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的作者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水滴石穿的作者

水滴石穿作者:

康濯

康濯(1920年-1991年),湖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現代作家。原名毛季常,湖南省湘陰縣(今汨羅市)人。

勝者為王 居安思危 水滴石穿的作者是誰

1

《一滴水》的主人公是誰?還有作者是誰?

一滴水

(葉延濱創作的散文)

葉延濱的《一滴水》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本文通過一滴水在詩人、散文家、哲學家三處不同的經歷,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高傲自大,不能正視自我的現狀,並給予了委婉的批評。

作品名稱

一滴水

文學體裁

散文

作 者

葉延濱

作品原文

一滴水想在詩人、散文家和哲學家那裡尋找自我。因為它常聽其他的一滴水談起這件事,說只有詩人、散文家和哲學家才最瞭解一滴水。

啊……一看見這個“啊”字,一滴水知道它找到的是詩人。“啊,一滴水裡也興耀著太陽的光輝。”這話多好,一滴水有那麼大的本事,太陽的光輝!多麼偉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嘆自我的時候也用上了“啊”字。當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陽的時候,它有了一種天才的悲哀:天上那個太陽也太驕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個太陽,不,還有一個呢,還有“閃耀太陽光輝的一滴水”。為了讓太陽儘早地知道這一點,一滴水早早地趴在了最高的一株青草葉尖上,等那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來。太陽升起來了,剎那間,一滴水也閃射出七彩的光芒。真的!一滴水興奮地向太陽喊道:“喂,太陽老兄,你看見我了嗎?我也是一個發光的……”一滴水的話還沒有說完,就在太陽光的霓虹裡,化為一縷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滴水的這次尋找自我的努力失敗了。不過它知道了一個事實,不要到詩人那裡去尋找答案。還是散文家的話實在,散文家怎麼說的呢?那是一個熟透了的說法:“滴水穿石。”多實在,多有分量,與在草尖花叢中裝扮太陽絕對不相同。看來詩人都是在花花草草中找到那個五彩繽紛的定義,而散文家總是寫下力透紙背的金石般正確的話。想到這裡,一滴水已經懸在崖頂上,它馬上就要滴落,看到在下面的那塊巨石,它心中升起了無限自豪:“對不起了,石頭老弟!”一剎那間,它滴落在石頭上,飛濺起來,一滴水在眩暈中,不忘望一眼那塊石頭,天呀,它一動不動地呆呆立在那兒。碰壁以後的一滴水,去找散文家問罪,散文家說:“你只看到‘滴水穿石’四個字,那是我文章的標題,沒看內容哪行?”’原來文章在這裡,說一滴又一滴的水千百年後會穿石。天!那不是一滴水,是一條河。一秒一滴,一天八萬六千四百滴水,一年是三千一百五十三萬六千滴水,千百年有多少啊,這能叫滴水穿石嗎?一滴水覺得散文家實在不懂數字:“散文家是什麼,這下我知道了,就是不學數學的人士。”

最後,一滴水去找哲學家。哲學家說:透過一滴水可以看到大海,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海是什麼?一滴水覺得哲學家的確很有學問,但要知道海是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是什麼,於是一滴水長途跋涉,一路上問:“海在哪裡?”找海的二滴水又一滴水成了溪,成了河,成了大江向東去。當它見到大海的時候,它知道哲學家又把話說反了。不是嗎?“大海里有無數的一滴水,而一滴水離開大海就什麼也不是,什麼也不是,只是一滴水!”

想到這裡一滴水明白了,它終於找到了自己。一滴水是什麼?“不是太陽,哪怕有時也有光芒;不是穿石的利器,也許有某滴水拿有這個運氣;更不是大海,大海是讓所有一滴水忘記自己的地方。一滴水不是太陽不是石頭不是大海,就是一水而已。”

作品鑑賞

葉延濱的《一滴水》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本文通過一滴水在詩人、散文家、哲學家三處不同的經歷,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高傲自大,不能正視自我的現狀,並給予了委婉的批評。文章告誡人們要正確認識自我,找準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作者以擬人化的手法將一滴水在詩人、散文家、哲學家那裡尋找自我的經歷細緻生動地描摹出來。一滴水在詩人那裡給自己戴上了美麗的光環,把自己當成了太陽,可是當太陽出來後,它卻“在太陽的霓虹裡,化為一縷氣,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滴水在散文家那裡找到......

勝者為王,居安恩危水滴石穿詩人是誰?

王安石

勝者為王 居安思危 水滴石穿的作者是誰

文天祥

居安思危是誰提出來的,是誰!是詩人嗎?還是國家主席!!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補充:

1,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2,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隋元會大饗歌·皇復》:“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3,宋·徐鉉《頌德賦》:“疆事漸寧而備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災懼。”

4,樑·沈約《宋書·文五王傳》:“今雖先天不違,動干休慶,龍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慮,不可不懼。”

5,明·無名氏《白兔記·寇反》:“古人有言:‘得寵思辱,居安慮危。’”

6,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7,《明史·鄭本公傳》:“陛下居安思危,當遠群小,節燕遊,以防一朝之患。”

勝者為王,居安思危,水滴石穿的作者

勝者為王出自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居安思危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水滴石穿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雲:‘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下冊滴水穿石的啟示作者簡介

以文帶文的主要課型特點是“一篇精讀文帶一篇或多篇略讀文”;二者的關係是:(1)得法於精讀,用法於略讀;(2)將精讀文和略讀文進行比較學習。“主題閱讀”是我們“大單元主題教學”的老師。我們的以文帶文課型是從“主題閱讀”借鑑來的。我們應認真地向“主題閱讀”學習。“得法於精讀,用法於略讀”,這是以文帶文課的第一種類型——遷移運用型。其基本特點就是人教版課本上的文章領悟方法,配套教材或其他選文閱讀中遷移應用方法,目的是促進方法技能的內化和習慣的養成。比如,《鄉下人家》選自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單元導語中要求“走進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體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並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由此可見,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語言品味積累,但在這之前,應先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三河湖鎮第一小學王營營老師引導學生談談“鄉下生活給你什麼感受”,然後看看“文中描寫了鄉下人家哪幾處生活場景”,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畫成了如下思維導圖——藉助思維導圖,整體把握了文章結構,再品味語言就不至於支離破碎。畫思維導圖只是一種策略,藉助思維支架理清文章結構、思路的策略。之後,老師讓學生應用“畫思維導圖”這種方法,閱讀配套教材《語文幫》上的選文《故鄉的蘆葦》,畫出作者的記敘思路。這就是一個遷移運用型以文帶文的實例,目的在於教會學生用畫思維導圖的方法理清文章結構、思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有必要,但不是語文本體性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天悅生活美好,都只是閱讀訓練的活動載體,教會學生閱讀策略才是這節課的本體性內容。

相關問題答案
水滴石穿的作者是誰?
水滴石穿的字面意思是?
水滴石穿的同義詞?
水滳石穿的意思是什麼?
水滴石穿下一句是什麼?
水滴石穿的近義詞?
石頭記的作者是誰?
水滴石穿下部分是什麼?
烏鴉喝水的作者是誰?
大禹治水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