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有哪些活動?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重陽節都有什麼活動?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 賞菊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麵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輕(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軒,比喻高低優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幹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臺,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或於廣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並將菊縛紮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樑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遊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係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陽於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並架藍布圍......

古人過重陽節有哪些活動

除賞菊花外!還有登高的習俗!

和登高相聯繫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有什麼民俗活動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九九重陽節有什麼新穎的活動方案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1)

活動背景: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來臨,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為了讓節日有克拉瑪依市第十八小學多措並舉,開展了以"關愛老人、服務老人"為主題的系列慶祝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習俗,懂得"關愛老人、服務老人",特制定此活動方案。

主題: "關愛老人、服務老人"

活動時間:××年××月××日下午17:00

活動目的:

1、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尊敬老人的優秀品質,讓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2、在實踐社會、服務他人的活動中,影響社會,為社會和諧做出積極的貢獻。

活動地點:白鹼灘區為老服務中心

活動口號:關愛老人 服務老人

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參與人:××小學三至五年級學生代表

活動流程:

××月××日下午16:00準時從學校集合、出發進入為老服務中心,慰問老人,18:00,返回學校。

注意事項:

1、必須遵守活動時間及安排,服從指揮,準時到達集合地點。

2、進入敬老院要保持肅靜,行動有素。

3、見到敬老院的老人、領導及工作人員要微笑、主動地問好,體現良好的個人素養。

4、慰問時不用自帶任何禮物,活動中統一贈送禮物;

5、活動結束時要和老人握手告別,說再見!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

6、參加每次活動的同學必須遵守本次活動的時間及安排,服從指揮,準時到達集合地點。

活動過程:

一、節目演出:

1、學生代表獻詞,全體同學給老人敬獻紅領巾;學生代表給老人獻花;

2、節目演出;

3、演出結束,與老人合影留念。

二、走近老人:

1、每兩個同學攙扶一位老人回到老人的房間;

2、給老人捶背;

3、跟老人聊天,聽老人講過去的事情,給老人講自己的所見所聞,讓老人感受快樂與溫暖。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2)

一 、活動主題: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二、活動背景: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眾所周知,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大家都會在這個時候不約而同的想起自家的老人。在目前我國社會尊老尚老以及當前全社會正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為了發揚中華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團總支學生會決定,在重陽節來臨之際,開展一系列關於“慰問老人”的活動。與此同時,我們的學生將秉承著“愛心構和諧,青春暖人心”的理念,熱情參加此項活動,並希望我們的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學習並展現自己尊老的情操。弘揚我們中華民族敬老的傳統美德。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社會經濟突飛發展,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卻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敬老院讓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重新找到......

重陽節到了,該搞什麼活動好啊!

當然可以.比賽爬山.看誰登得高.不是有登高避邪的風俗嗎?老年婚戀聯誼...重陽節讓那些失去老伴的老人們在來次黃昏戀.多好啊出遊賞景.登高遠眺.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當然.人越多越好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民俗活動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繫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1]

各地習俗

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紹興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古代江浙一帶,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糕

江西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常這實際上是一種野遊,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花氣幽香,給節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來,有人在重陽節時互相贈送菊花,以表示友誼和祝願。

飲菊花酒:據說古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飲菊花酒,這種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起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據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確實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分吳茱萸和食茱萸兩種,春開紫色花,秋結紫黑色果實,性味酸、澀、微溫,入藥製成酒,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可治遺精、腹痛、吐瀉、便祕、消化不良等症。《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可見古人有重陽喝茱萸酒之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叫“菊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重陽佳節,不能登高而吃點糕,也可聊以自慰。

騎射活動:南北朝時,皇帝規定:每年的重陽,人們必須練習騎馬射箭,並把騎馬射箭作為一種武舉應考項目,只有步射和騎射都及格了,才能參加其他項目的考試。唐代,皇帝曾規定:重陽節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齊集於玄武門練習騎射。

九九重陽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自古就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重陽節

英文名:Double Ninth Festival

別稱:重九節、九九重陽等

節日時間:農曆九月初九日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

節日起源:祭祀、自然崇拜

節日活動:插茱萸、賞菊、登高、踏秋等

節日飲食:重陽糕、菊花酒、

節日意義:敬祖、敬老、感恩

分享

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歷史演變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

重陽節活動方案

[慶祝] 重陽節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說明

活動主題: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一珍重陽節主題聯誼會

備選主題:

九九重陽節,康聖一日遊

人間百善孝為先,九九重陽享健康

活動目的:

1,重陽節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又是老人節,是我們以情感紐帶維護和開發顧客的最好時機.藉助節日機會,把握合理主題,聯絡感情,促進銷量;

2,通過在聯誼會現場刻畫美滿的生活片段,引發到會者對美好生活的眷戀,從而喚起其對健康的足夠重視.

3,企業形象塑造,提升企業形象,推動顧客升級.

二,活動時間

2006年10月30日之前(10月30日重陽節)

三,邀約對象

主要邀約子女不在身邊的顧客.顧客對我們的員工過節期間不忘與他們團聚這份情誼的感激和珍惜,會成為影響他們現場購買的重要因素.

四,活動重點環節,賣點及亮點

1,根據重陽節有郊遊的習俗,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旅遊營銷.建議上午安排健康知識講座大課堂,講課賣貨;中午免費午餐,下午參觀旅遊景點.(九九重陽自古有郊遊,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習俗)

2,到會的每位顧客贈送精美的小禮品一份.

3,顧客與員工共飲菊花茶或菊花酒;

4,吃重陽糕或蛋糕;

5,現場促銷政策非常優厚;("敬老套餐"各公司自定)

6,購貨顧客均可參與現場抽獎.

7,詩詞遊戲;(有獎問答)

五,相關道具,會場佈置

1,在原開會條幅的基礎上,會場懸掛中秋節條幅:

"九九重陽享健康,人間百善孝為先"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一珍健康天下父母"

六,活動流程:

開場前:循環播放《開場短片》

8:30—8:50:主持人上場,介紹活動主題,介紹重陽節的傳說,來歷

8:50—8:55:共飲菊花酒或菊花茶

8:55—9:00:員工表演

9:00—9:20:詩詞遊戲

9:20——9:35放映《核酸專題片》

9:35——9:45:播放《媒體證明》短片(任選"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時空連線"其一)

9:45——9:50:保健操(讓老年朋友活動一下筋骨)

9:50——10:00:播放《老顧客訪談》短片

10:00——10:15:吃重陽糕或蛋糕

10:15——10:20:主持人宣佈促銷政策

10:20——11:30檢測,促銷,抽獎,頒獎

七,抽獎獎項設置

各地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顧客的需求情況,自行設計抽獎獎品.可以是公司的產品,也可以是日常實用的產品.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顧客的購買率和宣傳公司的新產品.

八,活動注意事項

1,工作人員統一工裝.

2,會議過程,有空位置員工穿插就座,其餘人員整齊站立會場兩側,積極鼓掌,製造場效.

3,帶掌由各店長和各地區經理負責.

4,會議期間,員工不得隨意出入會場及在會場內不得隨意走動.

5,會議期間,不得在會場內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

方城縣重陽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方城縣重陽節民俗活動有: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相關問題答案
重陽有哪些活動?
重陽節都有哪些活動?
清明節有哪些活動英文?
大學裡有哪些活動?
夏天可以有哪些活動?
淘寶造物節有哪些活動?
五月份有哪些活動?
出去玩一般有哪些活動?
聖誕節有哪些活動?
老同學聚會有哪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