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代表什麼動物?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青花瓷動物造型有收藏價值嗎?

青花人物盤從圖片看應該是清中期的,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青花上的象頭獅身圖案是什麼動物

“象”部首“豕”7畫,部外筆畫4,總共11畫. 象xiàng  1.哺乳動物,是目前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多產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於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牙.  2.形狀,樣子:.

什麼是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稜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也有學者稱唐青花並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青花瓷有哪些代表作?

中國最早的青花瓷器是從宋代的一種著名白瓷――影青瓷發展而來。當時的影青瓷胎薄而半透明,罩以一種呈淡青色的清澈釉。後來的青花瓷器也是,將青料在未燒成瓷的坯鷥胎上繪製成畫,然後罩以透明的釉,入窯燒成,出窯後會呈現出一種美麗而幽雅,沉靜卻清新的青藍色花紋,具有那種在一色中創造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的特徵。

青花瓷在元代開始成熟,當時主要用於外銷,大多銷往中亞地區,其器型豐富多樣,既有精巧的小件器,也有碩大厚重的大件器,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飽滿、厚重、氣質非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無青花瓷的裝飾,有細緻繁密和粗放簡約兩大類。題材也各式各樣,如人物故事,纏技花卉,海水龍紋,蓮池魚藻等,多以紋飾簡約,氣勢雄放為主。

過渡到宣德時期,此時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到明未時,民間青花瓷器的圖案裝飾題材更加多彩,完全突破了歷來官窯圖案規格化的束縛。各種大小動物如虎、牛、貓、蝦、鸚鵡、鷺等全都入畫,寫意山水也較盛行,並且在畫上配詩。

直到清代,青花瓷也是主流產品。民窯青花風格上表現出紋飾自然、淳樸、流利、富於藝術氣質,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官窯青花最能反映出當時的制瓷工藝水平,風格上表現為器形規整,裝飾技術極其細膩。

想到青花瓷,就會想到景德鎮,這個中國青花瓷的製造中心,它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源源不斷的供應著優質原料――高嶺土,用它製成的胎體,燒出的是白色半透明的瓷器,著色施釉後,可以清楚的看到青花。最上乘的青花瓷,胎體表面質地平滑,光亮度極高,是陶瓷領域裡的一朵奇葩。

青花海水龍紋盤 明弘治年制。高度4釐米,口徑20釐米,足徑12.5釐米。此盤撇口,淺式,圈足。盤心繪滿海水,中有一行龍。盤外也是海水龍紋。

青花嬰戲紋長頸瓶 明萬曆年制。高14.8釐米,江西新干縣出土。此瓶為直口,長頸,圓鼓腹。除繪纏枝葉紋外,還有一裸童作奔跑狀。

還有個說法 中新社成都二月十二日電:中國最早的能確認年款的青花瓷器在四川雅安出土十二年之後,日前其價值終於為人所識,經專家證實為元代至正七年(公元一三四七年)時生產,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

這件青花瓷器的“鼻祖”現陳列於四川省博物館內。該瓷器為青瓷雙耳蓋罐,高約三十釐米,罐體最寬處直徑約為二十釐米,造型精美,色澤光潔透明,白裡閃青,釉質細膩如玉,估計是用來盛酒的器皿。在罐體正面,有用藍色顏料書寫的“ 至正七年置”字樣。經科學驗證,此顏料含有金屬鈷成分,正是青花顏料。而“至正”為元代晚期年號(至正七年為公元一三四七年),與史載的青花瓷器的誕生時期相當。

另從罐體腰部明顯凸現的接痕分析,因元代制瓷工藝水平所限,小口徑的罐體皆由上下兩部分粘接而成,該罐的製作工藝為典型的元代產品。

據介紹,這件稀世珍品早在一九八七年就在四川雅安地區的一個窯藏中出土,但因研究人員的忽略,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使其長久被封存在雅安地區文管庫房中。直到去年下半年,由於四川省博物館要舉辦相關展覽,博物館人員在庫房中見到了這件珍品,才將之調到成都參展,使其能為世人所知。

瓜和松鼠是什麼意,青花瓷器上的主題紋飾,是否意寓著“瓜熟(鼠)蒂落”之意?

瓷器上多見葡萄紋、石榴紋、瓜果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均含多子多孫的寓意。松鼠是一種十分可愛的小動物,鼠在十二時辰為子,喻“子”之意,總得是寓意著送子和多子多孫的意思。謝謝

青花瓷是什麼朝代開始流行的?

青花瓷是元代時期景德鎮瓷工的創造發明,當時燒製就已經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鎮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細、青花濃豔、造型多樣而負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間的青花瓷燒造成就更加顯著。明代時,景德鎮和各地民窯生產了大量青花瓷器。圖案紋飾突破了歷來規範化的束縛,出現了大量的寫意花鳥、人物、山水以及各種動物題材的畫面,構圖奇巧,線條灑脫,時而逸筆草草,自然逼真;時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備。天啟、崇禎年間常見的“吹簫引鳳”、“達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鷺鷥”等圖案,有的用筆秀潤,有的簡勁含蓄,力求在人物、動物的個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聯翩。

明代的民間青花瓷中,還常常見到畫面生動、逗人喜愛的嬰戲圖,如“捉迷藏”、“放風箏”、“鬥蛐蛐”等,色澤雅麗,筆調奔放而優美。

在明代民間青花瓷的創作中,繪瓷藝人還常常將繪畫、書法巧妙地融為一體。象徵吉祥的“福”、“祿”、“壽”、“喜”本不是繪畫題材,但古代繪瓷藝人經過巧妙構思,亦將其表現在瓷器上,並使其昇華為具有裝飾美的形象。如嘉靖、隆慶、萬曆時期常見用松枝組成的“福”、“壽”字圖案;萬曆、天啟年間的靈芝託“壽”,靈芝託“喜”的畫面,甚至不用襯托物直接書寫在瓷上的書法“壽”字,看來亦飽滿、流利,給人藝術享受。

青花瓷的歷史是什麼

青花瓷器,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選定宋朝時曾盛極一時的汝窯瓷,主要是因為它的珍稀度。因為戰亂的關係,與釉料配方與燒製過程的窯變等因素,全世界現傳世的汝窯珍品竟只有70餘件,堪稱國之重寶,彌足珍貴。但問題又來了,因為純正上品的汝窯, 只有一種顏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沒有任何花俏的紋飾,而且造型簡單素雅,猶如現今極簡主義大師的作品,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與經久耐看的質感,但總覺得不足以形容詭譎多變丹愛恨兼具的愛情。「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話據傳語出宋徽宗,因當時的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而窯官將汝窯瓷燒製完成後,請示宋徽宗為其色定名時,徽宗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後,天青色即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此句另有一說為五代後周柴世宗所說) 元青花鴛鴦蓮花紋 【類別】:瓷器 【年代】 元代 【文物原屬】:元代景德鎮窯燒製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盤折沿,16瓣菱花口,盤心坦平,圈足。盤內、外施亮青釉,底素胎無釉。盤內外繪青花紋飾。內沿面環繞錦紋。內壁飾串枝花一週,6朵仰覆牡丹相間綴於曲折的枝莖上。盤心繪鴛鴦戲蓮主題紋飾,並蒂蓮豎向環置,一對鴛鴦戲於其間。盤外壁亦以串枝牡丹環繞,與內壁紋樣相對應。 此器造型美觀大方而規整,為元代典型盤式。其繪畫精緻,紋飾構圖嚴謹,以多層帶狀輔紋襯托主題花紋,各層花紋間以青花雙圈線相隔,裝飾飽滿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澤豔麗,系用進口的蘇泥勃青料。此盤為元代晚期景德鎮窯青花瓷器之精粹。 【歷史背景】: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 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凶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以下哪種代表了中國青花瓷製作的最高水平

中國最早的青花瓷器是從宋代的一種著名白瓷――影青瓷發展而來。當時的影青瓷胎薄而半透明,罩以一種呈淡青色的清澈釉。後來的青花瓷器也是,將青料在未燒成瓷的坯鷥胎上繪製成畫,然後罩以透明的釉,入窯燒成,出窯後會呈現出一種美麗而幽雅,沉靜卻清新的青藍色花紋,具有那種在一色中創造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的特徵。

青花瓷在元代開始成熟,當時主要用於外銷,大多銷往中亞地區,其器型豐富多樣,既有精巧的小件器,也有碩大厚重的大件器,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飽滿、厚重、氣質非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無青花瓷的裝飾,有細緻繁密和粗放簡約兩大類。題材也各式各樣,如人物故事,纏技花卉,海水龍紋,蓮池魚藻等,多以紋飾簡約,氣勢雄放為主。

過渡到宣德時期,此時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到明未時,民間青花瓷器的圖案裝飾題材更加多彩,完全突破了歷來官窯圖案規格化的束縛。各種大小動物如虎、牛、貓、蝦、鸚鵡、鷺等全都入畫,寫意山水也較盛行,並且在畫上配詩。

直到清代,青花瓷也是主流產品。民窯青花風格上表現出紋飾自然、淳樸、流利、富於藝術氣質,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官窯青花最能反映出當時的制瓷工藝水平,風格上表現為器形規整,裝飾技術極其細膩。

想到青花瓷,就會想到景德鎮,這個中國青花瓷的製造中心,它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源源不斷的供應著優質原料――高嶺土,用它製成的胎體,燒出的是白色半透明的瓷器,著色施釉後,可以清楚的看到青花。最上乘的青花瓷,胎體表面質地平滑,光亮度極高,是陶瓷領域裡的一朵奇葩。

青花海水龍紋盤 明弘治年制。高度4釐米,口徑20釐米,足徑12.5釐米。此盤撇口,淺式,圈足。盤心繪滿海水,中有一行龍。盤外也是海水龍紋。

青花嬰戲紋長頸瓶 明萬曆年制。高14.8釐米,江西新干縣出土。此瓶為直口,長頸,圓鼓腹。除繪纏枝葉紋外,還有一裸童作奔跑狀。

還有個說法 中新社成都二月十二日電:中國最早的能確認年款的青花瓷器在四川雅安出土十二年之後,日前其價值終於為人所識,經專家證實為元代至正七年(公元一三四七年)時生產,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

這件青花瓷器的“鼻祖”現陳列於四川省博物館內。該瓷器為青瓷雙耳蓋罐,高約三十釐米,罐體最寬處直徑約為二十釐米,造型精美,色澤光潔透明,白裡閃青,釉質細膩如玉,估計是用來盛酒的器皿。在罐體正面,有用藍色顏料書寫的“ 至正七年置”字樣。經科學驗證,此顏料含有金屬鈷成分,正是青花顏料。而“至正”為元代晚期年號(至正七年為公元一三四七年),與史載的青花瓷器的誕生時期相當。

另從罐體腰部明顯凸現的接痕分析,因元代制瓷工藝水平所限,小口徑的罐體皆由上下兩部分粘接而成,該罐的製作工藝為典型的元代產品。

據介紹,這件稀世珍品早在一九八七年就在四川雅安地區的一個窯藏中出土,但因研究人員的忽略,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使其長久被封存在雅安地區文管庫房中。直到去年下半年,由於四川省博物館要舉辦相關展覽,博物館人員在庫房中見到了這件珍品,才將之調到成都參展,使其能為世人所知。

各朝代青花瓷有什麼不同 怎樣鑑別

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髮色濃豔,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鬆,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宋青花

唐青花經過初創期以後,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人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餘片瓷片。一是1957年發掘於浙江省龍泉縣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環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於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

這十餘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有

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髮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後一處的較淡。髮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浙江省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鈷料。它們與唐青花並無直接的延續關係。

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凶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明清青花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青料介紹

回青

回青,有產於西域、新疆、雲南等多種說法。此料髮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萬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於混水(填色),髮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於設色(勾勒......

相關問題答案
青花瓷代表什麼動物?
走馬觀花代表什麼動物?
荷花代表什麼動物?
紫荊花代表什麼動物?
飛馬代表什麼動物?
四大神獸代表什麼動物?
櫛風沐雨代表什麼動物?
水木代表什麼動物?
瞻前顧後代表什麼動物?
秋字代表什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