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髮創作風格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5-20

著名作家作品風格

趙樹理:現代小說家和人民藝術家。代表作長篇小說《三裡灣》,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山藥蛋派作家)

孫犁:(孫樹勳)現代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說《荷花澱》(荷花澱派作家)

劉白羽:《無敵勇士》

丁玲:(蔣偉,字冰之,現代女作家)短篇小說《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榮獲斯大林文學獎

周立波: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柳青:長篇小說《種穀記》

葉聖陶:原名葉紹君,現代作家,教育家。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

冰心(謝婉瑩,現代女作家):短篇小說《斯人獨憔悴》 《超人》 詩集《春水》《繁星》

廬隱:(現代女作家)《海濱故人》

許地山(落華生):短篇小說《命命鳥》《商人婦》

王統照:短篇小說《一葉》,詩集《童心》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散文《背影》、《綠》、《匆匆》,長詩《毀滅》

郁達夫: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 〉〉,中篇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

張資平 〈〈沖積期化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白話長篇小說

郭沫若 郭開貞,號尚武 詩集〈〈女神〉〉〈〈星空〉〉〈〈瓶〉〉,話劇〈〈屈原〉〉〈〈虎符〉〉〈〈王昭君〉〉〈〈卓文君〉〉〈〈棠棣之花〉〉

梁實秋 〈〈雅舍小品〉〉

艾青 現代詩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愛這土地〉〉,長詩《向太陽》

田間 現代詩人,〈〈給戰鬥者〉〉

臧克家 現代詩人,〈〈老馬〉〉〈〈春鳥〉〉〈〈罪惡的黑手〉〉

曹禺 現代劇作家,代表作《北京人》《日出》《原野》《雷雨》

夏衍 現代劇作家,《法西斯細菌》《一年間》《芳草天涯》《心防》《賽金花》《上海屋檐下》

姚雪垠 現代作家,《差半車麥秸》《 李自成》

張天翼 現代作家,《華威先生》

沙汀 現代作家,《還鄉記》《在其香居茶館裡》

茅盾 (沈德鴻,字雁冰)〈〈蝕〉〉〈〈虹〉〉〈〈子夜〉〉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

路翎 〈〈財主底兒女們〉〉

蕭紅(女作家) 〈〈馬伯樂〉〉〈〈呼蘭河傳〉〉〈〈生死場〉〉〈〈商市街〉〉

張愛玲(女作家)〈〈傾城之戀〉〉〈〈金鎖記〉〉

巴金 〈〈寒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錢鍾書 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長篇小說《圍盯》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

張恨水 現代作家,〈〈金粉世家〉〉〈〈五子登科〉〉〈〈紙醉金迷〉〉

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

周作人 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等,著名詩歌〈〈小河〉〉

聞一多(著名詩人) 詩集〈〈紅燭〉〉〈〈死水〉〉

徐志摩(著名詩人)〈〈志摩的詩〉〉〈〈猛虎集〉〉〈〈雲遊〉〉

李金髮 著名詩人 〈〈微雨〉〉〈〈棄婦〉〉

老舍(舒慶春,字舍予) 〈〈老張的哲學〉〉〈〈二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沈從文 短篇小說〈〈邊城〉〉長篇小說〈〈長河〉〉

金庸:原名查良鏞,筆名林歡。武俠小說作家。代表作〈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

余光中:當代詩人。代表作《鄉愁》、《火浴》

王蒙:當代作家。代表作《青春萬歲》、《蝴蝶》、《喬廠長上任記》

舒亭:當代詩人。代表作《祖國,我親愛的祖國》、《致橡樹》

顧城:當代詩人。代表作《一代人》《遠和近》

賈平凹:當代作家。代表作《廢都》、《浮躁》、《高......

文學史上對李金髮的評價

李金髮,1900年生於廣東梅縣,原用名淑良、遇安。1925年他從法國留學歸來後即改名“金髮”。改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1922年夏天他在巴黎生病時,病中老是“夢見一個白衣金髮的女神‘領他’遨遊空中”,後來為了紀念這個女神,“好幾次將金髮做寫文章的筆名”,所以這是一個“有浪漫色彩的名字”[1]。

李金髮的詩歌創作取法於法國早期象徵主義,尤其是魏爾倫,這一點李金髮本人直認不諱。我們知道,象徵主義的發生原本就是緣於對浪漫主義的反動,它除了在語言表現手段上的“象徵”手法外,骨子裡仍擺脫不了浪漫主義的情緒,不過表現得更隱晦罷了。真正的浪漫主義源於德國古典哲學,所以德國的浪漫主義本來就有很濃重的哲學隱喻的意味。法國早期的象徵主義,是法國浪漫主義式的大革命後,社會沉悶、低壓的產物,所以波德萊爾、魏爾倫、蘭波等與其說是象徵主義,不如說與德國的浪漫派的抽象哲思有更深的契合。也就是說,人們一般只注意到法國象徵主義的“象徵”手法,卻很少注意到其內在更為深沉的浪漫情懷。李金髮的詩歌骨子裡無疑也是浪漫主義的,不過是德國式的抽象浪漫主義,而不是英、法式的革命浪漫主義。筆者認為,把握這一點,對理解象徵主義和理解李金髮都是有幫助的。

李金髮的詩,雖然根源於象徵主義,但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抽象思辨色彩(這一特點的來源其實是德國古典哲學),這才是人們所說的“晦澀”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他的作品阻礙一般讀者的進入,並不是由於他在語言上的低能,或者半文半白等。筆者認真地讀了一些李金髮被公認為“晦澀”的作品,發現作品並沒有多少不通順的句子(當然我們說的是特殊的詩歌語言),只要細看基本上都可以理解。有人說“敗壞語言,他是罪魁禍首”,有人說他“話說不順,信寫不通”,顯然是不夠公允的。

一般認為《微雨》的第一首《棄婦》,是李金髮的代表作。很多人批評李金髮語言的“晦澀”時也拿這首詩作為例證。但我懷疑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翻完過李金髮的詩集,大約就看了前面幾首,匆忙地就下了結論。事實上一部《李金髮詩集》(筆者依據的是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的版本)遑遑七百多頁(三年時間有如此的創作量即使放在任何一個當代詩人身上都是難以企及的),裡面有大量流暢而深刻的作品,而且越往後來越是趨向於流利的語言風格。雖然文白夾雜的句式還經常可以看到,但一方面這是二十年代中國作家的常見現象,另一方面也不妨礙理解,有的時候反而有助於營造一種良好的藝術氛圍,直至今天仍然有不少漢語詩人喜歡藉助文言句式來造成一種特殊的語感。

象徵詩派的創作特色

(一)創造感傷頹廢的情調,是象徵主義詩派的首要特點。李金髮(1900-1976)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出生於富商家庭,但生活節儉,使他自幼體弱多病,嚴父的管束讓他覺得生活乏味,母愛無瑕顧及眾多的子女,“我的童年是在無生趣中過去的。”----性情孤闢抑鬱。1919年11月,“男兒當志在四方”,赴法學雕塑,巴黎美院,節儉清苦。孤獨寂寞“沒有女朋友,沒有中外諸色人的交際,沒有物質的享受…所謂花都的紙醉金迷,於我沒有份,我是門外漢”雕塑之外,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尤其是象徵派詩歌,視魏爾倫、波德萊爾為“名譽老師”,對《惡之花》手不釋卷。①性格氣質上的孤僻抑鬱,對人世的悲觀認識②遊子的悽苦、孤單,弱國子民的自卑、憤懣③進步書籍使他覺得人類社會罪惡太多,但沒有反抗。改造社會的朋友圈子,遂沉醉於憤世嫉谷、頹廢感傷的象徵派詩作中。1920年開始寫詩,直到1925年回國後才出版。回國後為生計而奔波,詩興其少,所作之詩“已非當年氣概”《微雨》現實風雨之下作者悲哀的呻吟。《食客與凶年》是遊學德國柏林期間所寫。當時一戰德國經濟極為困難,此這謂“凶年”,而他們卻是一群“享受低價馬克之福”的遊人,被李自嘲為“凶年的食客”。共100首,幾乎作一首,感嘆時光、生命之易逝,歌吟感情、希望之幻來。《為幸福而歌》可說是李與德國畫家之女履妲浪漫之戀的情感記錄。人生觀忽然改變,遇事樂觀,詩作一掃頹廢絕望的調子,而充滿愛的絮語和幸福的憧憬。《阿育王》(1)對自我生命的認識,《棄婦》《琴的哀》《有感》《時之表現》《時之表現》詛咒生命“我們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踐踏之稻田”1、《有感》如殘葉濺/血在我們/腳上,生命偈是/死神脣邊/的笑。秋天蕭殺,紅葉如血,飄落地上,這一自然現象被詩人用做明喻,想象它如生命的凋零,濺於腳上的是殷紅的鮮血。又一暗喻,暗示了詩人的徹悟:人的生命和死神之間的距離是近在咫尺,生命是多麼的短暫啊!《琴的哀》微雨濺溼簾幕/正是濺溼我的心。…P6以秋、冬、寒夜、病態、死亡、墳墓、漂泊等意象表達對生命的悲觀性認識。王獨清(1898-1940):陝西長安人,出生於沒落官僚家庭,家境令其更多感受到人生的悲傷。性情怪僻孤獨。1920年赴法留學,生活放蕩,沉醉於“花都”的酒吧咖啡館,在芳烈的醇酒和情婦的柔情中聊度時光,心態是看破紅塵、玩世不恭。《聖母像前》2、《我從CAPE中出來…》3、石民《無題》,通過與短暫的愛情與對比,表達死亡的永恆的主題。(波特萊爾的主題:資—文明藉以炫耀的愛、美、幸福和榮譽都是虛偽和暫時的,只有殘廢才是唯一的真實)創作此時是北大英文系學生,曾譯波作《巴黎的憂鬱》,詩集《良夜與惡夢》4、於賡虞,歌頌地獄、墳墓、骷髏,譏咒人世,悲漢希望的破滅、青春的消逝和漂泊的孤獨,“惡魔詩人”,從詩集名《髓髏上的薔薇》、《魔鬼的舞蹈》、《孤靈》、《微笑之屍》、《惡魂》、《春屍》、《又走出鬼的天堂》、《靈與肉的災禍》等,以上即可看出。(2)愛情詩李金髮,《微雨》中大約一半《為幸福---》最多,他最喜歡歌唱女性和愛情。他認為“能夠崇拜女性美的人,是有生命統一之快感的;能夠崇拜女性美的社會就是較進化的社會。”他將詩分為哲理詩、愛情詩和革命詩,“但我結果還是願永久作愛情詩,因為女性美,是可永久歌詠而不倦的。”多表現對女性的新生和對純潔愛情的期待、陶醉與痛苦,寫盡了愛情的魅力、溫柔、細膩、清新、健康,但仍然籠罩著悲觀頹廢的陰影。國為詩人始終將愛情和命運無常、人生苦難的內容交織在一起。《溫柔》(1-4)P116/《在談死的灰裡…》1你明澈的......

T.S.Eliot的寫作風格

一)艾略特是中國現代朦朧詩歌的鼻祖

在網上,很多對中國現代詩歌(包括朦朧詩歌)起源和繼承的評論是似是而非

的。這可能是由於一些國內不懂外文的評論家的錯誤導向所致,也有可能是由於

自己就沒有理解好中國的現代詩歌,而混梟了自己的觀點,也誤人子弟。中國的

現代詩歌,究其源泉是由於五四時期由胡適等人發起的白話文運動,白話詩也就

應運產生。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著名的作家嚴肅的學者並沒有留下多少

白話詩歌,只有一些類似嘻皮士的文人們,象劉半農,徐志摩等等,為了和女人

的打情罵俏而留下過一首半首。

中國早期的現代詩歌應該是繼承於歐洲而不是美洲。這得益於一些留學歐洲

學人的推薦和傳播。象卞之琳,徐志摩,李金髮等等,所寫的詩歌繼承了歐洲維

多利亞式的風格,並沒有多少的創新,節奏的和諧和詞澡的華麗是其主要的特點,

但並沒有什麼心靈的震動,是沃斯瓦斯和波爾萊特在中國的翻版,甚至從中可以

看到雪萊和拜倫的影子。從中很少看到美洲惠特曼的影子,大概惠詩歌中的自然

和平民的形象和這些留學歐洲的沒落貴族的口吻不太合適所致。很多人把這幾個

人歸結為現代朦朧詩歌的起源。其實是不當的。這時候的詩歌還只能是現代詩歌

而不是朦朧詩歌,當然,相對於舊體詩歌意象和詞彙的運用已經有了朦朧的感覺。

中國詩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有一個特別輝煌的復興時期。一批經

過文革,上過山下過鄉的知識青年們用在煤油燈下的知識積累,帶著對生活的感

性體驗,在馬可雅夫斯基和萊蒙托夫的指引下開始中國詩歌的新一輪革命。這期

間傑出的詩人有北島,舒婷等。在八十年代的中末期,中國詩壇終於迎來了大爆

炸的時期。在理論領袖謝冕的指引下,一批批銳意的具有現代意識的中國詩人們

以嚴辰主編的詩歌報為陣地,紛紛打出旗號,成立山頭,一時間中國的詩歌流派

竟然有幾十家之多。所寫的詩歌訐曲驁牙,常人難以讀懂。這就是後來廣被非議

的現代朦朧詩。

為什麼稱為現代朦朧詩?這是為了區別於以唐朝李商隱為代表的古體朦朧詩

歌。中國的現代朦朧詩直接繼承於艾略特,Pound等人的詩風,擯棄了近代詩歌徐

志摩等人所提倡的維多利亞的模式。(EzraPound是和T.S.Eliot同一時代的詩人。

他有一首特別著名的詩【在一個地鐵站口】,短短兩句,卻成為美國60年代詩歌

革命的啟動之作)。對艾略特,國內的文學史書鮮有介紹,他們多數傾向於介紹19

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文學大家和詩人。記得有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外國

詩】,好象是收錄了艾略特的【荒原】,沒有什麼介紹,似乎國內對他的地位不

是特別的推崇。因此,不揣簡陋,在此將T.S.Eliout介紹一番,並將其長詩“

The Waste Land" 翻譯一部份。

(二)T.S.Eliot簡介

在詩歌和文學評論上,作為一個詩人,Thomas Stearns Eliot佔據著獨一無

二的地位。他不僅僅是靠寫作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對定義所謂的現代派的風格和

趣味也有著莫大的幫助。他們擯棄了敘述性的方式及貴族式的維多裡壓風格,代

之於精確聚焦而又讓人驚奇的意象來表達,那種圓滑的充滿誘惑而又有諷刺韻味

的語言對美國現代詩歌有著巨大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不是直接正式的而是從思

想和哲學的高度來影響的。他的作品中瀰漫著一種尋求人生意義的味道;這種對

意義的尋求使得他在1922年創作了形容現代文化為一種荒原的著名作品:“The

Waste Land."在此詩中,他把各種意象進行了對比排列:過去的高貴和現代的腐......

從思想內涵和風格特點對舒婷《雙桅船》與戴望舒的《雨巷》加以比較

《雙桅船》的思想內涵:

所謂舒婷詩歌的“低音區”部分,是指那些採用朦朧、象徵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在的複雜心態與細膩情感的作品。如《自畫像》、《往事二三》、《童話詩人》、《雙桅船》、《北戴河之濱》等等。這部分作品由於內蘊豐厚,表達曲折,具有較豐富的美學價值,需要人們通過多層次的分析與透視才能理解與欣賞。因此,常被人們視為晦澀朦朧的“霧中之花”。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採用象徵、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嚮往的“岸”。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溼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徵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雙桅船》的作品風格 :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緻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並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象並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緻,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並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並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裡”,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雨巷》的思想內涵: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點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裡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到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

分析李金髮 《棄婦》形象的特徵?

《棄婦》被收在作者李金髮的第一本詩集《微雨》裡,表現李金髮式的厭世:"長髮披遍我兩眼之前,/遂隔斷了一切羞惡之疾視。""靠一根草兒,與上帝之靈往返在空谷裡,/我的哀慼唯遊蜂之腦能深印著",這就是李金髮的詩所象徵的形而上性和神靈性。與別的象徵不同,李金髮詩所象徵的往往是形激上的東西,神祕的和神靈的東西,這是為象徵主義對於世界的理解所決定的。另外顯示出詩句中想象的新奇性,而這種新奇的想象已經與浪漫主義的想象很不同了。

"棄婦之隱憂堆積在動作上,/夕陽之火不能把時間之煩悶/化成灰燼,從煙突裡飛去",這三行詩很富於表現力,幾筆就描繪了憂傷和煩悶的氛圍。《棄婦》這首詩主要寫了三個意象:蚊蟲、遊蜂和夕陽,並用這三個意象抒寫了棄婦的清白、哀慼和煩悶。棄婦這個形象也象徵著詩人自己所受的種種社會壓迫和厭世的心態。

作為象徵派詩歌,《棄婦》這首詩具有與其它類詩很不同的特點。"衰老的裙裾發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側,/永無熱淚,點滴在草地為世界之裝飾。"詩中暗示的指向,是內在生命,是象徵主義哲學所理解的人的內在生命,而與通常的詩的暗示很不一樣了。《棄婦》的創作受到唯美主義思潮的濃重影響。李金髮當時認為藝術是不顧道德,也與社會是不同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創作在藝術上,不是建設在社會上。他的思想是頹廢的、神奇的,他的為人是厭世的、遠人的。在《微雨》詩集"序言"中,李金髮曾說:"中國自文學革新後,詩界成為無治狀態,對於全詩的體裁,或使多少人不滿意,但這不要緊,美能表現一切"。這首詩運用了"詩的語法"上的創新,即意象之間聯絡上的創新,而這種創新往往被看成是不通順。這使得傳統詩的讀者讀它時,不大習慣,感到費解難懂。其實這卻是作者在藝術上的創新,是象徵派詩歌傳到中國後的最大特點。

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

新月派詩歌以聞一多與徐志摩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試圖為新詩的“規範化”確立美學原則。聞一多反對《女神》過於歐化的句式與無節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提出新詩的三個美學標準: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與“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相適宜,新月派明確地提出以“和諧”與“均齊”作為新詩最重要的審美特徵。聞一多的詩作《口供》、《罪過》、《天安門》,徐志摩的《大帥》、《雪花的快樂》,朱湘的《採蓮曲》、《催妝曲》、《搖籃曲》正是貫徹了以上審美原則的詩歌作品。作為現代白話詩歌運動自身的一次反動,“作詩如作文”的理論命題受到“純詩”的挑戰。“純詩”力求發掘生活中屬詩的情致,表現個人的內心世界,重視感覺與意象,並尋求與內容相襯的詩的形式。後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陳夢家、方瑋德以及“漢園三詩人”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都是純詩的倡導者與力行者,其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卞之琳的《斷章》稱得上現代白話詩中的傳世之作。同時,受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瓦雷裡等人的影響,王獨清、李金髮、戴望舒等人的詩歌創作帶有自覺的現代派特徵:以奇崛冷僻的意象、半文半白的文字、縈迴拖沓的旋律抒寫時代之一隅中個 。

後現代詩歌的代表作有哪些?

初期白話詩派 1917年,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其後,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劉大白、朱自清等人競相嘗試,李大釗、魯迅、陳獨秀也寫新詩,形成了體現文學革命最初實績的“五四”新詩運動。他們因在否定舊詩、探索新詩、致力於詩的自由化、白話化方面顯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詩歌風格方面有一致之處,我們將其稱為初期白話詩派。代表作有:《嘗試集》(胡適)、《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賣布謠》《田主來》(劉大白)、《三絃》《月夜》(沈尹默)、《草兒在前》《別少年中國》《鴨綠江以東》(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義詩派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諸詩人組成的新詩派別,他們用磅礴的氣勢、創造的精神、心靈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宣洩開了一代詩風。代表: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三者後來融進了現代主義詩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為出名。

“為人生”詩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是二十年代陣營最強影響極大的文學社團,其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緊接著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詩集《蹤跡》(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實》(徐玉諾)、詩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組成了湖畔詩社。其後,又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詩派。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自然的嚮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應修人)、《伊的眼》(汪靜之)、《落花》(馮雪峰)、《月夜》(潘漠華)。

新格律詩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其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團結了一大批新詩人,如劉夢葦、朱湘、饒孟侃、林徽音、於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其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新詩的格律化,主張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代表作:《死水》(聞一多)、《示嫻》(劉夢葦)、《採蓮曲》(朱湘)、《再別康橋》(徐志摩)。

象徵主義詩派 象徵主義詩潮興起於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其主張:“詩不是為了說明,詩是值得表現的”,表現的題材領域是生、死、病、殘、夢、幻、愛、欲,追求的風格是“幽深、晦澀和含蓄”,即“從意象的聯結、企圖完成詩的使命”。中國象徵詩派的開創者是李金髮。代表作《棄婦》。另外還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新月派與象徵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曹葆華、番草、廢名、侯汝華、金克木、李白鳳、林庚、玲君、路易士、吳奔星、辛笛、徐遲、孫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預言》(何其芳)、《斷章》(卞之琳)、《鄉愁》(李廣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中國詩歌會詩派 此派因詩歌團體而得名。中......

玩代詩人,有哪些人寫的比較好?如徐志摩…有哪些作品!

* 20世紀20年代:

徐志摩 聞一多 李金髮 穆木天 馮至

* 20世紀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廣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紀弦

* 20世紀40年代:

王佐良 陳敬容 杜運燮 穆旦 羅寄一 鄭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漢 屠岸

* 20世紀60年代以後

顧城

顧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於北京,1987年應邀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後定居新西蘭,1993年死於激流島上。

推薦理由: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被稱為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等。其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顧城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其最大特點就是“真”,他詩歌“自然純淨”,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詩人的感覺特別細膩、準確,塑造的意象極富韻味和感染力。有人形容“他的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從心間流出來的”。但是,在他的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

席慕容

席慕容(1943——)蒙古族女詩人,全名穆倫席連勃,出生於四川。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198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

推薦理由:

席慕容的詩歌多描寫愛情、人生、鄉愁,出版的詩集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邊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摺疊著我的愛》等。曾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其詩作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席慕容的藝術生涯之中,是集畫家、詩人、散文家於一身,因此詩中畫,畫中詩,正是席慕容詩文韻味悠長的魅力所在。她的詩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她認為詩裡的愛情,因絕對寬容,絕對真誠,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因此她的詩裡都是寬容,都是愛,都是無怨,都是美麗,這種情感價值體驗,促成了席慕容別人無法模仿的風格。

汪國真

汪國真(1956——)祖籍福建省廈門市,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

推薦理由:

汪國真在1990年出版第一本《年輕的潮》後引起轟動,他的詩集發行量創有新詩以來詩集發行量之最。他的詩集和小語集,連續獲得三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

汪國真的詩歌,主題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在表達方式上,其作品經常是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其著眼點是生活的導向實踐,並從中略加深化,然後採用明白暢曉得語言寫出一些哲理。

其詩更主要的是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這種站在人生的更高層次的俯視現實中的一切,被稱為“汪國真式的人生態度”,而所謂這種人生態度,實際就是對中國自宋元以來傳統詩歌那種豁達、飄逸、瀟灑、超脫的人生哲學的創造性轉化。

舒婷

原名龔佩瑜(1952——),祖籍福建泉州,出生於福建石碼鎮(漳州龍海),生長在廈門。

推薦理由:

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詩作《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等。詩作《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其詩,意象明麗雋美,思維邏輯縝密流暢,且手法多采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北島

北島,原名趙振開(......

相關問題答案
李金髮創作風格有哪些?
音樂的創作體裁有哪些?
手繪風格有哪些?
紀錄片風格有哪些?
中國繪畫風格有哪些?
建築風格有哪些?
歌曲的風格有哪些?
民樂音樂的風格有哪些?
安迪的處事風格有哪些?
淘寶產品風格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