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間舞蹈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是我國南方各地採茶區的一種民間歌舞體裁

“採茶”是流行於我國 南方各地採茶區的一種 民間歌舞體裁。

流傳於中國南方產茶區,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雲南、貴州等省的漢族地區。亦稱“茶歌”、“採茶歌”、“唱採茶”、“燈歌”、“採茶燈”、“茶籃燈”等。

起源

禒最早見於明王驥德《曲律》(1624年初版),雲:“至北之濫,流而為《粉紅蓮》、《銀紐絲》、《打棗杆》;南之濫,流而為吳之《山歌》,越之《採茶》諸小曲,不啻鄭聲,然各有其致。”至清代採茶的發展更趨完整。清李調元《粵東筆記》中記載:“粵俗,歲之正月,飾兒童為綵女,每隊十二人,人持花籃,籃中燃一寶燈,罩以絳紗,明?為大圈,緣之踏歌,歌十二月採茶。”這說明採茶早在17世紀時已盛行於南方諸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一為農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農村中更廣為流傳,並經加工整理,搬上了舞臺,如福建龍巖的《採茶燈》、雲南的《十大姐》等。

表演形式

通常為1男1女,或 1男 2女,後發展為數人至十數人的集體歌舞。表演者身著彩服,腰繫綵帶,男的手拿錢尺(鞭)以做扁擔、 鋤頭、 撐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籃、雨傘或盛茶器具,或紙糊的各種燈具,載歌載舞。表演內容為種茶的全部過程,如《桂南採茶》中有“恭榮、參拜”,預祝茶葉豐收;“十二月採茶”、“摘茶”、“炒茶”、“賣茶”等,表現從種茶到採摘加工等過程。《浙江採茶》還包括“花采茶”、“順採茶”、“倒採茶”、“揉茶”、“盤茶”、“販茶”等。有的地區在表演過程中,穿插演唱與茶無關的小調,所唱的曲調和數量,視採茶表演的時間和內容而定,一般為2~4首;亦有加入民間傳說故事。

音樂

其歷史發展大致可分為 3個階段:①單純的“茶歌”,為茶農勞動時唱的歌。茶歌的體裁,有山歌、勞動號子、民間小調等。音樂結構比較簡單,多由兩個樂句或 4個樂句構成。②載歌載舞的“茶燈”,即茶農將勞動動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邊歌邊舞。其音樂南方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為mi、re、do、la的四聲羽調式。各地採茶又與當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結合,形成各省的獨特風格。如雲南採茶融匯了花燈曲調,流暢而富於歌唱性;湖南採茶,吸收當地花鼓戲中七度大跳的音樂特點,曲調活潑跳躍;福建採茶燈則取各地所長並加以發展,使抒情性和歡快的歌舞性相結合,並運用調式、調性轉換的手法,使音樂富於對比。茶歌有“正採茶”與“倒採茶”之分,兩者除在唱詞上形成由1~12月順序的倒轉變化外,音樂上常形成對比和發展。一般來說,正採茶較為抒情、平穩、歌唱性較強;倒採茶曲調歡快、跳躍,襯字、襯詞的大量運用,使音樂打破正常均衡的結構,而顯得更富有生活氣息。此外,採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調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五更調》、《水仙花》、《紅繡鞋》、《十杯酒》、《賣雜貨》、《石榴花》等數十首。因此,採茶音樂受小調影響很大,有些曲調甚至被小調所代替。③有簡單情節的小戲。如贛南採茶戲,就是在採茶歌舞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板腔體音樂。它以富有茶歌特點的“茶腔”、“燈腔”為主,保留了大量採茶山歌、茶燈的曲調,並吸收了湖南花鼓戲、廣西彩調的曲牌,形成鄉土氣息濃郁的地方小戲。

採茶的伴奏樂器有二胡、笛子、嗩吶和大鑼、大鈸等,過門或過場音樂以嗩吶為主。

中國南北方的主要歌舞有哪幾種?

北方的雜舞

“雜舞”即指民間舞蹈,其著名的舞蹈有:“公莫舞”、“杯盤舞”、“白舞”、“拂舞”、“鵒舞”、“拍張舞”、“大垂手”、“小垂手”等。雜舞中有前代遺留下來的《明君》、《聖主》,均由鞞舞成長而來,《公莫舞》則由巾舞成長而來。此外,還有按照平易近間傳佈的舞蹈創作的《杯盤舞》、《拂舞》等。

西晉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養蓄眾多舞伎,恆舞於室,其中舞得最好的是綠珠,石崇作《明君舞》,綠珠飾演明君(即昭君),《明君舞》厥後也歸入《清商樂》中。晉太康時風行的《杯盤舞》(又稱《晉世寧》,祝願晉世獲導儷瀨),舞者用手棲身杯盤,一再而舞。晉人謝尚的《鴝鵒舞》是模擬鳥的舞蹈,他在公開場合之下,舞起來屈伸俯仰,旁若無人。南京西崗出土的西晉鳥獸人物瓷罐,良多災類聚於罐頂,造型斑斕,下面有似帶面具的男舞人,揚起長袖和吸腿起舞。

魏晉文人崇尚清談,褒衣博帶,手執塵尾贍桑他們常懷有人生無常、實時行樂的人生不美觀,喜愛輕盈超脫、抒情委宛之美,這在必然水平上影響了那時的舞風。東晉顧愷之所繪的“洛神賦”中,洛神修頸細腰,手執塵尾扇,飄帶縈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恰是這一時代審美的典型。另一幅是一男人立於飾有羽葆流蘇的雙鼓前,手執一雙鼓棰正在吹奏。河西走廊的酒泉丁家閘魏、晉墓出土的《燕居行樂圖》也有華夏舞風,舞伎頭戴花冠,手持便面(即扇子)起舞,顯得輕盈瀟灑。

南方的樂舞

南朝樂舞主要指南朝新聲,其代表性的樂舞有:吳聲歌曲、神絃歌、西曲、江南弄、上雲樂、雅歌。吳聲歌曲主要以歌為主,舞曲較少,代表性的舞蹈是“前溪曲”。“神絃歌”是巫覡祀神歌舞曲;“江南弄”是舞蹈曲;“西曲”以舞蹈為主;“上雲樂”是祭神舞曲;“雅歌”是祭祀宗廟的雅樂。這些新聲樂舞均被收錄於郭茂倩編纂《樂府詩集》中的“清商曲辭”中。還有最早形成於三國時期吳國的《白紵舞》,南朝陳後主自己創作的《玉樹後庭花 》。

民間歌舞音樂每種類型包括哪些代表性種類

答我國漢族民間歌舞中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品種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燈、採茶。

中國古代有什麼著名舞蹈?

中國有著非常豐富的舞蹈遺產,古代著名的舞蹈作品很多,這裡只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舞蹈作介紹。

一、《大武》是周代編創的歌頌武王伐紂獲得勝利的樂舞作品,屬《六舞》之一。共分為六段:(一)在一段擊鼓聲後,舞隊從北面上場,舞者都手執武器,列隊而立,以歌唱表現了武王伐紂的決心。(二)舞隊兩面有人振鐸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兩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有滅商。(三)滅商後再向南進軍。(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穩定。(五)舞隊再分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複雜的隊形,形成整齊的隊式後,舞者皆坐,作低勢的靜止場面,表示國家得到了很好治理。(六)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

二、《靈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漢代祭祀后稷的樂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現了開墾、耕種、鋤草、驅雀、收割、舂穀和揚糠等勞動的生活,以此來紀念和歌頌后稷教民種田的功勞。

三、《盤鼓舞》(又名《七盤舞》)是漢代具有較高技藝性的舞蹈,舞者在七個盤鼓上以不同的節奏,時而仰面折腰雙腳踏鼓,時而騰空躍起,然後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盤鼓,身體作跌倒姿態摩擊鼓面。敏捷的踏鼓動作,如飛行似的輕盈舞步,若俯若爺、時來時往的姿態和地位調度,與音樂緊密結合在一起,表現了深邃的意境。

四、《東海黃公》是漢代具有一定情節和人物性格的由兩個人扮演的角抵戲,主要以動作來表現人和虎搏鬥的故事。據《西京雜記》所載:“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蠃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五、《劍器》是唐代流傳比較廣泛的屬健舞類的表演性舞蹈,為女子戎裝的獨舞。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記述了他觀看這個舞蹈所給他的感受:“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從詩中的描寫,可以看出,“這個舞有跳躍,有迴旋,有變化,進退迅速,起止爽脆,節奏鮮明;或突然而來,或戛然而止,動如崩雷閃電,驚人心魄,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練。”

六、《胡旋舞》唐代時從康國傳來的民間舞,舞蹈旋轉為主,故名胡旋舞。白居易所作《胡旋女》詩,生動地描寫了這個舞蹈的特色:“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胡旋女的舞蹈動作和姿態以及她的內心情感都和伴奏的音樂旋律、節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她旋轉時雙袖舉起,輕如雪花飄搖,又像蓬草迎風轉舞。她的旋轉,時而左,時而右,好像永不知疲勞。在千萬個旋轉動作中,都難以分辨出臉面和身體。旋轉的速度,似乎都要超過飛奔的車輪和疾徐的旋風。

七、《踏謠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間歌舞戲,據崔令欽《教坊記》載:“北齊有人姓蘇,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我們從這個記載中,可以知道《踏謠娘》是根據北齊時的真人真事編演的一部具有諷刺性質的歌舞小戲,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衝突,編演者有鮮明的情感愛憎態度和思想傾向。據傳,這個歌舞戲,在宮廷宴會中上演,民間藝人在街頭也表演,由此鮮明說明它是一出很......

XP會不會比98更加充分的發揮硬件的性能,從而使遊戲運行更順暢?

作為服役十餘年的系統,它已經迎來了自己的歸宿。現在,全世界的網友不禁為這一頑強存在於microsoft十餘載的系統肅然起敬。只有不斷地探索、嘗試、創新,才能使系統運行更人性化。這一點,是XP無法與7和8.1相媲美的。

南方的舞獅子與北方的有啥區別嗎

中國是舞獅的發源地,大約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分類方法也較多,其中南獅和北獅的分類法是以風格和流派來分的。

大體來講,南北獅的差異可用“南獅重意 北獅重技”來概括。

"南獅"就是俗稱的佛山醒獅,是富有南方風格的一種獅形,它額高而窄,眼大而能轉動,口闊帶筆,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主要有文獅、武獅和少獅三大類。文獅以劉備、關公作臉譜,武獅以張飛作臉譜。文獅表現為溫馴而和善,武獅表現為勇猛而剛烈;少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幼獅,憨態可愛,一般跟隨文、武獅同場表演。南獅在造型上極度誇張浪漫,威武雄壯,美麗活潑,形神兼備。

南獅中表現的主要是獅子的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8種神態,以採青為己任,歷盡艱險取得勝利。南獅是集觀賞性、藝術性、競技性為一體的具有強烈吉祥、喜慶色彩和氣氛渲染能力。

隨著鑼鼓的節奏, 獅子從"沉睡驚醒"、"搔頭擺尾"、"仰視低顧"、 "探測方向",到"出洞"、"見青"、"碎青"、"狂歡"、"翻滾"等,動作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這時候的獅子在人們心中很富有人情味,時而威風凜凜,怒視邪惡;時而謙恭有禮,憨厚善良,逗人喜愛。醒獅造型套路很多: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賓、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臺等等,無不神似,一句話,喜則歡而碎步,怒則儀態萬千,哀則閉眼穩步,樂則躍而跨步。可以說南獅是重"意"的舞法。

北獅,顧名思義,即北方的獅子。北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皮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北獅"獅頭一般是木雕,舞者下身需著和獅被同樣的金黃色褲子和花靴,舞時全身披獅皮遮蓋,只露出雙腳;動作一般有跌撲、翻滾、跳躍、搔癢等,也有滾繡球、過跳板、上樓臺等技巧動作。北獅的"擺陣"(即擺青)和"破陣"(即採青)十分驚險,顯示出奇、難、險特色。

北獅在舞姿上,主要表演獅子的善良與靈巧,翻滾跳躍,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齊合一,加上充京鈸、京鑼、京鼓等音樂節拍,按樂聲起舞,引舞者持球翻騰滾動,表現出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獅起舞,而舞獅頭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種動作而配合演出各種舞姿外,還必須給舞獅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獅尾者亦必須留意獅頭動向,頭動則尾亦動,頭定則尾亦定,跳躍翻滾,緊密跟隨,使能頭尾舞姿調協,融成一體,可以說,北獅是一種重“技”的舞法。

採茶舞是我國哪個省的民間舞蹈?

5福建

說到採茶舞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福建非常出名的 <採茶撲蝶> 了 ..

雖然是很早以前的節目了 ..但由此可見歷史了 ..

具體可以去百度裡面查一些相關資料的 ..

具有春節元素的民間傳統藝術有哪些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那春節是如何而來的呢?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有誰瞭解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一、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

中國民族樂器都有哪些

民族樂器即中國的獨特樂器。現一般流行的有琴、箏、簫、笛、二胡、琵琶、絲竹、鼓等,是代表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

民族樂器即中國的獨特樂器。

先秦時期

根據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先秦時期的樂器已有鼓、鞀、鼛、賁鼓、應、田、縣鼓、鍾、鏞、南、鉦、磬、缶、編磐、鈴、陶鈴、雅、祝、敔、和、鸞、簧、哨(陶製、骨制等)、壎、籥、龢鼇、言、簫、管、篪、笙、琴、瑟、築等多種。在原始社會裡樂器的出現多與神話傳說、求神祭祀、民間舞蹈、勞動生活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繫。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樂器除用於宗教、禮儀等場合外,主要是供統治者娛樂享受。在樂器製作上精美豪華,規模越來越大,如《呂氏春秋·侈樂》中所載:“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鍾、磬、管、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務以相過,不思度量。”

秦漢至魏晉時期

當時出現的樂器主要有箏、琵琶(有秦漢子和阮咸兩種不同的形制)、笛、方響、箜篌瑟(即臥箜篌)。箏、琵琶、笛均為《相和歌》的伴奏樂器。這一歷史時期,吸收外來樂器數量不少,如隨著鼓吹樂的引入,還使用了笳、角、中鳴、長鳴、羌笛等吹管樂器。由於與西域文化的交往,傳入的樂器主要有豎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項琵琶)、蓽篥等。豎箜篌亦為波斯樂器,魏晉之際傳人我國。曲項琵琶約在公元350年前後通過印度和新疆,傳入甘肅一帶,據《梁書·簡文帝本紀》所載,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傳入南方。

隋唐時期的樂器

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樂器數量驟增。特別是鼓類樂器,這可能是由於歌舞音樂的發展所致。打擊樂器有銅鈸、拍板、節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齊鼓、擔鼓、羯鼓、都曇鼓、毛員鼓、答臘鼓、雞婁鼓等三十多種;絃樂器有獨絃琴、三絃、匏琴、軋箏、風首箜篌、五絃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種;吹管樂器有幢簫、義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蓽篥等二十多種。這一時期在樂器上的重要變化是出現了拉絃樂器軋箏和奚琴,開闢了樂器演奏的一個新的領域。

宋、元、明、清

這一時期絃樂器有突出的變化和發展,繼奚琴之後,宋代已出現了馬尾胡琴。見於記載的還有胡琴、大阮、五絃阮、月琴、胡蘆琴、渤海琴、火不思、二絃、丹布拉、基他爾、喇巴卜、提琴、哈爾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種(實際上存在於民間的絃樂器其類別還遠不止於此)。吹管樂器金、元時期從北方傳入嗩吶(又稱金口角、蘇爾奈、嗩哪),按鼓吹樂的演奏組合形式又一次產生重大的變革,從音色、音量和風格上進一步豐富了鼓吹樂的演奏。嗩吶最初用於軍樂。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樓先生樂府》中之散曲《朝天子·詠喇叭》:“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您擡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裡去辦什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據王圻所著《三才圖會》的記載,明代嗩吶已應用於民間。

體鳴樂器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銅鼓,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槓、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鬥、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

在我國深受各地人民群眾歡迎的歌舞主要有黃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燈”、南方各省的“採茶

C 題幹主要強調具有區域性的特徵。故選C。

相關問題答案
南方民間舞蹈有哪些?
中國民間舞蹈有哪些?
南方速生樹種有哪些?
南方二本院校有哪些?
網上好看的舞蹈有哪些?
民間傳說有哪些?
中國傳統舞蹈有哪些?
南方經濟作物有哪些?
有趣的民間遊戲有哪些?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