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本質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24

媒介是什麼

一、媒介即藝術“媒介”一詞在很多場合下被頻繁使用,當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下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媒介”會被賦予各種不同的含義。對“媒介”在各種情況下的含義做出統一的定義是十分不明智的。著名學者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他是站在媒介內容的使用者的角度說出這樣的定義的。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不是從受眾的角度,而是從傳播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媒介:“媒介即藝術。”藝術的定義和媒介的定義一樣,是含義豐富而又充滿爭論的焦點,筆者曾經在論文中發表過如下觀點:“藝術是一個符號化的信息傳遞過程。”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就在於它使用了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美術有美術的符號系統,音樂有音樂的符號系統,影視有影視的符號系統。同時藝術又是一個信息的傳播的過程,是藝術家對信息編碼,欣賞者對信息解碼的過程。從藝術的角度說“傳播是一種藝術”,從傳播的角度說“藝術是一種傳播”。中國傳媒大學胡智鋒教授也曾提出過“藝術傳播”的概念。媒介在藝術上不僅包括諸多門類的藝術樣式,比如報紙包括了文學的樣式,廣播包括了音樂的樣式,電視又包括了美術和音樂的樣式等。媒介而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樣式,是一種具有獨特符號系統的獨立藝術。媒介的符號系統包括了意識形態,媒介經濟,社會效應,傳媒倫理等。意識形態在媒介的符號系統中不可避免,媒介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必然要受到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約束。媒介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走向產業化,文化被用來經營,文化也開始直接對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媒體要生存就會考慮經濟的問題。社會效應也在某種程度上對媒介經濟起作用,比如收視率的高低,然而社會效應不僅僅指人們接受信息的行為,同時還包含了使用媒介後的心理效果和行動效果,媒介所十分關注的自身“美譽度”常常和此直接相關。傳媒倫理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道德審判”,當新聞事件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媒體常常善於給出自己的判斷。上述的四種符號被藝術化地隱含在媒介傳播的信息之中,當受眾接受信息本身的同時,它們也在對受眾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媒介的符號系統是媒介成為藝術的本質所在,它們被新聞素材所承載,同時它們傳達著新聞文本之外的信息,這種信息通常是深層的,是具有“能指”的符號所蘊含的“所指”。受眾的媒介素養決定著受眾對信息的解碼過程,媒介素養越高,解出的媒介藝術符號也越多。就好比普通觀眾和美術評論家同時欣賞一幅畫,美術評論家往往能解讀出更多的隱含信息。筆者認為媒介素養的提高首先要理解媒介的藝術符號系統,要對意識形態,媒介經濟,社會效應,傳媒倫理等如何在傳播過程中發揮作用有清楚的認識。其次要作積極的受眾,主動地使用媒介,有效地利用媒介延展我們的感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各種媒介信息的轟炸。在後現代的語境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在新媒體技術花樣百出時,人們更難於找到自我的方向,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干擾,提高媒介素養變得很有必要,對媒介的藝術化解讀能有效地提高對媒介的洞察力,成為積極的受眾能把我們的信息通過媒介反饋給傳播者,完成傳播學意義上的“雙向流動”。當然,媒介素養的提高還有賴於受眾個體的文化素質和所處的文化環境,文化研究在媒介理論中也具有獨特的地位。二、 媒介與文化媒介在以往的社會分類中可以被劃入文化的範疇中,文化與政治、經濟常常被人們並列使用。究竟什麼是文化,對文化的定義也是豐富多彩的。在我們對媒介的討論中,文化可以被定義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傳播特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比如說中國有茶文化,在客人進門之後給客人上茶,主人表示禮貌,客人也這樣認為,那麼上茶這種方式就傳播了特定的信息。文化具有了傳播特性,......

媒介批評的本質是什麼

媒介批評(MEDIA CRITICISM),簡單說就是批評媒介.是對大眾傳播媒介的批評.它和新聞批評不是一個概念.新聞批評是指新聞媒介通過批評性的報道來實現對社會生活的輿論監督,是通過新聞媒介實施的對社會各方面事物的批評.媒介批評是把新聞媒介作為批評的靶子和對象.比如,《焦點訪談》報道一個地方貪汙腐敗是新聞批評,但是如果有人對《焦點訪談》本身的報道發生疑問、提出批評就屬於媒介批評.批評的定義是什麼?據批評學者考證,“在各國的語言裡,批評二字都包含有批判、評論、評價、審查、鑑定,甚至非難、非議、挑剔、吹毛求疵的意思.從本意上講,批評就是判斷.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判,即分辨與選擇;二是斷,即價值的認定.”媒介批評的屬性和實質就是對大眾傳媒產品以及大眾傳媒本身進行價值判斷.是非、對錯、好壞、正誤、美醜、善惡或者在這些兩分之外的價值判斷. 媒介批評的定義. 1、“顧名思義,媒介批評就是對大眾傳播媒介的批評,是對媒介產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自身作用”和“理性思考”有點含糊. 2、“媒介批評是以傳播學為基礎,按照一定社會和階級的利益和理想,根據一定的批評標準,對大眾傳播媒介及其產品——大眾文化的是非、善惡、美醜等問題所作的價值判斷和理論鑑別.”把大眾傳媒等同於大眾文化,視野窄. 3、“媒介批評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的判斷,它是對新聞傳播媒介系統及其要素進行批評的過程.”——王君超我們取第一個定義,但作一點修改.媒介批評就是對大眾傳播媒介的批評.是對媒介產品以及媒介自身所作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媒介批評是一種理論思維,依託某中思想理論對媒介進行分析.在分析中包含著價值判斷. 臺灣媒介批評理論家黃新生在《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一書中,提出了媒介批評的三個基本取向. 1、以評判作為求知的方法.他認為傳媒並不中性、客觀,是摻入社會成員主觀意志和觀念的東西,本身包含某種意識和目的.因此,在批評時,要對它進行價值判斷,揭示其中隱含的觀念. 2、媒介批評傾向於批判的取向.批判是否定性思考、是揭發、是拆解和推翻現有的不合理的思想和觀念.不是順從的肯定的思維,而是站在懷疑、質疑的立場.懷疑是思考的起點. 3、媒介批評以詮釋作為取向.批評家要把隱藏在各種影象或者話語背後的東西剖析和揭示出來.要解釋它的內在意義. 媒介批評的對象: 1、新聞媒介:包括紙質媒介——報紙期刊;電子媒介——廣播電影電視以及被稱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對新聞媒介的批評側重於宏觀的媒介現象、媒介行為、媒介產品和媒介從業者. 2、媒介現象.指與媒介文化有關的文化現象.它既包括媒介本身的一些發展現象,比如週末版現象、都市報現象、電視頻道專業化現象等,也包括媒介文化輻射產生的社會影響.比如媒介中暴力文化、色情文化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等等. 3、媒介行為.也指媒介事件.指新聞媒介為主體的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報紙經常發起的對一些社會弱勢群體的捐助活動等.媒介發起的各種大賽以及其他活動.比如鳳凰衛視的千喜之旅.1997年綽號“小黑子”的臺灣著名特技人柯受良飛黃.鳳凰衛視藉助這次成功的策劃活動一舉在內地打響自己的名頭.另外比如CCTV兩年一屆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等. 4、媒介從業者.對他們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職業特點等作的分析. 5、媒介產品.指媒介採製加工的媒介產品.藝術類的和非藝術類的.電影、電視劇,新聞、廣告、MTV. 1999年第九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辦法中,將評選對象列為20個.僅僅指新聞類.(書上22頁)媒介產品的類型分的越來越細.比如實話實說的歸類問題.談話類還是評論類.

簡述媒介產業的本質特徵

1媒介存在於傳播活動之中是傳播的過程產生了‚傳者‛、‚受者‛這樣不同的身份角色‚媒介‛則作為中介和渠道得以存在從這一意義上說‚媒介‛是個抽象名詞。而談到某類具體媒介我們指的不僅僅是它作為一種傳播物質載體的單獨存在而是涵納了與此物質載體相關的技術、人員、組織、社會資源以及一整套與之相關的流程機制等。

2媒介不是一個靜態的存在它‚處於傳播過程的每個環節並與整個傳播過程融合在一起‛其作用的發揮具備動態性、過程性。媒介的意義與價值

就在於它在此過程中為傳播授受者所構建的傳受關係以及基於這種傳受關係所生髮出來的後續效應。

3歷史的發展已經推進到一個‚泛媒介‛時代。泛媒介時代‛表徵的絕不僅僅是路牌廣告、燈箱廣告、車載媒體、樓宇媒體這些新的媒介載體形態而是一種深層的媒介理念變更(傳統的5W傳播模式遭遇空前挑戰、媒介的碎片化拼貼及其帶來的傳播內容與傳播環境的割裂、電子媒介

在使得社會地點和物質地點相分離後社會場景的重新配臵對人們行為方式和身份觀念的影、時空分離導致的社會關係的脫域disembedding和再植入reembedding的可能連同社會關係的反思性定序和再定序、個人作為多種媒介複合傳播的接受主體、商業利益對於媒介擬態環境的滲透、由此帶來的媒介和社會新景觀及其對傳媒經濟的影響。

4. 不同媒介之間的關聯性、延展性和互動性都不斷增強傳媒運營必須基於這種視野和思路去開展活動。

自控媒介是什麼意思?

自我控制的三環節

一是傳播的價值指向控制。從事大眾媒介的從業者,一定要以介入生活、改良社會為己任,

在傳播實踐中履行社會問題分析、社會預測、社會預警、政策設計和社會批評等的責任。從

“使整個社會在總體上、宏觀上達到一種平衡與穩定”價值取向出發,決定自己的傳播操作。

二是傳播信息全面性和準確性的控制。大眾媒介傳播信息全面性和準確性的自我控制,

就是既要公佈信息,又要避免恐慌;既要告訴受眾“然”,又要告訴受眾“其所以然”;既要告

訴受眾趨利,又要告訴受眾避害。

三是信息的本質真實控制。大眾媒介信息傳播本質真實的自我控制,就是建立一種機制,

搞好信息過濾工作。分清楚哪些是垃圾信息,哪些是有價值的信息;哪些是表象真實的信息,

哪些是本質真實的信息;哪些信息雖然小卻是可能引發社會震盪的信息,哪些是雖然大,卻是

社會心理能夠承受得了的信息。

教學媒體的本質是什麼,求問求問

各種教學媒體各具優勢與侷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學媒體,不同時期出現的教學媒體帶給人們的期望與影響也不同。任何一種教學媒體中既具有自己的特點與優勢,在教學中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同時也有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與缺陷。

幻燈機能給人呈現放大的、細膩的事物圖片,它比用教科書、語言呈現事物更具體、更形象,人們可以慢慢地加以詳細的觀察和研究,但它對事物的運動狀態及過程不能加以有效地表達,它呈現的只是事物以前靜止狀態下某一瞬間的信息,並不能說明當前的狀態;

電視錄像善於表現事物運動和變化的過程與狀態,但它對於事物細節的表達又不及幻燈投影;

現在很常用的多媒體,它確實比它之前的任何一種教學媒體的功能都強大,既可以呈現靜態信息,也可以呈現動態過程,還可以呈現動畫信息。但它對於師生情感的交流、對學生心靈反應的捕捉和迴應卻顯得無能為力。

可見,只有正確地認識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與侷限,才能恰當地運用它來為教學服務。

2.不同的學科內容需要不同的媒體來呈現

學科有不同種類,不同類型的學科教學內容其特徵和屬性相差比較大。中外許多專家對知識分類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學習內容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它們的特性不同。比如文科性的教學內容多屬陳述性知識,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相對比較鬆散,學習時不一定要按某個順序來進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理科性的教學內容,多屬於程序性知識,前後知識點之間有比較嚴密的邏輯關係,學習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或程序(知識內容自身固有的)來進行,一般不可跳躍進行。

所以,當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進行有效的傳授時,就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教學媒體的特長,選擇最能有效表達這些知識內容的教學媒體來進行教學,做到教學媒體和教學內容相協調,這樣才可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應用多種媒體進行組合教學,能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或者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往往是由眾多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所組成而不同的學習內容又需要用不同的、恰當的教學媒體來表達。這樣,在客觀上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用多種不同類型的媒體來進行組合教學,做到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在現有條件下用最合適的、經濟的教學媒體來進行有效地呈現和表達,取得相對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分熱衷於現代教學媒體,會有非常有害的後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有新型的教學媒體進入到教學領域,這時人們又拋棄了還未能熟練使用的新媒體,而去追逐更新式的教學媒體,到頭來哪一種類型的教學媒體都沒有能夠使用得非常熟練,教學效果依然沒有明顯提高。

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採用多種媒體進行組合教學,而不是從頭到尾用一種教學媒體。

4.沒有萬能的教學媒體

每種教學媒體都有它自身的一些優點,同時也有它難以克服的一些缺陷,即使多媒體、虛擬現實技術或將來出現的功能更強大的某種教學媒體,它們同樣在傳播策略性知識、傳遞情感、塑造學生品格等方面也會感到無能為力。總之,記住最重要的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能夠解決所有教學問題的萬能的媒體,萬能的媒體以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5.教學媒體具有兩種教學功能

教學媒體應該具有兩種教學功能:“潛在的教學功能”和“實際的教學功能”。

潛在的教學功能是指這種教學媒體在理想的、最好的使用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教學功能。我們平常所談論的教學功能即是指潛在的教學功能,它是這種媒體所能達到的最強的教學功能。要使這種教學媒體達到最強的教學功能,就必須使這種教學媒體呈現合適的教學內容,在恰當的時機合理地使用它,才可能表現出強大的教學功能......

新媒體營銷的本質是什麼

從兩點來講,一點就是人(靈魂人物),二點就是思想(轉變觀念)。

1.打造靈魂人物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企業官方微博都已死,可是我們卻發現那些行業裡的意見領袖他們的微博卻玩得風生水起。其實關鍵就是人,企業官微對於粉絲來講是一群人,而對於意見領袖來說,粉絲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可以跟他進行溝通、互動、交流,也就是靈魂人物。

一個人之所以成為另一個人的粉絲,是因為被這個人的某方面特質所吸引,所以一個微博或者微信平臺,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絲關注,必需為這個平臺打造一個平臺的核心靈魂人物,利用這個平臺的靈魂人物,吸引更多粉絲的關注,其實我們講的核心靈魂人物,通常指的就是企業的創始人,提到阿里巴巴大家馬上會想到馬雲,提到騰訊會想到馬化騰,靈魂人物要抽出時間跟粉絲進行互動、溝通、交流。

就拿筆者自己運營“總裁網絡營銷”公眾號來說,我經常抽出時間為公眾號寫文章,跟讀者進行溝通互動,這樣就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優勢,因為只有關注我運營的公眾號,就可以第一時間閱讀我寫的文章,與我溝通互動,我就是靈魂人物。

如果您的公眾號沒有獨一無二的特色,請問為什麼讀者需要長期關注您,關注3天、一個星期就可以取消關注,打造公眾號靈魂人物是一種很好的維持讀者持續關注公眾號的方法。

2.平臺思維

要想吸引更多的粉絲關注,必須能夠提供更多粉絲所需要的價值,就像一家電視臺一樣,要想提高電視臺的收視率,它必須引進更多的優質電視劇,才能獲得更多的觀眾。同樣一個優秀的公眾平臺,必須擁有更優質的作者提供內容,才能吸引粉絲關注。

最好的辦法就是整理優質的文章,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泛作者時代,作者已經沒有價值了。信息太多,反而整理優質的內容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因為他幫助人們節省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就跟《讀者文摘》一樣,都是整理各大報紙、雜誌優質的文章,它並不提供原創內容,也不會花大價錢簽約作者,就受到大量的讀者歡迎,因為他幫助讀者節約了寶貴的時間,本來讀者需要閱讀100本書、60本雜誌才能發現這些優秀的文章,現在只要讀一本讀者文摘就可以了。

3.資源運作

隨著粉絲越來越多,最終這些粉絲都會變資源,當然是資源就可以拿出交換、變現,如果擁有的平臺資源只供自己使用,那麼這個平臺發揮的影響力會很小,如果這個平臺的資源,可以為平臺裡面的粉絲所有,那麼這個平臺就更有價值,打造粉絲跟平臺利益的共同體。

如果這個平臺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假如是1000個人甚至10000個,那麼就等於10000個人一起幫助你做大這個平臺,因為這些資源也可以為他所用,一定要把平臺的資源讓出去,打造粉絲跟平臺利益的共同體,平臺的生死存亡都跟他們有關,不要讓粉絲成為一個旁觀者。

4.把讀者當作顧客

請問什麼是讀者?讀者就是讀完這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的人,讀完以後作者跟讀者不需要保持任何的關係。

請問什麼是顧客?購買產品以後,商家必需保持跟顧客的關係,並且必需對賣出的產品負責任。

簡單來說,一種不需要維持關係,而另一種需要長期維持關係。如果我們希望利用新媒體來變現,那麼我們就需要把讀者當作顧客,因為只有顧客才能長期創造利潤,而讀者只是短短的一次購買。

5.打造多個媒體傳播渠道

要想獲多的粉絲,必需擁有多個價值輸出的渠道,這樣才能保證新媒體的活躍度,運營過新媒體的朋友就會發現,剛開始關注的粉絲往往很活躍,可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很多粉絲的活躍度就會下降,一個新的平臺只有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粉絲增加才可以保持平臺的活躍度,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的平臺準備多個價值的輸出......

什麼才是“社會化媒體”的本質

社會化媒體是一個近來出現的概念,大致上指的是“能互動的”媒體,或者說,如果缺乏用戶的有效參與,平臺基本上就是毫無內容的媒體。社會化媒體改變以往媒體一對多的傳播方式為多對多的“對話”。在社會化媒體領域,有兩個關鍵詞:UGC(用戶創造內容)和CGM(消費者產生的媒體)。

社會化媒體營銷就是利用社會化網絡、在線社區、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聯網協作平臺和媒體來進行營銷、銷售、公共關係處理和客戶服務維護及開拓的一種方式。一般社會化媒體營銷工具包括論壇、微博、博客、SNS社區、圖片和視頻分享等。

微博關於“社會化媒體”的熱議

@JamoWoo:不要迷信那些微博營銷磚家所謂的運營技巧,社會化營銷的本質還是在內容。傳統的創意流程依然適用,不同的是速度,產生和優化創意內容的頻率要能夠滿足品牌與粉絲及時的對話。圖中的#社會化媒體策略框架#與傳統廣告策略框架是一脈相承的。

@唐正一Emil:同意!如果沒有內容的積累,就沒有給引爆點積累足夠的能量。因為社會化媒體傳播力量的關鍵是速度,要的是大範圍的瞬間連環引爆。工具還是得用的對、用的巧。

@FreddieYuan:我覺得對一半。產生內容的框架雖然與傳統廣告類同,但是社會化營銷所謂的內容中,其實包括了品牌產生的、網民產生的UGC,甚至還有對手的攻擊內容,因此「聆聽」和「反饋」的速度,決定了社會化營銷的成功與否,這種「實時性」是傳統廣告製作流程很難做到的。

@麥梓豪Mako:起碼在初始階段我覺得沒必要為了滿天的營銷技巧而不淡定,流程與內容才是本質。我想的是打好基礎以後,覺得不搞營銷就沒什麼事情搞的時候,去搞營銷。

@張小飲:各種媒體靈活運用,受眾是可以用不同媒體組合覆蓋的,與目標人群的溝通核心只有一個,用不同的媒體不用的方式去跟受眾傳達信息,總而言之,先有“創意”後選擇“媒介”,構思創意同時考慮媒介的傳播特點。

@PE茗鈞-滄海候鳥:創意內容在網絡時代肯定是越來越重要,而不是被削弱。但是創意的難度也在加大,不同於傳統的單向創意法,互動和植入式、幽默更加重要。譬如廣電總局的限娛令利好網絡視頻,因電視本身選擇餘地不大,不如網絡視頻可以主動搜尋創意的視頻。社會化營銷更是如此。

@law_lh:理性的數據是我們這個行業缺乏的,而感性的創意又是這個行業氾濫的,如何將創意壓縮到最佳的濃度成為精華而不是”調一調“的麥乳精則依靠數據來給出一個最佳的”“溝通漏斗”。

@李意欣:微博是溝通工具,不是營銷工具。

@Kaye貓變的貓頭鷹:引用@MADBRIEF 的話:在受眾與品牌間架設傳播的捷徑,就是把TA發展成朋友、夥伴,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太功利,必須有舍才有得,悅人悅己。

@原小明:今天還說呢,微博營銷遇到了當下的瓶頸,但造成瓶頸的原因就是所謂的KPI(數值)指標,所以在這個矛盾的循環下,大家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完成任務而去做,且忽略了內容創意的多元性發散性,沒有嘗試就沒有創新,也就是丟失了前進的能動性……

@邪惡的白羊:本土從來就不缺創意,很多精彩的創意被扼殺在客戶部或者客戶,KPI的設定很重要,但不是絕對瓶頸。內容再為王,缺乏傳播也沒用,不要跟我說在信息爆炸的現在,只要內容好,一定被傳播。能忽悠的和能做的本就是兩碼事。

@law_lh:KPI被妖魔化了,而創意被神化了,沒數據支持的創意如同沒有燃油的飛機。迷信內容創意為王和製造假數據的水軍本質上沒區別,一個吸毒一個販毒罷了。......

媒介批判是什麼

媒介批評(MEDIA CRITICISM),簡單說就是批評媒介。是對大眾傳播媒介的批評。它和新聞批評不是一個概念。新聞批評是指新聞媒介通過批評性的報道來實現對社會生活的輿論監督,是通過新聞媒介實施的對社會各方面事物的批評。媒介批評是把新聞媒介作為批評的靶子和對象。比如,《焦點訪談》報道一個地方貪汙腐敗是新聞批評,但是如果有人對《焦點訪談》本身的報道發生疑問、提出批評就屬於媒介批評。批評的定義是什麼?據批評學者考證,“在各國的語言裡,批評二字都包含有批判、評論、評價、審查、鑑定,甚至非難、非議、挑剔、吹毛求疵的意思。從本意上講,批評就是判斷。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判,即分辨與選擇;二是斷,即價值的認定。”媒介批評的屬性和實質就是對大眾傳媒產品以及大眾傳媒本身進行價值判斷。是非、對錯、好壞、正誤、美醜、善惡或者在這些兩分之外的價值判斷。

媒介批評的定義。

1、“顧名思義,媒介批評就是對大眾傳播媒介的批評,是對媒介產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自身作用”和“理性思考”有點含糊。

2、“媒介批評是以傳播學為基礎,按照一定社會和階級的利益和理想,根據一定的批評標準,對大眾傳播媒介及其產品——大眾文化的是非、善惡、美醜等問題所作的價值判斷和理論鑑別。”把大眾傳媒等同於大眾文化,視野窄。

3、“媒介批評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的判斷,它是對新聞傳播媒介系統及其要素進行批評的過程。”——王君超

我們取第一個定義,但作一點修改。媒介批評就是對大眾傳播媒介的批評。是對媒介產品以及媒介自身所作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媒介批評是一種理論思維,依託某中思想理論對媒介進行分析。在分析中包含著價值判斷。

臺灣媒介批評理論家黃新生在《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一書中,提出了媒介批評的三個基本取向。

1、以評判作為求知的方法。他認為傳媒並不中性、客觀,是摻入社會成員主觀意志和觀念的東西,本身包含某種意識和目的。因此,在批評時,要對它進行價值判斷,揭示其中隱含的觀念。

2、媒介批評傾向於批判的取向。批判是否定性思考、是揭發、是拆解和推翻現有的不合理的思想和觀念。不是順從的肯定的思維,而是站在懷疑、質疑的立場。懷疑是思考的起點。

3、媒介批評以詮釋作為取向。批評家要把隱藏在各種影象或者話語背後的東西剖析和揭示出來。要解釋它的內在意義。

媒介批評的對象:

1、新聞媒介:包括紙質媒介——報紙期刊;電子媒介——廣播電影電視以及被稱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對新聞媒介的批評側重於宏觀的媒介現象、媒介行為、媒介產品和媒介從業者。

2、媒介現象。指與媒介文化有關的文化現象。它既包括媒介本身的一些發展現象,比如週末版現象、都市報現象、電視頻道專業化現象等,也包括媒介文化輻射產生的社會影響。比如媒介中暴力文化、色情文化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等等。

3、媒介行為。也指媒介事件。指新聞媒介為主體的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報紙經常發起的對一些社會弱勢群體的捐助活動等。媒介發起的各種大賽以及其他活動。比如鳳凰衛視的千喜之旅。1997年綽號“小黑子”的臺灣著名特技人柯受良飛黃。鳳凰衛視藉助這次成功的策劃活動一舉在內地打響自己的名頭。另外比如CCTV兩年一屆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等。

4、媒介從業者。對他們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職業特點等作的分析。

5、媒介產品。指媒介採製加工的媒介產品。藝術類的和非藝術類的。電影、電視劇,新聞、廣告、MTV。

1999年第九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辦法中,將評選對象列為20個。僅僅指新聞類。(書上22頁)媒介產品的類型分的越來越細。比如實話實說的歸類問題。談話類還是評論類。...

相關問題答案
媒介的本質是什麼意思?
人的本質是什麼意思?
傳銷的本質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本跡是什麼意思?
慵懶的特質是什麼意思?
菜的品質是什麼意思?
人的物質是什麼意思?
修女的氣質是什麼意思?
主要看本質是什麼意思?
比的性質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