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會怎麼樣?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糖尿病的後果會怎麼樣?

血糖控制不好,或糖尿病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1)感染(2)酮症酸中毒(3)糖尿病腎病(4)心臟病變(5)腦血管病變(6)神經病變(7)眼部病變(8)糖尿病足。微糖app的知識庫有詳細的解釋

怎麼會得糖尿病

因為遺傳

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發病機制方面的重要性,已越來越受到醫學專家的關注。根據糖尿病遺傳理論的最新進展,以下幾點都和糖尿病的遺傳易感性有關。

第一類是孟德爾遺傳。目前已知4種單基因變異可引起2型糖尿病:第一種是胰島素基因突變。由於密碼區的點突變,導致胰島素肽鏈上氨基酸密碼的改變,產生氨基酸排列順序異常的胰島素分子,這樣的胰島素分子功能很差,就象工廠生產的次品一樣。第二種是胰島素受體基因突變,因此在細胞膜上沒有胰島素作用的位點,也就發揮不了降糖作用。第三種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現已發現該基因20餘種點突變,與2型糖尿病的亞型,即成年發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這種病人的細胞不能對葡萄糖進行有效代謝,因而在體內聚集。第四種是腺苷脫氨酶基因突變。其基因多態性亦與成年發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第二類是非孟德爾遺傳。目前認為,大多數2型糖尿病屬非孟德爾遺傳,為多基因/多因子遺傳疾病。

第三類是線粒體基因突變。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進行發病前正確預測的一類糖尿病。早幾年,我國就已經在上海和廣東等大城市建立了線粒體基因突變的糖尿病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可以用分子遺傳學方法在基因水平診斷2型糖尿病亞型,並且已經推廣到基層醫院開展診斷工作。

因為環境和習慣

糖尿病的發病因素除了遺傳易感外,還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在各種環境因素中,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素。過度肥胖的危險在於,你的體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水平血糖,你的胰島素很可能會不夠用,或由於超負荷運作而變得失去功能。有一種向心性肥胖危險性更大,這是一種腰圍與臀圍的比例大於0.90的肥胖。因為這種肥胖是脂肪細胞體積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細胞數量的增生,這種肥大的脂肪細胞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易發生胰島素抵抗,是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徵。

還有一種逐漸流行的都市化生活方式,使你更易患糖尿病。比如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偏高,而碳水化合物(米、面等)和纖維(蔬菜、水果等)含量偏低,以及體力活動太少等等。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有些人出生時及嬰兒期體重偏低,反映了生命早期的營養不量,可能會影響內分泌器官胰腺的發育而使胰島素體積較小,或數量較少,易發生糖尿病。

誘發糖尿病的因素

1. 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佔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許多病毒可引起胰腺而致病,包括腦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腺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後還可使潛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為顯性糖尿病。

2. 肥胖 大多數2型糖尿病體形肥胖。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病。

3. 體力活動 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減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

4. 妊娠 妊娠期間,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誘發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誘發糖尿病。

5. 環境因素 在遺傳的基礎上,環境因素作為誘因在糖尿病發病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汙染、噪音、社會的競爭等,這......

得了糖尿病嚴重嗎

您好:飲食應該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總熱量控制的前提下,儘可能做到穀類,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種類齊全,以便獲得均衡營養.建議吃升糖指數低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獼猴桃,草莓,青蘋果.蛋白選擇優質蛋白如瘦肉。主食最好選擇粗糧如玉米麵,蕎麥麵,燕麥面做成的饅頭.但都的注意量.

糖尿病能治好嗎?

由於原發性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故至今糖尿病尚無根治措施。採用飲食治療、運動療法、口服降糖藥、胰島素及傳統醫藥治療,只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但目前還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那些所謂能夠根治糖尿病的靈丹妙藥是不可信的。  即使有的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臨床症狀消失,血糖、尿糖恢復正常,與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及勞動,若做葡萄糖耐量試驗,也仍不正常,呈糖尿病曲線。若此時不注意調養,飲食不控制或不按醫生的要求治療,還會出現高血糖及尿糖。因此可以說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需長期堅持治療,即使病情理想控制,也要堅持飲食治療,並定期到醫院複查。  在日常生活中治療糖尿病,不要輕信那些說得神乎其神的廣告。糖尿病患者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通過正常渠道到正規醫院就醫。能不能停藥要視病人的血糖濃度而定,有很多病人在糖尿病症狀消失後其血糖濃度仍然居高不下,此時不能停藥,否則將來很容易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而短時間的停藥並不意味著今後就再也不用藥了,也不意味著這樣就是徹底治癒糖尿病了。如果停藥一段時間後血糖再度升高,還是要再用藥的。盲目聽信虛假廣告而在不能停藥時倉促停藥,很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那時就悔之晚矣。  現在糖尿病患者也不要因為目前糖尿病還不能根治而憂心忡忡,悲觀失望。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正確認識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可怕的是威脅生命的併發症。因此只要糖尿病人堅持長期治療,與醫生密切配合,長期穩定地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緩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和發展。  翟向京主任建議:糖尿病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目前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普通藥物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病情,不能根治糖尿病,所以不要盲目求醫。胰腺組織修復療法為患者從根本上治療頑疾找到了一條捷徑。對症下藥進行準確的糖尿病治療。有效的控制、治療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是完全可以想真常人一樣生活的,心理不要有任何悲觀,一定要走出痛苦,大家都很關心你們。  北京糖尿病治療中心醫生介紹,胰腺組織修復療法原理,胰腺組織修復療法的原理是通過胰腺因子的誘導、滲透胰臟中的細胞在糖尿病、先天性胰畸形、胰腺損傷、急、慢性胰腺炎等引起的組織或器官損害進行修復、再生。提高機體自身的胰島素分泌水平、增加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的結合、改善病人胰島素對血糖的敏感性;最大限度的緩解糖尿病的症狀。胰腺組織修復療法治療糖尿病效果如何,點擊在線諮詢醫生  1、通過胰腺因子滲透進行誘導自身胰島素分泌胰島β細胞的增殖,提高機體自身的胰島素分泌水平。胰腺組織修復療法治療糖尿病費用是多少,點擊在線諮詢醫生  2、通過胰島β細胞的修復,增加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的結合,達到胰島素對血糖的清除作用。  3、通過增加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者的受體結合點和增加低親和性的結合點的數量從而改善病人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糖尿病的治療包括四個點、五套車、六達標。 四個點:多懂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多懂點兒”就是要多看看有關糖尿病的書籍,多聽聽有關糖尿病的講座,增加自己對糖尿病基本知識和預防方法的瞭解,我們科室每月10日下午,進行免費健康宣教,希望大家有時間來聽聽。“少吃點兒”就是減少每天熱量的攝入,特別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菸喝酒等。常有患者問我們,糖尿病是不是少吃糖就行,其實不然,除了糖之外,脂肪類、蛋白類食物也是血糖升高的元凶,同樣需要控制。曾經有一個患者得了糖尿病之後,嚴格控制糖的攝入,不但甜的不吃,連米飯也很少吃了,血糖卻總是居高不下,仔細一問,原來他餓了就吃肉來充飢,血糖哪有不高的,其實人每天能量的供給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米飯、饅頭等澱粉類食物,控制飲食應該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控制攝入總量。“勤動點兒”就是增加體力活動時間和運動量,進行有氧運動,避免肥胖。“放鬆點兒”就是力求做到開朗、豁達、樂觀,既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又要避免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追求,勞逸結合,心理平衡,避免過度勞累。作到以上“四個點兒”,糖尿病發病率就會減少50%。 五套車:“第一套車”——糖尿病的教育與心理治療。要真正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對待糖尿病,既要重視它,又不要懼怕它,明白糖尿病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根治,但可以控制的疾病。“第二套車”——糖尿病的飲食治療。這就要求我們作到合理用餐,在保障營養的前提下,避免攝食過量,多進食高纖維食物,保證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攝入,少進食肥厚甘味,飲食清淡,戒菸限酒。“第三套車”——糖尿病的運動治療。長期堅持適量的鍛鍊,從而增加熱量的利用和胰島素的敏感性。我們強調有氧運動,這個有氧不是單單可以呼吸氧氣就行,而是既要達到運動量,又要避免過度運動,對人體造成傷害。具體來講青年人運動後心率達到每分鐘120次以上,老年人運動後心率達到每分鐘100次以上,並且持續30分鐘,每週至少5次。我們做過臨床實驗,長期堅持適量運動的人,平均血糖就可以下降2-3mmol/L。“第四套車”——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在飲食、運動治療不能使血糖達標的情況下,適當選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並同時控制好血脂、血壓、血黏度。少聽野廣告的宣傳,多與專科醫生聯繫,科學治療糖尿病。“第五套車”——糖尿病的病情監測。因為糖尿病的不可治癒性,血糖受多種因素影響而波動,糖尿病人要定期隨診,進行血糖、血脂、尿常規、眼底等相關檢查,瞭解病情,接受醫生指導。 六達標:體重、血糖、血壓、血脂、血黏度、胰島素抵抗六達標,就能夠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達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其中飲食、運動是治療的基礎。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 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引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癥。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引發2型糖尿病。  3、活動不足: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 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癥緩解,降低心血管併發症。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4、飲食結構:高脂肪飲食可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發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年素食者。主要與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熱量較高有關。所以,飲食要多樣化,以保持營養平衡,避免營養過剩。  5、精神神經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來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因為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勢必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

相關問題答案
得了糖尿病會怎麼樣?
嬰兒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小孩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
糖尿病人怎麼喝普洱茶?
糖尿病足怎麼治療最好?
得了職業病該怎麼處理?
得了頸椎病該怎麼治療?
糖尿病人怎麼補血?
我得了艾滋病該怎麼徹底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