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恐懼死亡?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怎麼才能不害怕死亡?

其實,死亡不可怕!你願意長生不老麼?到了一百多,兩百多,甚至永遠不死,而你身邊的人卻一個個離你而去,就像你是天空,但他們卻是雲,總有一天會消失。到時候,你會寂寞,孤獨,和死有什麼分別?死是一種解脫,不是麼?死了,你或許可以看到天使,看到死去的親人。經歷過死亡的人說,當他們靈魂脫離了軀體時,他們不感到驚慌,而是會感到無比的平靜和安寧。你是不是還有活下去需要做的事呢?你一定有你要做的事,那麼,用一生去完成它,然後。。安靜地,平靜地,接受,死亡!

怎樣才能不懼怕死亡

知識使人崇高,信仰使人活在自我。你可以尋求一些超自然的慰籍,比如學習哲學,正確認識人由生到死,你會知道死亡是人的必經之路,通往神祕,解脫痛苦。或者信仰宗教,確信神與天堂,死亡是解脫痛苦,走向極樂。在或者學習科學,使自己的心靈崇高,當人的閱歷到了一定程度,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是會發現死亡的的真諦,生命的真諦,根本不懼怕死亡。

再說了,你想想,人類無非就是害怕死亡是否痛苦,悲哀,與親人分離的痛苦,但人死後連感覺都沒有,任何痛苦也不會存在,之所以現在的人知道死亡之後不會有任何痛苦的感受還會因死亡而痛苦,是因為人類用活著的感受去解釋死亡的感受,才出現這種片面的意識,真正的死亡是不痛苦,反而現在科學說明那些瀕臨死亡的人會有一種微妙舒適的感覺,一切痛苦都被消除,有一種飄飄成仙的感覺。

好好想想你睡覺,睡得最香的一次,沒有夢,沒有感覺,醒來之後感覺輕鬆,微妙,彷彿自己像是一朵自由輕飄的白雲。死亡按照常理邏輯就是這樣。死亡是不可知的事,但你一定要相信,死亡不會痛苦。

人要怎麼樣才不會懼怕死亡

至少要懂得死亡恐懼心理的生理學或科學原理和機制!

介紹一篇本人關於“死亡恐懼”問題的文章供你參考,或許有點作用。

怕死與自殺的分子基礎

在正常情況下,每個人大腦中的“死亡”信息子都保持著最高的負電能,以使主體對死亡產生強烈的恐懼感,使主體遠離死亡威脅的境地。雖然這樣的負面心理會使人遭受心理上的痛苦,但它對我們生命的安全必不可少,因此,“死亡恐懼”給我們的利要遠大於弊。……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快樂主義大師伊壁鳩魯就發現,死亡恐懼的心理是削減人生快樂和幸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負面因素,他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受到兩種負面心理的影響,A、對神的恐懼;B、對死亡的恐懼。隨著自然科技水平或人類認識自然界能力的不斷提高,人類對神的恐懼已經越來越弱;然而對死亡的恐懼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發增強。這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對死亡恐懼心理髮生的生理基礎及其機制缺乏認識。

關於死亡以及死亡恐懼這些問題,自古以來就不乏探討和論述。但人們更多的是從文學、藝術、倫理和哲學的角度來泛泛談論死亡恐懼,卻似乎沒有意識地要從科學的觀點來揭示其中的奧祕,比如一些洋洋幾十萬字以“死亡”為主題的哲學著作,從頭到尾隻字不提死亡恐懼的科學原理和機制。

1、死亡恐懼感的差異

由於大腦信息子十分微小,它們所具有的電能或電值也可能十分微弱,或許只有繆伏的水平。因此,我們先不妨用“µv(繆伏)”來表示信息子的電能單位。在每個心理正常的成年人的大腦中,儘管都有一個帶有強負電的“死亡”信息子,但不同的人,由於其個人的經歷、世界觀、社會地位、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其“死亡”信息子的電值水平卻很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張三的“死亡”信息子的負電值假設為“-80µv”時,李四的“死亡”電值卻可能只有為“-60µv”,當陳小姐的“死亡”(信息子)的電值為“-110µv”時,黃小姐的“死亡”電值卻可能只有“-90µv”。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不同的人對死亡的恐懼就會有所差異。一般而言,男性的“死亡”信息子的電值要比女性的低,老年人的“死亡”電值要比年輕人的低,窮人的“死亡”電值要比富人的低。也即是說,同樣是面對死亡,前者要比後者勇敢或不怕死。由此也可以看出,“死亡”信息子負電能的強度與勇敢(不怕死)的程度成反比。

2、死亡恐懼的成因

在前面研究了恐懼心理產生的一般原理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人為什麼會怕死的根本原因了。在眾多種恐懼心理當中,“死亡恐懼”是最常見、也最有代表性的恐懼。不僅如此,死亡恐懼還是造成其它許多恐懼心理和恐懼症的直接或間接原因,如恐高症、恐水症、殯儀用品恐懼症、動物恐懼症等等,因為在眾多的恐懼症的背後都或多或少地與“死亡丹這個概念(信息)相關聯。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對外界的陌生環境或某些事物有著本能的恐懼感,如對老鼠、貓狗、閃電、打雷等等,但卻沒有具體到“死亡”這個意識上,因為他們的大腦之中還沒有形成“死亡”這個抽象的概念,或不理解死亡意味著什麼。不過,到了6、7歲左右,他們就會把死亡與不利和有害於自身存在的現象,如傷害身體與生命的終結等聯繫到了一起。從此,出於機體的存在或求生的本能,“死亡”這個信息子就成了大腦中眾多的恐懼之源,通常情況下具有最高強的負電能,成為負電信息子陣營裡的最高代表或“總司令”。

不僅如此,“死亡”信息還具有強烈地使其他信息發生“負(電)化”的能力。如果一個電中性的信息與“死亡”信息發生聯繫或組合,就會變成一個負電信息子,即被“死亡”信息強烈地“負(電)化”,就如......

怎樣讓自己不害怕死亡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超越自然!

求採納

死亡可怕嗎,怎麼我現在一點也不懼怕,而且覺得是解脫

每個生命都要死的,怕也好不怕也好。但人死後不是什麼都沒有,人的心識會繼續流轉六道,從過去到今生到未來,所有生命都經歷過無數次生死。也許很多人不相信有前世,但是近代以來許多歐美的科學家,特別是心理學家研究病患心理疾病的時候,對病人催眠,回憶小時候的心理創傷,很多人就能回憶前一世乃至許多個前世的情況,這些數據大多還保留在像弗吉尼亞大學等高等學術研究機構。在美國的同學可以自己去看看。其實這些在佛法裡面早就講的非常清楚了。生命死後絕大多數進入中陰身的狀態,之後隨著各自業力投生。如果是自殺者,他的中陰會處在反覆感受自殺痛苦的循環中,很難超度。所以自殺不是解脫,而是更大的麻煩。對於那些修行佛法,活著時就獲得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等往生極樂授記的人,他的自然死亡就是一種解脫,當然也有少數遇到善緣,死後被超度極樂的眾生。因為他的心能瞬間化身在極樂世界,一出生就是不退轉的大菩薩。那時在整個輪迴裡就非常自由了。

為什麼我這麼害怕死亡,過度恐懼是不是心理問題

過度恐懼是心理問題,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1、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20遍“我接納自己,我相信自己!”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我們心裡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悅納自己,培養自己的信心。

2、放鬆入靜訓練:找一個安靜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舒適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自己來到一個青山環繞、綠樹成蔭的幽靜地方,心境變得平和起來。現在開始放鬆,從頭部到腳部依次想像變鬆變軟……每天至少一次,通過經常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 身體,有助於克服緊張的反應。

3、別太在意自己的反應:緊張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身體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在意自己的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於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後,由於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4、具體可以用系統脫敏法來消除恐懼心理。它是反覆接受恐懼的刺激,接觸恐懼目標,從而逐漸適應這種刺激,逐漸消除這種恐懼,其刺激強度可由弱到強,循序漸進地呈現,否則會加重恐懼感。

5、可以用厭惡療法: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一根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有恐懼情緒或想法就用力彈一下,要感到疼痛才行,這也是一種強化,過段時間症狀就會緩解。

如何不害怕死亡及瞑想的四種方法

今天格儒吉導師的哲學課主要講解的是我們如何通過瑜伽找到內在的靈性,如何覺知到靈魂的永在,而不再害怕死亡及瞑想的四種方法。 我把部分我理解的內容在這裡和你們分享希望我們都有收穫。如果不能得到您的 認可或都您有更深意的瞭解,請允許我這粗淺的思想存在著。導師講了很多,因我的英文有限,所能理解的只有這麼多。但我是如此享受這樣的課程,所以記述下來分享。 導師今天再次強調作為一個瑜伽師一定要了解瑜伽的三個身體三個思想及三種形式,而事實上只有50%的人瞭解自己的身體,更多的人是迷茫自己的身體,從不知道如何去關照,因此很多人會有精神及身體上的病症,或多或少。由物質組成的身體總是在變化的,比如長頭髮,比如掉頭髮,比如掉牙齒,這些都只是我們最淺顯的瞭解我們的肉身,而練習瑜伽會讓我們瞭解自身。只因為我們總是停留在瞭解肉身體變化的基礎上,所以我們總是擔心死亡。其實瑜伽的練習會告訴我們,當我們出生的那一時,就知道我們要面臨死亡的,而生和死也是沒有區別的,是一樣的。其實生和死是一個物體的兩個面,是不可分離的。但人們都不喜歡死亡,都恐懼,而瑜伽的練習會讓我們知道死亡是為了給出生作準備的,死亡其實他不是可怕而消極的事,我們總是不能意識到靈魂和我們的意識是不會變化的,所以我們就會恐懼死亡。瑜伽師教會我們瞭解內在的自我靈性。它是存在在我們內在的最底層,看不見摸不著,而只有在瑜伽的瞑想時,才能夠尋找到它,這需要我們的身體與思想完全 的專注。當然這還不是我們平時的三種形式即:醒著的、夢著的,、深層無意識的。這三種都屬於肉身的感知。而靈性是第四種形式,只有第四種形式才能夠感到自我的靈性和靈魂的存在,也就是說真正的自己是身體與思想是分開的。當你的內在靈性與肉身和思想分開時,我們就真正的進入了我們所專注渴求的三摩地。當然三摩地也分二種 ,第一種是存在思想意識的三摩地,上師告訴我們,99%的人都只能達到這種三摩地。只有練習瑜伽不停的練習調息、體式、瞑想才能夠達到我們說的第二種三摩地即沒有任何思想的、空的無我無形的狀態。這隻有1%的人才能達到,所以我們要堅持練習。導師今天還講了瞑想的四個步驟。即1、放鬆。 怎麼放鬆?瑜伽行者建議請先練習瑜伽的體式,因為體式是瞭解瑜伽的第一工具,無論你採取坐、站、臥的哪一種姿勢,都需要身體有舒適的感覺配合。當你氣息平穩身體平衡進,我們的特質身體才能真正的放鬆。然後靜靜地坐在這裡,身心就會慢慢的放鬆下來,如果身體處於僵硬困境狀態,你就會很難讓你的思想放鬆下來,因為你的內在的靈性在忙於身體的困境,那麼你很難發現自己的內在的靈性。自身的靈性就沒有機會了解自己。這關係就好比兩個好朋友,你疼了,他也會有些疼,彼此困擾著。而我們之前說的三個意識即醒著的、夢著的、深眠著的,其實仍然需要身體都跟著忙碌,而思想也會跟著忙碌。內在的靈性就會跟著忙碌而無法讓你發現。所以靈魂也會認為自己會消失,於是害怕死亡,害怕痛苦。瑜伽之父帕坦伽利介紹我們練習體式時,在你的身體放鬆時,你就會忘記你的身體的存在,忘記你在塵世裡虛妄的身份。瞑想的第二種方法是把思想集中在一點上,也就是集中意識。我們在放鬆之後,身體就會靜下來,大部分的頭腦思維都會得到休息,當然少部分的思想仍然在活躍,但至少這樣我們的頭腦會 有集中的機會,從內在集體在一個點上。訓練忙碌的大腦,讓思想集中這就好比訓練一隻猴子,我們先讓猴子坐、站然後會倒立,甚至還會騎自行車等,都需要時間和耐心。雖然我們總會胡思亂想,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漸進的專注意識的。瞑想的第三種方法是專注一點並長時間的保持。《瑜伽經》的第二章第二節說過,當你沒有想法時,沒有雜念時......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不恐懼死亡?
人為什麼會恐懼死亡?
怎麼能讓樹死亡?
生死狙擊怎麼不能玩?
死神怎麼不能看了?
微信怎麼不能發紅包了?
蕭敬騰讓我怎麼不愛你?
人怎樣能快速死亡?
炒年糕怎麼不粘鍋?
怎麼不看別人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