立體思維,即從不同角度、 不 同層次、不同方面,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的多維聯體思維。如打破教材體例,分類重組的 專題系列。以“ 中國農業史”為例,廣義看,它屬“中國古代經濟史”;狹義看,可析出“工 具、農作物、水利、耕種技術、 經驗總結、歷朝農業政策”等各線的演變;深層看,可歸納 出理性認識:“人定勝天”、“民以食為天”、“ 農本”等哲學觀念。如此,通過不同層面的縱 橫延伸,使問題的廣度與深度交叉後,成為新的思維體系。(4) 直覺思維, 對客觀史實或 現象的直接領悟和認知。如某學生閱讀《三國志》時,對數條史實頗為留心:a.“公 至赤壁, 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盛行,吏士多死者,乃引半還。”(《魏書·武帝紀》);b.“赤壁之敗, 蓋 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魏書·賈詡傳》);c.“曹公軍不利於赤壁, 兼以疫死。”( 《蜀書·劉焉傳》);d.“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曹操致孫權信》)。 該生認定赤壁之戰曹 軍大敗不在火攻而在將士患“疫”,發生在長江沿河,可能是血吸蟲病。 這一結論剛好與近期刊行的研究文章 驚人相似。可見直覺思維的感悟作用是很大的。事實上, 創造思維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的動態分配系統,是 以上四種思維的綜合,並構築成四個發 展階段〔1〕:準備階段, 在獲取多種材料及更多的假設與創造思路方 面,擴散思維尤顯其 長;醞釀階段,邏輯分析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快捷、跳躍、直接的直覺思維,可促使潛意 識 勃發;明朗階段,多種思維聯合運行,直覺思維重在篩選信息,縮小解決問題的思維......

創新思維有哪些好處

創新與創新思維。什麼叫創新呢?創新是對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企業家、政府官員,我們大學教授,我們在座的同學,幾乎都念念有詞地創新,同時,創新它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

相關問題答案
政府如何創新思維?
政府如何維護祖國統一?
政府如何制定政策?
庫房工作如何創新?
政府如何保護動物?
政府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政府如何打擊恐怖主義?
怎麼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政府如何發行貨幣?
企業如何創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