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攸往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三界之無色界是什麼意思啊?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之無色界:沒有形象,也不存在聲音

非想非非想處天(成語:想入非非):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儘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無所有處天: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無邊處天: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惟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無邊處天: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三界之色界

四禪之“五不還天”,又稱:淨居天,三果聖人居住。

1、色究竟天(阿那含天,若菩薩修德成滿,於此示現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者,為報身佛,亦即菩薩所見佛身相好無邊者):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2、善現天(阿那含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3、善見天 (阿那含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4、無熱天 (阿那含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5、無煩天(阿那含天):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四禪之“舍念清淨地”。

1、無想天 (外道所修)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2、廣果天: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3、福愛天: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4、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三禪之“離喜妙樂地”。

1、遍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2、無量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3、少淨天: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二禪之“定生喜樂地”。

1、光音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2、無量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3、少光天: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初禪之“離生喜樂地”。

1、大梵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2、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3、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三界之慾界{五趣雜居地}

欲界六天:

1、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2、化樂天:我無慾心,應汝行事,於{玉體}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3、兜率天(彌勒菩薩現居此天,將來下生人間成佛。):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4、夜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

利有攸往 什麼意思

易經上常見的卦詞.

意思是做此事是有利的,卜事得此卦詞,可以放心去做的意思。

不遑安住的遑是什麼意思?

遑:

閒暇:不~。未~。

〔~~〕匆忙不安定的樣子。亦作“皇皇”。

古同“惶”,恐懼。

原句: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

此處的遑是 閒暇 的意思。

客塵是什麼意思

客塵,佛教語。指塵世的種種煩惱。

【拼音】:kè chén

【註音】:ㄎㄜˋ ㄔㄣˊ

出處:

《維摩詰經·問疾品》:“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注:“ 什 曰:心本清淨,無有塵垢,塵垢事會而生,於心為客塵也。 肇 曰:心遇外緣,煩惱橫起,故名客塵。”

客塵,有做客於塵世之意,寓意人生豁達,不被煩惱所拘束。

《楞嚴經》,不住名客,搖動名塵:“時。驕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懂易經的進: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是什麼意思

其匪正有眚:(如果)不守正道則有災異。匪,非。匪正,不守正道。眚,災異。

整句話的意思是:不守正道則有災異,不宜有所往。

參考資料:劉大鈞 林忠軍著《周易古經白話解》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10月第1版

佛法如何解釋念頭什麼器官產生的?無色界天人無身體也會產生念頭

淨界法師楞嚴經要義

無色界的天人是沒有業果之色,他沒有固定的色法。譬如說,你出生是什麼相貌,你就是什麼相貌。他的色法是什麼呢?定果色,他想要變一隻小鳥,他可以變成一隻螞蟻,【他的色法能夠隨他的禪定而變現自在】,所以他還是有色法的。你看,佛滅度以後在經典上說:無色界天流下眼淚就像大雨水一樣。當然【無色界的色法,不是凡夫天人所能夠照見的,是聖人才能夠看得到,叫定果色。】

2、無色界-識處(識無邊處天)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諸礙既消,【不但滅身依空,連所依之空亦無,唯依於識】,即第八阿賴耶識,亦叫藏識,此識含藏生滅與不生滅,為染淨所依。第七末那識,內依此識現執法,外託六識緣塵而執我。【今色空既滅,末那無境可託,故外緣半分粗相之我執已滅,內緣半分八識微細之法執尚存,這一類叫做識處定。】壽四萬大劫。

諸礙既銷,這是牒前面的空無邊處,【他已經把整個正報的色身,還有外在的依報環境消滅了。】這以下說明識無邊處的天人,無礙無滅。“無礙無滅”就是說他連無障礙的虛空他也不歡喜,他覺得虛空還是屬於心外之物。他這個時候,他反而回光返照:虛空是無邊的,其實我的心識也是無邊、也是無障礙的,我應該依止我的心識,那更加的好啊!所以他把虛空也經過他的訶責就消失掉了。這時候他留下什麼東西呢?留下三個東西:一、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不能斷滅的,是凡夫整個生死的根本。二、全於末那,蕅益大師說:“全於末那”這一句話是說,【末那識是完全存在,俱生的我法二執完全沒有破壞,叫全於末那,完全而無缺】,第八識、第七識都在。三、【半分微細,這是講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有二個差別,第一個是攀緣外面這一部份麤的思想已經消滅了,但是攀緣內在的這一部份這微細的思想還是在,就是半分微細,第六意識還有半分的微細的思想,這叫識無邊處天。】

他覺得虛空雖然無障礙,但畢竟是心外之物,所以他遠離所緣的虛空,而返觀能分別的心識,而在那地方安住,叫識無邊處。

3. 無色界-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空和色都消滅,【連半分微細的末那識,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起現行,單獨留下一個阿賴耶識】。這識是無分別的,故只覺十方寂然不動,空無所有,連身心世界,都無可住之處,這一類叫無所有處。外道昧此為冥諦。這天壽命六萬大劫。

“空”指的是無邊的虛空,“色”指的他的色身;色身虛空都銷亡,乃至於識心都滅。他高深的禪定【把第六意識,那個向內攀緣思惟,那微細的那一部份也暫時的把它調伏了,用禪定把它調伏了。】這時候他自己感覺到,十方世界已經寂然不動,他感到內心當中已經完全無所住。

【當然他還是住在末那識的自我意識,還是住在阿賴耶識那無量無邊的有漏的種子當中,他自己不知道,還是有所住。但是他至少覺得自己整個前六識不活動,色身也不在了,虛空也不在了,他自己認為他無所住了,名無所有處。】

無所有包括什麼呢?色身無所有,虛空無所有,前六識無所有。

4. 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儘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一)八識亦名藏識,即如來藏性,原是寂然不動,但行者如欲以定力,深入窮究把它掃盡。怎能窮盡?即以定力壓它使不起現行;【現行雖不起,而識性猶存,故說若存不存,若盡非盡】,這一類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

(二)以前有一修行人在水邊修定,將要入定時,魚在水裡跳躍,激動水聲,使他不能入定。他就生起一嗔念說:“真討厭!如果我有神通,便變做一支飛狸,來把你們食光。”魚似懂其意,不......

上帝是真實存在的嗎?

A、基督教中的上帝,其實就是大梵天王。

B、慧律法師開示:天道詳解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為他沒有因緣聽到正法、佛法,沒有辦法舍離這個妻妾的恩愛。所以,一定在欲界裡面,有男女,他就有欲嘛!所以《楞嚴經》是以欲輕重,來分辨這個天、天道,你往生的天。意思就是:你淫慾愈少,你往生的天道層次就愈高。如果你全部都斷淫,那麼,就上到禪定,有禪定的功夫了,就更高!

二、諸天趣

A、欲界天

(A)六慾天

(1)四天王天

(2)忉利天

要往生玉皇大帝那邊,也不簡單。在人間不但不邪淫,連正淫也少,就是男女的慾望少,投胎忉利天,就是一定要做善事才有辦法。

(3)焰摩天

境界又更高了,夫妻之間,互相尊重,如果慾望來了,暫時相交,少之又少,幾乎沒有慾望,將來投胎到焰摩天,福報就更大了。

(4)兜率天

這兜率陀天,要投胎這個天界,除了行十善,一切時靜而不動,有一點禪定的功夫,偶爾有一點慾望,就簡單應付應付。就是說:夫妻之間,他不採取主動但是,也不失他的職責。你來,我就應付應付一下。所以,男女的慾望幾乎沒有,只是為了家庭的圓滿,應付一下,他自己沒什麼欲,於此沒有什麼味道,沒有什麼男女的執著,那麼慾望更少。

(5)化樂天

你只要一往生那個地方,隨心所欲,都化現在你前面。 對於男女之事,做人的時候,在男女之事味同嚼蠟。嚼蠟就是譬如說:蠟燭一咬,沒有味道,男女的事,完全沒有興趣,沒有這個男女的慾望。

所以,做人的時候,全無慾心,只是應著眷屬的需要,命終的時候,投胎化樂天。

(6)他化自在天

在人間完全沒有慾望的念頭,完全無慾,就是沒有男女。但是,心還沒有辦法控制,心的念頭還存在,心淫慾還存在,幾乎沒有。但是,畢竟是欲界,厭離這個世間,已經沒有染著世間的念頭了。

(B)結語:仍屬欲界

為什麼仍屬欲界呢?旁邊寫幾個字:心淫,心的淫慾、心的念頭,心淫不能完全去除,叫做屬於欲界。

雖然說: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味同嚼蠟了,或者是完全沒有慾念了,但是,微細的淫慾還是在。所以,要斷這一關可是難,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B.色界天——四禪天

(A)初禪三天

1、三天名義

(1)梵眾天

這個[梵]顧名思義就是持戒,這個梵眾天,就是在人間有一類是專門持戒律的,但是,還沒有完全斷煩惱,就是愛染不生,想念俱無,生梵眾天。

(2)梵輔天

要具足戒跟定,才能生梵輔天,就是欲習既除,離欲心現,遠離這個慾望的心一直現前,就是持戒,心還有定,已經沒有欲界的慾望了。

簡單講:男女的慾望離了,離這個種種的慾望了。

(3)大梵天

具戒跟慧,你要生大梵天,要持戒,同時要有智慧;這個智慧當然不是佛的智慧,少許的智慧。持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智慧,生大梵天。

2.結語:伏漏、離欲界苦。

(B)二禪三天

二禪三天是具足戒定慧,這不是如來的無上禪定。

1、三天的名義

(1)少光天

心光跟身體的光還很差,叫做少光天。

(2)無量光天

定力轉深了、殊勝了,身光、心光明像琉璃,有無量的光。

(3)光音天

以光代音,不需要語言,放光就知道對方表達什麼,堅持圓滿的光明。要往生光音天,不但具足戒定慧,還要有心地的功夫,就是你能夠一切時無著無染,你生二禪天,就是光音天。

結語:離憂、伏粗漏

(C)三禪三天

1、三天名義

(1)少淨天

什麼叫少淨天呢?用這個定力伏第六意識,而通達這個相似的寂滅,不是真的寂滅。因為阿羅漢是斷第六意識,他......

佛教當中的天道,具體是什麼

【天道】

--------------------------------------------------------------------------------

(界名)六道之一。與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並色界無色界之諸天是也。其依處在諸趣之頂,故謂之天。身有光明,故謂之天。果報最勝,故謂之天。為有情輪迴之道途,故謂之道,趣者所趣向也。【又】(術語)自然之道,法爾之理,謂之天道,與儒言天道同。無量壽經下曰:“天道自然,不得蹉跌。”又曰“天道施張,自然化舉。”同淨影穿曰:“凡在世間天下諸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為天道施張。”

攸往成宜是什麼意思

答-攸[性命攸關],往[來來往往],成[成就斐然],宜[因地制宜]。

相關問題答案
無攸往是什麼意思?
飛豬無線端是什麼意思?
無照緣是什麼意思?
冬無愆陽是什麼意思?
無上限是什麼意思?
無可無不可是什麼意思?
紙幣無水印是什麼意思?
化無為有是什麼意思?
電阻無窮大是什麼意思?
無限期是什麼意思?