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和林徽因?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故事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一個是建築大師樑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

16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遊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髮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之後林徽因同意了父親為她定的一樁婚事,嫁給著名學者梁啟超的兒子樑思成。林徽因和樑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遊學歐美主攻建築設計。1928年,林徽因與樑思成在渥太華樑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樑對林呵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於他們所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像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緻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金嶽霖,哲學家,邏輯學家。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林徽因。林徽因、樑思成夫婦家裡幾乎每週都有沙龍聚會,金嶽霖始終是樑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嶽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甚至樑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仲裁。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 本人讀完林徽因傳記後感覺,林徽因對徐志摩是敬佩,和樑思成屬於門當戶對,但彼此也十分恩愛,至於金嶽霖,也愛過他不過這裡也有一個關係,林徽因對樑思成說自己愛上了金嶽霖不知如何是好,樑思成也很痛苦,但他們彼此都很坦誠,也很明智,思成對徽因說尊重她的選擇,林徽因把這事告訴金嶽霖,金嶽霖說思成是真的愛她,所以願意退出,但三人依舊是鄰居、好友。 我認為林徽因是一位傳奇的人物,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講清的,如果你真想了解她,我推薦你讀《林徽因傳》張清平著百花文藝出版社,對於林徽因一生的感情寫的非常詳盡,有很多史料可查,真實可信。對於其一生的波折寫的也十分詳細。可以還原讀者一個真實的林徽因。本書不僅僅寫出了林徽因的生命歷程、心路歷程,同時還生動地勾勒出樑思成、徐志摩、金嶽霖、沈從文等一批高級知識分子群體的離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經歷,從而折射出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的影子,有著很高的認識價值和積極的人生啟示。

樑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 樑思成為什麼要再娶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一個是樑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1、此情可待成追憶   16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 徐志摩也愛上了林徽因,但林徽因後來才發現,自己對徐志摩只是崇拜,並無愛情。徐志摩深愛林徽因,回到中國與此時剛生下第二胎的妻子張幼儀離婚,但當他回到英國。林徽因已經離開了英國,又回到了中國。   在這個選擇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少女那真正與眾不同的、早萌的智慧的閃光。大多少女,跟隨感情的懵懂的指引,一意孤行。不惜跟全世界的人作對。美其名曰是為了自我,為了愛情。年齡漸長,就會慢慢體會,長輩反對的事情,自然有他們身後幾十年的滄桑變化做底子,未必沒有道理的。——往往我們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年華老去,在感情的路途上耗費了大量時光。身心俱疲了。一個人把精力放在什麼地方,最後總能被人看到。這樣的一個女子,一開始就標意,不做別人眼裡的傳奇,要踏踏實實的過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巔峰最受人寵愛的時候,放棄成為傳奇的誘惑和虛榮心的牽引,憑著本能選擇最踏實的生活狀態,實屬難得。感情,不等於生活。   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上面文字不知道出於什麼感情編的,我覺得得澄清下,不能因為徐是詩人且墜機亡就在這段單相思上偏袒褒揚.故引用如下)   金嶽霖談了自己的感觸:“徐志摩是我的老朋友,但我總感到他滑油,油油油,滑滑滑——”“當然不是說他滑頭。”他是指徐志摩感情放縱,沒遮沒攔。他接著說:“林徽因被他父親帶回國後,徐志摩又追到。臨離倫敦時他說了兩句話,前面那句忘了,後面是‘銷魂今日進燕京’。看,他滿腦子林徽因,我覺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樑思成早就認識,他們是兩小無猜,兩小無猜啊。兩家又是世交,連上也算世交。兩人父親都是研究系的。徐志摩總是跟著要鑽進去,鑽也沒用!徐志摩不知趣,我很可惜徐志摩這個朋友。”他說:“比較起來,林徽因思想活躍,主意多,但構思畫圖,樑思成是高手,他畫線,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沒那本事。他們倆的結合,結合得好,這也是不容易的啊!”   2、相依相牽,人生伴侶   嫁給著名學者梁啟超的兒子樑思成。林徽因和樑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遊學歐美主攻建築設計。   年,林徽因與樑思成在渥太華樑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婚禮。   婚後樑對林呵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於他們所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象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緻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3、你是我人間四月天   金嶽霖,哲學家,邏輯學家。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林徽因。   林徽因、樑思成夫婦家裡幾乎每週都有沙龍聚會,金嶽霖始終是樑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 金嶽霖趣相投,交情也深,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嶽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

樑思成與林徽因

一個朋友是樑家的親戚,回憶家人談樑林,那種羨慕與略帶醋意的語調,即便隔了幾十年仍然讓人感覺撲面而來--林徽因在建築設計上有著過人的敏感,然而,只有她的家人知道,這位才女在和樑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裡,從來只肯畫出草圖便要撂挑子。後面,自有樑思成來細細地將草圖變成完美的成品。而才女林徽因這時便會以頑皮小女人的姿態出現,用各種吃食來討好思成。   這段軼事,是2003年的時候才知道的,以之詢於中央美院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的教授,那位一貫藝術家風度極強的老先生,臉上露出的是孩子氣的微笑:   樑思成不在的時候,林徽因的圖並不是不能自己畫。   也許,她要的就是這種被思成寵著的感覺。而寵著林徽因,只怕也是樑思成最大的快樂。   女人,有時可以不講理一下。   從這一段對話,也許可以看出徐志摩和樑思成最不同的地方。   張幼儀終身不曾言徐之不是。   男人,委實沒有不講理的權力。   樑思成也罷,金嶽霖也罷,都是那種有一副寬厚溫暖的胸懷,可以讓女人靠一下的男人。林徽因在北京城牆上的堅持,盡顯一個建築學家的執著與剛烈,但是,再剛烈的女子,恐怕也無法避免對身後有一副堅實臂膀的期待。這種說不清的東西,就是一個男人的責任。  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對愛的負責,比如金嶽霖最後一刻的棄權。 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感情,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出來,一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曾經深愛而又終於未能相守終生的人,即便幾十年的風雨過後,依然在你心中一角深深埋藏。關於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評價,大概還是要用樑從誡先生的話來說吧,我以為那是最貼切的說法-- 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完全理解,但反過來,林徽因所追求的,徐志摩未必理解   一個男人面對一個遠比自己成熟的女子,就算他是中國的雪萊,在戀愛的季節,也不是一個樂觀的兆頭。   所以,林沒有選擇徐,幾乎可說是命中早已註定的事情。 當胡蘭成用一塊磚頭把張愛玲變成被砸暈了的快樂女孩的時候,樑思成正在為林徽因清理前面路上所有可能絆倒她的雜木亂石,有時候,還會被林徽因用磚頭砸一個兩眼發黑。   婚姻是一座城,它可以圍困你,也可以守護你。 今天的日本,最美麗的旅遊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個世俗,一個出塵。   如果沒有樑思成,早就沒有京都,也沒有奈良了。   1944年,時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樑思成,奉命向美軍提供中國日佔區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以免盟軍轟炸時誤加損傷。這份材料,是樑思成歷盡心血完成的。   但樑思成希望美軍能將另外兩個不在中國的城市也排除在轟炸目標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1932年,上海淞滬會戰中,十九路軍抗敵的前線,一個清華大學出身的年輕炮兵軍官在激戰中因無醫無藥殉於陣中。   樑思米,吃大米,樑思忠,吃大蔥   這是後來的火箭專家樑思禮先生當年寫下的句子。樑家,大體就是這樣一個快樂的地方。   這個年輕的炮兵軍官就是樑思成的親弟弟樑思忠。   1941年,在成都,日軍利用惡劣天氣,以詭異的雲上飛行方式奇襲中國空軍雙流基地,一箇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在跑道盡頭未及拉起就被擊中,壯烈殉國。   三年後,林徽因依然為這個戰死的中國飛行員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叫做《哭三弟恆》。   這個中國飛行員,就是林徽因的三弟,在北平西總布衚衕老宅我們叫做三爺的那個孩子--林恆。   因了國恨家仇,樑思成先生進入營造學社後從不與日本人交往。在長沙大轟炸的烈火中,謙謙君子的樑思成怒吼出: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所以當樑思成提出保護京都和奈良時,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

林徽因和樑思成的愛情

樑思成是梁啟超的長子,也是梁啟超最喜愛的兒子。由於當時政治的原因,樑思成出生在東京,清朝垮臺後才隨家回到中國。林微因的父親是當時一位才華橫溢的政治夢想家和探索者林長民,林微因聰慧可人,深受林長民喜愛,也受過非正規但是良好的教育。正是由於兩家顯赫的地位,當然也出於梁啟超對微因的喜愛,兩家的父母便早早地為他們結了親。然而這種封建的婚姻絲毫沒有影響到兩個人彼此的欣賞和深愛。樑思成受父親的影響,在國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後來轉學建築完全是出於微因的影響。後來兩個人雙雙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來成為瀋陽新成立的東北大學建築系最早上任的兩位教授(當時東北大學是國內最早開授建築課的高校)。

林微因是標準的美女,又有很高的才學,不僅擅長建築,而且寫一手好詩,才氣俱佳。正因為這樣徐志摩在看到她後就深深地被吸引了。後來林與樑順利結婚,一家人與徐志摩成了很好的朋友。當時林與樑家聚集了各路文化名人,知識分子在一塊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話題,來到這裡的人都會被林微因的學識、才氣所折服,當然還有她的美麗。

後來兩個人共同經歷了日本侵華,國共內戰的艱難歲月,兩個人相互提攜,在生活和事業上相互幫助。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樑思成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就,並已經蜚聲國內外。以至於內戰結束共產黨執政後中央請樑思成做北京城城市規劃,身為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專家,樑思成建議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全貌,保存古建築城牆城樓。然而當時工業化的慾望無人可當,尤其是在國家領導人明確要求的“從天安門看下去,到處都是煙囪”的指示下,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努力幾乎枉然。一個時代的悲劇,中國古建築的毀壞,想想當年樑與林看到時候是怎樣的心情。終究微因詩《時間》裡的古都印象只能空留回憶

……

即使古老些,需要翡翠色甘蔗做柺杖

來支撐城牆下小果攤,那紅顏的冰糖葫蘆

任然光耀,串串如同舊珊瑚,還不怕新時代的塵土。

……然而歷史的悲劇並沒有停止

1955年,林微因因病去世,享年51歲。此時,樑思成也是病魔纏身,還要忍受一個和自己生活27年妻子的離開這樣一個毀滅性的打擊,然而這還不是主要的,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讓一個滿懷報國的赤子之心一次一次地受傷流淚,然而他還是一如既往愛著這個新生的國家,一如既往樂觀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生命,直到1972年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有《林微因和樑思成》這樣一本書,感興趣的話你可以看一下。

樑思成,徐志摩和林徽因

金嶽霖 徐志摩 樑思成和林徽因問題

首先應該說不存在最喜歡哪一個的問題。人的感情有很多種,愛情到了某一種階段會變成親情,就像林徽因跟樑思成後來的歲月;愛情也可能變成一種友情,就像林徽因和樑思成在為我國古建築保護方面一起並肩工作一樣。和樑思成是一種友情漸漸升華到愛情,時間久了再從愛情變格為親情和友情吧。

和徐志摩,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之戀,徐志摩是林徽因在文藝和文學方面的啟蒙者和領路人。是徐志摩為林徽因打開了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但是林徽因是理智的,而徐志摩其實愛的是想象中的林徽因,有些脫離現實的味道(徐志摩之死是因為為了看林徽因的建築演講報告從上海飛往北京時在濟南墜機身亡)。但林徽因很好地處理了這種關係,把對徐志摩的這份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金嶽霖對林徽因的愛是發乎情止於禮的,但是金在內心深處一直深愛著林徽因,直到逝世。在金嶽霖晚年時曾把一大群人請到賓館,然後突然問你們知道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是林徽因的忌日。再一個例子,晚年有人問金嶽霖對林徽因的感情,金說:“我想對她說的,只有百年之後遇到她了才會對她說” 個人很欣賞金嶽霖

至於說林徽因的魅力,不止是照片才能反映出來的,這種美是由內而外的散發。用金嶽霖寫給林徽因輓聯的話說“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ps:個人十分推崇林徽因,如果有興趣可以交流下

林徽因為什麼嫁給樑思成,而不是徐志摩

看這篇文章

拼爹有多重要?

看看林徽因為什麼嫁給樑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就知道。

樑思成的父親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實業家,擔任硤石商會總理、會長、主席近二十年,蜚聲浙江。

客觀地說,兩位父親即便名望和成就有差異,但都是那個年代的佼佼者,分別教育出了當年最著名的子女——樑家九個孩子,三位院士;徐志摩是獨子,近現代最著名的詩人,兩位父親都有不尋常的成就。

只是,高手自有高手的較量,高層次的“拼爹”,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梁啟超

第一拼:財富。

這兩位都是富爸爸。

梁啟超收入豐厚,他曾經在給大女兒樑思順的信中說:“吾若稍自貶損,月入萬金不難。”

萬金是什麼概念?當時一般職員或工人的月收入是8元左右,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時月薪就是8元,所以,月入萬元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這些錢是怎麼掙的呢?

梁啟超當時的收入渠道包括:第一,任職,1925年任清華國學院教授時月薪400元,任政府官員收入會更高一點;第二,稿酬,他的書多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稿費和版稅都是最高級別;第三,各種演講和講課費;第四,股票和投資,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東,也曾往其他企業投資。

這樣的經濟基礎,讓他能夠支持樑思成、林徽因去美國留學,尤其,林徽因在父親林長民去世後斷了經濟來源,一度打算回國謀生或者在美國打工掙學費,梁啟超堅決不允許,他在信中說:“學費不成問題,就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

他動用股票利息支持她繼續求學,並且鼓勵她“度過苦境,鼓起勇氣,替中國藝術界做點貢獻”。

如果你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姑娘,會不會愛戴這樣的長輩?

而徐申如,他擁有一座發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型錢莊,極具商業眼光。

當初建造滬杭鐵路,很多人害怕大量徵用農田拆毀房屋和墳墓,會破壞當地風水,他卻堅持“人利於行,貨暢其流”,積極遊說當地士紳,籌集資金奔走規劃,最終促成了滬杭鐵路行經硤石貫通海寧,為當地創造了巨大商機,他自己被稱為“硤石首富”。

首富,不是首付喔,想象一下,經濟發達地區最富有的企業家的樣子,徐老爸的形象躍然紙上了吧?

Duang,在經濟基礎方面,兩位父親基本平手。

客觀地說,幼年能夠成長在豐裕的環境中,確實是子女的幸運。

梁啟超和二夫人與兩個幼子

第二拼:夫妻關係。

不是有句話,“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嗎?

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啊,不過,兩位爸爸處理家庭關係,方式完全不同。

梁啟超有兩位夫人,原配李蕙仙出身名門,是禮部尚書的堂妹,她是樑思順、樑思成、樑思莊的母親,兒女們稱她“媽媽”;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18歲在李蕙仙的安排下嫁給梁啟超,兒女們叫她“娘”,她是樑思永、樑思忠、樑思達、樑思懿、樑思寧、樑思禮的生母。

在舊時代,兩位夫人出身不同,地位自然有差異,處理不好太容易結怨,但我們的樑大師自有分寸。

他在給李蕙仙的信中大讚,倆人“美滿姻緣,百年恩愛”;每次外出,都要給李夫人買禮物,他還十分有把握地通過大女兒樑思順傳情“汝母所欲得之物,總不外恰克圖火鍋,淹菜罈子,黃銅菸袋之類,吾與汝母相處二十年,寧不深知耶”;只要在家居住,就會和李蕙仙夜間長聊;還經常炫耀自己的普通話是李夫人教的。

懂你的喜好知道你的好,李夫人怎麼會不幸福呢?

對二夫人王桂荃,梁啟超用了“依賴”這個詞。

他出遠門經常帶王桂荃一同前往,護國戰爭期間王桂荃不在,他自己開玩笑“幾乎天天思念‘王姨’”;他晚年身體不好,王桂荃精心照料;在日本期間教王桂荃日語,她學得飛快,一度......

林徽因,樑思成和徐志摩到底什麼關係啊

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林徽因”這三個字似乎因“徐志摩”這三個字而存在,而響亮。我是因為讀徐志摩而認識林徽因,然後再因林徽因而認識樑思成的,相信很大部分讀者也跟我一樣。這樣說來,樑思成的頭上也就籠罩著某種悲劇色彩,讓我產生些許同情。(事實上,作為梁啟超的大公子,樑思成是1949年後中國建築學的奠基人,當代最著名的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就是由樑思成創辦的。但因為他不搞文學,他的名字少為人知,這跟李四光不如錢鍾書有名是一樣的道理。)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現在的說法是資本家家庭。他父親徐申如是浙江硤山鎮鉅富,經營銀行,是有名的銀行家。按照父親的意願,徐志摩應該子傳父業,因此,到西方留學時,他讀的是經濟系。但不久他就覺得經濟學與他無緣,他經常與文學家交往,漸漸荒疏了經濟學,不久即輟學到歐美各國遊歷。在倫敦,聽說著名的書法家兼詩人林長民來了,即上門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當即墜入愛河,且為後世文學史研究者們提供了更多一個研究課題。

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是大哥哥輩的人物了。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後,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後決了堤,她是這樣對他說的:我不是個感情隨意的女子,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準備離婚。張幼儀雖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對待這件事,隨即帶著孩子往德國留學去了。(徐申如聽說兒子如此對待妻子,氣憤之下宣佈斷絕父子關係,並停止供糧,且將銀行業務及財產交由張幼儀主管。此後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了。張幼儀的大哥叫張君勱,是民國初政壇風雲人物,二哥張嘉敖則是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總裁)林徽因就這樣當了第三者,這一插足後果比較嚴重。事實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為林徽因當時也已經許配了樑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為父親的林長民竟然也同意女兒與徐志摩之間的愛情,渾忘了自己已經把掌上明珠許配了樑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長,因為不久後林長民遊歐時間結束,她只得隨父親歸國,等徐志摩趕回國時,林徽因已與樑思成訂婚了。徐志摩是梁啟超的學生,在老師面前,除了剋制自己外,還能做什麼呢?但在遇到陸小曼之前徐一直懷念著林,且總是樑、林家裡的常客。

樑、林到美國留學後經常有矛盾,激烈的時候,林就給國內的徐志摩寫信,因為這樣,徐志摩對林一直心存幻想。樑、林學成歸國後任教於東北大學,後因林身體欠佳,曾在北京西山養病一段時間,樑未在身邊。這一時期,徐經常去西山看望林。因為這樣一段經歷,後世研究者總以為徐、林之間的關係已經越過雷池了,然而誰也拿不出證據來。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個懸案。不久,徐在北京的舞會上認識了有夫之婦陸小曼,徐再次插足並與陸結婚。徐婚後並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傾訴,對象主要是胡適、林徽因和凌叔華等,直到1931年遇難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別寫過兩篇紀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應該說,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沒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會搞文學的。還在倫敦剛相識之時,徐就經常寫詩給林看,林的兒子樑從誡在《林徽因文集》中說到,林徽因曾對子女們親口講過,徐寫過很多詩送給林,最有名的是《偶然》,但是,我們現在看《偶然》這首詩,怎麼都不像是寫給林的,因為徐對林的存在從來沒有這麼灑脫過。當然,如果沒有徐的影響,林在建築方面的成就也許要大得多,她興趣大廣,無論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傳世之作。...

【轉】我真的不知道樑思成和林徽因是不是幸福

一個朋友是樑家的親戚,回憶家人談樑林,那種羨慕與略帶醋意的語調,即便隔了幾十年仍然讓人感覺撲面而來--林徽因在建築設計上有著過人的敏感,然而,只有她的家人知道,這位才女在和樑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裡,從來只肯畫出草圖便要撂挑子。後面,自有樑思成來細細地將草圖變成完美的成品。而才女林徽因這時便會以頑皮小女人的姿態出現,用各種吃食來討好思成。

這段軼事,是2003年的時候才知道的,以之詢於中央美院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的教授,那位一貫藝術家風度極強的老先生,臉上露出的是孩子氣的微笑:

樑思成不在的時候,林徽因的圖並不是不能自己畫。

也許,她要的就是這種被思成寵著的感覺。而寵著林徽因,只怕也是樑思成最大的快樂。

女人,有時可以不講理一下。

從這一段對話,也許可以看出徐志摩和樑思成最不同的地方。

張幼儀終身不曾言徐之不是。

男人,委實沒有不講理的權力。

樑思成也罷,金嶽霖也罷,都是那種有一副寬厚溫暖的胸懷,可以讓女人靠一下的男人。林徽因在北京城牆上的堅持,盡顯一個建築學家的執著與剛烈,但是,再剛烈的女子,恐怕也無法避免對身後有一副堅實臂膀的期待。這種說不清的東西,就是一個男人的責任。  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對愛的負責,比如金嶽霖最後一刻的棄權。

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感情,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出來,一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曾經深愛而又終於未能相守終生的人,即便幾十年的風雨過後,依然在你心中一角深深埋藏。關於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評價,大概還是要用樑從誡先生的話來說吧,我以為那是最貼切的說法-- 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完全理解,但反過來,林徽因所追求的,徐志摩未必理解

一個男人面對一個遠比自己成熟的女子,就算他是中國的雪萊,在戀愛的季節,也不是一個樂觀的兆頭。

所以,林沒有選擇徐,幾乎可說是命中早已註定的事情。

當胡蘭成用一塊磚頭把張愛玲變成被砸暈了的快樂女孩的時候,樑思成正在為林徽因清理前面路上所有可能絆倒她的雜木亂石,有時候,還會被林徽因用磚頭砸一個兩眼發黑。

婚姻是一座城,它可以圍困你,也可以守護你。

今天的日本,最美麗的旅遊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個世俗,一個出塵。

如果沒有樑思成,早就沒有京都,也沒有奈良了。

1944年,時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樑思成,奉命向美軍提供中國日佔區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以免盟軍轟炸時誤加損傷。這份材料,是樑思成歷盡心血完成的。

但樑思成希望美軍能將另外兩個不在中國的城市也排除在轟炸目標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1932年,上海淞滬會戰中,十九路軍抗敵的前線,一個清華大學出身的年輕炮兵軍官在激戰中因無醫無藥殉於陣中。

樑思米,吃大米,樑思忠,吃大蔥

這是後來的火箭專家樑思禮先生當年寫下的句子。樑家,大體就是這樣一個快樂的地方。

這個年輕的炮兵軍官就是樑思成的親弟弟樑思忠。

1941年,在成都,日軍利用惡劣天氣,以詭異的雲上飛行方式奇襲中國空軍雙流基地,一箇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在跑道盡頭未及拉起就被擊中,壯烈殉國。

三年後,林徽因依然為這個戰死的中國飛行員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叫做《哭三弟恆》。

這個中國飛行員,就是林徽因的三弟,在北平西總布衚衕老宅我們叫做三爺的那個孩子--林恆。

因了國恨家仇,樑思成先生進入營造學社後從不與日本人交往。在長沙大轟炸的烈火中,謙謙君子的樑思成怒吼出: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所以當樑思成提出保護京都和奈良時,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決定,而......

為什麼林徽因選擇樑思成不選擇金嶽霖

樑思成才是真的愛林徽因的人吧。樑思成曾經說過;和林徽因在一起生活太累了。但是就是這樣他也和林戶因一起生活。而金嶽霖的終身不娶在我看來是一種對愛情的理想和憧憬,如果他們真的在一起的話。以他的性格是不會長久的,短暫的愛如同一場美麗的夢,回到現實的時候愛情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考驗。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愛。

相關問題答案
樑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
樑思成和林徽因?
林徽因和徐志摩照片?
林徽因和徐志摩?
金嶽霖與林徽因的故事?
描寫林徽因的文章?
描寫林徽因的句子?
林徽因為什麼英年早逝?
林徽因什麼星座?
林徽因紀念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