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檢查心臟病?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如何檢查出患有心臟病(1)

對於心臟病,可能更多的人關注心臟病治療,其實心臟病檢查一樣重要,如果及早發現患有心臟病,就能及早進行治療,儘早痊癒。怎麼檢查心臟病呢?下面小編來介紹一下檢查心臟病的七種方法。C反應蛋白檢測 正常者低於1毫克/升;當超過3毫克/升,說明體內有炎症。如果多次抽血檢查均高於3毫克/升,說明該物質含量高不是由於普通的炎症,而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需要進一步行鈣化積分評價或頸動脈超聲檢查了。減肥、多運動、他汀類藥物有助於降低C反應蛋白水平。頸動脈超聲 研究提示,頸動脈內膜厚度與冠心病有關,超聲檢查在血流受阻前就可以早期非常敏感地檢測血管病變,如果動脈內膜厚度異常,說明心臟病風險也較高,需要調整飲食、多運動或服降脂藥、降壓藥。冠狀動脈CT造影及鈣化評分 如果你年過半百,此項檢查很有必要;有心臟病高危因素或者有家族史的人也應檢查冠脈鈣化情況。鈣化評分在400以上,說明未來10年內心臟病風險增高;評分超過1000,意味著1年內如果不治療,心臟病風險增加25%。評分超過200,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吃降脂藥等減少血管內斑塊。

怎樣看出有心臟病

病情分析:

生活中出現下列現象時 ,建議做一次心臟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心臟病 ,從而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體力活動時有心悸,疲勞,氣急等不適 ,或產生呼吸困難感 ;

◆勞累或緊張時 ,突然出現胸骨後疼痛或胸悶壓迫感 ;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頸部 ;

◆出現脈搏過速,過慢,短促或不規則 ;

◆熟睡或做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 ,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 ,需要坐起來一會兒才好轉 ;

◆性生活時感到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 ;

◆飽餐,寒冷,吸菸,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 ,感到心悸,胸悶或胸痛 ;

◆在公共場所中 ,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

◆上樓時比以前或比別人容易出現心悸和氣急 ;

◆突然出現一陣心悸,頭暈,眼前發黑 ,有要跌倒的感覺 ;

◆兒童的活動能力比同齡差 ,活動時感覺心悸,氣急,乏力,口脣青紫 ;

◆感冒後輕微勞動也感到心悸,疲乏 ,或走路稍快就覺氣急 ;

◆突然胸部不適而昏倒在地上 ,或有馬上要“死去”的感覺 ;

◆晚間睡覺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 ,需要高枕而睡 ;

◆出現下肢浮腫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現肥大,變形 ;

◆臉,口脣和指甲出現青紫,暗紅等異常顏色 ;

◆靜息時自覺心跳有異常聲音 ,或手掌握觸前胸壁心臟部位時有震顫感 ;

◆妊娠期出現心悸,頭暈,氣急或浮腫 ;

◆左肩痛長期不愈.

指導意見:

察顏觀色早發現 俗話講,無病早防,防患於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補牢未為晚.心臟的防病與治療關鍵是“早”. 那麼如何在早期發現心臟病呢?那就是察顏觀色:心臟病除常見的心悸,心前區疼痛等人們熟知的症狀外,常常還有一些體表徵兆.注意觀察這些先兆症狀,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些體表徵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輕微活動時,或者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臉色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這表明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明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皮膚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這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有關.皮膚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說明心臟缺氧,血液中的還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臟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表現,這是因為內耳的微細血管動力異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應時,內耳就得到了先兆信號.如果你的耳垂出現一條連貫的皺褶,極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頭頸如果由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條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氣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內側卻有陣陣痠痛,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腳手指末端或趾端明顯粗大,並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於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臟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迴流受阻的表現.

此外,如果時常心悸,氣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緩解,這是紫鉗性心臟病的特有表現.

心臟病高發人群:

1.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大於55歲的女性.

2.吸菸者.

3.高血壓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膽固醇血癥患者.

6.有家族遺傳病史者.

7.肥胖者.

8.缺乏運動或工作緊張者....

心臟疾病需要做哪些項目檢查

心臟病需要做哪些檢查 心臟病患者體檢時應查的項目有內科檢查、血壓、心電圖、血脂、血糖、肝腎功能、血常規。因為心電圖檢查只能作短時靜態記錄,所以,心臟病患者應視情況加做以下檢查。 (一)動態心電圖(Holter)又稱長程心電圖,可提供受檢者全日的動態心電活動的信息。有效地補充常規心電圖的不足,不僅可以獲得連續24小時甚至48小時的心電圖資料,結合病人的活動日記,還可以明確病人的症狀、活動狀態及服用藥物等與心電變化之間的關係。應用範圍: 1.心悸、胸痛、頭昏、暈厥等症狀性質的判斷。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診斷。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對的定位診斷。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後隨訪作預後評估。 5.選擇安裝心臟起搏器的適應證,評定起搏器的功能。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藥物的療效評定。 (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是用以發現早期冠心病的一種診斷方法,雖然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陰性和假陽性,但由於其方便、無創傷、安全,仍被公認為一項重要的臨床檢查手段。其中平板運動試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運動負荷試驗方法。 (三)超聲心動圖檢查俗稱心臟B超。超聲心動圖利用雷達掃描技術和聲波反射的特性,在熒光屏上顯示超聲波通過心各層結構時發生的反射,形成灰階圖像,藉以觀察心、大血管的形態結構和搏動狀態,瞭解房室收縮、舒張與瓣膜的關閉和開放活動的規律,為臨床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超聲心動圖對下述心臟病有診斷價值:①心臟瓣膜病(二尖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二尖瓣脫垂;三尖瓣和主動脈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②心肌病變(心肌梗死特別是室壁瘤的發現;特發性心肌病,以心腔擴張為主的擴張型心肌病,以心壁增厚為主要表現的肥厚型心肌病)③先天性心臟病(能觀察到房室間隔缺損、大血管轉位和血液分流的情況)④冠心病 ⑤高血壓性心臟病 ⑥其他:心包的增厚和積液、心臟內和心旁的腫瘤,如心內粘液瘤,心肌的腫瘤,心臟旁(縱隔)腫瘤等。 (四)服用藥物時應注意的檢查項目例如長期口服抗凝劑如華法令的患者,為避免出血發生,須檢測。①凝血時間(CT)②可選用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比率(PTR),使其維持在1.5~2.0為佳,或採用國際標準化比率(INR),維持在2.0~3.0為宜。 長期服用阿斯匹林或抵克力得等血小板功能抑制劑的患者,須測:①出血時間(BT),使其結果維持在治療前的1.5倍為宜。②血小板計數(PC),使其結果維持在(50~60)109/L為宜。③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使其結果降至治療前的50%為宜。

全套心臟檢查

一般沒有這麼個專業說法,叫全套心臟檢查的。心臟疾病有很多,可檢測的項目也非常多,要根據你的症狀,懷疑哪些疾病可能,才做相應的檢查。一些比較常見的檢查有:

1,心電圖,包括“常規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主要看心律失常,也能反映心臟擴大,心肌損害,心臟缺血和梗死

2,超聲心臟圖,也常稱作心臟彩超,主要看心臟以及鄰近大血管的結構,還有心包積液

3,胸部X線片,有平片和3位片或4位片(正位,左側位,右側位,斜位),主要看心臟大小形態,象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各種原因的心臟擴大等

4,心臟CT及三維成像,較少應用,需要檢查時常同時應用血管造影,可以查看心臟各腔室和鄰近大血管的大小、結構、有無夾層和動脈瘤,新的技術還能看心臟冠狀動脈的走向、有無狹窄和梗阻等

5,磁共振,和CT造影的作用相似,理論上更有優勢,但實際上應用較少,因為經驗相對欠缺

6,負荷試驗,包括運動平板試驗、多巴酚丁胺試驗,潘生丁竊血試驗(已少用)等,主要用於懷疑冠心病者,也用於特定的心律失常誘發

7,核素心肌顯像,包括靜息的與負荷的,用於懷疑心肌缺血的情況

8,驗血的檢查,有心肌酶譜,心肌鈣蛋白,腦鈉尿肽,血脂,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等等,還有許多驗血項目,在特定心臟疾病的檢查中都可以沾邊

常見的說這些吧,差不多在門診都可以做,住院的內容更多了,如用於評價心衰程度和療效的6分鐘步行試驗,用於暈厥的直立傾斜試驗,還有有創的檢查如冠狀動脈造影,心內電生理檢查,心室造影,漂浮導管檢查,心肌活檢,心包穿刺檢查。應該還有,不一而足。

費用的話,前3項大約400元,第6項一兩百元,第8項幾十到幾百不等,其它較貴,住院檢查項目的價格就不談了。

贅述這麼多,其實要告訴你,都查是不可能的,也是沒必要的,甚至反而有壞處,應該根據具體症狀,具體病暢,選擇合理的檢查。

完畢。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檢查心臟病?
怎樣檢查精神病?
怎樣檢查糖尿病才準確?
怎樣檢查性疾病?
檢查心臟彩超能吃飯嗎?
怎樣檢查顯卡驅動?
醫生是怎樣檢查抑鬱症?
怎麼檢查結核病?
怎樣檢查大電容的好壞?
怎樣保護心臟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