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估值怎麼算?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公司創業融資時如何怎麼進行項目估值的計算方法

每個公司都有其自身價值,價值評估是資本市場參與者對一個公司在特定階段價值的判斷。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的估值是一個獨特的、有挑戰性的工作,其過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學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EquityFinancing)或兼併收購(MergerAcquISition,MA)等資本運作時,投資方一方面要對公司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財務狀況等因素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要認可公司對其要出讓的股權的估值。這跟我們在市場買東西的道理一樣,滿意產品質量和功能,還要對價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範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併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併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併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併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r......

出讓公司融資20%的股份,融資200萬的天使輪資金,怎麼逆推公司估值是?不太懂,求大神幫忙解釋一下?

你按照這個簡單的公式推算即可:

假定你融資前的估值是X,那麼:

200÷(X+200)=20%

X=800

融資後的估值等於公司估值+融資後的金額。

出讓20%股份,融資5000萬人民幣,估值多少怎麼算的

5000萬的融資進入後,你融資後的估值就是你原有估值加上你融資額,即:

原有估值+5000即可,且假定估值前金額為X,那麼:

5000÷(X+5000)=20%

X=20000

你的股權會被新進入的融資額稀釋掉一部分。

企業融資時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那既然是買賣,就涉及到一個價格問題,如同你在菜市場買賣一樣,你是賣主,買主要麼不看中你,看中你的企業後,首先要談得就是價格。價格始終是影響到風險投資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價格也是體現創業企業價值的最好載體,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增長潛力與市場空間,看看他做私募的價格就知道其基本價值了,而大家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裡麵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進行波動的,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與信息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價格基本就代表著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啊,一般投資商在做完投資之後,價格就是保密的最高因素。而創業者要融資價格企業估值也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塊一無所知,方創資本在這一方面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創業者一上來就說我要融多少錢,要出讓多少股份。這時候,我一般會問他的估值是多少,出讓多少股份是怎麼算出來的。但很可惜,十個創業者有九個都答不出來,哈,不過,只要我給他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解解,他一般就明白了。這不是數字計算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企業估值問題不太瞭解所致。那麼融資企業的價值到底如何評估呢?其實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問題,對於企業價值而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的靜態價值,淨態價值看資產負債表就清楚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即可,淨態只與其歷史的利潤相關。但這方面的價值只是企業的基本面所反應的時點價格,因為資產負債表也只是一個時點的價格而已,而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的,所以企業價值的最大方面,應該是企業的動態價值,即企業未來可能盈利帶來的價值之現值,我們平常說一個企業值錢,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值錢的。如同Google一樣,它的市值已經超過 1300億美金,但用它2007年的利潤來看,大約也就是40多億美金,一對比,它的市盈率之高就真是嚇人了,為何每年只賺40億的公司價值卻值1000 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潛在盈利能力十分看好,這說明Google還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能力。投資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一般是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來評估,微觀操作層來講,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利潤具體來評估,根據實際獲取的企業利潤額來平均計算企業投資前的估值;另一種是以企業未來的可能利潤為基數來評估的,很多TMT項目目前沒有利潤,過幾年才有,這樣一來,難道就沒有價值了麼?不然。這時就可以用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來評估,但未來利潤有一個平均的問題,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對賭協議的問題,很多公司最後出問題都出在這裡,畢竟企業的內部股權不穩定是涉及到企業根基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國外有已IPO的公司,也可以按國外類似公司市值的折扣來參考評估,當然也是可以按企業面對的目標市場額來評估的。在評估企業價值的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與利潤水平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一個企業的融資價格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除了真正pre- ipo的項目外,此輪募資價格越高,下一輪的壓力就越大,融資的難度也就越大,所以價格一定要合理才行,過高了,下一輪就沒有人會投你了,原因很簡單:投資商都是想賺錢的嘛。兩輪之間總是要有一個幾倍的差距,再說了公開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就那麼多倍,PE過高,只會讓企業不健康成長,創業團隊也會更有壓力,壓力一大,企業的戰略與戰術都可能會出問題。目前的市場估值也不是很理性的,風險投資人對企業的估值也是受到很多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目前 TMT行業因為不被短線看好,所以投資人一般給的PE不高,而對於融資額過1000萬美金的私募股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人競爭很激......

如何計算財務該融資多少錢

神奇的18個月

Money 代表著你要募多少錢,而決定這個數字最重要的因素,由其對早期團隊來說,是資金的需求。我們通常建議團隊們用18個月的營運成本來估算這個數字,因為18 個月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如果用12個月去估,萬一抓得太緊、募得太少,那很有可能半年後創辦人又要出來募資,沒辦法專心在創業之上,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損失。如果用24個月,那等於是用現在的估值去募2年後需要的資金。但兩年後如果事情順利,公司的估值應該至少要是現在的4-10倍,這背後代表著不需要的稀釋,對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取中間的1.5 年是個比較好的平衡。

關於財務模型

當然,身為創業者,我們大多早已養成“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習慣,所以突然要我們去抓18個月要用的資金,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道要從何抓起。

這裡面有幾個重點:

1. 你在找的不是唯一解,而是一個“範圍”;

2. 它不需要是完美的,也不會有人逼著你一定要按照這個預算表去執行,創業團隊最重要就是靈活,當然不能被一個財務模型綁死;

3. 成本的增加應該要比營收/毛利的成長來得慢,否則就犯了過早規模化的毛病。

實作上,要建立這個財務模型,有好多種方法。有些人會把人事、租金、營運、營銷,通通都攤開來預估,不過我更喜歡直接用“人員薪資×乘數”這樣簡單的模型。以臺灣的公司來說,端看你所處的產業,這個乘數大約會介於1.3 - 2.0 倍左右。接著,你只需要經過以下面三個步驟,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 Money 範圍。

建立底線:你需要知道在完全沒有營收、團隊也不成長的情況下,你需要多少錢活過18 個月;

建立積極情境:假設寬鬆的擴張團隊,但營收卻沒有進來,18個月你會花多少錢;

加入淨毛利成長預估:假設有些營收進來,則扣掉銷貨成本後,18個月的總資金缺口會有多少;

怎麼計算公司估值 25分

對資產估值屬於資產評估範疇,一般有三種方法:重置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

1、重置成本法。按照現在重新購置一臺相同類型資產所需價格,乘以被估值資產的成新率。

2、市場法。被估值資產的市場價值。(現有市場上的參照物較多,可選擇3-5個參照物,如二手車‘二手房等。如果是上市公司股票可按市場價計算。)

3、收益法。可以準確預計被估值資產未來5-10年能夠給所有者帶來的收益,適用此方法。比如:經營穩定的企業、出租的房地產、經營的商鋪等。)

如何計算融資後的股權比例及股權價值

不考慮其他情況(如協商後給予新投資者較少的股份),融資後,新股東按照投入資金佔新資本的比例確定股份,原股東進行同比例稀釋。

舉個例子

甲乙丙三人投資設立一個公司,公司註冊資本300萬元,甲乙丙三人各出100萬,一年後為了擴大經營規模,公司召開股東會希望三位股東再一共增資到1000萬,這時候甲乙表示願意繼續投資,但丙卻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了。這時候該如何重新計算這三個人各自所佔的股份呢? 丙的股份被稀釋多少呢?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因此,根據本條規定,公司在增資時候,是有兩種方法的,即按原出資比例或按全體股東約定。

結合案例來看,可以召開一個股東會,就增資事宜進行約定,如丙仍明確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應視為丙對於增資優先權的放棄,甲乙明確表示願意增資,則甲乙可根據原先出資比例,按1:1的比例進行增資,即甲乙雙方各增資350萬元,增資後公司股權情況如下,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1000萬元,其中甲出資450萬元,乙出資450萬元,丙出資100萬元,丙佔公司10%的股份

投資人的出資與所佔股份:如何估值?

問:投資人出資不多卻佔很多股份,估值是怎麼估的呀?創始人在商業計劃書上大辣辣的寫下了要融資 500萬美金,出讓20% 股份的想法。按這這個想法,公司的融資前估值已經達到了2000萬美金的規模。這個規模大約是第一輪融資的規模,在國內是很稀鬆平常的普遍估值。然而,隨著創業者會面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他的心情也倍受打擊。 大部分投資人死揪著商業模式跟他過招,根本就沒進入到談價格的環節,很多人見過一次以後就再沒消息。兩個月後他修改商業企畫書, 把融資需求金額改成500萬人民幣。想看看是不是更容易找到投資?答:創業者看見機會,投資人看見風險,兩者的平衡點,叫做估值決定投資人的投資最終佔多少股份的關鍵因素,就是估值。初創企業 被估算出來的價值高,投資人投入資金所佔股份比例就小。但是對於 企業到底價值多少,特別是初創企業還虧損連連的時候,甚至在天使 期的企業連財務報表都沒有的時候,根本就說不清。於是我們常聽見這樣的對話:創業者:“我覺得公司未來可以做到這樣的規模(所以我值這個價)”;投資人:“但是你那裡存在著那樣的硬傷(所以你只值那樣的價)”。看到沒?創業者看的是機會,他假定自己能做到。投資人看的是風險,他假定前進的路上會很坎坷。一個樂觀,一個悲觀。當兩者達成一致,就產生雙方都能接受的估值 。融不到資金的創業者,都是因為無法擊敗投資人的悲觀論調,無法 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樂觀論調靠譜。因此,遭到拒絕時降低融資金額是 沒用的,悲觀的投資人連一毛錢都不會給。問:投資人好像很在意我的持股太少?這個經營在線旅館訂房業務的創業者年紀很輕,但看起來很老練,已 經是二度創業了。股東陣容看起來也挺嚇人,主要是一家很有名的外 資企業風投部門在中國所做的投資。奇怪的是,明明才正要進行第二 輪融資,他在這間公司的持股只剩下7%不到。更奇怪的是,跟他一起創業的另外一個合夥人,持股比例還有 15%略 多一些,但卻早已退出實際的經營管理,只擔任董事職務。投資人琢 磨了半天,結覺得他的生意模式還行,但是卻只剩這麼少的股份,等 二輪融資完成,股份不就被稀釋到更少了?最後,還是沒有投資。答:專業的投資人不喜歡創業者被佔大股如果你自己創立的事業,只剩下幾個百分點的持股,你還會為他賣命 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會。而創業者不打算為自己的事業賣命, 吃虧的是誰?答案也很顯而易見:投資人。所以,專業的投資人雖然 會盡可能的壓榨創業者的股份,但決不幹殺雞取卵的事情。過去看到的慘痛案例,很多都是非專業投資人所做(例如:背景為傳 統實業的投資者)。也有很多是創業者遭到專業投資機構拒絕,轉向 傳統融資管道所致。如果創業者在早期就失去控制權,後期的投資幾 乎註定不會有。投資人看到這樣的情況,就算模式再好都不會投。特別一提,臺灣的創業者與大陸相比又更可憐。由於臺灣市場小,初 創企業估值低,加上投資人多是傳統實業對於互聯網行業並不瞭解 ,投資後往往要求佔 70%以上股份,已經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請把 握一個原則,每一次引入新的投資人,出讓股份比例不宜超過 30%。問:媒體報導好多初創都拿了幾千萬美金,我是否也該要這麼多?這間初創僱用了一家財務顧問公司(Financial Advisor ,簡稱FA) 來幫他們進行融資。依據業內行情,FA提出將來如果幫初創找來投資 ,要求取得投資金額的3%做為報酬。創始人認為這個比例太高,他說 :我們這次要融資1000萬美金,你拿3%就是30萬美金,也太多了吧!FA的老闆有點頭暈:你才要做第一輪融資耶,要1000萬美金做啥?初 創企業的創始人說,1000萬很合理呀,我看媒體報導,A 公司不......

公司進行融資怎麼算所轉讓出的股權多少?

X/(X+Y)·%

比如融資1000萬,公司估值3000萬,那麼融資股權比例就是1000/(1000+3000)·%=25%。而公司融資後的股份比例就是3000/(1000+3000)·%=75%。各個股東融資後比例也可以按照這個公式。比如股東A,原本股本30萬,那麼融資後他的佔比就是30/(1000+3000)·%=0.75%。

進行融資或股權轉讓的公司,估值是怎麼進行的

股東應該沒有辭職的概念,即便股東不再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不承擔公司職務,但依然可以保留股東身份,除非他自己想退出。

如果要出售的話,價格主要採取協商確定,然後通過召開股東會來決定如何轉讓及轉讓價格,公司其它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利。一般的價格可以按公司最近一個月財務報表上的淨資產來折算,比如淨資產100萬,那麼25%相當於25萬,但因淨資產中通常還有一部分可能是庫存或應收款等,因此,實際給予退出的股東多少現金還是需要與其他股東協商。

相關問題答案
融資估值怎麼算?
應確認融資費用怎麼算?
企業融資費用怎麼算?
建設期融資利息怎麼算?
第二年融資費用怎麼算?
投資淨現值怎麼算?
融資融券費用怎麼算?
有形資產淨值怎麼算?
無形資產淨值怎麼算?
融資融券利息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