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數伏?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2017年什麼時候數伏

2017年三伏天時間如下: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庚辰

2017中伏時間:2017年7月22日 庚戌

2017末伏時間:2017年8月11日 庚午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數伏什麼時候開始 20分

盛夏時節,人們常說“熱在三伏”,那麼,什麼是三伏?三伏日期是怎樣確定的呢?

三伏是初伏(頭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總稱。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中伏天數的多少視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為10天。

確定三伏的日期要從干支紀日法說起。所謂干支紀日法就是用天干地支相配來記載日的順序的方法。天干又稱10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又稱12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將天干與地支順序搭配可得到60個干支“對子”(見下表)。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60個干支依次循環記載日的的順序,並把其中帶甲字的稱為甲日、帶乙字的稱乙日……帶庚字的稱庚日。

按曆法規定: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末伏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始至第二個庚日結束(稱出伏)。這樣,三伏就是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至立秋後第二個庚日這段時間,按節氣一般都出現在小暑至立秋後,即7月中間到8月中旬的一個月裡。此時,地面儲存的熱量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氣溫最高、天氣最熱。末伏以後,天氣逐漸轉涼,便進入秋季。

不難理解,每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出伏主要取決於當年夏至日和立秋日的日序。如夏至日正好為庚日,則該年入伏即交初伏的時間最早,在夏至日後第20天;如夏至日後為辛日,則該年入伏時間最遲,在夏至日後第30天;其餘年份則在夏至日後20-30天之間入伏。入伏時間已定,中伏、末伏則依次類推即可。例如,查1992年夏至日(6月21日)日序為“戊辰日”,夏至後第一個庚日為“庚午日”,第二個庚日為“庚辰日”,第三個庚日為“庚寅日”,出現於夏至日(戊辰日)後第22天即7月13日入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7日立秋,當日日序為乙卯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庚申日”,出現於立秋後第5天即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可見,1992年的中伏為20天。通常,只要查出夏至日的日序,其它庚日日期均可從干支表上查得。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原載《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2年第三期 作者 秦克鑄

數伏從哪天開始算,到哪天結束

有一個說法叫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說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但是日曆上沒有庚日是哪一天,天干地支許多人不會,我有一個方法可以很快算出來,首先知道單數或雙數年份,如果是單數年,就在立秋那一天的基礎上向前推算25天,雙數年就在立秋日向前20天,例如2010年是雙數年,立秋是8月8日,向前20天,就可以知道。。。。7月19日開始數伏。單數年伏天為40天,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雙數年頭伏中伏末伏各10天,另外逢到閏年開始數伏還要增加一天,這樣就可以推算任何一年的數伏了。

數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伏是隱藏的意思,據《史記》文字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古代創立的農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組成,按規定從“夏至”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日子;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今年“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出現在7月15日,即這一天數伏,7月25日入“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8月14日,這一天入“末伏”。故今年的“中伏”有20天,民間也有兩個“中伏”之說。

數伏是怎麼算的,它的來歷是什麼?從哪天開始數伏?

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耿一段時間。“數九”是從冬至算起,而對於“數伏”來說,每年的初伏起始日卻總在變化,其依據“干支紀日法”推算得出。

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數伏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7年數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7年從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從7月22日開始,8月10日結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計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7月12日(庚子日)~2017年7月21日 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庚戌日)~2017年8月10日 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庚午日) ~2017年8月20日 為末伏 10 天

2017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親,2017年,頭伏從7月12日開始,二伏從7月22日開始,三伏從8月11日開始,今年三伏共計30天

2017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您好,2017年三伏天從7月12日開始,8月17日結束,共40天,一伏7月12日至7日21日10天,二伏7月22日至8月10日共20天,三伏8月11日至8月20日共10天

2017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親,2017年,頭伏從7月12日開始,二伏從7月22日開始,三伏從8月11日開始,今年三伏共計30天

相關問題答案
從什麼時候開始數伏?
禪讓制從什麼時候開始?
時間戳從什麼時候開始?
孕吐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從什麼時候開始保胎?
微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五千年從什麼時候開始?
公元前從什麼時候開始?
宇宙從什麼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