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小學生上作文課?

General 更新 2024-05-20

小學生第一節作文課怎麼上

走在實驗中學的校園裡,我的心異常的激動。那綠的柳,豔的花,都在向我們微笑。那白雲飄飄,彩旗招展,就像歡迎我們這一批剛升入初中的新生們。我真想插上一雙奮飛的翅膀,在這新的起點裡奮起直追……

“叮鈴鈴,叮鈴鈴……”隨著一聲上課鈴聲的響起。語文老師健步走進了教室。第一節語文課就在此開始了。

課堂上,老師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講了關於學習語文的種種方法,偶爾還穿插一些名人名事來激勵我們學習,如:海倫凱勒,霍金,張海迪,周舟等。沒想到,原來感到枯燥無味的語文在語文老師講過後竟感到如此有滋有味。

這時,老師走到我跟前。我偶一擡頭,發現老師依舊是嚴肅面孔,但直覺告訴我說:老師嚴肅的神情後面卻飽含對學生的多少期望啊!老師,您就像園丁,培育著花朵;您就像蠟燭,散發著光熱。此時此刻,我讀懂了老師的眼神。老師,您放心,我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您對我們的那種期望。

四十五分鐘在不知不覺中很快的過去了,老師那見解獨到的講

如何上好小學六年級作文課

《語文課程標準》與課改前的教學大綱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下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葉聖陶先生對於修改作文也有過這樣的觀點: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於作者本人.我在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點滴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一是讓他們多讀一讀,多想一想,多查一查,多問一問,多改一改;二是讓他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老師、同學或父母聽,請他們提修改意見,然後自覺的調整修改.文章經過多次修改,就自然地改通順了.倘若我們把讀改作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固定下來,堅持不懈,使學生養成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學生的習作是寫和改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所以,教師應特別重視修改,把它看做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重視修改,學習修改的方法,養成修改的習慣.要想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課是一個重要途徑.那麼,怎樣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課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堂指導學生的習作自主修改的課可分三步進行:一、自讀、自改:1、讀.教師要圍繞本次習作的訓練要求,提出本次習作修改的建議,讓學生當自己的第一讀者.自由朗讀,對那些錯別字,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進行修改;找出表達不準確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補漏掉的字詞;刪去多餘的字、詞、句;調換一些字詞的順序;改換不恰當的詞句,讓學生在自讀中進行自主修改.2、看,重點是否突出,主題是否明確,詳略是否得當,該詳寫的要大加渲染,該略寫的要惜墨如金.3、想,文章的寫作特點、表達方式、語言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和要求.只有把這三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裡行間表達得淋漓盡致,個性才能得到表露,情感才能得到昇華.在自讀自改這個環節,老師要交給學生必要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例如低段教師用統一規範的符號為學生批改句、段練習,給學生做示範.到了四年級上冊又交給學生的增加號、刪減號、和圈去錯別字的符號.四年級下冊又交給學生練習刪減段落、調整段落順序.關於修改符號,教學時要注意應統一,全班人統一,每個人自己前後統一.還要注意根據年段特點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漸進.二、互讀、互改1、讀同學的佳作片段,欣賞同學的佳作.在老師對學生的習作了解的基礎上,選優秀的片段、習作,大家欣賞學習.評評他們的習作好在哪裡?讓學生能根據本次習作的要求進行評議,提高學生的習作欣賞水平.2.再把自己的習作和同桌或小組內交換,照老師教的批改方法和批改符號對同學的習作進行修改,教師巡迴指導答疑.3.寫出自己對同學的表揚和建議.(也就是寫評語)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認真觀察生活,選一個像修鞋姑娘這樣真誠的人,寫一寫.就要求學生結合《修鞋姑娘》的寫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表達人物的真誠.在初稿後要求學生修改:抓住有情有意有詳有略進行自改互改自改.為習作寫評語要求:(1).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2)看看有沒有獨到之處,寫下自己的深刻印象.三、再讀、再自改學生再次拿到自己的文章後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根據自己新的認識和別人給你提的建議進行刪、增、調、改,潤色加工,最後完成自己的本次習作.四、教師複查教師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全面複查.關注學生修改習作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對學生修改後的字、標點、好詞、好句、評語,籤同意觀點,還可以指出不足,個別點評,提高學生的互改能力.互改作文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怎樣上好小學作文課

《語文課程標準》與課改前的教學大綱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下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葉聖陶先生對於修改作文也有過這樣的觀點: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於作者本人.我在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點滴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一是讓他們多讀一讀,多想一想,多查一查,多問一問,多改一改;二是讓他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老師、同學或父母聽,請他們提修改意見,然後自覺的調整修改.文章經過多次修改,就自然地改通順了.倘若我們把讀改作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固定下來,堅持不懈,使學生養成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學生的習作是寫和改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所以,教師應特別重視修改,把它看做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重視修改,學習修改的方法,養成修改的習慣.要想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課是一個重要途徑.那麼,怎樣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課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堂指導學生的習作自主修改的課可分三步進行:一、自讀、自改:1、讀.教師要圍繞本次習作的訓練要求,提出本次習作修改的建議,讓學生當自己的第一讀者.自由朗讀,對那些錯別字,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進行修改;找出表達不準確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補漏掉的字詞;刪去多餘的字、詞、句;調換一些字詞的順序;改換不恰當的詞句,讓學生在自讀中進行自主修改.2、看,重點是否突出,主題是否明確,詳略是否得當,該詳寫的要大加渲染,該略寫的要惜墨如金.3、想,文章的寫作特點、表達方式、語言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和要求.只有把這三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裡行間表達得淋漓盡致,個性才能得到表露,情感才能得到昇華.在自讀自改這個環節,老師要交給學生必要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例如低段教師用統一規範的符號為學生批改句、段練習,給學生做示範.到了四年級上冊又交給學生的增加號、刪減號、和圈去錯別字的符號.四年級下冊又交給學生練習刪減段落、調整段落順序.關於修改符號,教學時要注意應統一,全班人統一,每個人自己前後統一.還要注意根據年段特點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漸進.二、互讀、互改1、讀同學的佳作片段,欣賞同學的佳作.在老師對學生的習作了解的基礎上,選優秀的片段、習作,大家欣賞學習.評評他們的習作好在哪裡?讓學生能根據本次習作的要求進行評議,提高學生的習作欣賞水平.2.再把自己的習作和同桌或小組內交換,照老師教的批改方法和批改符號對同學的習作進行修改,教師巡迴指導答疑.3.寫出自己對同學的表揚和建議.(也就是寫評語)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認真觀察生活,選一個像修鞋姑娘這樣真誠的人,寫一寫.就要求學生結合《修鞋姑娘》的寫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表達人物的真誠.在初稿後要求學生修改:抓住有情有意有詳有略進行自改互改自改.為習作寫評語要求:(1).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2)看看有沒有獨到之處,寫下自己的深刻印象.三、再讀、再自改學生再次拿到自己的文章後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根據自己新的認識和別人給你提的建議進行刪、增、調、改,潤色加工,最後完成自己的本次習作.四、教師複查教師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全面複查.關注學生修改習作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對學生修改後的字、標點、好詞、好句、評語,籤同意觀點,還可以指出不足,個別點評,提高學生的互改能力.互改作文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

怎樣指導小學生寫作入門

小學生入門寫作主要有兩大困難:一是“寫什麼”?(選取寫作材料),二是“怎麼寫”?(寫作方法與技巧)。作為入門應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然後才能講究寫作技巧,因為前者是基礎,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沒有源頭,哪來涓涓細流乃至滔滔長河?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的“入門”階段。由於剛剛開始學習寫作文,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學生的組詞、造句還講得過去,但作文中的取材僅限於轉抄和編造。這樣發展下去是不妥的。其一,學不會觀察生活、表現生活;其二,一旦養成習慣,會使思維懶惰,思路狹窄,材源枯竭,影響其思維品質、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發展。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寫作入門解決材源問題呢?我們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寫作文的學生往往缺少“抓”和“寫”的意識,需要老師或家長的點撥、揭示加指導。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開文藝晚會,佈置同學們自帶小紅花,可老師沒教過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長教會了他的女兒做紅花,當這位小學生帶著紅花上學時,同學們求她幫助,她幫同學們做紅花。事後,有的同學表示送她小“禮物”。雖然她喜歡小“禮物”,但是沒要。老師知道這件事後,就指導她把這件事寫成作文《我幫同學做紅花》。由於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她寫成的作文,內容充實,還挺有思想的。 二、給孩子創造積累寫作材料的條件。平時,學生只能天天重複著“家中——路上——學校——路上——家中”的過程,生活的範圍有限,所以學校和家長應利用週末和節假日,領孩子去公園、野外等見世面,領略和感受積極的、豐富多采的社會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於教育孩子,其中一項便是為寫作文積累材料。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長帶他的女兒去野外捉蟈蟈,臨行前佈置了寫作要求,讓她注意觀察和記憶。回來後,她寫了作文《捉蟈蟈》,較生動地寫下了捉蟈蟈的過程和動作,很有情趣。 三、給學生講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點、環境等條件所限,有許多素材是學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卻是可寫的。這類材料需老師及家長的講述,指導課外閱讀等進行積累。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來時,給他的孩子帶回來許多“禮物”,如:各種貝殼、小(海)石頭、小紀念品等。女兒最喜歡那串珍珠項鍊,她認為很貴。其實僅幾元錢,使她很驚奇。這位家長抓住時機,向她講了珍珠的人工養殖以及我國海上育珠事業的過去和現在,鼓勵她以此為材寫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禮物》,既訓練了寫作,又進行了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四、要讓學生學會剪輯原有的寫作材料。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學生入門寫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縛他們的自我發揮和想象,而是要讓學生們學會將已有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剪輯、必要的取捨。有一位學生遊過秀水公園後,在寫《我愛秀水公園的美麗風光》草稿中提到“在草叢中撿到一隻死去的蜻蜓”,這是真實的,但對文中的“美麗風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師對此進行了指導,經過修改,學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橋向東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葉,交映相輝。葉面上的水珠兒在陽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閃閃發光。忽然一隻紅蜻蜓飛來,落在一支卷著的荷葉上,我想起了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小小的剪輯,使作文增加了藝術性。總之,老師及家長應相互配合,共同創造條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觀察生活,獲取並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入門寫作時,感到“材”有源頭滾滾來。 小學生初學寫作的三個放開 小學生初學寫作,就像剛學步的孩子,走得搖搖晃晃,顫顫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總是大膽放手,不斷鼓勵,終於孩子會走了,並且走得穩穩當當。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像父母呵......

課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範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係。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絃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係。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儘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鐘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佈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鐘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蕩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儘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準確華美的詞......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公開課

看到你提問題很誠懇, 幫你搜索了一下 希望對你有絲絲的幫助

也談作文公開課的真實、有效性

近日,有幸參加了在海寧市實驗小學召開的國際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會,聆聽了全國小語會崔巒會長的報告,欣賞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課堂演繹,觀摩了幾位優秀中青年名師的教學風采。

作為一名普通的聽課者,我更多地想從中青年名師的課堂中學習些什麼?課堂教學中所折射出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機智……作為在這麼大型的公開課,背後所凝聚的是許許多多人的心血,一堂課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甚至代表了某個地區的教學狀況。能讓我學習的真是太多太多,但我自己認為有些東西在短時間裡是無法學會的,例如教師深厚的文學底蘊、精湛的教學語言、靈活的教學機智、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所有的一切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得心應手。這些幾乎成了一位課堂教學高手的共性,讓我們聽課的歎為觀止。

這樣的課,哪些東西值得我們拼命吸取消化,並可以運用到平時實際課堂中?哪些還值得我們去推敲、研究的?

[教學現象一]

一位教師在執教《迷》的時候,揭題時用漫畫導入,由“書迷”印發到歌迷、電視迷……請孩子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瞭解的什麼迷?在四人小組中討論後,就請孩子動筆寫了。

就是這樣的要求,用在平時的作文指導課中行不行?是不是高質量的作文指導課?我暫且不敢同意。如果平時的作文指導課度是這樣上,首先學生對作文的要求不明確的,寫什麼?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實際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孩子知道寫誰,也知道要寫他什麼?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豐滿這個人物。還有很多事例是很難寫的,或者說學生是寫不好。如果說沒有很好的範文為他們引路的,沒有很好告訴學生寫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約定俗成的,而是學生自己在仿文的學習中自己悟出來的。那麼,作文指導課的有效性在哪裡?學生作文水平在這節課的增量有多少?

[教學現象二]

為了提高作文公開課的觀賞性,教師省略了學生真實寫作的過程。作文講評課是在學生事前寫好的同題材作文中進行的。

上作文公開課,執教教師最難熬的是在學生靜心寫作的時候。此時,下面的許多聽課教師由於不甘寂寞,場上的孩子在奮筆疾書,他們則會竊竊私語。本來安靜的聽課會場因此變得熱鬧非凡,這是對臺上教師和學生的極大不尊,教師的素養有待提高,這些就另當別論。我們看到學生拿上來的作文都是經過認真謄抄的,字跡工整,書面潔淨。所講評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文通句順,完全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聽完了整整一節課的講評,只發現了一個孩子的一個錯別字。學生的評價也是頭頭是道,許多學生都是毛遂自薦,在PK賽中自封冠軍。這樣的場面是皆大歡喜的。但歡喜的背後似乎掩蓋很多的真相,如:學生事前作文,教師已經進行了一次作文指導,今天的作文指導課是不是昨天的重複?平時的課堂好像不可能這樣做?教師指導後,學生當堂作文效果如何?寫完一篇新聞報道需要的時間?學生在當堂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如何在評改課上學習真正的本領,從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文章……這些我們一概不知了,也讓我們看不到這堂作文指導課真實的有效性了。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給小學生上作文課?
怎樣給小學生補英語 ?
幼師怎樣給小朋友上課?
小學生寫作業慢怎麼辦?
怎麼教小學生作文?
小學生上課應該怎麼做?
小學生上網好不好作文?
小學生寫作方法有哪些?
怎樣在智學網上查成績?
怎樣指導學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