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上能看到長城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在太空能看見長城嗎?

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在順利返回地面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有記者好奇地問:“你在太空上看到了萬里長城了嗎?”楊利偉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有。”

記者提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不知從何時起,“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太空中能夠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築”的說法就廣為流傳。據說是得到了眾多宇航員的親口核實,並有照片為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甚至有媒體煞有介事地說:“美國宇航員稱,他們從

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人類最大的建築物是長城。在上面看到的長城像條黑色的蚯蚓。”於是,這一說法更加深入人心。

那麼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長城嗎?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如果說宇航員能看到長城,顯然不真實。

從實際來看,自從這一說法流傳以來,不少親臨太空的宇航員就在糾正,表示絕無此事。第一批登月的兩名宇航員之一———奧爾德林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就強調:那是人們的誤解,是由於人們對事實不瞭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遊客、富翁蒂託也否定了這一說法。更有專家從科學的角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體不但不對傳言進行糾正,而且還在津津樂道地宣揚“太空中能看到長城”。道理很簡單,但多年來,人們對此說法卻深信不疑。這多少說明我們對過去老祖宗的輝煌始終抱有依賴感,總覺得這是中國人的巨大驕傲和無上光榮,因此情願相信錯誤的說法也不願承認科學。

不科學的讚譽其實是謬誤,而明知不對的讚譽卻又採取認可態度更是不可取。如果用謬誤來渲染民族情結只會誤導百姓,令世人不屑。我國有萬里長城,埃及有金字塔,荷蘭有圍海大堤,都是氣勢磅礴的人工建築,都是各自國家的驕傲,但這種驕傲不必上升至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地步。

長城並不會因為其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變得不偉大,我們中國更不會因此而抹殺光榮的歷史。而“長城是在太空上能見到的惟一的人工建築”的宣傳,只會使愛國情結建立在虛無縹緲的基礎上,同時影響人們的科學觀念。事實上,在不少媒體向青少年徵集最想向楊利偉提的問題時,絕大多數人都填寫了“在太空中能看到長城嗎?”

記者對楊利偉提問時,目光中流露出的是期待。畢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自己家園。楊利偉以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做出了否定回答,也許會潑滅不少人的熱情,但卻強有力地糾正了錯誤觀念。

長城是偉大的,但你不會在太空看到它。

太空上能看到長城嗎 閱讀理解答案

依據一: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

依據二: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

依據三:長城從人的視野裡消失的高度只有60公里,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

作比較

列數字

說明了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看到長城的。

C

B,理由:“僅憑肉眼”對“看”的含義作了明確的限制,避免了歧義。

太空上能看到長城嗎?

用肉眼不能看到。從太空能否看到長城,國內媒體曾進行了多次辯論,現在,這一爭論擴散到國外,美國權威的科學雜誌《科學美國人》也討論,結果是:儘管長城綿延7200公里,但由於建長城的材料與周圍環境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從太空用肉眼看到長城非常困難。

錄音材料提供新證據

有關“肉眼能從太空看到長城”的傳聞最早可追溯至幾十年前。1932年,《信不信由你》漫畫宣稱,長城是“人類最壯觀的建築工程,也是唯一能從月球用肉眼看到的建築工程。”這一說法一直延續到太空時代。自美國“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1969年從月球滿載而歸以來,他就被無數次問到是否看到了萬里長城。

在美宇航局約翰遜航天中心日前公佈的一段錄音材料中,阿姆斯特朗是這樣回答的:他看到了大陸,看到了湖泊,看到了藍裡透紅的斑點,他沒有從月球表面辨認出地球上任何一個人造建築。

月球距地球23萬英里(37萬公里)。那麼,從更低的低地軌道(距地面約100英里(160公里)的高度)能否看到長城呢?可能性也不大。儘管北京附近的長城已經恢復並對遊客開放,但萬里長城綿延數千公里,但架不住歲月的摧殘,很多部分正在坍塌。

美國宇航局前宇航員傑弗裡·霍夫曼聲稱:“我從太空中用了大量時間俯瞰地球,其中包括很多次從中國上空飛掠而過的瞬間,但從未見到長城的影子。問題在於人的肉眼對明暗對比非常敏感,而長城的顏色同兩側地面的顏色並沒有顯著差別。”

霍夫曼在1985年至1996年間曾執行5次航天飛行任務,如今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天工程學教授。他還出於同樣原因沒有從太空中辨認出埃及的金字塔。但是,他卻能認出公路、機場跑道以及灌溉渠道,原因是它們在其周邊環境裡顯得比較醒目。

對比度不強是主因

有些美國宇航員,比如尤金·塞爾南和愛德華·盧曾表示,他們從低軌道看到了中國的萬里長城。但是,長城似乎只有在某種光線條件下才有可能現身。例如,當太陽落山之前時,長城會投下長長的影子,這樣就可以看到它的輪廓。2004年,美國華裔宇航員焦立中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到一張內蒙古一片狹長地帶的照片,當時太陽的角度十分有利於拍攝。內蒙古位於北京以北約200英里處。美國宇航局專家後來證實,那張照片倒像是長城,不過焦立中承認,他也不太確定自己在太空中看到的是什麼。

技術先進的機器設備確實優勢明顯。低軌衛星具有能夠穿透薄霧和雲團的傳感器,這使得它們更容易拍攝到清晰的圖像。不過單憑肉眼,宇航員從太空辨認出長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國地質勘探局“陸地遙感計劃”項目信息專家羅納德·貝克表示,分辨率適中的衛星,如美國地質勘探局兩顆繞地表上方438英里(705公里)處軌道運行的“Landsat”陸地探測衛星,一般只能在特定氣候條件下才能領略到長城的面貌。貝克說:“我們拍攝到皚皚白雪覆蓋長城周邊區域的衛星圖像,長城上的白雪已被掃除完畢,這使得我們可以看清楚長城。關鍵是對比差異。”

即使在衛星圖像裡辨認出長城的影子也往往需費上一番工夫,就跟偵探破案一般。貝克說,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地方,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通過尋找停車場和人行道來鎖定長城位置。在更遙遠的地方,他們可能通過掃描長城四周植被情況來辨認這座建築奇蹟。不過這種技術並不十分可靠;很多情況下,長城周圍植被枝繁葉茂,都已沒過了長城。

空氣汙染增大觀測難度

長久以來,從太空肉眼可看到長城這一說法令中國人頗為自豪。所以,2003年當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

閱讀《太空上能看到長城嗎

1.文中說“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請找出文中的三個理論依據:依據一: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依據二: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依據三:長城從人的視野裡消失的高度只有(0 公里,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2.作比較,列數字(說明了)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看到長城的3.“據說”不能刪,它表明不是親歷,不是確切的。如果去掉則變為真實的,無可否認了。4.C5.B(“僅憑肉眼”對“看”的含義作了明確的限制,避免了歧義。)

在太空中真能看見長城嗎?

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在順利返回地面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有記者好奇地問:“你在太空上看到了萬里長城了嗎?”楊利偉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有。” 那麼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長城嗎?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如果說宇航員能看到長城,顯然不真實。 從實際來看,自從這一說法流傳以來,不少親臨太空的宇航員就在糾正,表示絕無此事。第一批登月的兩名宇航員之一———奧爾德林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就強調:那是人們的誤解,是由於人們對事實不瞭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遊客、富翁蒂託也否定了這一說法。更有專家從科學的角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在太空中看地球是否真能看見長城

文/王志宇

做為中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楊利偉看到了浩翰宇宙中美麗的地球,與此同時,許許多多中國人都在問:看到萬里長城了嗎?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太空中能夠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

築”的說法就廣為流傳。這個惟一,已經成為中國人引以為榮的驕傲與自豪。但是,楊利偉卻非常明確而肯定地答覆“沒有看到。”

楊利偉的回答,讓許多人在興奮中感到一絲遺憾與失望,因為,據說外國宇航員都看到了,為什麼咱們中國宇航員卻看不到呢?

楊利偉說的是實話,因為,長城的平均寬度不到10米,據計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之遙看一根頭髮絲,如果不借助於現代化的觀測儀器,肉眼是很難分辨的。

楊利偉發現了真理,同時也發現了謬誤。但是,實話要實說,卻需要勇氣。因為,有些被傳聞認定的神聖的東西,雖是謬誤的,但卻因其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的神聖而潛移默化的常有了不可侵犯和不可褻瀆性。20世紀80年代末,科學家用碳化技術,測定出那塊被基督教徒們奉為聖物的耶穌裹屍布是假的,因為它的原料纖維是13世紀才種出來的,而此時距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時間已過去1200多年了。沒有種出來的原料纖維布,怎麼去裹屍?這是個常識性的謬誤。然而,這塊聖布在教徒們心中的神聖而不可褻瀆性,卻讓人們遲遲不敢發佈事實的真相。同樣,其實早就有一些親歷太空的宇航員已在實事求是地糾正,說在太空用肉眼其實是看不到長城的。但是,有些媒體卻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未予報道和糾正。

楊利偉做為中國太空第一人,具有敢於探索、不怕犧牲的勇氣;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另一種勇氣———實事求是、實話實說的勇氣。儘管謬傳已經成為國人引以為榮的自豪,成為一種神聖的民族輝煌,成為一種史詩般的英雄情結,但它畢竟是謬傳,謬傳的東西,早早晚晚是要被真實的現實取而代之的。

長城是偉大而輝煌的,儘管你在太空中看不到它。但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偉大,卻早已在太空中雁過留聲。據報載,美國宇航局發射的“航行者”太空船,在太空播放的樂曲中,就有一首古老的中國古箏曲《流水》,這曲《流水》,被世人譽為“古調之希聲”。它“時而潺緩滴瀝,時而風發水湧,時而餘波激石,時而蛟龍怒吼”。浩浩宇宙太空,一曲貫穿亙古時空的《流水》,將中華民族歷史的偉大與輝煌,揮灑得酣暢淋漓,絲毫不遜於俯覽長城的大寫意。

承認在太空中看不到長城,是楊利偉這新一代航天人實事求是的勇氣;但長城已在世界人民的胸中,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會神往它的雄姿偉跡。更讓人高興的是,楊利偉航天飛行的成功,不正意味著中國人長城精神的發揚光大與開拓延續?從這一點上來說,即使看不到長城,長城的偉大與輝煌,也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人類航天精神的嚮往與激勵。所以我們說,長城,將與宇宙、日月同輝,儘管你在太空中看不到它。

相關問題答案
太空上能看到長城嗎?
微信能看到訪客嗎?
掃描能看到提莫嗎?
前兩天看到長寧家園售價均價3500,比北城更低,是什麼原因呢 ?
早產兒多久能看到東西?
大望路到長城怎麼走?
有天眼的人能看到什麼?
電腦上能看電視嗎?
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含義?
北京站到長城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