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幾種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7

四川人說的“老子”有幾種含義,是髒話嗎

【“老子”一詞在古代是一個嚴肅禮貌的人稱代詞】

漢、晉時代的古人,常把“老子”作自稱,約與現代人稱自己為鄙人、在下、不才之類的自謙詞相當。

在宋代,仍含有中古時的自謙詞義。宋代詩人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載,他入蜀路過南鄭(今陝西漢中,當時屬四川),見“西陲俚俗”,稱父親為“老子”,兒子雖然已經十七八歲,是成年人了,可是仍把自己的父親呼為“老子”。由此,他終於明白,北宋時西羌人之所以把鎮守西部邊關的大臣範雍稱為“大範老子”,把范仲淹稱為“小范老子”,乃是出於尊敬之意。正因為這裡保留著濃厚的“老子”俚語習俗,所以,許多入蜀作官司的外省人,耳濡目染,難免不沾上此飛,和當地百姓一道,自稱起“老子”來。宦遊四川的宋代大詩人黃庭堅更在戎州(今宜賓)作樂府一首:“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愛聽臨風笛。”

【到了清朝,“老子”一語就非宋代仕蜀諸公那樣的謙稱了】

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周詢《蜀海叢談》中的一則記載:權知成都府的滿洲人鳳全,是清末有名的酷吏,以血腥鎮壓義和團而起家。他在官場常擺淫威,坐堂審案時愛自稱“老子”。一時“鳳老子”之名,在四川中無人不曉。

今天四川人之所以不把“老子”當回事,甚至無意中以“老子”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一方面與四川保留的中古遺風較多相關。

另一方面是長期受一種心理趨勢影響的結果。

這種心理就是:

急於想通過語言來宣匯自己內心的感受,好像不掛在嘴上,說話就顯得不夠熱鬧鮮活刺激來勁。這也體現了四川人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徵。

《老子》有幾種版本?

道德經有多個版本,“《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本)”是最常見的。另外郭店出土的楚簡《老子》殘篇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攻老子(甲、乙)》展示了早期《道德經》的不同文字風貌,備受當今多數學者的重視,

到底歷史上有幾個老子

筆者在閱讀春秋戰國歷史的時候,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產生思想家最多的時候,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偉大的思想家,對中國未來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是,筆者又從中發現這樣一問題: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莊子姓莊、墨子姓墨、韓非子複姓韓非,子是尊稱,表示先生之意,而唯獨老子姓李,卻是為何?筆者對此產生一個疑問:歷史是不否確有老子其人?

筆者生怕懷疑錯誤,查閱了有關老子的歷史已資料,從查閱的資料來看,筆者越來越對歷史上是否有老子其人持懷疑態度,理由如下:

一、其它思想家都是姓氏開頭,唯獨老子姓李,名耳,並非姓氏開頭。

這不符合人們的習慣稱呼。傳說中老子隨娘姓,其娘“生而指李樹,因為姓李”,這個可以相信,因為當時人的姓氏是指物隨物,但筆者查閱春秋歷史,二百四十年中沒有發現一個李姓。並且古體字一般比較複雜,當時很少有如此簡單的字,所以,筆者從姓氏方面就對老子的存在產生懷疑。

二、唯獨老子被後人傳說為神仙。

老子被中國人尊稱為道教的始祖,在後人的傳說中老子是天上地位很高的神仙,為太上老君。而其它思想家卻沒有一個被傳說為神仙,尤其是孔子對中國人的影響特別大,其思想統治中國幾千年,而他都沒有被傳說為神仙,為何老子傳說為神仙。說明老子虛構的成分比較大。

三、歷史對老子的記載比較含糊,特別是其出生年代和其年齡。

老子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記載,但如此偉大的思想家,卻區區不過500字,而且對於老子是什麼時候的人,司馬遷並沒有記載清楚,先說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之”,說明老子出生於春秋時期,但到戰國時期老子還在,其前後歷史達200多年,司馬遷接著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說明連司馬遷都不肯定,甚至直到漢朝在歷史的傳說中似乎還有老子的活動,這更不可能,何況從古至今,世界上還沒有人有如此高壽,就連唐朝的藥王孫思邈也不過100歲。老子如果真有200歲,那後來的中國人會對此大書特書。

四、老子所著《道德經》成書戰國,很大程度為後人所著或修改。

筆者發現,《道德經》有不少版本,而且各有不同,,

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就有甲乙兩種帛書《老子》(也就是《道德經》),而且和現在流傳的文字和內容都有不同之處,證明《道德經》成書於戰國,與老子出生於春秋時期又不相符。說明老子所著《道德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很有可能是後人所著,假託老子所著。

五、孔子當年向老子問禮,很有可能是道教的弟子藉此擡高老子的地位。

據有關歷史記載,孔子當年向老子問過禮,這在很多書籍中都有記載,包括《史記》,甚至包括儒家著作《禮記·曾子問》中也記載有孔子自述問禮於老子的事四則。但是,他們之中對孔子問禮的地方、年代等各有不同的說法。筆者認為,這一有可能是道家借孔子的身份擡高老子的地位;二有可能當年孔子確實向民間人士問過禮,但並非老子,只是此人自稱老子,何況根據記載當時兩人不歡而散;二有可能老子在傳說中已是神仙,孔子弟子也借老子的特殊身份來擡高孔子的地位。

六、在歷史記載中,老子經常附會於其他人。

有關老子其人,歷史上一度把周朝附會於西周的太史伯陽,因為根據《老子音義》、《列仙傳》說他名重耳,字“伯陽”;甚至把老子附會於唐、虞時傳說人物伯陽,以誇耀老子的長壽,是神仙一流人物。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把戰國時的秦獻公的周太史儋說成老子,接著又說:“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所以,筆者認為:如果歷史上真有老子其人,為什麼要把別人稱作老子,何況兩人年代相距遙遠。

以上六點理由,讓筆者對產生懷疑!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的觀點,由於筆者的歷史知識有限,請大家......

老子的道德經有幾個版本?

正常來講是3個。 一是傳世本,就是自古流傳在民間的本子。 二是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光是出土的這兩個本子就是2個版本了,沒有分章,德經在道經之前)。 三是1993年郭店楚墓竹簡本(這個版本更古老,但是沒有完整篇次,更像是摘抄本或者是草稿本)。 可以看看我空間的文章。

相關問題答案
老子有幾種意思?
男生喊寶寶有幾種意思?
長破折號有幾種意思?
發明有幾種意思?
絕有幾種意思?
問題有幾種意思?
疾有幾種意思是什麼?
欲有幾種意思是什麼?
賤有幾種意思是什麼?
自難相忘有幾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