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民稼穡怎麼讀?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求翻譯: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處稷教會百姓從事農事,種植五穀.

后稷:周的始祖.

稷:為主管農事的官,相傳堯曾任命稷主管農事.

稼這個字怎麼念

稼 #jià

【釋義】 ①農作物:莊稼。②栽種穀物:稼穡|耕稼。

【稼穡】 #jiàsè 種植穀物與收割穀物,泛指從事農業勞動。

〖例句〗城裡孩子不知稼穡之艱難。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稼 <動>

(形聲。從禾,家聲。本義:種植五穀)

同本義

不稼不穡。――《詩·魏風·伐檀》

巫載民不稼不穡食也。――《山海經·大荒南經》

宜稼于田。――《儀禮·少牢禮》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稼桑(栽種桑樹的一種方法。即斬下桑的枝葉而加以種植);稼事(農田耕種的事物);稼政(修封疆、開溝洫、教民種頂五穀等事);稼器(農具)

從事農業生產

好稼者眾矣。――《荀子·解蔽》

稼 <名>

禾所結的果實

稼,禾之秀實為稼,莖節為禾。――《說文》。

稼jià

⒈耕種,種植:耕~。

守耕賦上邊這個詩詞怎麼唸的,誰提的詞????急要 拜託拜託!!!!

教民稼穡(sè)始后稷,

辛勤畎畝勞農力。

聖王愛育豈違時,

納賦輸誠感君德。

東阡南陌荷鍤(chā)臨,

長守勿使紅塵侵。順理行去不營役,

茅檐幽寂年華深。

那個印章有大圖不,看不清楚。

稼有幾種聲調,請告知

只有一個讀音。

[jià]

(1) (形聲。從禾,家聲。本義:種植五穀)

(2) 同本義 [sow grains]

不稼不穡。——《詩·魏風·伐檀》

巫載民不稼不穡食也。——《山海經·大荒南經》

宜稼于田。——《儀禮·少牢禮》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稼桑(栽種桑樹的一種方法。即斬下桑的枝葉而加以種植);稼事(農田耕種的事物);稼政(修封疆、開溝洫、教民種植五穀等事);稼器(農具)

(4) 從事農業生產 [be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好稼者眾矣。——《荀子·解蔽》

求歷史答案

孩子,你確定是歷史題

王學禮的英雄事蹟

1931年9月,王學禮轉到神木縣沙峁鎮第三高小讀書。這所學校是神木縣南鄉祕密區委所在地,校長和教員都是中共地下黨員。王學禮在這裡經常閱讀《共進》、《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進一步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後因家中無力供他讀書,只好讓他輟學,返鄉務農。 回到家裡,王學禮按照黨的指示,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利用說書、講故事、編快板書和信天游等形式,宣傳革命道理,啟發勞苦大眾,很受老百姓的歡迎。由於王學禮對黨忠貞不渝,工作出色,於1933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6月,王學禮參加了陝北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三支隊。同年秋天,組織上選送他到陝北特委黨團員訓練班學習。1935年1月前後,王學禮從學習班結業後,在中共陝北特委委員張達志的帶領下,加入紅軍,張達志任紅八十四師政治委員,王學禮任第八十四師少年先鋒連政治指導員。 少年先鋒連是一支年輕的紅軍隊伍,戰士大多是14至17歲的“紅小鬼”,最小的年僅12歲。王學禮和連隊幹部一起帶著這支“娃娃”部隊,跟隨劉志丹打游擊。在艱苦的環境中,他以極大的熱情關心幫助戰士,教他們唱歌、學文化、提高小戰士的思想覺悟,把少年先鋒連帶得朝氣蓬勃、生龍活虎,戰鬥中個個英勇頑強,次次圓滿完成任務。連隊在戰鬥中也不斷壯大,由最初的60多人、20多支槍,發展到140多人,人手一支槍。1935年9月18日,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在延川縣永坪鎮與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會師,合編成立紅十五軍團,少年先鋒連被編為第八十一師第二四一團第六連。王學禮調任第二四一團第二營政治教導員。先後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勞山戰役、直羅鎮戰役,並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 1936年2月,紅軍強渡黃河東征,遭到蔣、閻軍隊的攔擊,王學禮參加了山西孝義縣兌九峪戰鬥,並率部跟隨彭德懷轉戰於石樓、永和一帶,牽制晉西之敵。5月,主力紅軍回師陝北後,王學禮隨大部隊在傳說中的后稷教民稼穡的稷山((又稱稷王山、稷神山,在山西稷山縣南)等地抗擊敵人,掩護主力西渡。隨後又隨部隊揮戈西征,挺進甘肅、寧夏、陝西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擴大和鞏固了陝甘蘇區。 1937年初,組織選派王學禮到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二期學習。9月,他以優秀成績結業,調任由師直工兵營改稱的八路軍第一二○師警備第六團政治處主任。到任後,他在團長王兆湘、政治委員張達志的領導下,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配合地方黨組織放手發動群眾,隨同部隊開創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41年秋,王學禮再次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參加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1943年,調任第一二○師暨晉綏軍區獨立第一旅第二團政治處主任,為抗戰的勝利貢獻了力量。 解放戰爭初期,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於1946年6月在南泥灣成立了直屬炮兵營,王學禮調任該營政治委員。面對從未接觸過的炮兵專業,他帶領全營指戰員不怕苦,不畏難,勤奮訓練,刻苦摸索,使炮兵營的戰士個個成了操炮能手和神炮手,炮兵營在歷次重大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由於戰績卓著,1947年10月,王學禮調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三旅第五團政治委員。1948年2月,任該團團長兼政治委員。在西府戰役後實行戰略撤退時,王學禮接到了野司參謀長張文舟關於就地組織防禦,掩護前敵指揮部安全撤退的命令。這時彭德懷正在離第五團不遠的南莊指揮作戰,面對數倍的敵騎兵、步兵追擊,王學禮臨危不懼,毅然帶領第二營頑強狙擊敵人,完成了任務,受到了上級的表彰。1949年2月,全軍統一編制,王學禮所在團被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第四軍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王學禮仍為團長。 1949......

飽食暖衣,居逸而無教.則近似與禽獸,什麼意思

人類生活的通則(規律、道理)是:吃飽、穿暖、安居而沒有教育,便和禽獸相近了。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孟子滕文公上》

后稷教人民各種農事,種植五穀;五穀成熟了,人民才能養育。人類生活的通則是:吃飽、穿暖、安居而沒有教育,便同禽獸差不多。聖人又憂慮這件事,任命契擔任司徒,把倫理道理教給人民——父子講親愛,君臣講禮義,夫婦講內外之別,長幼講尊卑次序,朋友講真誠守信。放勳說:‘慰勞他們,糾正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自得其所,隨後賑濟他們給他們恩惠。’聖人為人民操心到這般程度,還有空閒耕作嗎?

豳國建立的時間以及其都城,如何考證出來的,資料出處,謝謝

【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本作邠,從邑分聲。亦作豳,美陽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詩·大雅】篤公劉,於豳斯館。【詩譜】豳者,后稷曾孫公劉自邰出徙戎狄之地,今屬扶風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至太王避狄人處。岐陽,今鳳翔府扶風縣岐陽鎮,乃太王之都,文王治岐之地,漢為美陽縣。而公償所居,乃今邠州,屬陝西京兆府路,北魏置南豳州,西魏去南字為豳州,唐明皇以字類幽,開元中攺為邠。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清明節為什麼插楊柳?

人們每逢清明節就在自己的門上插一些楊柳,以祈人口清吉,平安無事。

相傳很久以前,人間的財主們對窮人很刻薄。窮人辛辛苦苦用血汗掙來的一點糧食全被財主們逼走了;而財主們卻穿綢著緞,吃肉吃魚,把大批糧食積壓在倉裡,放爛了就倒到河裡。後來,土地神到四鄉巡遊,發現河裡有許多黴爛的糧食,就報告給天帝。天帝很生氣,馬上派菩薩到人間去降火。 正巧這天是清明節,菩薩帶著火龍、駕著白雲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有要飯的人。“糧食黴爛了還有人討飯?”菩薩想弄個清楚明白。不一會,只見菩薩搖身變成要飯的,來到一家窮人門前。窮人見菩薩可憐,就把正準備吃的糠菜分給菩薩吃。趁要飯的功夫,菩薩終於弄清了糧食黴爛的真相。那一天,菩薩悄悄地叫窮人們在自家門上插上楊柳。當天晚上,財主們的房子都起了大火,而窮人門上插了楊柳都平安無事。

相關問題答案
教民稼穡怎麼讀?
敦敦教誨怎麼讀?
教室的英語怎麼讀中文?
墨萱圖的教怎麼讀?
教姓怎麼讀?
姒這個字怎麼讀?
邂逅怎麼讀什麼意思?
索這個字怎麼讀?
邢怎麼讀拼音?
甫怎麼讀怎麼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